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说香港是一面镜子,是我对香港的主观感受。从近60年前知道香港这个地方,它就是我所处环境的“他者”。由于与其他省区反差太大,它就像一面镜子能告诉我生活状态的方方面面——幸福、自豪、屈辱、封闭、土气、自信……</p><p class="ql-block">童年知道香港是“全国山河一片红”时的文革初期。1967年红卫兵造反派在全国各地夺权,见过一张宣传画画的是中国行政地图插满了红旗,唯独南方的港澳台不是红色,方才知道世界上还有三分之二的人们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而港澳台尤其不幸,不仅不属于三分之一,还遭受帝国主义、封建主义与资本主义三座大山的三重压迫。那时的孩子真的能从自己所了解的香港中收获幸福与快乐。后来有了改革开放,港台音乐、香港娱乐片功夫片纷至沓来,香港这面镜子照出的家乡就是封闭,土气。再后来,市场经济全球化弥漫,香港在大陆人的眼里戴上多重桂冠——世界金融中心、国际大都市、自由港、东方之珠、中国走向世界的桥头堡等等多的数不过来;反观家乡就是前现代、有待融入文明世界的地方。再后来再后来,有了香港回归、有了“大国崛起”、有了“中美脱钩”,香港就像是万花筒与哈哈镜,不同的人群甚至不同的个人都能从香港的镜子里照出多种映像。还有还有,当局与市民多年的“街头互动”,更让香港的镜面效应立体化起来——有点像多次切割的钻石,每切一次就多一条棱多一个面,以至于你换个角度看香港,镜子里的自己就变了形。所以我说香港是面多棱镜。</p><p class="ql-block">中国有34个省级区划,比较之下香港真的是个弹丸之地。只是这个小地方的信息量却是非常密集;对于我来说,它绝不亚于北京上海,也不亚于家乡齐鲁大地。早就想去看看,但机缘不凑巧;今年疫情结束,于是五月底就有了我的港澳七天行。</p><p class="ql-block">只能是走马观花,但匆匆几天也收获颇丰:印证或纠正了我对香港的认识;拍了二百张照片完成“到此一游”……</p><p class="ql-block">下面的游记除了“到此一游”的照片,还记一点“吾思吾想”。当然所思所想基本是自言自语;不少自言自语还是“成人不易”、“少儿更不易”,那就多看画,少写字!</p> <p class="ql-block">维多利亚港是香港的中心。它南面是香港岛,北面是九龙半岛,再往北就是新界。我是站在九龙这面看海港,第一眼就看出了海湾对岸世界金融中心的气魄</p> <p class="ql-block">九龙沿海的步道叫星光大道,演艺界名人大多留有印记的翻模;这就吸引了游客中的影迷粉丝</p> <p class="ql-block">香港是个多元社会,市民各有各的生活轨迹</p> <p class="ql-block">最欣赏星光大道上的跑者,他们健硕、专注、跑姿专业</p> <p class="ql-block">大陆曾流传一个说法,说香港是文化沙漠。民国时候这样说还有点谱,现在照搬就会闹笑话。星光大道就是一条时尚文化、旅游观光的文化大道</p><p class="ql-block">这是英国当代艺术家赠与的现代雕塑——《装饰球》</p> <p class="ql-block">这三个街头雕塑觉得创意好,有幽默感,但没看到介绍。在繁华的尖沙咀街面,这样老旧的文化遗存还活着,在大陆这面是不是更难找?</p> <p class="ql-block">在繁华的尖沙咀街面,这样老旧的文化遗存还活着,在大陆这面是不是更难找?</p> <p class="ql-block">至于这座酷劲满满的现代雕塑则来自法国的艺术家,名字叫《翱翔的法国人》。看得出来,雕塑蕴含的思想比酷劲还要满</p> <p class="ql-block">革命大家孙中山的雕塑在香港大学楼丛的一小片绿植中,虽不醒目,但还在大家的视线中。我想这可能就是现代香港人与一个世纪前风云中国的心理距离吧</p> <p class="ql-block">100年前,香港九龙铁路工人大罢工的纪念碑位于九龙半岛南端的客运码头前,是永久性的纪念物。