饮食文化《记忆中难忘的好味道,四道京味儿吃食,老北京人一吃就是大半辈》

云鹰

<p class="ql-block">  饮食文化《记忆中难忘的好味道,四道京味儿吃食,老北京人一吃就是大半辈》</p><p class="ql-block"> 无论是50后,还是00后,总有那么一道美食,会让人记忆犹新,那么今儿个就跟大伙儿盘点一下,让人难忘的京味儿吃食。现在,夏天的味道和气息是越来越浓了,北京孩子记忆当中,总有一个味道挥之不去,那就是只有老北京人会做的扁豆焖面。</p><p class="ql-block"> 一:扁豆焖面</p><p class="ql-block"> 一到夏天,老北京人对面条儿可是情有独钟,一是省事儿,二是为了凉快儿,扁豆焖面,是不少北京孩子的最爱,因为过去老北京一般都是当季有什么蔬菜就吃什么,讲究应时应令,夏天一到,扁豆产量最高,于是北京人就地取材,有肉有菜,又有主食,做法也简单,所以扁豆焖面也就成了北京人饭桌儿上的常客了。</p><p class="ql-block"> 这吃食很多饭馆儿都有,但十有八九都是糊弄事儿,倒不是说它们食材用的不对,而是做出来的那个味儿,压根儿就不是北京人记忆中的那个味道,不知道有多少北京人还记得,前几年,有家馆子叫‘皇城小院’主打菜品正是扁豆焖面,刚开业那会儿,每天只卖二十份儿。</p><p class="ql-block"> 乍一听,会觉得他家的扁豆焖面特别地道,其实不然,看卖相儿确实不错,但跟京味儿半毛钱关系都没有,其次做法上也有很大的区别,老北京人自个儿在家做扁豆焖面时,基本上都是把扁豆,土豆儿炒熟了,然后放上面条儿,一焖就得,直接一锅出。</p><p class="ql-block"> 跟炸酱面一样,制作手法,家家不一样,但家家都有自个儿的绝活儿,只不过流程不一样而言,但端上桌儿的扁豆焖面味儿都特别棒,面条儿立整,扁豆有嚼头儿,特别挡口儿,一碗扁豆焖面再来瓣儿蒜,北京孩子一口气炫能炫两大碗,反观外面卖的扁豆焖面就不一样了,为了省事儿,面条儿并不是焖出来的,而是用蒸箱来蒸。</p><p class="ql-block"> 彻底颠覆了扁豆焖面的传统做法,说是为了防止面条粘连,其实就是图省事儿,最后再把扁豆铺在面条儿上,然后回锅再蒸,这种做法,也就能糊弄没吃过扁豆焖面的外地人,这也正是它家口碑翻车的真正原因,还是那句老话,京味家常菜,尤其是炸酱面跟扁豆焖面,只有北京人做的地道,外边儿卖得怎么吃都感觉差点意思。</p><p class="ql-block"> 二:老北京抻面</p><p class="ql-block"> 一个城市的饮食文化,往往都深深烙印着这个地区的历史和记忆,要说起那些北京人难忘的吃食,我理解应该有一些时代的故事,甭管是用的食材,还是烹饪的方法,都应该烙着时代的印记,接下来要说的这道吃食,北京人百吃不腻。</p><p class="ql-block"> 用现在的眼光来看,老北京抻面绝对算得上是一种绝活儿,这吃食,大有讲究,原本是慈禧太后青睐有加的主食,只不过当年慈禧跟宫里吃的是抻的很细的龙须面,而流传到民间后,渐渐降低了难度,变成了略粗的面条儿,吃起来口感更肉头儿,为什么说它是绝活儿,原因很简单。</p><p class="ql-block"> 在上世纪五六十年代,抻面可是老北京,家家户户都会做的一道主食,如今倒是少见了,主要还是因为抻面只有老北京人会做,小年轻儿抻不好,想吃上这一口儿真是不容易,地道的老北京抻面讲究至极,有很多人认为抻面就是拉面,这是个错误的理解。</p><p class="ql-block"> 首先从和面来看,老北京抻面只需要单纯用水和面,而拉面则是要加入盐,碱,让面团儿更有劲儿,等面团儿饧好后,拉面就可以直接拉伸出条儿了,老北京抻面则是需要一个漫长的溜面过程,这才给面条儿上劲儿,之后才开始抻,口感方面,拉面更硬,更劲道,抻面相对要柔和一点儿。