降血脂,抓重点,坚持规范治疗,才能取得达标效果

脑二科陈晨

<p class="ql-block">血脂升高,是心脑血管疾病的祸根,这个道理,大家都懂。但是,降血脂,似乎不易实现达标,吃了药,血脂还是居高不下,怎么办?相关的调查表明,降脂没有达标,主要由2个原因所致。</p><p class="ql-block">1.是重视不够,因为,单纯的血脂升高,可能并不会带来相关的不适症状,会令人麻痹大意。</p><p class="ql-block">2.是治疗不规范,没有及时根据检测结果调整用药方案,看不到理想效果,就更加难以坚持治疗。那么,降血脂,重点是什么?怎样才能取得达标效果呢?咱们现在就来解释相关要点。</p> <p class="ql-block">降血脂,目的是控制心脑血管疾病的风险。因为,心脑血管疾病,是导致咱们同胞死亡和致残的第1位风险因素,而血液中的胆固醇,是形成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主要原料。血脂没有达标,就容易形成斑块,斑块破裂、脱落,随着血液流动,到达心脏或大脑,导致心肌梗死、卒中等严重结果。因此,血脂升高本身,虽然不会带来明显的不适,但是,降血脂,是实实在在的保命、保健康的措施。</p> <p class="ql-block">大家可能已经知道,血脂有多项指标,其中,重点是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也叫坏胆固醇,这个指标值越高,越容易发生心脑血管疾病。研究表明,如果1个人的LDL-C值是2.6 mmol/L,大约会在70岁时发生冠心病,如果LDL-C值是5.2 mmol/L,可能在35岁左右就发生冠心病,如果能够将LDL-C值控制在1.6 mmol/L以下,发生冠心病的年龄,可能推迟到100岁以后。降血脂的重点和意义,还需要再重复3遍吗?</p> <p class="ql-block">那么,什么是降脂达标呢?按照临床观察的数据,目前主流的观点是,通过改变生活方式和口服药物,使LDL-C降到1.8 mmol/L以下,或者LDL-C值下降幅度达到50%以上,就算临床治疗达标,对于脑卒中风险很高的人群,LDL-C值最好降到1.4 mmol/L以下。如果服用他汀类药物,LDL-C值没有降到1.8 mmol/L以下,就需要及时调整治疗方案。比如,在医生指导下,换用1种他汀类药物。</p> <p class="ql-block">有些朋友可能会问,降脂没达标,就将药物剂量加大,会不会顺利达标呢?非也。因为,他汀类药物的用量,有1个6%原则,就是说,在常规用药剂量范围内,将他汀类药物用药剂量增加1倍后,降脂效果只能提高6%。为了快速降脂而不断增加用药剂量,不仅难以实现预期的降脂效果,而且,还会增加药物不良反应,由于带来机体不适,而放弃降脂治疗。怎么办呢?</p> <p class="ql-block">面对降脂不达标的情况,对于单独使用他汀类药物的人,可以考虑联合降脂方案,比如,联合使用胆固醇吸收抑制剂,常用的药物方案,是增加依折麦布或海博麦布。研究表明,高强度的他汀类药物,再加依折麦布,可以使LDL-C水平降低约65%。如果联合降脂方案仍然没有使血脂达标,还可以考虑新型降脂药物,目前的方案是单独使用PCSK9抑制剂,或者与他汀类药物联合使用。现在已经有2种单抗,在咱们这儿获准使用,分别是依洛尤单抗和阿利西尤单抗,这2种单抗可以使LDL-C水平降低约50%至70%。此外,PCSK9小干扰RNA制剂,已经在欧美获准使用,相信未来也会进入咱们的临床应用。总之,降血脂的药物方案选择,会越来越多,大家可以淡定。</p> <p class="ql-block">最后,需要提醒大家,健康生活方式,是降脂治疗的基石,也是维持降脂效果的重要措施。其中,减少胆固醇摄入量和增加身体活动,也就是大家常说的管住嘴、迈开腿,是必不可少的管理措施,对于心脑血管疾病的高危人群,建议每天膳食胆固醇摄入量,应该控制在300毫克以下。此外,还要控制体重,尤其需要通过锻炼,减少腹部脂肪堆积,将腰围控制在健康范围之内,男性腰围不超过90厘米,女性腰围不超过85厘米。同时,应该尽早戒烟、限制喝酒。血脂早1天达标,心脑血管疾病风险就会降低许多。您看明白了吗?</p> <p class="ql-block">脑二科:脑病医院大楼2楼东</p><p class="ql-block">脑二科门诊:新妇儿大楼门诊三楼309诊室</p><p class="ql-block">科室电话:0396-8220252</p><p class="ql-block">门诊电话:0396-8220116</p><p class="ql-block">李可法主任电话:17603961961</p><p class="ql-block">焦承玖护士长电话:17603962298</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