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动物对危险及讨厌事物的反应,要比对机会及喜好事物的反应更快、更强烈、更持久。换句话说,生命对坏事的反应要强于对好事的反应,这种“负面偏好”会使我们更多的注意负面信息和事件,不自觉的忽略大多数正面、美好的事情。缺乏觉知的人会在这种基因力量的操控下过着“身处美好中,却活在烦恼里”的生活,总是不快乐。</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我们的大脑是一个极强的适应器,当新的刺激出现时,神经细胞会产生强烈反应,但之后会逐渐“习惯”,适应后,刺激反应会趋于缓和。所以不管发生什么事情,我们终究会慢慢适应。“适应”其实是一种平衡。</p><p class="ql-block">一旦达到平衡,就意味着生活从动态变成了静态。静态的事物又很容易被大脑忽略,因为动态的东西往往蕴含着新奇和危险,大脑对此特别敏感;而静止的事物意味着安全和无趣,为了节省能量,大脑会将其主动忽略。无论生活在何种幸福的环境里,你都有可能慢慢丧失觉知,视一切为理所当然,然后对其视而不见。</p><p class="ql-block">我们的大脑就是这样,在默认情况下,永远都会以现在已经适应的水平为基准来判断现实是更好还是更坏。就如所有的感动都是陌生人带来的,对亲人的付出视而不见。</p> <p class="ql-block">人类的三重大脑都像问题的发现器和情绪的担忧器,而不是亮点的发现器和幸福的感受器。我们是天生的烦恼主义者——这是人类的又一大天性!</p><p class="ql-block">总有一些人能跳出常态,生活的更快乐他们遵循的法则是:善有不同的视角看问题。</p><p class="ql-block">《小狗钱钱》中的吉娅每天记录所有做成功的事情这个方法,它是对冲人类“负面偏好”的利器,因为它可以帮助我们主动发现自己和生活中的亮点,弥补我们大脑天生的缺陷。</p><p class="ql-block">可以用用想象的力量,身处平淡时,可以想象失去现有的东西会怎样,帮助我们意识到生活的可贵,把注意力集中在自己已有的事物上。拥有的时候主动平衡更多,关注自己已经拥有的快乐和幸福。</p><p class="ql-block">“比较是偷走幸福的贼”。</p><p class="ql-block">列夫.托尔斯泰说:幸福的家庭都是相似的,不幸的家庭各有各的不幸。幸福的人各有各的幸福,而不幸的人都是相似的一位,他们都是“生在水中却看不到水的鱼。”</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要想变得更快乐,就要成为那条能看到水的鱼。</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我们来自非黑即白的世界。在非黑即白的世界里,人们只能容纳自己喜欢的事物,只能接受自己喜欢的秩序。</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真实世界原本是复杂的。如果一直活在二元世界里,我们的生存空间就会变得非常狭窄。认识不到这个世界的真实样貌,无法应对复杂的混乱局面。</p><p class="ql-block">复杂意味着更多的变化和不确定,同时也意味着更多的丰富和精彩。如果只输入不输出就会堵塞,如果只输出不输入就会断流。</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我们终究要走向复杂的世界,在复杂的世界里做一个简单的人,不要试图抛弃二元对立,要学会在简单事件和复杂事件中来回穿梭,而不是只取其一,不要担心失去自我。</p><p class="ql-block">走出二元对立并不是让你成为别人心目中的样子,只要能够觉知复杂,接受复杂,拥抱复杂,便能享受这个复杂事件中精彩的一面,从而在这个复杂的世界里做一个简单的人。</p><p class="ql-block">太大的压力和没有压力都不是好事,适度的压力才是压力,其实没有好坏之分,但有轻重之分,适度的压力反倒是我们保持活力的重要基石,好的生活是始终游走在舒适区边缘。</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快乐就成为那条能看到水的鱼</span></p> <p class="ql-block">能力圈法则告诉我们:一个人成长进步最快的区域在自己能力舒适区的边缘,太困难或太舒适的区域都容易让我们止步不前。</p><p class="ql-block">压力圈这个规律也成立:太大的压力或没有压力都会使我们生活不幸,适度的压力,这能让我们的人生获得源源不断的幸福,换言之,好的生活是始终游走在舒适区边缘,在辅以时间的力量就足够了。</p> <p class="ql-block">一切事物都会自然上“熵增”。熵是表示无序程度的量度:因为政值大于负值,所以正商表示更无序,负熵表示更有序,而熵增和熵减自然是指趋向无序和趋向有序的过程。</p> <p class="ql-block">如果我们不主动输入能量去维护这个世界上的万事万物会趋于混乱和无序,王姐和向往包括我们的身体技能和认知。舒适区的消逝瓦解“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p><p class="ql-block">人无远虑,必有近忧,人无近忧,必有远虑。</p> <p class="ql-block">合理的策略就是,无论自己面临巨大的外部压力,还是处于舒适区,都会刻意保持“适度的难受”。放弃一些欲望,降低一些,期待调整一些目标,或换个环境来解压。</p><p class="ql-block">一个解压秘诀就是尽量不要同时设定很多目标,主动降低期待,不急于看到成果。因为不管外部的还是内部的,只要目标和欲望越多,我们必然会焦虑重生,急于求成,而面对强大的惰性时,也要学会主动跳出舒适圈,通过持续输出和创造给自己加压。</p><p class="ql-block">我们主动走在舒适区边缘,无论身体、技能还是认知,只要有作品的引领,反馈和激励,我们就会乐此不疲,精进不止。可以让人在高峰期和低谷期都保持耐心,稳健,避免大松后的大紧,最终形成持续积累的向上曲线。</p> <p class="ql-block">它呈现了一个相对平缓,但持续上升的状态,过程中每达到一个小目标和小成就时,我们都会间歇性的获得一些正面反馈,给我们带来成就和动力,让我们愿意再次走到舒适区边缘,继续行动。这种成长模式没有一劳永逸的保障,却有享用不尽的乐趣,长久坚持,它就会与一劳永逸的模式形成鲜明对比。</p> <p class="ql-block">适度的难受是成长提升的催化剂,真正的美好也在于努力之后的收获与成就,而非长久的无压。刻意建立这种心态,就能从这个策略中长久受益。</p><p class="ql-block">把压力控制在舒适区边缘,让自己处于有点压力又刚好能承受的状态。罗伯特.威尔逊在《最优学习的85%规则》中计算得出:生活和学习的最优值是15.87%,无论生活还是学习,其“甜蜜点”是每次加入15.87%的难度和意外。或者说好的状态,熟悉的部分约占85%,困难的状态,有挑战的部分约占15%。</p><p class="ql-block">必须让自己的身体,思维和认知都受点挑战和“伤害”, 它们才会启动警觉和复制机制,让我们变得更强壮。</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