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希腊哲人 <p class="ql-block"> 有个“爱智慧”的朋友问我:“你信神吗?如果不信神,你是怎么证明神不存在?如果你信神,你是运用逻辑证明出神的存在,还是凭感觉信有个神存在?如果是凭感觉,那么你的神是什么模样,它是怎么同你沟通的?如果是借助证明,你的神又是怎样?”这一连串的问题每一个都不好回答,凭我半瓶水的知识和鲁钝的脑袋,但我还是很认真思考着尝试想回答。</p><p class="ql-block"> 关于“信不信神的存在”,正如“另外一个世界是否存在?有没有来世?”一样,反正“去的人谁也没有看到他再回来。”就如康德所言:“无论是经验还是理性都无法证明上帝的存在。”我有“客观事实往往存在于人的认识之外”的陈旧观点,认为人的认知都有边界,我们无法知晓自身“认知”外的事物和世界,所以借用巴门尼德一句话为自己开脱:“你不能认识非存在。”到最后往往用一句“宁可信其有,不可信其无”来用于处世。</p><p class="ql-block"> 但关于神是怎么产生的这个话题倒是个不失有趣充满哲学味的话题。虽然奥古斯丁认为上帝的存在是个“奥妙”,不可谈论,且上帝形象也不可描述。且从我所知的古希腊哲学方面泛泛言之吧。</p><p class="ql-block"> 米利都学派之前,希腊群岛民众应该是信奉“奥林匹克诸神”,从荷马、赫西俄德的作品及古希腊哲学论述中可窥知一二。与其他地方一样,“奥林匹克诸神”只是希腊群岛民众按照自己的样子、自己的需求创造出来的,真如克塞诺芬尼所说:“凡人们幻想着神是诞生出来的,穿着衣服,并且有着与他们同样的声音和形貌。”“假如牛和狮子有手,并且能够像人一样用手作画和塑像的话,它们就会各自照着自己的模样,马画出和塑出马形的神像,狮子画出和塑出狮形的神像了。” 希腊群岛民众按照与自身生活关联的重要性为“诸神”排位,由于海洋对于古希腊人的重要性,所以在“奥林匹克诸神体系”里不管是在古希腊第一代神话还是第三代神话中,第一代海神蓬托斯和第三代波塞冬都位居高的阶位。“奥林匹克诸神”具有人的贪婪、偷盗、鲁莽、欺骗的缺点,男神会沾花惹草,女神也争风吃醋,与人“同形同性”;偶尔也有如人面狮身的斯芬克斯一样的怪神,还是可以轻而易举地看到“人形”。在希腊群岛民众眼里世界是由大地之母盖娅创造出来的,其实在世界其他地方的盖娅们也做了盖娅所做的同样的事情,只是名字不同罢了,如在中国被称为女娲,她们的事业要比耶和华早上几千几万年。</p><p class="ql-block"> 古希腊哲学就是从解析“奥林匹克诸神体系”开始发展起来的。从泰勒斯到古希腊哲学集大成者的亚里士多德,虽然他们自己没有明说,也没有相互串联,但他们做的共同的事情就是解析“奥林匹克诸神体系”、追究世界的本原、重新认识世界。只是令古希腊哲学家们没有想到的是,他们的努力又为基督教的兴起、发展和巩固提供了最好的理论依据,他们为“上帝”准备了最好的思想圣袍,其中柏拉图在巴门尼德的“存在”观点基础上提出的“理念论”贡献最大,真应了德谟克利特那句名言:“你的胜利就是你的失败。”</p> 泰勒斯 <p class="ql-block"> 米利都学派属于自然哲学学派,是朴素的唯物主义者,他们首先对“奥林匹克诸神体系”产生怀疑,由于当时认知的局限性,或认为“水”是世界的本原、或“无限”是世界的本原,也有认为“空气”是世界的本原,但都或多或少认为有灵魂的存在,同时也借用“神”来解释自己说不清的事物。他们自始至终都没有能够说清楚“水”、“无限”或者“空气”是怎么产生世界这个问题。离米利都不远的赫拉克利特学派同样主张无神论,反对传统的宗教祭神行为。他们认为“火”是世界的本原,他们说:“这个世界对一切存在物都是同一的,它不是任何神所创造的;它过去、现在和未来永远是一团永恒的活火,在一定的分寸上燃烧,在一定的分寸上熄灭。”虽然他们也说过“永恒的活火是神”这样的话,只不过是借 “神”这个词来阐述自己的哲学观点罢了,但他们提出的“逻各斯”又多少带有点“神”性:“逻各斯”就是背后的不在场的抽象的规律。但他们认为万物的始基——表象的火与背后的“逻各斯”同时存在的观点被巴门尼德颠覆了。同样,他们虽然说“火的转化”形成世界,但也没有说得清为什么转化,又是如何转化的。(赫拉克利特“逻各斯”和智者阿那克萨戈拉的“努斯”,一个代表规律、约束,一个代表心灵、激情,这两个玄而又玄的哲学概念一直在西方哲学史上出没,是一个很有趣的现象,有机会大家可以一起探讨)令人好奇的是米利都学派和赫拉克利特学派都不否认灵魂的存在,泰勒斯肯定灵魂不死,而且据亚里士多德说,泰勒斯“承认那些被认为无生命的东西也有一个灵魂;他拿琥珀和磁石来证明这一点。” 