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奉国寺,位于辽宁省义县,始建于辽开泰九年(1020年),初名咸熙寺,金代改称大奉国寺,占地约6万平方米</p> <p class="ql-block"> 奉国寺平面图,通过全面考古发掘,验证了辽代寺院的完整布局,奉国寺是全国唯一的一处</p> <p class="ql-block"> 奉国寺外山门</p> <p class="ql-block"> 奉国寺的营建,是在宋辽签订“澶渊之盟”后的第16年,宋辽双方经过修生养息,都进入了一段安乐承平的岁月,特别是辽国一方,在位的是掌权达50年之久的辽圣宗,他不仅将辽国带入繁盛时期,更将佛教信仰推向高峰</p> <p class="ql-block"> 奉国寺,是世称释迦牟尼转世的辽圣宗皇帝耶律隆绪在母亲萧太后(萧绰)的“家族封地”所建的皇家寺院(辽代的皇帝都是太祖耶律阿保机的子孙,自太宗耶律德光以后所有皇后都是萧氏家族的女子)</p> <p class="ql-block"> 奉国寺,是典型的汉传佛教寺院布局,座北朝南,沿中轴线依次为外山门、内山门、牌坊、天王殿、大雄殿等</p> <p class="ql-block"> 整个寺院有佛殿5座,供奉佛、菩萨共计44尊,其中七佛祖七尊,男像倒座观音一尊,哼哈二将2尊,胁待菩萨14尊……</p> <p class="ql-block"> 奉国寺留个影</p> <p class="ql-block"> 古宜州(今义县),不仅是承天太后萧绰的家族封地,又是皇帝删封的皇族头下州(城)的风水宝地,更是辽国皇帝朝拜五大镇山之一的北镇医巫闾山的必经之地,在当时具有极重要的战略意义和政治意义,因此,圣宗皇帝才会选址于宜州城外这处风水要穴建奉国寺</p> <p class="ql-block"> 奉国寿,因“七座大佛”也被称为“大佛寺”</p> <p class="ql-block"> 内山门上方悬挂的“大佛寺牌匾”是嘉庆十六年所书</p> <p class="ql-block"> 内山门内的璧画,人物生动形象</p> <p class="ql-block"> 内山门内二侧的壁画,是仿辽代风格所画</p> <p class="ql-block"> “在相当长的历史时期,中国东北地区并不是中华文化的中心,但是奉国寺却以它突出的特色和完美的遗存,使辉煌的中华文化通过建筑、雕塑、彩绘等艺术形式展现给世人” (学者周德仓)</p> <p class="ql-block"> 奉国寺曾经历过5次大难,第一次为辽代末年金灭辽战争中,奉国寺成为辽国疆域内仅存的两座寺院之一;第二次为元灭金战争中,奉国寺成为了金国仅存的四座寺院之一;第三次为1290年八级地震中,奉国寺凭借着抗震能力依然矗立;第四次为1948年在20多架轰炸机的袭击下安然无恙;第五次上世纪60年代动荡中凭借着全国文保单位的石碑再一次躲过一劫</p> <p class="ql-block"> 奉国寺牌坊,建于清代,是为表彰清太宗皇太极的女儿温庄长公主为清王朝入主中原、统一全国,为大清江山的发展与巩固做出的贡献所修建的纪念性建筑,在封建社会牌坊是崇高荣誉的象证</p> <p class="ql-block"> 辽王井,掘建于奉国寺建寺期间,是当年皇家礼仪时的专用水井,辽王井水质清冽甘甜,被后人尊为“圣水”,公元1031年辽圣宗耶律隆绪驾崩,百姓为缅怀其功绩,将此井称为“辽王井”,此井消匿于民国初期,后根据历史资料记载寻找多年,于2007年被发现而再发掘,现珍存于“辽王井亭”内加以保护</p> <p class="ql-block"> 天王殿前大石碑</p> <p class="ql-block"> 大雄殿前的石狮(左),此狮脚下有二只幼狮在嬉戏,活泼可爱</p> <p class="ql-block"> 大雄殿前的石狮(右),此狮身上有二只幼狮在玩耍,栩栩如生</p> <p class="ql-block"> 大雄殿前碑亭内的石碑</p> <p class="ql-block"> 大雄殿,是辽代遗存至今最大的佛殿,殿内有世界上最古老、最大的泥塑彩色佛像群,堪称为世界之最,也是中国古代建筑中最大的单层木结构建筑,被誉为“中国第一大雄宝殿”</p> <p class="ql-block"> 大雄殿,筑于高3米的台基之上,为五脊单檐庑殿式,面宽九间,长48.2米,进深五间,宽25.13米,高达21米,建筑面积1829平方米,是辽代佛教建筑的最高成就,代表了十一世纪中国建筑的最高水平</p> <p