这是不是说明,一国两制的“一国”,在一百年前的工人心中是不言自明</p> <p class="ql-block">饿了可以坐地铁或渡轮过海峡,香港岛上的中银大厦高端有快餐,干净卫生可以看海景。价格与肯德基差不多,还邂逅了一只特立独行的海鸟,可惜至今不知道她的芳名</p> <p class="ql-block">维多利亚港的西段有艺术博物馆。馆舍设计唯美现代,门口有老者现场作画;时间关系就没有进去细看</p> <p class="ql-block">香港的叮叮车是有一百年历史的有轨电车,这可以说是香港的传统与标志。下雨天坐叮叮车游大街看市容算是绝配。花三个港币可以游整个线路,老人只花一点三元港币</p><p class="ql-block">香港的六月雨水多,雨水中的香港更有港味</p> <p class="ql-block">一百多年的历史不算长,香港已经有了自己的成熟的城市文化。逛街半天,你会发现每一个路口的标志、信号、斑马线都准确无误,管理完善,但绝不花里胡哨。这里的城市管理不用标语口号,也没有“温馨提示”;夸张作假的商业宣传也没有看到。它不说依法治港,但法治体现在衣食住行的方方面面</p> <p class="ql-block">与香港有关,或香港深度卷入的大事不少发生在初夏:第一次鸦片战争是六月,解放战争也是六月,还有萨斯病毒感染,还有还有……今年夏天好像没有大事,但香港人大都行色匆匆,很难见到笑脸……</p><p class="ql-block">为什么?怎么了?</p> <p class="ql-block">对于游人来说,维多利亚海湾可以白天看了晚上再看;而晚上看最好是坐小火车到海拔400米的太平山顶,那里有俯视维多利亚湾的观景台</p> <p class="ql-block">下雨天有一个不错的选择是看博物馆。我在雨天的选择是看草间弥生画展。</p><p class="ql-block">这位老太太是日本前卫画家,九十多岁了。创作的旺盛期是在美国纽约;因她世界性的广泛影响力被称为前卫之王。</p> <p class="ql-block">面对草间弥生作品,你可以说不懂,但你不可能不受到触动</p><p class="ql-block">草间弥生有七十多年创作历程,她的作品满是泡状的结与网眼,以表达她认识到的无限。不懂就是不懂了;可觉得新奇,引起想法,就好好看下去……</p> <p class="ql-block">下面的线装书与书中的“汉字”谁也不认识,但中国人大都会觉得熟悉得很。这样的“天书”有好几本,放在当代艺术博物馆中展出,作者是大陆当代艺术家。无厘头吗?我觉得不是:貌似熟悉,实则隔膜是当代人的通感;好像是滔滔不绝的交流,实则是鸡同鸭讲;好像是建立了令人高山仰止的学科大厦,实则是海市蜃楼,作用就是吓唬人……这本天书是不是表达了我说的意思呢?没人告诉我,我就当作是。可以确定的是它不是无厘头;你看“天书”制作的多么精细,“汉字”又编写的有模有样。</p><p class="ql-block">这样的作品被香港认可并高调展出,足以说明香港的包容性</p> <p class="ql-block">当代展的邻居是故宫博物院香港展馆,门口也是人流如织;不同的艺术都兼容并蓄,这种态度成就了香港</p> <p class="ql-block">这么大的城市能有效运转肯定有其“硬核”的一面。改革开放初期,香港是亚洲四小龙中率先进入发达社会的,其出口加工的产业模式影响了大陆几十年。观光的空隙,也管窥了香港的工业航运业</p> <p class="ql-block">走马观花的旅行大都要在机场画句号</p> <p class="ql-block">在机场见了一只导盲犬就有点感叹:如果一个族群找不到北,谁来导盲?如果人类走火入魔谁来纠正?</p><p class="ql-block">过来的日子说大救星不靠谱!国际歌说根本就没有救世主!!</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