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文《中国书法大会》(一)

难得糊涂

回望《中国书法大会》 <p class="ql-block">《中国书法大会》第一季完美收官,心绪久久难以平复,从最初的惊喜激动,学习思索,到后来对先贤文化思想的敬仰,以及蕴含的历史文化意义,无不使人心潮澎湃思绪万千,唯以美篇图文以记之。</p><p class="ql-block">《中国书法大会》第一季展示了18件(组)中国书法史上的经典作品,让我们感受到了中国书法艺术的无穷魅力和接续传承,狂来轻世界,意造本无法,无穷如天也,不竭若山河,篆、隶、楷、行、草带领我们读懂了中国美学,读懂了其中蕴含的中国人的精气神,更读懂了千百年来中国人心中的祖国、家园、天下!今天我们的书法家吸吮着五千年中华文明的丰厚养分,挥洒手中的笔墨一定能创造出更有筋骨、更有温度的中国笔墨,书写不负时代的永恒经典!而我们学习书法不仅仅是临摹碑帖的文字,更重要的是通过经典了解中国的历史、文化,以及碑帖外延伸展的内涵和意义。</p><p class="ql-block">深心托豪素,怀抱观古今,从殷墟甲骨六书造字,到篆、隶、楷、行、草五体皆备,我们的祖先在龟甲上、在青铜上、在石碑上,留下了方方正正的中国字,也写出了堂堂正正的民族魂。书青史,续文脉,写精神,一同鉴赏书法经典,看中华传统文化瑰宝。</p> <p class="ql-block">中国书法协会主席孙晓云题写</p> <p class="ql-block">《中国书法大会》学术顾问</p> <p class="ql-block">《中国书法大会》书写时代精神</p> <p class="ql-block">言为心声,书为心画。</p> <p class="ql-block">公元221年,秦开天下,奋六世之余烈,振长策而御宇内,吞二周而亡诸侯,履至尊而制六合,车同轨,书同文字。《中国书法大会》第一季第一集推荐的第一件作品是:秦李斯书《泰山刻石》</p> <p class="ql-block">秦泰山刻石立于始皇28年(公元前219年),是泰山最早的刻石。此刻石原分为两部分:前半部系公元前219年秦始皇东巡泰山时所刻,共144字;后半部为秦二世胡亥即位第一年(公元前209年)刻制,共78字。刻石四面广狭不等,刻字22行,每行12字,共222字。两刻辞均为李斯所书。现仅存秦二世诏书10个残字,又称“泰山十字”。秦泰山刻石具有重要的艺术价值和历史价值。书法严谨浑厚,平稳端宁;字形公正匀称,修长宛转;线条圆健似铁,愈圆愈方;结构左右对称,横平竖直,外拙内巧,疏密适宜。元赫经赞道:“拳如钗股直如筋,曲铁碾玉秀且奇。千年瘦劲益飞动,回视诸家肥更痴。”</p> <p class="ql-block">奉始皇帝之命,于泰山之巅,立石刻字颂秦德。</p> <p class="ql-block">下凿要稳,凿点要准。</p> <p class="ql-block">石有通天之势,字端庄稳重。</p> <p class="ql-block">泰山刻石九个半字,古劲厚实,端庄威严,雍容肃穆。</p> <p class="ql-block">秦始皇出巡刻石共有七块</p> <p class="ql-block">现存的只有四块</p> <p class="ql-block">《泰山石刻》的意义还在于:是第一次动用国家的力量,把文字做统一的规定。而泰山只所以称为五岳独尊,因为他是泰山文化的载体;是文化抬起了他的高度。</p> <p class="ql-block">比拼书法常识,集名家点赞章。</p> <p class="ql-block">名家点赞环节第一个问题</p> <p class="ql-block">第一枚点赞章“可”</p> <p class="ql-block">点赞章出处</p> <p class="ql-block">汉字成为书法的两大原理:笔触和字的结构。中国书法自带审美的眼睛,也就是人目之所视,鼻之所嗅,舌之所尝。诗、书、画同源,也是因为他们都是中国精神,即所谓的“各美其美”到最后的“美美与共”。</p> <p class="ql-block">名家点赞环节的第二个问题</p> <p class="ql-block">第二枚点赞章“中”</p> <p class="ql-block">点赞章“中”的出处</p> <p class="ql-block">互动问题一</p> <p class="ql-block">正确答案</p> <p class="ql-block">互动问题二</p> <p class="ql-block">正确答案</p> <p class="ql-block">秦始皇出巡,李斯纪功矸石,两个统一文字推广大使。