赫拉克利特则认为“一切都充满着灵魂和精灵。”</p> 赫拉克利特 <p class="ql-block"> 毕达哥拉斯学派的发源地临近爱利亚学派不远,他们的哲学中形而上学的成分都很浓。毕达哥拉斯学派虽然没有明说“神”的存在,但他那一眼可见的“神秘宗教”的印记暴露了这一点,而且他认为“灵魂可以轮回”,以至于他竭力阻止别人打一只狗,因为他认为“那是他一个朋友的转世寄居的肉体”。他一方面认为“数”是一切存在物的 “始基”,另一方面他又宣称“太阳、月亮和其他星辰都是神灵,因为在其中占统治地位的是热元素,热元素就是生命之源。”至于“数”是不是也是热元素,他没有回答。他们认为“十”这个数字是一个完满,于是在可见的九个天体外,捏造了第十个天体——对地,后来有人认为毕达哥拉斯提出“对地”的假设所以把第一个发现“日心说”的功劳算在了他头上。“对地”的假设存在还可以理解,这个学派的另外一些人为凑到十个“始基”,粗暴地把“正方形”推到了“长方形”的对立面,让毕达哥拉斯很是蒙羞。</p> 毕达哥拉斯 毕达哥拉斯学派认为“一”比“多”好的思想对爱利亚学派的影响很大。爱利亚学派的克塞诺芬尼是多神论者,“埃塞俄比亚人说他们的神的皮肤是黑的,鼻子是扁的;色雷斯人则说他们的神是蓝眼睛、红头发的。”他认为“一”既不是无限的,也不是有限的。“一”是不变不动、独一无二的和不死不灭的。世纪不是产生出来的,而是永恒的、不可毁灭的。神是全视、全知、全听的。神可以毫不费力地以他的心灵的思想力左右一切。大家对这些话是不是很熟悉,对!你想的没错!基督教的《新约书》就是这样形容他们的“上帝”的。虽然克塞诺芬尼的“一”指的是背后的“思想”。巴门尼德继承了老师克塞诺芬尼的“一”是不变不动、独一无二的和不死不灭的观点,同时提出“存在物存在,不会消失,完整、唯一、不动、无限。它没有过去和未来,因为它整个在现在,作为完整、统一、联系的(连续的)东西。信心的力量也决不允许从非存在物中产生出任何异于非存在物的东西来,因此正义并不放松他的锁链,听任存在物生产和消灭,而是牢牢地抓住存在物。” 巴门尼德的女神容身于“狭窄的环”中,“支配着一切。” 巴门尼德的具有神性的 “一” 是存在、可以思想、可以被语言述说,它不是感官可感知的生机勃勃、千差万别的万物,而是万物背后的“抽象本质”,不变不动、独一无二的和不死不灭。 巴门尼德 <p class="ql-block"> 如果说米利都学派和赫拉克利特在思想的疆域里一路追溯至世界最初的本原,那阿那克萨戈拉的“种子论”、恩培多克勒的“火水土气四元素说”则注重探究当下的现实世界是哪些“元素”构成(借用这个词)又是怎样形成的,他们更关注“元素”的排列组合与万物的关系,认为“元素”存在多样性而不是唯一。恩培多克勒认为“必然性”的爱或者恨是“元素动作的原因”导致万物的生灭消长,阿那克萨戈拉则认为世界是“努斯”对“种子”安排的结果。他曾经说:“万物都在混沌中,然后有了努斯出现,对万物加以安排。”虽然他们都是朴素的唯物主义者,但说不清“爱与恨”或者“努斯”是如何推动元素分化、结合的。“必然性”的爱或者恨又让他不可避免地掉入了“机械唯物主义”的深渊,当然,他们和赫拉克利特一样,有时候也借神的名义说自己关于“元素”的话。伟大博学如亚里士多德的德谟克利特在阿那克萨戈拉的“种子论”、恩培多克勒“四元素说”基础上用思想的刃把万物细细分离,终于得出“一切事物的始基是原子和虚空”的观点,他认为“灵魂也是由这种原子构成”。但“灵魂就是理性”有沾染“唯心主义”的嫌疑,“一切都由必然性而产生”又把他推到了“机械唯物主义”的窠臼里。亚里士多德说“德谟克利特忽略了目的因,把自然界的一切作用都归之于必然性”可能就是这个意思。</p> 德谟克利特 <p class="ql-block"> 苏格拉底、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的观点(此处省略一千多字)</p><p class="ql-block"> 等到四百多年后的耶稣降生时,古希腊哲学家们把 “上帝”的“质料”都已经准备好啦,只等他登场。</p><p class="ql-block"> 唯物主义(自然哲学)和唯心主义(形而上学)一开始就不是两条平行线,而是始终交织在一起的,跟随着社会向前的脚步,直到现在也无法分开。人类也从来没有真正摆脱过神的影子,康德无奈地说:为了维护道德的缘故,我们必须假设上帝与灵魂的存在。他把这些信仰称为“实践的设准”,即一个无法证明的假设,但为了实践的缘故该假设必须成立。</p><p class="ql-block">写于2023.07.16</p> 亚里士多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