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iv><br></div><div>图文 袁杜安</div> 在我还是小孩的时候,东坡先生就是我的偶像。我的老家广东增城属惠州专区,儿时从乡村老人那里听到过不少关于苏东坡的轶闻趣事。感谢先生在被贬到当时的南蛮之地惠州时苦中寻乐,吟出“罗浮山下四时春,卢橘杨梅次第新,日啖荔枝三百颗,不辞长作岭南人。”的千古名句,为我家乡的气候和特色水果代言。<div><div> 工作之后,为祖国献石油四海为家,远离故乡和亲人,思乡苦闷时东坡先生宽慰我:“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div><div> 后来我学会了“此心安处是吾乡”。</div><div> 遇到困难挫折时,先生鼓励我“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谁道人生无再少?门前流水尚能西!休将白发唱黄鸡”。</div><div> 先生的“腹有诗书气自华”一直勉励我努力学习,除了安身立命的专业知识,还阅读了许多闲书来丰富自己。</div><div> 再后来,经历了许多许多,对先生的诗词、文章理解越加深刻:人生到处知何似,应似飞鸿踏雪泥。</div> 泥上偶然留指爪,鸿飞那复计东西。</div><div> </div><div> 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div> 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div> </div><div> 人间有味是清欢。<br><div><div> </div></div></div><div> 人生如逆旅,我亦是行人。</div><div> </div><div> .......</div> 终于有机会游览“三苏祠”,瞻仰苏东坡。 七月五日,跟团游《三苏祠》 三苏祠位于四川省眉山市东坡区纱縠行南段72号。大门右侧红墙内一棵枝繁叶茂的古树给游人带来夏日清凉。<br><br> 三苏祠始建于北宋,现为清康熙四年(1665年)重建遗存,占地面积65000平方米,是北宋文学家苏洵、苏轼、苏辙父子三人的故居及祠堂。 三苏祠内庭园红墙环抱,绿水萦绕,古木扶疏,翠竹掩映,形成三分水二分竹的岛居特色。景区内收藏有上万件有关三苏的文献资料和文物,是蜀中最负盛名的人文景观,也是历代名流雅士、文人墨客拜谒、凭吊三苏的文化圣地。今天参观三苏祠的游客很多。 进门后为了清静没有跟大众走中轴线,从右侧参观。刚才在门外看到的古树遮天蔽日,树下有石刻《眉州第一树》。 右侧 是《东园》,是新开辟的《碑廊》,收藏、陈列着苏东坡的书法作品碑刻,本图后面屏风就是楷书《醉翁亭记》,圣迹多多,不是书法行家,又是跟团游,匆匆而过。 《碑廊》外,湖水平平,上下天光,湖中粉荷点点,湖岸绣球花正盛,右上建筑曰:《醉翁亭》 出《东园》,又见荷塘。(后查资料叫《瑞莲池》,在中轴线建筑两侧各一个) 瑞莲池边石板林荫小径,拐弯处有《抱月亭》 菡萏芬芳,锦鳞游泳 “宁可食无肉,不可居无竹”故居处处竹林掩映 窗前屋后,竹影婆娑 古墙老树,相互陪伴 《晚香堂》保存苏东坡墨迹拓本的地方 《云屿楼》张之洞修建,陈列《三苏祠》历史变迁资料。 《云屿楼》侧面 《来凤轩》苏东坡兄弟书房兼卧室 《式苏轩》现在是《三苏家风馆》 丛林中小莲池上有苏东坡坐像 三苏祠《披风榭》前三分莲池中央的东坡盘陀坐像,该雕塑的苏东坡戴着那顶自己设计的子瞻帽,穿着宋时流行的长布衣,秀着大胡子。盘左腿,半伸右腿,左手撑地,右手半握,且腕倚膝,坐北朝南,仿佛是坐在当年黄州城东山坡或是儋州海边的那块大石头上,是那样的睿智,又是那样的慈祥。有文豪的气质,喜欢! 《披风榭》最早建于南宋,现存建筑为清代光绪二十四年(1898)重修。披风榭背临瑞莲西池,池中有百坡亭,池南端有瑞莲亭<br> 《披风榭》内有《浩然正气》匾,后面可见西瑞莲池。 三苏祠木假山堂位于启贤堂北楹,小青瓦房面,堂前正中间上方置有一匾,为清乾隆年间所立,杭州人宋凤起题匾,匾书“木假山堂”;堂后壁书有苏洵所做《木假山记》。木假山堂南面,就是苏氏祠堂。<br><br> 祠堂前厅面阔五间,单檐悬山顶,建于清同治九年(1870年),原为三苏祠大门。门内高悬“文献一家”横匾,题写者是时任眉州知州洪运开,题写时间是清道光十四年(1834年)。两侧对联“一门父子三词客;千古文章四大家”由被康熙帝赞誉为“天下第一清官”的张鹏翮撰题。 祠堂屋顶吊灯 《启贤堂》寓意承前启后,这里是苏氏祠堂正殿,供奉苏氏祖先牌位的地方。 大堂正中为苏洵塑像 两侧为苏轼、苏辙塑像 苏家六公子介绍 园林建筑之间,有长廊连接,既可遮风避雨,又是游客休闲的地方。 园林西边有《东坡书院》现在为办公区 院内有东坡先生立像 有《小事》方亭。处处楹联匾额,古色古香,时间所限,不能细看。 一个半小时游览,意犹未尽,匆匆告别。 ”行万里路,读万卷书”,回来后,又读了一些关于苏东坡的书,“学而后知不足”,苏东坡故居,还要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