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通过美篇和幼年时的邻居哥哥DZY有了联系后,我们俩人约定一起再回平桂走访。时隔65年,我们于2023年7月11日在贺州站相会,一起又回到了幼年曾经生活过的地方——平桂矿务局。</p> <p class="ql-block"> 我大约是在1959年初父亲蒙冤被捕后离开平桂的,那时才5岁,对当时家里发生的事现在基本没有印象了。只还隐约记得,有一次在父亲被关押后,老阿姨带我去探监,中途住了一个小客栈,天没大亮又去赶车了。</p><p class="ql-block"> 邓哥哥比我大6岁,那时他已懂事,而且他的记忆力也很惊人。我家在50年代发生的一些大事情他基本都旁观了,而且前几年他也回过平桂,也和一些老职工常联系过。即便现在,他也还和一些以前局领导的子弟有联系。所以这次和他一起回平桂,他就是我的向导,还能客观的告诉我当年发生的一些事情。</p> <p class="ql-block"> 一到平桂,最显眼的就是原来的局办公大楼已被新的平桂区政府大楼所取代。具有上百年历史的大型央企平桂矿务局,在进入21世纪时,因资源枯竭,经国家批准已宣告政策性破产。西湾这一片成为了贺州市的一个新城区——平桂区。</p> <p class="ql-block"> 1950年,父亲和母亲当时都在新成立的位于桂林环湖南路7号的广西有色金属管理分局工作。1952年根据部里的指示,分局与平桂矿务局合并,他们就一起离开了桂林,转去了位于八步西湾的平桂矿务局工作。</p> <p class="ql-block"> 这是以前平桂局办公大楼的照片,父母曾经也都在这大楼里工作。</p> <p class="ql-block"> 这是迁到平桂后母亲她们会计室全体女同志的合影。</p> <p class="ql-block"> 原来郭沫若专门为平桂矿务局题字的雄伟的局大门,也已被推掉,通过那里修建了一条宽敞的平桂大道。</p> <p class="ql-block"> 以前局办公大楼旁的红楼,依然在新的区政府大楼旁保留了下来,这也是特意保留的为数不多的平桂矿务局象征了。</p> <p class="ql-block"> 红楼原来是平桂总工会,现在大门上方由时任局长江风所题写的名称还依稀可见。</p> <p class="ql-block"> 现在平桂红楼已成为了贺州市的文化保护单位,她无言的告诉人们昔日平桂矿务局的辉煌。</p> <p class="ql-block"> 绕过办公大楼,后面有座长满杂草,已找不到路上去的小山,当时叫做拉机山,周边几里路各单位的上下班,都依据从这里发出号声。</p> <p class="ql-block"> 红楼后面有个停车场,以前这里是局总部的灯光球场,各个厂矿之间经常在这里举行篮球友谊比赛。我父亲当年被抓捕前,也曾经在这里被人们讯问。</p> <p class="ql-block"> 灯光球场的旁边有一排平房,那里曾经是平桂工人报的报社和图书馆,平桂工人报作为矿务局的喉舌,就是从这里印好后再发往各个矿区和单位。</p> <p class="ql-block"> 球场旁边有一条下坡的小路,沿着路两旁,就是职工宿舍和招待所。</p> <p class="ql-block"> 以前的局招待所,久已荒废,现已破烂不堪。</p> <p class="ql-block"> 沿着土坡,也还可以看到一些以前低矮的职工宿舍,现还在里面坚守的人已寥寥无几。</p> <p class="ql-block"> 这是我们一共9家人以前住过平房(照片是邓哥前几年回平桂拍摄),左侧被藤蔓挡住隐露窗户的就是原来我家(第二家)。宿舍的地板是用悬空的木板铺成,以保持住屋干燥。据邓哥说,当年经常可以看到我父亲在屋柱旁,坐着一张小凳子,手里拿着一本书,用浓厚的湘音,独自津津有味地读着书本的内容。</p> <p class="ql-block"> 直到1958年前,我和妹妹都曾在这个温馨的家里生活。</p> <p class="ql-block"> 当年我妈在抱着我,满脸洋溢着灿烂的微笑,可怜幸福时光是那么的短暂。这张照片是被邓哥母亲保存下来的。可见当年我们的母亲关系是非常的密切。</p> <p class="ql-block"> 以前我们住的那一排平房,已被拆掉,在原址已新建了一栋楼房。</p> <p class="ql-block"> 矿务局的化验室,也是邓哥的父亲以前工作的地方。邓哥一家,是1958年随有色局一起迁到了南宁。</p> <p class="ql-block"> 原来的专家楼,当年有不少苏联及东欧国家的专家在局里指导生产,他们就居住在这里。</p><p class="ql-block"> 平桂生产的锡,无论产量还是纯度,都在国内名列前茅,因此原来也被誉为我国的第二锡都。大部分产品都用于出口,因为当时我国非常的缺乏外汇。</p> <p class="ql-block"> 贺州日报还登载过(篇幅做了删减),当年为了让外国专家能喝上牛奶,父亲还专程到北京找到“大胡子”局长 戴昌明,通过周恩来总理特批,动用了紧缺的外汇,专门从荷兰引进了8头奶牛,从而建起了平桂的奶牛场。</p> <p class="ql-block"> 现在的平桂,也还有不少老职工能回忆起父亲当年的形象。