纪念入伍六十周年

江妙荣

<p class="ql-block">文:江妙荣 图:各战友提供</p><p class="ql-block">音乐:古筝与竹笛《潺潺流水》</p> <p class="ql-block">一首纯朴、优美的潺潺流水音乐,就像黄浦江水那样的纯净,美美地流入我们心田,心潮起伏但又是那样的沁人肺腑……</p> <p class="ql-block">1963年8月28日,来自黄浦江畔的一批有志青年经过严格的政审和体检才被征招入伍,乘上闷罐军列驶向祖国西南的成都十三航空学校,从此我们真正成为人民空军的一员。</p> <p class="ql-block">中国人民解放军十三航空学校,是一所俱有光荣历史部队院校。它位于成都市的南郊,占地500余亩,与著名古迹武候寺只是一墙之隔。航校经历了预总,预校,航校和航空机务学校等几个时期,前身可追溯到红军时期的红二方面军教导队,抗日战争时期的八路军120师军政干部教导团,抗大七分校和解放战争时期由贺龙司令员兼任校长的西北军政干部学校。</p><p class="ql-block">1950年3月,根据西南军区的命令,以隨军南下的西北军政干部学校和西北军政大学部分人员为基礎,在成都原国民党空军机械学校校址,组建了西南军区空军机械预科总队,由西北军政干部学校政治部主任金如柏任总队长兼政委,1951年3月更名“中国人民解放军第四航空预备学校”,1956年3月,根据国防部命令改为“中国人民解放军第十三航空学校”,1957年3月,隶属于兰州军区空军军区,部队番号为空字028部队,1967年5月,经总参谋部批准,十三航校更名为“中国人民解放军第四航空机务学校”,隶属成都军区空军指挥部,1969年8月经空军命令,学校撒销。</p><p class="ql-block">学校从组建到撤销,历时近20年,为空军培养和输送了大批干部和专业技术人员总计有3万余人,及时滿足了人民空军建没和发展需要,不少战友入团入党提了干,有的立功授奖,有的成为军中的中高级专业人材和各级领导干部,即使一些战友回到地方也成为各行各业的骨干,为祖国现代化建设和改革开放续写新的篇章。</p> <p class="ql-block">多少年我从各方面也了解到十三航校几位校领导。</p><p class="ql-block">我们的校长:范志辉,1916年生于福建上杭县。是一位1932年参加革命的老红军战士,1958年任十三航校大校校长,我们24期学员一毕业,范校长就提升为空九军副军长。在华北军区烈士陵园(石家庄)范志辉将军的碑文中看到,老校长的生平和历史,他是1997年11月25日病逝,享年81岁,怀念他……</p> <p class="ql-block">政委:陈志。1919年生于河北省定县,1938年参加八路军,1962年任十三航校政委,1978年在成都受迫害病逝,1979年平反并授于革命烈士。</p><p class="ql-block">当我翻开毕业证书,映入眼前是二位校领导印章,不觉热泪流下,他们一一走了,愿二位领导走好!那边不会受苦受难……</p> <p class="ql-block">副校长:李奎,1916年生于湖北省红安县,1931年参加红军,1938年派往新疆盛进才航空学校学习飞行,是我党第一批飞行员,1956年任十三航校副校长,1964年任空军第三研究所所长,2007年在北京病逝。</p> <p class="ql-block">这是我毕业证书盖上的就是二位校领导章。</p> <p class="ql-block">在6月28日战友聚会上,黄博和战友的即兴讲话:</p><p class="ql-block">今天,战友们在上海南京路上的杨州饭店欢聚一堂,我心情非常激动。回望军旅生活,朝夕相处,苦乐与共,凝结你我情深意切的战友之情。</p><p class="ql-block">今年是我军建军96周年,又是我们从军的六十周年。我衷心祝愿我们军队更加强大,祝在座的各位老战友们身体健康,青春永驻……</p><p class="ql-block">回望过去,我们都是军人,是祖国的长城,我们为了祖国献出了我们的青春年华。我们曾让他人羡慕过,也曾让我们的下一代自豪过,我们可以骄傲地说,我们曾是蓝天的卫士,是真正的男子汉!……</p><p class="ql-block">六十年前告别上海,六十年后又能在上海一起相聚,虽然我们不再年轻,但部队养成的优良传统将伴隨着我们的一生!</p><p class="ql-block">现在我们都是40后老人,愿在座各位战友多多得保重,希望能在下次或者下个五年,十年还能相见!谢谢大家!