米寿教授续写传奇——管窥唐功武老师的精彩人生 (张全宝)

在水一方

<p class="ql-block">连续多年命中高考作文题,“一个营打败三个团”;</p><p class="ql-block"> 全地区的中等师范学校,第一个被评聘为副教授;</p><p class="ql-block"> 中专学校副校长被任命为专科院校校长,成为副厅级;</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唐功武,当年泰安地区教育界的传奇人物。如今,已满88岁,米寿高龄。</p> <p class="ql-block">2023年6月10日,于我是个特殊日子。这天,侯训惠会长约我去三味书屋,接待唐功武老师,商议书展事宜。</p><p class="ql-block"> 一晃40多年过去,笔者从师范学生,如今退休赋闲,变化巨大。而唐老师呢,还是那么耳聪目明,健硕健谈,亲切真切,儒雅从容。唯一的变化,就是白发多了些,发际线高了些。我们1979年7月入校,至1981年6月毕业时,唐老师是教导处副主任,给我们上文学赏析课,时间不长。回忆当年的师范生活,唐老师思维清晰,谈到了很多具体事情,诸如学校管理、教师调动、学生毕业分配,等等。重大事项,他都能站位大局,发表见解,促成良好结果……我介绍我的班级和班主任,唐老师微笑接话,他与姜振成老师老乡,都是章丘人,彼此共事三年。按其示意,我与姜老师取得联系,姜老师也很激动,立即驱车赶来,大家相谈甚欢。</p> <p class="ql-block">唐梅是唐老师的独生女,驾车从泰安陪同而来。当年她只有七八岁,留齐耳短发,如今已届半百,容貌俊俏,仪态稳重。中午聚餐时,唐梅介绍唐老师的日常生活:不抽烟,不喝酒,素食为主;除看书练字,喜欢户外散步,外出旅游。</p><p class="ql-block"> 高光聚焦处,精彩绽放时。7月1日,“唐功武先生书法艺术暨藏品展”开展,主题为“莱芜情深,汶河情长”。这次活动的三个主要策划人,一是文化学者张期鹏,二是吴伯箫研究会会长侯训惠,三是莱芜三味书屋老总孟兆印。其中,张期鹏是泰安师专毕业,侯训惠是莱芜一中、莱芜师范毕业,都是唐老师的嫡系桃李,分别代表一个层面发言、致敬。泰山学院、莱芜一中、莱芜区文联、章丘百脉泉书画院负责人致辞、祝贺,姜振成老师、张学勤先生等讲话、致意。我们吴伯箫研究会的几位成员,向唐老师赠送了书籍和书画作品。我也将散文集《汶河映月》奉送。曾与唐老师山大毕业,一同在莱芜一中共事多年,后在泰安教育局工作的牛其昌老人,回顾了两人的交往,专门就“三个团打不过一个营”作了详述。原来,泰安的三处高中,级别都是县团级,莱芜一中是科营级。当年,泰安三处高中高考升学人数,不如莱芜一中的多。此事,轰动一时,名噪齐鲁。</p> <p class="ql-block">仪式最后一项,是唐老师致答谢辞。我期待的画面是,热情洋溢,高谈阔论其“闪光点”。然而,唐老师慢慢站立,鞠躬后缓缓走向讲台。他语速适中,平心静气,一连讲了四五个故事。这些故事,有“意外结缘莱芜”,有“帮助一学生参军”,有“早年练习书法趣事”,有“一群老毕业生请客,都能叫上名字,是因为事先备课”……这些故事,质朴自然,不枝不蔓,紧扣主题,娓娓道来,令人印象深刻。但,唐老师最后的表白更感人:自己最爱当老师,也最适合当老师,今生最大的成就和幸福,就是培养了那么多学生。这肺腑之言,赢得长时间掌声。</p> <p class="ql-block">这次活动,我是组织者,也是参与者,更是收获者。我撰写了展览《前言》,厘清了唐老师的履历。除了语文教学和研究方面的荣誉和头衔,他还兼任中国书法函授大学泰安分校顾问、山东省高校书法学会常务理事。他的书法藏品作者中,不乏当代泰斗级人物,如沈鹏、李铎、欧阳中石等。师恩如山,我特意创作了魏碑《教泽流芳》。在我的书法作品前,唐老师指点并与我合影。侯会长说要将活动结集成书,我欣然答应写篇文章。因为,唐老师的传奇故事很多,而且包括书法、养生、讲故事等等,一直在创造奇迹,续写传奇。我辈有幸成为唐老师的学生,而今仍然是,必将永远是。</p><p class="ql-block"> 我在《前言》末尾写道“汶水向西流,嬴牟立潮头”。传奇皆立“潮头”。惊叹唐老师的一个又一个传奇,但愿尊敬的老人家、老教授,将传奇一直续写下去!</p> <p class="ql-block">(作者系济南市吴伯箫研究会副会长兼秘书长,退休前系济南日报报业集团党委委员,济南日报值班总编。)</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