平桂的老工程师游明辉,也曾经谈到他们从学校毕业刚被分配到平桂时,我父亲对他们的教诲,让他终身难忘。他经过多年的努力工作,也获得了国家专利,并成为了平桂的高级工程师。</p><p class="ql-block"> 从平桂矿务局工会主席任上退休的李长虹叔叔对我父母也印象深刻,说他们都是很好的人。当年我父亲是人事处长,对他们这些刚参加工作的年青人,说话都是很和气的。李叔叔还说,在父亲蒙冤后,我母亲为此还大病了一场,对身体造成了很大的损害。</p> <p class="ql-block"> 紧邻专家楼,是宏伟庄严的平桂区公安局大楼。</p> <p class="ql-block"> 富江(西湾河)从公安局前方坡下缓缓地流去,仿佛在告诉人们,历史一去不复返。</p> <p class="ql-block"> 当年也时有帆船在富江上运输货物。现在基本都改用了公路运输。</p> <p class="ql-block"> 原来的平桂工人医院,距离局办公大楼约600米。这家医院当时的医疗水平和设施是非常有实力的,医院有不少大城市和中山医学院来的专家,综合实力远远胜过当时的贺县甚至梧州医院。1953年,我就是在这家医院出生的,约两岁时还在这里做过手术。因此父亲为我起的名字就与平桂有关联。</p><p class="ql-block"> 然而进入21世纪,平桂矿务局的资源枯竭,开采无以为继了。经国家批准,具有上百年历史的平桂矿务局宣告破产。平桂工人医院由于人才流失和资金缺乏,医疗水平已大不如前,现在只能做社区养老康复的工作了 ,医院已改名叫广济康复医院。</p> <p class="ql-block"> 由于1958年反右运动时,父亲在平桂蒙冤被打为右派并服刑三年。当时平桂工人报还用整版篇幅刊登了我父亲和另几个人的“罪行”。为此,随后的21年,我家被整得妻离子散,家破还险些人亡(详情见美篇“我的父母”)。因此我们这次到平桂还有一个重要目的,就是想找到那一期的平桂工人报,了解当年列举的我父亲的所谓罪行。第二天,我们顶着烈日,又找到了平桂区档案馆。</p> <p class="ql-block"> 工作人员查找后,告诉我们,由于平桂局破产,单位转换和资料搬迁,已找不到平桂工人报了。叫我们可去平桂矿山管理处,平桂原离退休职工的档案都保存在那里,平桂工人报也只能去那里看还有没有。</p> <p class="ql-block"> 我们乘坐5路公交车,在西湾大酒店站下车,沿着酒店旁的路一直走进去,找到了平桂矿山管理处。</p> <p class="ql-block"> 我们到达平桂矿山管理处时已是中午下班时间,我们只好等到下午上班,才又去询问。但是工作人员告诉我们,他们也没有保存这种档案。又问他,还有什么部门有可能保存以前的平桂工人报,他也不知道了。</p> <p class="ql-block"> 由于平桂工人报在1958年随广西有色局迁到南宁就改名停刊了,后来又变动太大,估计是找不到那份报纸了。但是,我估计那份报纸上所罗列的父亲罪证,无外乎就是1979年钟山县法院为父亲平反时提到的那几条。在1979年,经过钟山法院半年多的重新调查,原富钟法院1958年判定的那几条罪证(连同1956年对我父亲的审查结论),没有一条能成立,因此认定了1958年的判案是错案,宣布了我父亲无罪。因此就因为工作中得罪了平桂局的原书记夫妇,就使我家蒙受了20多年的不白之冤(从1955年父亲就被关押审查算起到1979年才获得平反),一直屈辱的生活。 </p><p class="ql-block"> 时过境迁,尘埃落定,以前的事已成为了历史,找不找得到那份报纸其实也无关紧要了。就像父亲平反后才找到地下工作时的入党介绍人一样,也没去再更改入党时间了。历史不可能回头重来,即便父亲离休后,经薛健主任的安排,在广西驻京办事处薛主任办公室 ,原来的局书记两夫妇也专门向我父母道歉。但这也已没有任何意义,我父母也拒绝接受他们的道歉。</p><p class="ql-block"> 这次我特意回到了平桂,也看到了幼年曾经生活的地方,有生之年应该不会再来这个我家的伤心之地,灾难的起源了。</p> <p class="ql-block"> 爸妈,我也回家了,泪目!谨以这张P图告慰我的父母!</p> <p class="ql-block"> 感谢邓哥这次和我一起回到平桂,让我又多了解了一些平桂的过去和现在。另外,老同学张源沛和张权,也分别帮忙请了人在桂林图书馆和北京国家图书馆查找“平桂工人报”。但因时间久远,也找不到这个刊物了。也借此向两位老同学表示衷心的感谢!</p> <p class="ql-block"> 离开平桂后,我们在八步游览了一些旧街和景点。</p> <p class="ql-block">临贺古城文庙</p> <p class="ql-block">文笔塔和古城墙</p> <p class="ql-block">桂花古井和民国日报社</p> <p class="ql-block">骑楼街</p> <p class="ql-block">浮山</p> <p class="ql-block">灵峰山</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