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越时光的记忆与感悟

李建明

<p class="ql-block">  这是一张连队的集体照。从照片到字里行间,你能看到这是一群经历过战火淬炼的军人,或者说他们与所有当年的参战军人一样,是创树了一个时代历史丰碑的人。</p><p class="ql-block">&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简单说明一下,这张照片的时间、地点及人员。照片上时间是,参战部队接到上级回撤命令的时间,不是连队照相时间,照相时间已不详;照相地点,云南省砚山县原者腊公社革豆村;照片上人数为74人,除了牺牲的杨天成、路凤贵俩位战友外,按连队实际参战人数,还缺少一些,原因不详,或许他们另有任务,没有留下这瞬间的定格。</p><p class="ql-block">&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如今那段中越战火的硝烟,早已飘然散去了。蓦然回首,仍然让亲历者绕不过去,那段留住的印痕,又有难以抑制的感触,与其说是回望远去了的经历,还不如说我们又一次重返那段战火硝烟的追思,今天再去返顾很多的人和事,内心依然不能平复……归根结底,中越作战那段短暂经历,对每个曾经的参战军人来说,是镌刻在生命里的一段印痕,是一生很难抹去的记忆。</p><p class="ql-block">&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今天,让这些照片带着我们一起穿越远去的记忆,去解读照片背后的故事,记住故事里有你、有他、有一群生死的过命的兄弟,也说一点自己的感悟。当然,照片上的每一个战友都经历和目睹了这场战争,都有共同的见证或是不同的思考,但有一点是相同的,我们都是这场战争的亲历者。</p> <p class="ql-block">  这是部队出征前的誓师大会现场。时间,1979年2月15日;地点,云南省河口县蚂蝗堡。(原步兵119团干事王达众摄)</p><p class="ql-block">&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由于各个参战部队,或者说各个参战连队的战斗任务和区域的不同,这里只能从战场的某个视角,或是撷取战斗中的一个片段、一个侧面,或是一些战时战后的见闻,让大家去了解这场战争存在的意义,真正去懂得战争与牺牲的结果,去理解去认可这一代军人的奉献精神和流血牺牲。</p><p class="ql-block">&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我所在的连队,隶属于原14军40师119团团直属炮兵分队。下面说说我们连队,在协同我团3营、2营的几次攻击战斗任务的有效进行。</p><p class="ql-block">&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2月16日晚,连队就进入预先选定的炮阵地待命,等待着上级战斗命令的下达。</p><p class="ql-block">&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2月17日拂晓,战斗打响了。边境区域没有了往日的宁静,我们能听远方传来的枪炮声,声音忽大忽小,时不时还能见到战斗区域的火光烛天。而炮阵地上静谧的像一池止水,大家都在事先构筑的猫儿洞里隐蔽着,没有一点点的声响,全连上下严阵以待。</p><p class="ql-block">&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 当天,连队指挥所接到团指命令,向越军330高地进行炮火射击,全力支援步兵分队的战斗。全连6门火炮,先后4次急速射,共发射炮弹140余发。我们在炮击越军目标的同时,越军的炮弹也从我们连炮阵地上空呼啸而过,但全连官兵沉着面对,临危不乱,仍不断向越军阵地发射炮弹……战斗打打停停,一直进行到天黑,才渐渐的停止下来。</p><p class="ql-block">&nbsp;&nbsp;&nbsp;&nbsp;&nbsp;&nbsp; 2月18日晚,我连第二次炮击,又打出炮弹100多发,有效地支援了3营步兵分队的战斗进行。这里摘抄一段7连一个班长的描述,“18日,晚10点30分,我团属远程火炮开火,炮弹怒吼着飞向17号高地。撼天动地的爆炸声,足足延续了15分钟,7连的每个战士都热泪盈眶!大声叫好!那炮声至今仍在老兵们心中回响”,这是3营7连10班班长孙辅安的战后回忆。</p> <p class="ql-block">  2月17日,3营通讯排长杨松高,不顾自己负伤,冒着炮火把张世彪营长送下阵地。