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小区业主群有通知,说是晚上小区里放映露天电影,请大家有时间去观看。</p><p class="ql-block"> 我锻炼回来路过活动室门口,果然看见这里拉了幕布,有放映机在放电影。虽然画面清晰,还提供了塑料凳,但是看的人不多,稀稀拉拉的总共只有十来个。有几个人坐在一起,像是在乘凉,他们一边看手机,一边聊天,眼睛就是不往幕布方向看。</p><p class="ql-block"> 现在大家精神文化生活丰富多彩,一场露天电影真的难以吸引到自己。能够到现场观看,算是给了面子的。社会发展了,露天电影,放了个寂寞。</p> <p class="ql-block"> 小时候,村里放电影,那是过节一般的热闹。家里会炒葵花籽、南瓜籽,或者炒板栗、炒一些可以装在口袋里的东西。边看电影边吃东西,这是莫大的幸福。孩子们会早早地搬了凳子去晒谷场占位置,越是中间地带越好。大人们也会比平时早一点歇工,吃罢晚饭后,等待着电影上映。晒谷场上人声嘈杂,大家心急,都觉得时间快到,电影马上就要上映了,实际上放映员还在村支书家刚刚端起饭碗。</p><p class="ql-block"> 放映员是个利索人,吃好晚饭就到现场,不太会磨磨蹭蹭耽搁时间。他习惯地拍两下话筒,然后说:“阿苦(峡口)公社电影队,今日在东坪大队放映,放映的影片是《渡江侦察记》。”《渡江侦察记》是其中之一,放过好多次,所以记忆深刻。当然,在放映其他的电影时,他就报另外的片名。</p><p class="ql-block"> 那时,我觉得电影放映员是最好的职业 ,是最幸福的人,比公社书记还要幸福,因为他天天都有电影看,而且还第一时间看到最新鲜的电影。其次是他的老婆,可以一起享受看电影的幸福。我们村里去挑电影放映机的人,都比别人有更多的幸福感,虽然他可能挑担挑得肩膀红肿,但是他有半天时间和电影机、电影片在一起。有时候电影需要跑片,就是邻近两个村子同一晚上放同一部电影,这个带子放完之后,马上就送到另外一个村。送带子的人叫“跑片员”,一般由村里身手敏捷、年轻稳重的男人担任。跑片员也非常有自豪感,很是幸福,虽然他比别人累,还没时间看电影,但是他责任重大。有时候,上一个片子放完了,新的片子还在路上,成百上千人都在等着,你说跑片员威风不威风?</p> <p class="ql-block"> 放映员短短的两三句话,第二天会被我们这些小孩努力去学。因为他说的是公社的方言,带一点普通话,这种发音,对我们山里的孩子来说很是新鲜。“阿苦”两个字,就需要我们模仿半天。模仿得不像,我们相互取笑;模仿得惟妙惟肖,我们也一起大笑。永贤爸爸在公社学校教书,他和爸爸一起在公社所在地住过一阵子,数他学得最像。</p><p class="ql-block"> 看电影,让我们开阔了眼界,许多东西都觉得新奇,而新奇的东西理所当然就值得学习。《地雷战》的最后,有个鬼子司令官被地雷炸晕了脑袋,草木皆兵,看见一棵小树产生幻觉,拔出指挥刀去砍松树,结果被地雷炸死。第二天我们一起去砍柴,路边的小树可遭了殃。大队干部气得骂我们:“好样不学,净学些没名堂的东西。下次再让我发现,打断你们的腿!”</p><p class="ql-block"> 这些打仗的电影是我们最喜欢的。抗美援朝的片子《奇袭》、《上甘岭》、《英雄儿女》、《激战无名川》、《打击侵略者》,我们看过以后,学解放军匍匐前进、扔手榴弹、拼刺刀,甚至中弹受伤倒下的动作,也努力去学习。有个叫松泉的小伙伴,非常聪明,可以用两只手的手指模仿大炮发射,一伸一缩,此起彼伏,加上自己的配音,颇有我军火力全开、万炮齐发的震撼!</p> <p class="ql-block"> 8岁上学,整个小学阶段没有接触过课外儿童读物,倒是几部儿童电影弥补空白,至今记忆犹新。《闪闪的红星》、《小兵张嘎》就是那时候看的。记忆中还有《红灯记》、《智取威虎山》等经典影片。后来,不再是单一的样板戏、战争片。新片来了,有人说演员很漂亮、看着会让人去扯电影幕布的《刘三姐》、《红楼梦》上映,我们看得似懂非懂。同学雪祥的爸爸那时候当村干部,家里有《红楼梦》的唱片,近水楼台先得月,他天天听天天学,小时候说话有点口吃的他,居然抑扬顿挫地学会了唱越剧,后来当了老师,在原来的公社现在的镇初中教语文。</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 后来,功夫片上演,我们模仿电影又天天嘿嘿霍霍自学了武术。《神秘的大佛》《少林寺》《霍元甲》《陈真》,让多少人热血沸腾,让多少人磨破裤子擦破手臂啊。</p> <p class="ql-block"> 那个年代,哪里有露天电影,哪里就像过年一样热闹。我们夜里跑到几里十几里外的村子去看电影,在拥挤的人群之中和外村人推搡摩擦,起先骂骂咧咧最后言归于好。我们挤不进人群,有时候就在幕布后面看“反片”。</p><p class="ql-block"> 有一年,村口的“老虎倪”家失火了,恰好青壮年都在邻村看电影,村里老弱妇孺急得团团转。接到报讯的小伙子姑娘们回来了!他们在漆黑的山路上飞奔而来,他们搭起梯子扒下檩条椽木,他们把一桶桶水接力浇泼在火苗上。看见这一切,我知道村庄得救了,我的心定下来,他们,就像电影里的英雄!</p> <p class="ql-block"> 看电影记住的东西,想忘记都难,这就叫记归心了。看过现代京剧《红灯记》,记住了李玉和的唱段《浑身是胆雄赳赳》 :“临行喝妈一碗酒,浑身是胆雄赳赳。鸠山设宴和我交“朋友”,千杯万盏会应酬。时令不好风雪来得骤,妈要把冷暖时刻记心头。”看过《英雄儿女》,记住了王成“为了胜利,向我开炮!”让人豪情万丈的话语……</p> <p class="ql-block"> 为什么露天电影让我难以忘怀?因为在上世纪六、七十年代,我刚好是童年、少年,八十年代是青年。在相对闭塞的大山里,没有电视手机,鲜有书籍报刊,看电影是最好的精神享受啊! </p><p class="ql-block">(黑白图片均来源于网络)</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