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作 者:城市贵</p><p class="ql-block">美篇号:19909876</p> 端午已过半月有余,才有些时间把此间拍到的龙舟竞渡图片整理下,作个美篇留存下来。 考虑龙舟长形特点,每幅照片都做了小调整,充分利用手机屏幕,敬请横屏观看。<div> 部分照片,是尝试慢门跟拍,呈现的是另一种效果。与常规照片一起,拼出个萝卜白菜。</div> 照片分别摄于6月17日在中大北门对出的珠江江面举行的“广州国际龙舟邀请赛”,和6月22日、24日在海珠湿地举行的“第五届海珠湿地龙船景”。<div> 三天三场不同级别的龙舟赛事,因为都是站在海珠区的地盘上拍摄,所以谓之“海珠龙舟闹珠江”。</div> 疫情3年的影响,似乎所有龙舟都憋了一股劲,就待今年尽情撒欢了。 从各方面的信息看,各地政府都鼓励举办龙舟赛事。而专业团队也好,民间组织也好,房东乡邻也好,大家都非常积极的参与其中。赛龙夺锦,风生水起,好不热闹。 物以类聚,舟以号分。 两条龙舟检录后前往起点,远远看去,他们都划得很卖力。 通过今年的现场观赏,才知道,龙舟分标准龙(22人)和传统龙(40人以上,多的近70人)两种。 <p class="ql-block"> 标准龙舟一个鼓手(在船头),一个舵手(在船尾),加10个划手。似乎专业队伍以标准龙为主。</p><p class="ql-block"> 传统龙舟一个鼓手(在船中间。大概考虑对称,还考虑能更好的让队员都能听到鼓点吧),一个舵手(在船尾),加几十名划手。传统龙人多更热闹,似乎是民间村镇团队的主打玩法。</p><p class="ql-block"> ps:有朋友说广东这边叫“扒龙舟”,所谓划手这里叫“扒手”或“扒仔”。</p> 齐头并进 终点设在星海音乐厅附近水面 这个角度拍的传统龙舟,有些像超市货架。 这也是一种车水马龙 这一刻,水面漂移数百人! 返程就闲庭信步了 几树绿叶,几叶扁舟 以下是慢门跟拍的几张。水面拉丝状,人物主体尚可辨,但挥动的桨模糊。如何在清晰与模糊间找到个平衡点,靠经验,也靠运气。 有时略有点古董陶器上的画意。 飘飘欲仙 嗯,中间就一位壮汉面向这边 这支队伍,获得广州国际龙舟邀请赛标准龙专业队冠军,就是海珠本土的团队。 不分伯仲。这个角度很难看出谁一谁二。 此前都是6月17日的图片。<div> 后面就是海珠湿地的龙船景了。</div> 有广州三塔背书 拼在起跑线! 同侧船桨几成平行状,这是训练有素的其中一个表现 国际友人体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全女子龙舟 岸边的亲们,感谢支持! <p class="ql-block"> 不少美女作鼓手。正如老歌里所唱----妹妹你坐船头……</p><p class="ql-block"> 是海珠,非珠海</p> <p class="ql-block"> 无论是擂鼓、划桨,还是掌舵,我们都是认真的!</p> 让这位阿姨告诉你:划龙舟是怎样的快意!<div> 全程欢笑,很难得的是手上的桨与前座猛男基本保持节奏一致。</div> 这是水平最高组里的冠军队! 每个村的村民,都想让本家祠堂熠熠生辉。 当然还要尝试下慢门。牌楼前,好似万马奔腾。 开心互动 对望,人龙私语 传统龙,往前冲。<div> 有个项目叫折返跑。龙舟折返赛里,起跑时龙尾向前,到达折返点时,船不调头人调头,这样再以龙头朝前冲向终点(也即起点)。</div> 细看这龙舟上的两位鼓手,像不像戏曲里的角色? 靠在岸边的龙舟。<div> 据说今年赛事多,龙舟需求量大,广州这边甚至一舟难求,要到开平等兄弟市租船来用。</div> 今年龙舟需求量大,广州番禺、东莞一些龙舟制造厂忙得不接订单。据了解,最普通的龙舟一条造价10万元,好些的要20-30万元。 龙的传人——自小就上龙舟玩耍,中场休息的爷爷一边手抓着孙子保护他安全。 输得服气,向冠军竖起大拇指! 龙舟活动,是一项极富特色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现象,拥有极广泛的群众基础。其中体现了团队合作精神、拼搏进取精神,齐心协力同进退,风雨同舟共命运。参与者和观赏者都能从中收获快乐,感悟良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