(原步兵119团干事王达众摄)</p><p class="ql-block">&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由于越军在中越边境区域,苦心经营多年,各种步兵坑道如蛛网一般。就17号高地而言,就有三道环形战壕,战壕之间有多条交通壕连接。每道战壕除建有众多火力点外,更是随地形变化,互为犄角,形成许多交叉火力网点。凡战壕节点处,皆用圆木筑建为半永久地下A型工事,并能屯储弹药、粮食和水,解决士兵生活没有一点问题。为什么17号高地难以攻克,这应该是客观的事实,另外3营7连攻击战斗的步兵班,或是步兵排分队,对这个区域的地形地貌,越军火力配置等等,也了解甚少。</p><p class="ql-block">&nbsp;&nbsp;&nbsp;&nbsp;&nbsp;&nbsp; &nbsp;7连1班战士常子发,轻机副射手,在正射手牺牲后,他不惧怕生死,接过战友的枪,英勇顽强,继续战斗。这是7连12班同籍战友徐纯开的亲眼目睹,也是17号那天,他就牺牲在攻击战斗的17号高地上。由于他不畏牺牲,作战勇敢,战后被部队追记二等功,这是我同籍牺牲的战友中,最高的军人荣誉,牺牲后安葬在云南省河口县水头烈士陵园。</p> <p class="ql-block">  这两张照片,是1979年2月17日,3营7连的两名战士,牺牲在17号高地的越军战壕前沿。(原步兵119团干事王达众摄)</p><p class="ql-block">&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2月19日凌晨17分,我连又向敌制高点,也是越军抵抗最顽固的17号高地进行了炮击,全连共发射三次,第一次2发急速射,另外两次是8发急速射,共发射炮弹108发。这次炮击相当准确,及时有效的支援了步兵战斗,3营顺利的攻下了17号等诸多高地,完成了战斗任务。</p><p class="ql-block">&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战斗结束后,7连从缴获的越军文件得知,驻守17号高地之敌,乃是越北军区主力345师254团1营3连,主要防守17号高地、330高地及50、51、52号等高地,连部就设在17号高地上。据缴获越军的资料介绍,这支越军步兵分队,也是久经沙场的。</p><p class="ql-block">&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后来据3营8连的同籍战友陈永明的回忆,在3营強大攻势和团属炮火猛烈的打击下,待他们冲上越军阵地时,阵地上除两个被震昏的越军俘虏外,其余的已被炸死了,这个连队基本上是荡然无存了。</p><p class="ql-block">&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回顾我攻击的部队,同样是惨烈的。2月17日,在330高地和17号高地作战区域,由于越军向我43号高地炮击,3营同样伤亡惨重,营长张世彪、副营长边子焜、七连副指导员田云翔等,都先后身负重伤,士兵也伤亡了许多,作战才刚刚开始,3营战斗减员甚多。如果说2月17日,3营攻击的步兵分队,在攻击战斗受阻,或是受到敌火力猛烈攻击时,及时要求我炮兵分队的炮火支援,情况就迥然不同了,这也是他们战后深刻的总结。</p> <p class="ql-block">  被越军炮击后,部队瞬间被打乱了编制。这是3营8连的班长苏万发,头部负伤后,还在收拢打散的战友,仍然坚持战斗。(原步兵119团干事王达众摄)</p><p class="ql-block">&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2月19日中午,我们连队越过中越边界的八字河,随团前指向敌纵深开进。下午5时许,连队又根据团指预报的战斗任务,迅速构筑炮阵地,等待战斗命令下达。</p><p class="ql-block">&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2月20日至21日,连队对班菲之敌的几次炮火准备,都没有能实施,据说是越军撤离了班菲。待天黑后,连队穿过班菲至班甘的公路,来到路边的一个凹地休息待命。</p> <p class="ql-block">  1979年原步兵119团对越作战经过约图(网络转截)</p><p class="ql-block">&nbsp;&nbsp;&nbsp;&nbsp;&nbsp;&nbsp; 向敌纵深穿插,占领小曹地区的330、17号等高地,控制越北7号、8号战略公路,阻断越军老街之敌退路,与正面攻击的原步兵118团合力,全歼越军老街地区守敌。这是原步兵119团,对越作战第一阶段的战斗任务之一。