</p> <p class="ql-block">黄博和战友发言感动着每一位战友,也许只有我们这些当兵的人,才能真正有所体会……</p> <p class="ql-block">来到航校,“团结,紧张,严肃,活泼”部队的生活陪伴你的左右,从此你从一个老百姓将转換成一名军人,在军事上刻苦的训炼,技术上追求的精益求精,队列上整齐化一,内务卫生讲究规矩,从严治军下,航校把我们训练成一名有素的学员…</p> <p class="ql-block">在一年技术学习中,在教官严师的带教下,个个学员精通飞机仪表的原理结构,都能做到倒背如流,在机扬实习中又熟能生巧很快进入角色,航校一毕业,每一位战友在几天里就能单独胜任4架战机的维护。一提起我们这批战友,原航校六中队长蔡万友大尉总夸口说我们这批上海24期学员是最好的。</p> <p class="ql-block">一九六四年八月十五日,我们从航校毕业,在学校的大礼堂聆听范校长的命令,一千多名来自上海,湖南,四川学员准时毕业,当即分配去向。分配全国空军七大军区,40多个基地和飞行师,无意中听到汤国良被单独分配在祖国的最东北最冷的黑龙江飞行部队,却引起我极大的关注。</p> <p class="ql-block">在部队的日子里:时常記挂起战友~</p><p class="ql-block">每当看见白云,我知道你在天边向我招手;</p> <p class="ql-block">每当看见流水,我知道你在大山那边思念;</p> <p class="ql-block">每当春天来临,我知道你在林间、草原和边关上风餐露宿;</p> <p class="ql-block">每当夜暮降临,我知道你仍在机场的停机坪上挑灯夜战;</p> <p class="ql-block">我知道,你们是一批最具担当的人!祖国需要是你们的最大担当,许多战友在部队一干就是五年六年甚至十年多年,要知道这是当兵呀!顾文飞战友告诉我,他津贴从6元算起,一直拿到50多元,比23级仪表师的级别还拿得多,是兵王!他笑谈,我把儿子孙子的兵都当完了……</p> <p class="ql-block">这是航校群主顾文飞战友。</p> <p class="ql-block">我们知道,许多战友的付出远超我们的想象。从侧面了解到,我们这批120位上海兵中就有二十多位战友被提干,要知道他们忍受的苦难要比常人多得多,家庭重任,二地分居等现实问题都需面临。汤国良战友就是其中一位,可他一直艰守在部队直到正师级退休,实在令人敬佩,为他骄傲!</p> <p class="ql-block">我知道,不少战友精神境界也是相当高的。周长恩战友,当兵前己有八年工龄,工资拿到39元,一听说是空军来征招地勤兵,他宁可拿6元,也要参军。结果41年2月生人的周长恩成为上海兵中的大哥大!</p> <p class="ql-block">我知道,不少战友还是很有眼界的人。一个有眼界的人对事物判别能力决定他一生的命运。顾文飞战友告诉我,温德和诸关云二位战友他们一些事。温德战友生于中医世家,复员考进中医学院,从医后,评定为教授级主任医师,善长的小针刀是行家里手,解除不少患者的病痛。而诸关云战友则从乡村一名代课老师做起,一直晋升到中学高级政工师。当然我们战友中不乏还有这样那样有眼光有远见的能人。</p> <p class="ql-block">我知道,战友中还有一些心底不一样的不平凡的人。我们这批上海兵大都是城镇户口的居民也有部分是农村的子弟。不少战友复员或转业后大都是在基层做起,重新又在起跑线上起跑,难免有些力不从心,不少战友还经受了下岗的命运折磨,因此我们40后的这批战友生活都不容易。特别如郁桂汀等一些农村的战友,他们复员后一直在农村务农拿着农保。与他谈起命运,他只淡淡一笑:只要活着就好!</p> <p class="ql-block">曾经当过兵,决不是一句轻松的笑谈,那是一段特殊的经历,更是一种难以忘却的情感;</p> <p class="ql-block">曾经当过兵,也许在个人简历上可能含金量也不会那么高,那可是一个年青人以青春作为代价的全部付出!</p> <p class="ql-block">总会有人说,当兵的人四肢发达,头脑简单,有些人认为当兵人只会摸爬滚打,站岗放哨,还有人说当兵的人只会开山放炮,筑路架桥,更有人认为当兵人要文凭没文凭是武夫一个……</p> <p class="ql-block">也常会遇到一些不开心事,总有人会把当兵人冷眼相看另眼相待……可当兵的人想得可开了,让他们说去……我们活得不是很好吗……</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