</p><p class="ql-block"> 兰州拉面之所以遍地开花,而老北京抻面少之又少,说到底,抻面的技术含量太高了,制作起来过程太复杂,毫不夸张的说,这门手艺已经近乎失传了,当然了,最关键的还得是卤,北京人自家做的卤跟外边卖的,最大的区别就是老北京人用的都是真材实料,还想吃着地道正宗的打卤面,如今只有老北京人会做,外边儿饭馆卖的压根儿就不是那么回事儿。</p><p class="ql-block"> 其实在北京城,很多美食都让人难忘,说完自儿家的吃食,接下来再要跟您分享两道老字号里的招牌菜,绝对是老一辈的心头好,一句话来概括,老字号没变,好味道没变,让人留恋的感觉也没变。</p><p class="ql-block"> 三:南来顺儿饭庄</p><p class="ql-block"> 这家馆子咱北京人可是太熟悉了,典型的清真老号,以涮羊肉闻名京城,有道羊肉名菜,可是响当当的角儿,来这儿要是不点它,那可真是对不住自个儿的胃,这道菜叫爆糊,是南来顺儿的镇店招牌,名字里有个糊字儿,所谓的糊并非糊味儿,而是焦。</p><p class="ql-block"> 爆糊是羊肉的经典吃法,很多北京人都将其戏称为‘爆羊肉’的亲戚,因为它的出现,就跟爆羊肉有直接的关系,最早出身于小吃,后来变成了一道清真大菜,过去老北京,京韵大鼓有位名家叫刘宝全,某次上馅饼周吃爆羊肉的时候,被其他食客围观,老得支应着打招呼。</p><p class="ql-block"> 等自个儿坐下来后,爆羊肉传出了一股焦香味儿,据说后来再到馅饼周的时候,不糊还不吃了,于是就衍生出了爆糊这么个新吃法,敢情,这爆糊的诞生,纯粹是歪打正着,这个无心插柳做出来的美味,以独特的口感,一时成为大伙儿追捧的美味,而南来顺的爆糊根正苗红,跟馅饼周一脉相承。</p><p class="ql-block"> 馅饼周有一徒弟叫黑荫墀,老爷子六十年代到的南来顺儿,也就是说,这道菜绝对有讲究,爆糊的最大魅力就是羊肉有焦香味儿,但又不能因为失去水分而肉质发柴,分寸的拿捏是这道菜的关键,光看制作流程,跟咱自个儿在家做的葱爆羊肉差不多,只是在羊肉爆炒之后,还得用小火一直煨着,这技术含量主要在火候的把控。</p><p class="ql-block"> 做爆糊,一定是慢工出细活儿,火一定小,不能着急,小火四十分钟,才能出锅,而且师傅还要跟旁边一直盯着,时不时的翻下锅底,只有火候跟时间到拿捏得恰到好处,这爆糊才能做到真的不糊。</p><p class="ql-block"> 四:宣武牛街,吐鲁番餐厅</p><p class="ql-block"> 它是北京最早引进的新疆馆子,其中隐藏了很多北京清真风味菜系,有道老菜可着四九城找,也没几家儿能做得了,锅塌豆腐很常见,可是这锅塌羊肉就不一样了,最早是鲁菜的一种技法,民国的时候,北京清真馆子引进了鲁菜的做法。</p><p class="ql-block"> 说白了就是用锅贴的技法做了羊肉,讲究吃羊肉,不见羊肉,保持了锅塌菜的最大特点,把羊肉包在了鸡蛋皮儿里,锁住羊肉的汁水,听着很简单,做起来极难,最讲究的是大厨做的时候,鸡蛋跟羊肉一起翻勺儿,一气呵成,所以甭看原材料简单,是一道考验手艺的功夫菜。</p><p class="ql-block"> 火候的掌握,翻勺儿的技法,没有多年的经验根本驾驭不了,羊肉要先用调料煮过去腥,但是又不能煮烂,最后跟鸡蛋一起成熟,是费火又费时,所以现在很少有餐厅还做这道菜了,值得一提的是锅塌羊肉可不在吐鲁番餐厅的菜单儿上,但是如果您要点了,餐厅就会给您做。</p><p class="ql-block"> 当然了,这道菜也就只有会吃,懂吃的老宣武会点,综上所述,家里做的打卤面,扁豆焖面也好,老字号卖的锅塌羊肉,爆糊也罢,都是记忆中难忘的好味道,老味道,老做法,浓浓的京味儿都在里边儿,老北京人一吃就是大半辈!</p><p class="ql-block"> 来源: 北京城崇文土著</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