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0px;"> 在哈尔滨自由行两天,第一时间预约了黑龙江博物馆,因为是周日又是暑假,人很多,开门后安检半小时才进入博物馆。</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0px;"> 物换星移几度秋,回望百年,哈尔滨这座城市走过了悠悠岁月,经历了时代变迁,形成了风貌独特、开放与包容并存的城市文化。</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0px;"> 无情的岁月悄然逝去,异国的晚霞染红了天边。我到过多少美丽的城市,都比不上尘土飞扬的你。</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0px;">——哈尔滨俄侨诗人 叶琳娜·涅杰利斯卡娅</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0px;"> 20世纪20、30年代,伴随中东铁路修筑与经营和清政府设立滨江关道、开埠通商,哈尔滨凭借有利的地缘优势和人文特点,在较短时间内一跃成为我国东北北部地区经济、贸易、文化中心,逐渐发展成现代化大都市。特殊的政治格局,影响了哈尔滨的城市发展走向。</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0px;"> 这座城市的街头巷尾处处体现着中西杂糅、异于其他内陆城市的风貌。本土文化与外来文化不断碰撞、交融,体现为文化上的中西融合;民俗风情上的中西并存;城市建筑方面上的中西互映,体现为中式建筑的庄重大气和西式建筑的典雅华丽,各美其美,共谱凝固的华彩乐章。</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0px;"> 展览通过移民定居、建路兴业和国际都市三部分展示了20世纪初期哈尔滨的文化亮点和民风民情,用每一件镌刻城市记忆的文物,演绎旧事二三,诉说城市过往,领略这座城市的时移事变。</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0px;"> 1920年10月31日,北洋政府颁布《东省特别区法院编制条约》,首次改称“中东铁路附属地”为“东省特别区”。1921年2月5日,建立东省特别区市政管理局,1923年3月1日,东省特别区行政长官公署在此成立。它是由北洋政府设立的管辖中东铁路沿线地区的行政机构,其辖区是以哈尔滨为中心,西起满洲里,东至绥芬河,南至长春的铁路沿线地带。哈尔滨则包括道里、八区、南岗、马家沟、香坊、顾乡屯、三十六棚等地。该公署下设政务厅、市政管理局、地亩管理局、警察管理局和教育管理局等。</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0px;"> 这张东北虎皮标本制作于1928年,是雅科夫列夫于1927年12月于距细鳞河站西南50公里处采集到的。这是一具成年东北虎,体长近3米。</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0px;"> 哈尔滨中西文化对流、浸透的城市历史,是中国近代百年历史中的一隅风景。在动荡的岁月中,这座城市用海纳百川的气魄,兼收中式的端庄坚韧与西式的典雅浪漫,打造出中西合璧、兼容并蓄的城市特质。</b></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b style="font-size: 20px;">圣索菲亚教堂</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0px;"> 始建于1923年,于1932年建成。建筑平面为独特的拉丁十字型,墙体为清水红砖,顶部带拱券长窗的“洋葱头”穹顶,统率着四个大小不同的帐篷顶,形成主从式结构组合。</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0px;"> 哈尔滨离不开这段灰色与绚烂并存的记忆。独特的城市文化大气优雅、豪气万千,滋养了哈尔滨独特的风土人情。这座年轻、富有包容和活力的城市,以其独特的历史文化魅力吸引着人们走进这座城、建设这座城、恋上这座城,共同创造更美好的明天。</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