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15阴。《诗酒年华》

智逵不如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长安三万里》以唐代诗人高适为主角,以他和李白之间的深厚友谊为主线,并以“安史之乱”前后的时间为背景,用动画片的形式串起了盛唐时期的著名诗人杜甫、王昌龄、岑参、王维、孟浩然等人,深入刻画了李白放荡不羁爱自由的性格特点,以及当时大唐开放包容的盛世景象,为观众展现了一幅生动的大唐盛世家园图景。</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每每写出上一段这种“中心思想”一样的东西,我就想笑:是的,没错,这是应试教育留给我的“痕迹”或者说“烙印”。但我不恨这些东西,也不恨教这些东西的老师们,因为,这种东西就像卖鱼的有一点“鱼腥味”,卖羊肉的有一点“羊膻味”一样,都正常,那些“套话”写得好也不“虚”,言归正传:</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一个人应该怎样过自己的一生?是不因碌碌无为而羞耻?是不以物喜不以己悲?是不因虚度年华而悔恨?是把整个生命都献给人类的解放事业?唐朝时候的诗人们给出了另一种答案:诗酒年华。看了《长安三万里》我才知道,所谓“诗酒年华”说的就是李白的那句:长剑一杯酒,男儿方寸心。去他的功名利禄、去他的人际关系、去他的世俗恩怨、去他的庙堂江湖,酒够了自然就什么都忘了。</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李白,没有一刻为别人而活,或者说:“活给谁看”。一辈子天真浪漫、一辈子率真随性、一辈子诗酒年华、一辈子物我两忘、一辈子不羡鸳鸯不羡仙,他自己就是“诗仙”: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成雪;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这才是真正的“洒脱”“豪放”,这才是真正的“去你的全世界”!</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李白,把自己活成了“前无古人后无来者”的样子,古往今来,身在这肮脏的世俗,谁不是一肚子怨气!?谁不是一肚子“委屈”!?谁不是为了那点口粮!?谁不是一身重担为家、为国!?谁不是“拿不起也不放下”!?谁不是为了讨生活而维系那些根本不想去维系的关系!?只有李白可以跳出这些“俗事”,活在自己的诗酒年华里,高适是懂他的,因了少年时的相遇到中年后的至交,李白不懂“政治”,所以,他不知道永王李璘其实是“安史之乱”后期的叛军之一,这是当时已经是节度使的高适拼尽全力也要去帮李白开脱罪责的重要原因。</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在下李白!”“在下高适!”</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人生若只如初见!两个年轻的诗人,两个年轻的灵魂第一次在洞庭湖畔相遇,因为李白误会了高适是“盗贼”而相知,这是何等的浪漫!每每想起,无论是李白还是高适,还是一千多年后的我们,都会为那时写在脸上的荷尔蒙而感动。一个剑术卓绝(李),一个是渤海高家枪法的传人,一上手就知道:对方也不简单,停下来一聊,哎呀!兄台,相见恨晚!于是结伴而行,这一路,一走就是一生。</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这一生,无论怎么吵、怎么闹、怎么醉、怎么骂,永远是好朋友!好兄弟!割袍断义?割一百次也断不了!高适心中的大鹏、李白心中的仙鹤,尽管是截然不同的两种信念、两种理想、两种追求,但并不妨碍他们成为一生的知己好友。分分合合,数次离开,又数次见面,见了又不高兴又想走,但情意并不减弱,反而越来越浓,这是真正的“好基友”了。</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李白与高适,彼此谁也没有改变谁,谁也没有为谁而改变。高适追寻心中治国平天下的理想,而李白追寻心中的“仙道”,入世还是出世?救苍生还是渡自己?不重要了,反正不随俗,别人干得来的,会!别人不会的,那才是最闪光的地方,嫉妒?打击?告发?随便吧,那谁君子谁小人不是更加明显吗?</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但,国家有难,需要我们走上前线的时候,那绝不含糊,哪怕是年老糊涂,投错了永王李璘,那也是一腔热血,出发点是没有问题的。为的是是解救国家和百姓的,是实实在在用少年时学的剑术在战场上与叛军厮杀的,是为了大唐帝国的国运的,这就行了。至于永王李璘在后期变成了帝国的“威胁”,那是属于“政治”了,一个书生、一个诗人,玩不动“政治”,看不出来李璘的“野心”,也正常,乱世嘛。</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只是,怀念啊,怀念那个“诗酒年华”的自己,怀念少年时的意气风发,怀念那时的理想,也怀念那时的天空,总有一种理想的“色彩”,最怀念那时的酒,有一种“年轻的味道”。他们说李白斗酒诗百篇,其实,他们不懂,那“琼浆玉液”不是酒,是天上宫殿的味道,是天上仙人的味道,它能指引李白找到心中的“桃花源”。循着这股味道,李白才能找到心灵的归宿,找到属于自己的天真浪漫的神仙生活。</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只有酒精的作用才会让李白忘了现实带给他的颠簸,也才能趁着诗的意境寻到仙人的住处。“古来圣贤皆寂寞,惟有饮者留其名”,这样的千古名句,不喝酒怎么写的出来?不喝酒与神相通的灵感从何而来?</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夜郎还没有走到,大赦天下的圣旨就来了,名单里有李白!李白自由了!这是他一生中最后一次“入世”,自此以后,他终于明白了自己与世俗的差距,也接受了那个“率真随性”“洒脱不羁”的自己:责任有的是人去抗,不多在李白一个人;天下有的是人去救,少了谁大唐都运转。江山是天下人的江山、天下是天下人的天下,从此不操那个心了,宗夫人还在庐山等着李白,这一次真的放下了,庙堂江湖都再见了,哥来过,也战斗过,这就行了。</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盛唐时代,是我们了解中国历史最全面也是最有包容性的一个时代。政治上,兼容并包,融天下多民族于一家;经济上,丝绸之路开通,贸易空前发达;军事上,平定了安史之乱;文化上,那么多诗人,照见了……大唐,是我们刻在骨子里的骄傲,是我们走到哪里都要牢记的荣光。</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