</p> <p class="ql-block">“退笔成山未足真,读书万卷始通神”。</p> <p class="ql-block">学习书法首先要了解中国文字,要学语言文字,必须先从小篆开始,一个是小篆的构成原理,一个是小篆用笔简单,</p> <p class="ql-block">写小篆时要静。“某写字时甚敬,非是要字好,只此是学”“人果专心于一艺一技,则心不外驰,与身有益”。</p> <p class="ql-block">俯察品类之盛,仰观宇宙之大;天朗气清,惠风和畅;兰亭修稧,天下第一。</p> <p class="ql-block">第二件经典作品:东晋王羲之《兰亭集序》</p> <p class="ql-block">演艺《兰亭集序》</p> <p class="ql-block">冯承素奉唐太宗之命摹写《兰亭集序》,留下今日流传最广的神龙本《兰亭集序》。</p> <p class="ql-block">阅此临本宛若身临其境,字美,文美,情景交融尽善尽美,对它“心摹手追”。</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宋米芾恃才自傲,惟奉《兰亭集序》为“天下法书第一”。线条清润亦有秀气,转折与锋芒皆备,此等境界,非知书者所不能到。</p> <p class="ql-block">元书法家赵孟頫推崇《兰亭集序》,从中悟得书法真谛,前人法书古朴有余,秀美不足,而《兰亭》雄秀之气出于天然,右军早就洞透人生苦短,“古知一死生为虚诞”,告诫我后辈必当勤勉,不能空留惆怅。</p> <p class="ql-block">书法家傅山书法造诣颇高,他坚信《兰亭集序》为书法创新之源。我自幼敬右军“忠孝”之名,作字先作人,人奇字自古,这书法的正脉就藏于《兰亭》之中。</p> <p class="ql-block">天下第一行书《兰亭集序》,穿越时空的对话。</p> <p class="ql-block">一部《兰亭序》,半部书法史。古人云“文无第一”,《兰亭集序》为什么会被公推为“天下第一行书”呢?古典文学史中,说不完的《红楼梦》,而在中国书法史中,说不完的《兰亭序》。</p> <p class="ql-block">东晋时期行书刚刚成熟,用笔变化的潜质等等,必定这一时期要有一件伟大的书法作品,《兰亭集序》就是。</p> <p class="ql-block">《兰亭集序》确确实实是一件水平非常高的作品。</p> <p class="ql-block">它在笔法、章法、字的结构方面是非常非常高的,它确立一种古典的规范。</p> <p class="ql-block">就是匀称、均衡</p> <p class="ql-block">这也确定了一千六百年以来“书圣”的地位。《兰亭序》真正的原件,据说是陪葬唐太宗了。</p> <p class="ql-block">我们现在看到的是冯承素的摹本,也就是临和摹的《兰亭序》。唯一见过原件的也就是冯承素了,米芾应该是见过两三种,赵孟頫比较大的可能是见过定武《兰亭序》,</p> <p class="ql-block">宋拓定武《兰亭序》石刻是可以不断翻新的</p> <p class="ql-block">而傅山是见过传唐褚遂良的《兰亭序》</p> <p class="ql-block">邱振中解读《兰亭序》的章法,就是单字的排列精彩微妙,每一行字的轴线是一个微妙的曲线,同时两行之间的轴线有点关系但又有变化,不知不觉地发生变化,使得整体非常生动,这就是用笔的周到,一种抑扬顿挫、起伏跌宕,</p> <p class="ql-block">叶培贵教授讲:似乎在表面从容的情况下,能感觉它不断的在起伏着,不断地像水波一样在那里荡漾着,能够从中体验到美。</p> <p class="ql-block">蒙曼教授:《兰亭集序》除了它本身的书法之美之外,还是一篇美文。上半段写景,崇山峻岭茂林修竹,天朗气凊惠风和畅;下半段抒情,向之所欣俯仰之间已为陈迹,死生亦大矣。我们的生命很快就会没有了,但作品会让我们不朽!所以说晋人最伟大的贡献是:向外发现了最美的自然,向内发现了人刚健有为的直面生死的深情。</p> <p class="ql-block">主持人龙洋:写《兰亭序》就是要把我们的东西流传下去。