濂溪河畔(胡可夫)的美篇《注重笔墨 抒发情趣》

濂溪河畔(胡可夫)

<p class="ql-block">诵读:心之若水</p><p class="ql-block">制作:马海艳</p> <p class="ql-block"> 注重笔墨 抒发情趣</p><p class="ql-block"> 胡可夫</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当我们用钢筋混凝土来制作空间,把这个原本充盈着牛、猪、狗甚或天上飞的鸟也被我们从居住地清除的时候,不免让我们走进了一个充斥着喧嚣、浮躁、物欲,从农耕到机器的工业时代。栉次鳞比的高楼和灰朦天空阻隔了我们的目光,熙熙攘攘的人群裹携着我们的步伐,住在风景上那些知了也像是变了个调调,显得急促、躁动与不安。农历八月的桂花九月还没有开,日子在悄悄的变了,变得连天上那些白云也像是跟我们躲猫猫式的些许的时日不曾见她露面了。</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不论是高山巍峨,卉木葱陏;还是白云抱幽石清泉落千尺。在山水画作品里为我们营造的是一个充满了人文境遇的人间仙境,也诠释了人们对这种境界的极度向往的心里预期。也正如韩愈在送别好友所说的:“穷居而野处,升高而望远,坐茂树以终日,濯清泉以自洁。采于山,美可茹。钓于水,鲜可食,起居无时,惟适之安……”的那样,其画充盈着一种文人情怀,追求的是一种来源于现实也超越了现实精神故园的水墨仙踪。</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一个山水画家不仅要在生活的境遇中去寻求、发现山水的自然美,还要从自然界的山岭、树木、山泉的美感中体验到中国画表现法则的魅力。要在孤立写生的基础上,融入到一种拥有人文意味的内涵,从而使得创作的山水画更具时代性。把一种鲜活、一种生动的生命状态体现在了画面中,这就更能说明对山水画深耕的探索精神,对中国山水画的发展有很大促进作用。”这种探索精神,对中国山水画的发展有很大促进作用。</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水墨山水特别是具有文人画特征的山水画,是一个具有浪漫主义气质且集儒家、道家和禅宗三种思想为一体的诗意化表现。是写意精神的共同特:征与承涉。所谓写意,就是写内在之真性,写心性自然,突显中国文人画的重要纲领。只是不同的时代有不同的写意之经验与方法,而现在是个人的差异性得到本体意义上的尊重,写意的差异性和本己性就更具形而上意义!这也是新人文画家要求具有独特的个人技法,并且这种独特性与对待世界的差异性相一致,就是一致回到艺的本身,回到技艺与道合一的融合。</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由于文人画有一种禅宗属性其意念上的强调与训练需要在于绝去一切妄念,以获得精神的追求,因而心灵的纯粹性就成为了关键。同时,为了戒备随意奋笔涂鸦又要体现一种意念,就形成了微茫惨淡,简之又简却又深之又深的一种画风。同时,通过分析这样的作品,我们还不难发现,其画时个个是不知疲倦的人,画面中的每一笔、每一墨,都是那样自由欢快,但又都是那样的从心所欲而不逾矩。此时的画家的技巧与他所表现的对象之间,没有任何介质上的阻隔。心即笔,笔即心;忘乎何为心、何为笔。从而领悟到一种类似于佛家的无声、无形、无色的来源绝对本性的那一种精神彻悟。</p><p class="ql-block"> 如果把单纯看成是简,那么以最少的笔墨去表现最大限度的效果,并能渗透出那份深不见底的心理深层。“行于简易闲淡之中而有深远无穷之味”就是这一审美意味的概括的话,而“幽深自觉尘氛远,闲淡从教色相空”(吴镇诗句),则是中国艺术美学深受禅宗影响的另一根本法则:淡。</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禅与道家的道都是形而上的东西。名称虽然不同,境界却是一般。所以,皆属心证体悟的范畴。因此,在道家看来,世界是一个阴阳交合的生机世界,气化氤氲,流衍不绝。“我”作为生命和宇宙有机地融合在一起,深广无穷的宇宙会主动来亲近“我” 、扶持“我” ,这就是“道通为一”的境界。中国画艺术境界的内涵也是中华民族文化特有的产物,而在其文化精神的形成过程中,道家哲学在提升中国画创作意境中起到了相当重要的作用的。</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在我们的艺术主张和追求中,还有一个重要人物庄子是不能不提的。</p><p class="ql-block"> 《庄子·齐物论》中有一段妙语:“昔者庄周梦为蝴蝶,栩栩然蝴蝶也。自喻适志与!不知周也。俄然觉,则蘧蘧然周也。不知周之梦为蝴蝶与,蝴蝶之梦为周与?周与蝴蝶则必有分矣。此之谓物化。”这段话集中表达了自由通达、观心无我的美学思想,对于中国画创作有着现实的指导意义。苏轼在《书晃补之所藏与可画竹》诗中说:“与可画竹时,见竹不见人。岂独不见人,嗒然遗其身。其身与竹化,无穷出清新。庄周世无有,谁知此凝神。”不难发现其精神内涵也是庄子精神在艺术的具体实践。</p><p class="ql-block"> 庄子主张并重视精神境界的自由与释放,希望建立一种自由自在的大境界,让人得到“乘天地之正,而御六气之辩,以游无穷者” 。这也正是中国画创作中所追求的艺术格调与境界,因而在从事中国画创作时需要摒弃一些不必要的牵绊与执着,使自己尽量处于心胸旷朗的一种灵空状态,才能为创作出有格调与境界的艺术作品做好心理准备。</p><p class="ql-block"> 故而我们在从事中国画创作的过程中,将物象融入到意象的精神境界中其形物跟随笔墨的流动表现在作品之上。只有胸有成竹心静无尘,才能接近于“无所待”的状态,才有可能进入艺术的本体,创作出格调高雅、意境深远的艺术佳构。由此,庄子为代表的提出的美学思想这种摒弃世俗牵绊,开拓胸襟,提升品格,加深境界对于中国画创作是非常重要的。</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中国画是我国传统文化的一种重要表现形式,经长期发展后,已然形成了系统的理论体系,而意境的构造一直以来都是中国画创作的重点内容,中国画创作中一直用“情景交融”来表述这种情形,让“情”对“象”有感而发,为此,我们常说的“立意”其的目的就是基于某一客观物像(立象)进行情感的叙发与表达。从中国传统绘画作品分析可知,其创作意境都是为着情景的融合,让其“以景抒情”以及“情景交融”的创作手法加以渲染、匠意来完成创作者的主观情绪与感受。“意境美”为此也被视作中国画的灵魂所在,逐渐成为了衡量中国画价值的重要标准之一。从对中国画意境的表现进行分析,并针对一些中国画创作的一些现象、方法、观点”以及“象与意”等方面来探究中国画创作意境的有效构建,得以加深对中国画创作意境的理解。</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