旧时光里的回忆(九)

妞妞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在人生的路上一直走着,似乎现在应该歇歇了,到了总结盘点的时候,回眸人生,酸甜苦辣,悲喜交加,时间能改变一切,带走一切,更可以留下一切,我们的生命总是那么有限,那些属于你我的年轻亦是如此缥缈,回首往事日子中竟全是斑斓的光影。</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在我小时候的记忆中,人们都经常穿着补丁的衣服,衣着的色调以黑绿蓝色为主,粗糙单一,穿衣不求多美观,主要是为了遮体御寒,那个年代国家经济十分困难,不仅是“粮食紧张”而且还是“布也是紧张”大家穿衣买布料都是要用布票的,记的当时每人每年的布票是一丈六尺,这是一口人全年可用的布票,如果要做一床棉被就需要两丈多,这一年就不能再做新衣服了。不用细算,捉襟见肘的状况可想而知。那时想穿新衣服都是掰着手指头盼过年,因为只有到了过年才能吃顿饺子,做身新衣服。</span></p> <p class="ql-block">那时的穿衣服都是新三年旧三年缝缝补补又三年,穿的衣服胳膊肘,膝盖处,肩膀.头,都是打了补丁的,有时是补丁摞补丁。家中好几个孩子都是大的先穿,小了再给下面的弟弟妹妹穿。弟弟们正是调皮的年龄,每次的衣服在他们身上都不禁穿,一身衣服在他们身上不到一年,就开始补丁摞补丁,再说正是长身体的时候,裤子穿不久就要接上一块裤腿。既使一件衣服穿碎了,也舍不得丟弃,也要留着做补丁用。</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有时亲戚家有不穿了的旧衣服送给我们,母亲给我们改改,尽管衣服不是新的,但能穿上不带补丁的衣服,我们都还是非常的开心。那时穿衣服都是经常的缝缝补补,修修改改,一家人轮着穿,是再正常不过的常态了。有时做上一件新衣服,过年过节才穿穿,在家里舍不得穿,要出门去走亲戚时,才舍得拿出来穿。</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我家那时全家人穿的衣服和鞋子都靠母亲一个人来做,尤其做鞋最为复杂,要根据鞋的尺寸,画出鞋样子,鞋底鞋帮都要有样子,还要经过熬浆糊,打袼褙,粘鞋帮,还要搓麻线,纳鞋底,一般纳鞋底都是在午后,在晚上,曾经的我也帮着母亲纳过鞋底,用锥子一针针纳到粘好的鞋底上,密密麻麻的针脚,要经过干针万线。做鞋帮子要先熬浆糊,用一些废弃的布料铺在木板上,先刷上一层浆糊,以次类推,要粘上三四层,再晾干。最后再把它们缝制成鞋,现在回想起这些,已成为尘封的故事。一针一线,母亲年年都在给全家人做鞋,虽然看上去有些粗糙简单,但每一双都凝聚着母亲的汗水和辛苦。母亲用一根线把温暖的爱,都纳入鞋底中,让我一生品味不尽,感悟终生。</span></p> <p class="ql-block">我印象中以前母亲12点以前从沒睡过觉,每个夜晚都是在灯下为我们缝衣补祙,小时候孩子们活动量都大,穿的祙子露脚指头是常有的事,父亲就做了一种补祙子的神器,俗称叫袜板子,是一个木制的脚型的模型,用的时候把祙子套进去,便于缝补,由于我们小时穿祙子磨损的太快,每次都是买了新祙子后,母亲先给我们纳祙底子,新祙子在没穿之前,先套在袜板子上,缝上一层厚一点的布袜底,然后再上脚穿,这等于是祙子底下又贴上了一层,这样能多穿些日子。</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虽然生话是那么的清贫,但是人民的聪明才智还是很伟大的。曾经有一段时期流行“假领子”那时处于“豆寇年华”的我们也是很爱美,就想办法买上一尺布,让母亲给我们做个“假领子”有事出门时可以穿上,曾经的“假领子”还会有朋友因为走亲戚来借着穿过。</span></p> <p class="ql-block">改革开放后,随着纺织业的发展,产品不断创新人们的生活逐渐富裕起来,现在人们穿衣服的意义已经很不一样了,穿什么和爱穿什么,敢穿什么,不但是物质生活水平的体现,也反映了思想文化的开放包容程度。几十年前清一色的绿蓝黑的服装,早已被款式新颖,色彩丰富的新潮服饰所替代。</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流年似水,往事虽不堪回首,却留给我一段段难以忘怀的记忆,现在的我再购买穿戴时,再也不用缩手缩脚,瞻前顾后了,现在的生活真是越来越好,越来越美。岁月无痕,当我蓦然回首翻阅着自已的心灵时,这一段段回忆,在我生命中留下了深深痕迹,我要用心去铭记生活中的点点滴滴。</span></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