class="ql-block"> 奉国寺,1961年被列为第一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12年凭借其独特的辽代木结构建筑而进入中国世界文化遗产预备名录</p> <p class="ql-block"> 奉国寺大雄殿中间高悬的“大雄殿”牌匾</p> <p class="ql-block"> 奉国寺大雄殿左侧高悬的“法轮天地”牌匾</p> <p class="ql-block"> 奉国寺大雄殿右侧高悬的“慈润山河” 牌匾</p><p class="ql-block"> 三块牌匾是清乾隆五年(1740年)所立,是中国最大的木刻透雕牌匾,被誉为“中华名匾”</p> <p class="ql-block"> 奉国寺大雄殿三面墙上均有壁画佛、菩萨、罗汉</p> <p class="ql-block"> 东西两墙各画五佛,合为十佛,已全部漫漶,但仔细观察,尚能辩认</p> <p class="ql-block"> 画佛每尊高约3.2米、宽2.9米,都结伽趺坐于莲座上,佛后背光的周围画流云</p> <p class="ql-block"> 从流云形式看接近明清画风,但佛像的面形具有喇嘛教佛像的特征,专家推测是元人所画,屡经后世重描</p> <p class="ql-block"> 后檐墙内侧画菩萨,东西各四尊,姿态各异,画法、技法与十佛相似</p> <p class="ql-block"> 正面槛墙内侧画十八罗汉</p> <p class="ql-block"> 壁画延续了唐代的用色风格,色彩丰富,富于变化,主次分明,互相呼应,具有色彩鲜明艳丽,繁简相宜的视觉效果</p> <p class="ql-block"> 大雄殿内的壁画颜色鲜亮,线条清晰,画工精细,是难得的壁画佳作</p> <p class="ql-block"> 大雄殿内主供七尊大佛,为原汁原味的辽代塑像(塑像上的历史尘埃也历历可见),由东至西依次为迦叶佛、拘留孙佛、尸弃佛、毗婆尸佛、毗舍浮佛、拘那含牟尼佛、释迦牟尼佛</p> <p class="ql-block"> 也许是天意巧合,也许是有意设置,耶律隆绪前面有五位先祖皇帝,一位摄政的母亲承天太后萧绰,加上圣宗自己(以释迦牟尼佛转世自称)正好也是七位</p> <p class="ql-block"> 七佛像中,位置居中的那位佛祖杏眼传神,柳眉轻描,五官安祥慈善,据传说,在塑造七尊佛像时,耶律隆绪为纪念自己的母亲,命令工匠按照萧太后的容貌进行雕塑,这样就可流芳千古了</p> <p class="ql-block"> 七佛皆端坐于须弥座上,通高9米以上,尤以正中的毗婆尸佛最高,含座高达9.5米,中间横楣上悬有一块“弥纶宇宙”大牌匾,四字有锋有骨,被世人称为书法极品(是为清末文举人义县城内的李树春所写)</p> <p class="ql-block"> 按照佛教经典,“过去七佛”分别是过去劫—一“庄严劫”的最后三位佛(毗婆尸佛、尸弃佛、毗舍浮佛)和现在劫一一“贤劫”的最早三位佛(拘留孙佛、拘那含牟尼佛、迦叶佛),最后是释迦牟尼佛,也是现在劫的第四位佛</p> <p class="ql-block"> 迦叶佛(事业佛),〈东一〉</p> <p class="ql-block"> 拘留孙佛(平安佛),〈东二〉</p> <p class="ql-block"> 尸弃佛(健康佛),〈东三〉</p> <p class="ql-block"> 毗婆尸佛(智慧佛),〈东四,正中〉</p> <p class="ql-block"> 毗舍浮佛(财运佛),〈东五〉</p> <p class="ql-block"> 拘那含牟尼佛(姻缘佛),〈东六〉</p> <p class="ql-block"> 释迦牟尼佛(佛教创始人),目光向西(极乐世界),〈西一〉</p> <p class="ql-block"> 1948年10月1日,奉国寺大雄殿殿顶被一颗炮弹击穿,炮弹在佛祖释迦牟屁佛双手之中,有惊无险的是炮弹竟然没有爆炸,只是损伤了佛像的右手,1950年原辽西省拨专款派文物专家刘谦对其修复(能明显地看出“与众不同”)</p> <p class="ql-block"> 东一至东六的六尊佛,服饰是披着袈裟,胸前佩带系结</p> <p class="ql-block"> 西一释迦牟尼佛则是偏袒袈裟,明显与其他六佛不同</p> <p class="ql-block"> 七佛服饰都注重形式的宽大和轻松,注重质地的细腻平软,注重视觉的华彩飘逸,注重气质的潇洒和王者风范</p> <p