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抚仙湖避暑随笔 </p><p class="ql-block"> 作者:林福才</p><p class="ql-block"> 清晨,一抹朝阳从抚仙湖边升起,给湛蓝的湖水披上了金色的外衣。我们一行几人踏着清凉的晨风,闻着路边野花中散发的清香,来到湖边小镇集贸市场,品尝异域他乡山民们赶集的风情。</p><p class="ql-block"> 集市里,两边水泥地上、货床上摆满了五光十色的山货、土产,那些鲜嫩的梨、桃、李等水果蔬菜好似刚从枝头上摘下来的,蒂上还流着水。从抚仙湖中捕获的各种活鲜养在鱼池中任人挑选,各种山货土产堆积如山,价格也很便宜。</p><p class="ql-block"> 在市场的入口处一个个卖野菜的山民吸引了我的眼球,他们看上去有六、七十岁。身穿破旧的衣服,光脚趿着拖鞋,坐在路沿石上、或者自己的背篓上,脸上的皱纹似路边的干树皮,灰白的头发象干旱土地上枯黄的小草在随风摇拽。大家面前摆放着一堆堆野菜、山货和自家菜地里种的蔬菜。与那些来来往往穿金戴银的购物者形成了強烈的反差。</p><p class="ql-block"> 我和他们拉起了家常,他们说,年青人都外出打工了,留在家里很多都是些不能动的老人,为了生活,只得釆点野菜来卖。从他们呆滞的目光中,表现出了些许对生活的无奈。</p><p class="ql-block"> 看着眼前这些老农,我眼前仿佛出现了六七十年代在风雪中开河渠,修水库,筑路修堤的场景。正是这批人在“农业学大寨”口号的感召下“与天斗,其乐无穷,与地斗,其乐无穷”。改天换地,才消灭了水旱灾害,迎来物阜年丰。他们勒紧裤带,宁可自己挨饿也要把一担担公粮送往国家粮库。他们的无私奉献,为共和国的繁荣昌盛奠定了基础,是共和国的功臣!如果没有那一代农民不计报酬的拼命劳动,哪有今天国家的地覆天翻?他们是被遗忘了的一代人啊!</p><p class="ql-block"> 七 绝</p><p class="ql-block">休笑街边卖菜人,</p><p class="ql-block">蓬头垢面苦行僧。</p><p class="ql-block">谁知华夏基石里,</p><p class="ql-block">全靠他们汗垒成。</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