人的生命在浩渺的宇宙中和永恒的时空下何其短暂,但是经典可以穿越时空,绽放永恒的光芒!</p> <p class="ql-block">名家点赞环节的第一个问题</p> <p class="ql-block">30位选手全部回答正确</p> <p class="ql-block">获得“独具慧眼”点赞章一枚</p> <p class="ql-block">第二个问题</p> <p class="ql-block">15位书友获得“信可乐也”点赞章一枚</p> <p class="ql-block">“入木三分”讲的是王羲之笔势的纵横之态;“临池学墨”讲张芝洗练字的绢帛竹笺将池水都染成墨色;“担夫争道”说的是写狂草的张旭从担夫争道的动作中悟到笔法的欹正变化。其实这三者也形成了临习书法的一个闭环,先要向“担夫争道”去学,然后“临池学墨”地去苦练,最后才能达到“入木三分”、“出神入化”的结果。</p> <p class="ql-block">现场互动</p> <p class="ql-block">正确答案</p> <p class="ql-block">周展乐分享临习《兰亭序》百余遍的心得:不是单纯地描摹他的字形,而是要发现用笔的轨迹和运笔的内在逻辑。</p> <p class="ql-block">“茂”字外形非常舒展,内在血脉贯通。</p> <p class="ql-block">北国风光,千里冰封,万里雪飘,临黄河岸边,写下不朽名篇;山城重庆,一朝流传,天下皆知,历史转折处,展现伟人气概。</p> <p class="ql-block">第三件经典作品:毛泽东《沁园春•雪》</p> <p class="ql-block">八种不同版本的《沁园春•雪》</p> <p class="ql-block">王斑讲述《沁园春•雪》的故事。重庆之行让《沁园春•雪》广为传播,并在1945年11月14日的《新民报晚刊》率先《沁园春•雪》刊出,随后重庆各大报刊竞相登发,国民争相传诵叹为观止,毛主席以一首词突破了国统区长期的文化封锁,展现了共产党人全新的形象,让人们领略到了共产党人博大的胸襟,更从词中看到了中国的希望!</p> <p class="ql-block">专家从这些版本分析了主席他作品自成风格、内在统一、自信;还有他早年晚年书法风格的变化,反映他思想、精神的内在升华!主席书法的字形构架是拔起来的,下半部分撑开,使得虽在小的纸张上仍有寻丈之势,虽驰骋于尺素之间却有吞吐六合之气象,主席秘书田家英说:行行逶迤,翩翩恣肆。</p> <p class="ql-block">蒙曼老师讲了一个“笔杆子”和“枪杆子”的问题,毛主席长征时把枪送给了游击队,一路上带着“文房四宝”,并说我用笔也能打败国民党,而这幅作品就是最好的例证。</p> <p class="ql-block">毛主席不同时期的题词,展示了他的书法风格。</p> <p class="ql-block">  名家点赞环节的第一个问题。答案B</p> <p class="ql-block">书法点赞章“风流人物”</p> <p class="ql-block">名家点赞环节第二个问题及正确答案</p> <p class="ql-block">点赞章“胜”</p> <p class="ql-block">邱振中教授讲解如何学习书法:首先要经过长期临摹,临习一种或者几种,反复长久的练习,掌握它的神髓,最后落实到一种,选择一个自己喜欢的字体,又要从这个风格中脱颖而出,慢慢形成自己的风格,这是一个漫长的过程,需要长期的锤炼!这和我们书法老师讲的:立定门庭,临透一家;综合百家写出自家;全神贯注打进去,用尽全力打出来等等理论相合了。</p> <p class="ql-block">“不到长城非好汉,屈指行程二万”、“待到山花烂漫时,她在丛中笑”、还是“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我想每一念起,我们都能从主席的书法里,汲取无穷的力量,去砥砺新时代的新征程,去创造更大的辉煌!</p> <p class="ql-block">主持人的总结:当晨曦照耀泰山之巅,小篆“一览众山小”,那是大一统的文化基石在闪耀;当惠风在吹拂兰亭曲水,“书圣”王羲之在挥毫,那是几千年中华文脉在流淌;中国书法,用最东方的笔画,书写家国父老,也用最顿挫的波磔,写天地气概,下笔惊千载,豪迈看今朝!</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