class="ql-block"> 奉国寺七佛的最主要的区别是七佛的手印不同</p> <p class="ql-block"> 东面第一尊(迦叶佛)是禅定印,表示已经进入深深的禅定之中</p> <p class="ql-block"> 中间一尊(毗婆尸佛)是说法印,仿佛在向我们讲说佛法</p> <p class="ql-block"> 最西面一尊(释迦牟尼佛)是右手施与愿印,似乎告诉我们,只要如法修行,就能圆满所有愿望</p> <p class="ql-block"> 拘留孙佛(东二)手势</p> <p class="ql-block"> 尸弃佛(东三)手势</p> <p class="ql-block"> 毗舍浮佛(东五)手势</p> <p class="ql-block"> 拘那舍牟尼佛(东六)手势</p><p class="ql-block"> 七佛这组手势,寓意着深刻的佛教教义……</p> <p class="ql-block"> 七佛像高大庄严,权衡匀整,柔逸俊秀,神态慈祥,极为壮丽</p> <p class="ql-block"> 佛坛东西两端,对塑天王像各一尊,高3.5米,柱杵昂首,刚劲威武</p> <p class="ql-block"> 佛坛东端天王像</p> <p class="ql-block"> 佛坛西侧天王像</p> <p class="ql-block"> 每尊佛前左右各有一胁侍菩萨相对而立,高2.5米,共14尊</p> <p class="ql-block"> 诸胁侍菩萨或仰或俯,或斜立或平视,两足踏莲花一朵,宝相庄严,栩栩如生</p> <p class="ql-block"> 仰视的胁侍菩萨</p> <p class="ql-block"> 平视的胁侍菩萨</p> <p class="ql-block"> 俯视的胁待菩萨</p> <p class="ql-block"> 胁侍菩萨个个栩栩如生,既是无上国宝,也是顶级艺术品,将人的思考、沉醉、喜悦、向往等雕塑得淋漓尽致</p> <p class="ql-block"> 大雄殿内,矗立着十二尊石雕的“王八驮石碑”,有的石碑高达二米来高,一米来宽,每块石碑的下面压着一只巨型石龟(赑屃)</p> <p class="ql-block"> 大雄殿内石碑中有记载着奉国寺年代最早的碑刻(金代)一一“金明昌碑”,被专家誉为“碑中之国宝”</p> <p class="ql-block"> 王家卫拍摄《一代宗师》,第一次进入奉国寺大雄殿时,宫二逡巡于古佛巨柱间,只见阳光穿牖而入,壁上佛影焕然五彩,原计划在此拍摄的一场武戏最终改成了文戏</p> <p class="ql-block"> 大雄殿建造共用柱48根,高等级用材,为硕大笔直的油松,最高的柱子净高9.51米,最粗的柱子直径达0.75米,正是这些大柱子肩负着承重的主要作用</p> <p class="ql-block"> 端座于莲花坛上的七尊大佛,佛光普照</p> <p class="ql-block"> 七佛莲花宝座下,驮曽姿态迥异,有的暴怒嘶吼,有的蠢蠢欲动,有的暗中观察,形神塑造得活灵活现</p> <p class="ql-block"> 莲花宝座下的金刚力士,有的泰然自若</p> <p class="ql-block"> 莲花宝座下的金刚力士,有的龇牙咧嘴</p> <p class="ql-block"> 七尊大佛后面供奉的是一尊明万历三十一年(1603年)重塑的男像观音,保留着唐朝以前男像观音的风韵,是国内非常罕见的,因其与七佛背对而坐,所以被称为“倒座观音”,男像观音像盛行于明代,清朝以后看到的观音大多是女性尊容</p> <p class="ql-block"> 在义县,流传着两大传说:一是井中庙,一是庙中井!传说这尊倒座观音菩萨就坐在这“庙中井”上,眼望大凌河,镇压着井内的妖怪</p> <p class="ql-block"> “过去七佛”并列睁眼一堂(通常的寺院是三佛、五佛,双眼下视),佛祖释迦牟尼佛偏居一侧(通常寺院释迦牟尼佛位居中间),为佛教界独一无二</p> <p class="ql-block"> 奉国寺大雄殿,集古建筑、佛教文比、雕塑、绘画、石刻、匾额、书法、藏经、考古等历史科学、文化价值为一体,其众多的独具特色、绝美天下的古代艺术品,被专家学者称为珍品中的极品,古寺、古佛、佛祖道场,是佛教信众心中的圣地,被誉为“千年国宝、无上国宝、罕有的宝物”</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