</p> <p class="ql-block">  围歼铺镂的穿插奔袭战斗,是原步兵119团对越作战中,第二阶段中的一次战斗。</p><p class="ql-block">&nbsp;&nbsp;&nbsp;&nbsp;&nbsp; 越北境内山高林密、坡陡草深、灌木荆棘随处都是。全团官兵发扬了大无畏的革命精神,以吃大苦、耐大劳,英勇顽强,连续作战的战斗作风。在气候条件恶劣的亚热丛林地行军作战,在补给脱节和超负荷武器装备的情况下,部队翻山越岭,穿谷涉河,克服了重重困难,昼夜兼程27公里,并消灭铁路沿途抵抗之敌,按时到达上级指定位置,完成了战斗任务的前期准备。</p><p class="ql-block"> 前面说到3营8连班长苏万发,英勇无畏、顽强不屈的战斗作风和表率作用,值得我们敬畏。在我们连队同样如此,譬如,我连2班副班长郭文才,从战斗打响开始,自始至终地做好一个班副的表率作用,由于发射炮弹频繁,耳朵都被震出血,还坚持不懈地战斗到最后;1班副班长栗建明,班里的各项任务任劳任怨,率先垂范,从2月20日,全团奔袭穿插战斗开始,全连唯有1班齐装满员,当好1炮手,直至整个作战结束等等。这些“兵头将尾”,同样值得我们敬畏与尊重。</p><p class="ql-block">&nbsp;&nbsp;&nbsp;&nbsp;&nbsp;&nbsp;3月1日,连队接到团指的命令,配合2营攻打铺镂县城的战斗任务。接到任务后,全连经过一昼夜冒雨急行军,次日天蒙蒙亮,到达了越南境内的郎举火车站待命;随后又接到团指命令,要连队迅速到达郎恩以北地区,支援2营攻击铺镂的前期战斗准备,全连官兵在极度疲惫和饥饿的情况下,又经过数小时的超负荷强行军到达指定位置,全连快速构筑阵地,准备战斗。</p><p class="ql-block">&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根据2营前指通报,部队在通过红河铁路桥时,由于地势险峻道路狭窄,被越军制高点重火力压制,部队无法过桥。连队接到团指命令后,在指挥排长的带领下,侦察班针对目标快速测绘,诸元准备下达,连队各炮手协同配合,只听到连首长下达口令,2发齐射!炮弹呼啸而出,准确地击中目标区域,越军制高点的射击,瞬间停止了,2营攻击部队顺利通过铁路桥,为攻打铺镂县城扫清了沿线触点障碍,保障了步兵分队战斗的顺利推进。</p><p class="ql-block">&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当天上午战斗结束后,连长张正光、指导员陈瑜,又根据团指战情预报,为确实保障2营攻击铺镂县城任务的完成。全连指战员有的放矢做好各项战斗前的准备工作,在指挥排长冯国良的引领下,侦察班长吴宝生,带领全班开设了观察所,老侦察兵兰学顺(我入伍时的新兵班长)和我,沿2营攻击线路预设若干目标方位物,测定目标数据和方位物的距离交会复换,能随时转换成射击诸元,及时投入新的战斗,而炮阵地更是严阵以待,时刻准备进入新的战斗。</p><p class="ql-block">&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2营在向铺镂县城攻击推进时,我观察所发现,越军从一个预设目标区域附近的防御掩体里跑出五六十人,带着轻重火力,企图阻止2营攻击部队的前进。发现敌情后,吴宝生班长,极时将设定的目标方位物复换,又反复计算后,及时转换成射击诸元,张连长快速下达到炮阵地,阵地修正转移射向,全连3发急速射!炮弹准确的击中目标区域,前观通过观察报告,越军死伤不少,剩下的部分越军,又窜回到掩体里躲避炮弹。</p><p class="ql-block">&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对防御掩体内的越军,再次实施炮火打击。连长张正光下达口令,延期引信,全连2发放!通过器材观察,我们目睹了掩体遮盖物腾空而起,越军卷着尘土和一些物体又重重落下,按照炮弹的有效杀伤半径范围,估计掩体里的越军,能活着的已所剩无几了。</p><p class="ql-block">&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当天下午,攻击铺镂城的2营,经过6小时的激战,攻克了铺镂火车站,并继续歼灭溃败的残敌,占领了铺镂县城,控制住红河渡口。当晚接团前指通报,2营攻击的部队,全部占领了铺镂县城,攻击战斗完成。</p> <p class="ql-block">  3月2日,3营8连两名战友,以“铺镂站”站牌为背景,留下了这张照片。(原119团干事王达众摄)</p><p class="ql-block">&nbsp;&nbsp;&nbsp;&nbsp;&nbsp;&nbsp; 综述以上,只是我们连队,一些时段的战斗情况,其它的战斗,也无法一一罗列,而连队几乎没有战情战况的记录。