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10日,是我国第18个文化和自然遗产日,由陕西省文物局与秘鲁文化部联合主办,陕西历史博物馆和秘鲁14家博物馆共同承办,秘鲁驻华大使馆鼎力支持的大型引进展览“消失的文明——印加人和帝国四方之地”在陕历博开展。 中国和秘鲁同为世界文明古国,都拥有悠久的历史和灿烂的文化,共同创造了令人惊叹的古代文明。<br>两国重视开展人文交流,倡导不同文明的和谐共处。此次展览搭建了一座相互理解、相互沟通的桥梁,让中国观众能够有幸深入了解来自遥远南美洲的古安第斯文明,是中国和秘鲁文化交流交往的高光时刻。 “消失的文明——印加人和帝国四方之地”展览,分为精彩的前奏:公元12世纪前的安第斯文明”和“辉煌的顶峰:公元12世纪至16世纪的印加帝国”两大部分。 展出的168件(组)精美文物来自秘鲁印加博物馆等14家博物馆,文物类别丰富,有骨器、陶瓷、金属、石器、木器、纺织品、绘画和木乃伊等,均为反映印加帝国和安第斯文明的重要物证,具有较高的历史、科学和艺术价值。 <div>展览向中国观众介绍印加帝国国家形态、社会组织、文化制度以及印加人和自然之间的多重关系,旨在让公众了解印加帝国的独特运作模式,体会异域文明的文化魅力。</div> 展览整体采用了富有南美洲特色的红色、橙色、褐色为主色调,墙壁上装饰着富有民族特色的绘画与雕塑,将展览内容与室内设计紧密结合,营造出浓厚的安第斯文明氛围,让观众从走进展览开始就沉浸在异域风情之中。 印加帝国是新大陆出现的最大的原著民帝国。印加人,是美洲印第安人其中一支。印加文明是安第斯山脉15000多年孕育绵延且独立发展的古代文明的顶峰。印加文明,崛起于南美洲安第斯山脉,是与玛雅文明等印第安三大古老文明齐名的古代文明之一。 印加巨大坚固的石头建筑,以及各种精美的手工艺品等遗迹遗物令人叹为观止。但是,印加文明的鼎盛仅仅维持了百余年,随着西班牙殖民者的入侵和征服,印加文明在16世纪遭受了毁灭性的打击而趋于消亡。 通过百年前开始的考古发掘,曾经辉煌的印加文明得以重现天日,并漂洋过海来到中国,让我们有幸一睹其神秘的风采。 人脸圆柱形陶碗(陶),公元前1000年-公元前500年,库比斯尼克文明。这个陶瓶瓶口外敞,装饰着一张拟人化的脸,上面有交错的猫爪,可能描绘了一个正在经历转变的人类,这个人类即将成为一只神话中的猫科动物。 雕花凤螺小号。 金制美洲驼雕像(金),公元1400-1532年,印加文明。工匠们通常会制作成对的雌雄骆驼,当作仪式上的祭品。 猫面马镫口陶瓶。 带榫石雕头像(石),公元前900年-公元前500年,查文文明。头部刻画了皱纹、眼睛以及正在流涕的鼻子。 彩盘。 祭祀用金杯(金),公元900-1100年,西坎文明。这是一个大型金制仪式酒杯,边缘呈扇形,是西坎中期宗教中主要的神灵。 面部雕纹的男子陶瓶(右一),公元500-600年,莫切文明。这名男子的脸上有大量的刻痕,基本上覆盖了全脸,这让他的面部与独特头饰能够更好的区分开来。。 猫形金制斗篷(金、纺织品),公元500-600年,莫切文明。这是一件斗篷,很可能是祭司或者萨满在重要仪式上穿的,正如在月亮神庙中出土的雕塑陶器上所描绘的一样。 木制凯罗杯。 建筑模型。 大型人像罐(陶),公元500-600年,莫切文明。这个大型陶罐上有着一个栩栩如生的成年男子肖像,以高度还原和具有真实性的成年男子肖像为主题的陶罐,是莫切艺术和工艺中最著名的种类之一。 三脚架式玉米粒烘烤器。 三脚架式玉米粒烘烤器(右一)。 盔帽(植物纤维),公元1400-1532年,印加文明。这顶色彩缤纷的圆锥形“盔帽”可能是由印加帝国境内秘鲁南部高地的科拉族人所使用的。盔帽在安第斯地区扮演着许多角色,它可以表明一个人的地位和种族,以及发挥其基本功能。 阶梯式祭祀建筑模型。 贝壳项链。 彩绘人面陶瓶(陶),公元200-400年,纳斯卡文明。此件展品是一个精美的纳斯卡彩色陶器,此类陶器的颜色可多达12-13种,该陶瓶的两个壶嘴由球形瓶身顶部的梁架连接,也构成了此类陶器的常见形式。 羽制外衣。 大羊驼形彩陶器(陶),公元750-900年,瓦里文明。不论是在海岸还是在高原,驯化的羊驼在古安第斯人的日常生活和经济中都扮演着各种重要角色。 彩绘陶鼓。 美洲鸵形和大羊驼形石器。 多彩陶器。 俘虏人头陶碎片。 大型人形罐(陶),公元650-850年,瓦里文明。该器皿整体是一个身穿精心装饰的外衣的男性。在饮酒仪式结束后,该器皿会被故意砸成数百块碎片。 多彩陶器。 搀扶着男性死者的陶瓶(陶),公元400-600年,莫切文明。这件陶器描绘了一对生前生活在一起的夫妻,即使一方死亡了依然亲密无间,活着的妇人正搀扶着演奏排箫的去世的人。 人形陶瓶。 多彩陶瓶。 大型黄金耳环。 黄金面具。 锤揲工艺黄金颈饰。 骨笛。 仪式用“号角”(陶),公元400-900年,迪亚瓦纳科文明。的的喀喀湖是世界上最高的通航湖泊,海拔约3800米,周围广阔的高原是安第斯地区的主要粮食产区之一,在公元前一千年时,此地就发展出了一系列的先进文化。 各种造型的陶瓶。 大型人形罐(陶) 彩绘人面陶瓶。 大型陶瓷礼碗。 大型人形罐(陶) 大型人形罐(陶) 玉米杯礼器。 大型陶瓷礼罐。 石制雕刻坐像(石),公元1400-1532年,印加文明。在印加艺术中,除了由热带贝壳和贵金属制成的微型裸体男女,很少有人物石像。所以这个佩戴头饰的石制雕刻坐像是罕见的。 大型人形罐(陶) 猫科动物装饰厄普壶。 耕作用木犁。 耕作用石锄和骨刃锄头。 这是印加文明中常见的陶瓷礼器,被称为“帕查”,主体以“塔克里亚”为原型制作,上方装饰有玉米和厄普壶,厄普壶是一种容器,最主要的用途是存储玉米和酿造奇查酒。<div><br><div>右侧是两具有钻孔痕迹的颅骨。</div></div> 带绳凤螺壳小号。 羊皮鼓。 局部包裹的成人木乃伊。 这是一个保存相对完好的局部包裹的成人木乃伊,来自秘鲁东北部查查波亚地区,发现于峭壁岩洞中。x光显示该男性死亡时年龄在18至20岁之间。 附录:安第斯文明与中华文明年代对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