信息的来源,主要是根据一些战友的回忆和战场日记整理的(感谢原连队副指员阮前定的部分战场日记),因此在时间或是地点上,可能会有些不准确和欠完整,但所有的经历是真实的可信的,已给亲历者留下深刻的记忆。</p><p class="ql-block">&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原步兵119团在历时近一个月对越作战中,先后经历首战班菲、穿插南征、突破珊嗄、阻击班罗、围歼铺镂等各阶段战役战斗,始终按照上级预定计划圆满完成任务,于3月16日全线撤军。</p> <p class="ql-block">  这是连队战时的干部和各班班长,战后在砚山县者腊驻地的合影。几十年过去,有的战友已离开了我们,每当看到这张照片时,我还是很怀念他们。</p><p class="ql-block">&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上面说到,他们是创树了一个时代历史丰碑的人,又怎样理解战争与牺牲的结果呢,说一说我的理解。“改革开放”给那个年代带来了国家的发展稳定繁荣和社会进步,其中一个重要的因素是国家的稳定,周边环境的安宁,这样国家才有好的发展环境,百姓才能安居乐业。众所周知的十年中越边境战争,一代中国军人他们秉承着“祖国利益高于一切的爱国主义精神;英勇顽强、不怕牺牲的革命英雄主义精神;为祖国和人民甘愿吃亏的无私奉献精神;生死相依、团结奋斗的集体主义精神”,这些就是无数参战军人用鲜血和牺牲,换来了一个时代的精神支撑。</p><p class="ql-block">&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这样的事例很多,离我们也并不遥远,回眸我们所熟悉的老部队原步兵119团,在对越作战时,我们所在的连队和每个人,战场上所经历的艰辛残酷与生死离别,对战友们来说都是刻骨铭心的记忆。我们与所有的参战军人一样,面对着战争与牺牲,流血与奉献,连队首长告诉我们,这是军人的职责使命所在。譬如,中央军委授予的“排雷英雄”白洪普,战斗前夕工兵排为部队的前行,排出地雷开劈安全通道,仅他就排除地雷81颗,有效减少了行进区域地雷对我人员的伤害,给部队赢得了到达预定的区域和时间。如今他身体上还留下地雷的碎片,也失去了一支腿,一只眼睛,然而他身残志不残,还一直为部队建设,在努力的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工作。</p><p class="ql-block">&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在老山作战中,原步兵119团同样涌现了战斗英雄李海欣和十五勇士。1984年7月12日,李海欣率领14名战士坚守142高地,与越军一个营鏖战10余小时,顶住了敌人上千发炮弹的轰炸,先后打退敌人6次轮番进攻,毙敌104名,用血肉之驱与战友们一起牢牢守住了阵地,最后他与几名战友壮烈牺牲。战后被中央军委授予“战斗英雄”荣誉称号,142高地被命名为“李海欣高地”等等,一批英雄集体和个人,以及无数的参战军人,还有云南边境区域,安葬着成千上万牺牲的烈士。这些足以说明,他们是那个时代的践行者,是创树了一个时代历史丰碑的人。</p> <p class="ql-block">  2017年4月28日,原步兵119团团直属迫炮连,在贵州遵义聚会。</p><p class="ql-block">&nbsp;&nbsp;&nbsp;&nbsp;&nbsp; &nbsp;连队在贵州省遵义聚会时,我带去了这张连队的集体照。目的很简单,就是让当年参战的老兵们,再一次去重温我们一起战斗生活的日子,找回昔日的记忆与延续。大家面对着照片,一起回顾战场上的那些人和一次次战斗的经历时,你一言,他一句,仿佛还在追溯曾经热血与硝烟的日子,讲述我们最不愿意的提及,那些战场上的生离死别和艰难困苦的一幕幕场景……</p><p class="ql-block">&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站在时光的彼岸,四十多年过去了,对有着这段经历的参战军人来讲,战争留下的记忆是深刻的,也是残酷的。前面说了这么多,并不是要去显摆什么,或是去标榜什么,目的很简单,只是想得到人们理解、认可与尊重。对我们这些曾经的参战老兵来说,感慨也好,感叹也罢,一切早已归零了,记住战场上一起出生入死的战友,记住河口水头烈士陵园里牺牲的兄弟,有时间去看看他们,这是句心里话。</p><p class="ql-block">&nbsp;&nbsp;&nbsp;&nbsp;&nbsp;&nbsp; 在此借《星光闪耀岁月》的平台,祝愿这场战争的幸存者们,珍惜时光、健康快乐,过好每一天。</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