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立才∥致敬为果城英烈著书立传的胡安诗老师

仄言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0px;">  在很久之前,我就听说了果城里出了一个专搞红色历史记忆的人,他不求名,不求利,放弃退休以后儿孙绕膝的安逸生活,花费十几年时间,跑遍了果城里每一寸土地,寻访大革命时期那些见证者和亲历者,从那些仅存的寥寥无几的耄耋老人口中,抢救性地挖掘出果城里在大革命时期那些珍贵的地方党史资料和那些血洒果城的无数革命先烈浴血奋战、视死如归的革命事迹。他怀着崇敬的心情,十几年如一日,不辞辛苦,为百年之前那些英勇无畏的革命者歌功颂德、著书立传。特别是为那些被错杀、漏报的革命者或红军流散人员正名及补报,花费了大量的时间和精力;他不计个人得失,自费跑路,自费找人打印,自费出版了长篇《赤色果城》这本书;现在又出版了《果城英烈传》这本人物传记。可谓善莫大焉,他做的是一件功德无量、抢救性挖掘的大事。</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0px; color: rgb(1, 1, 1);"> 这个人就是刘仁八镇的胡安诗老师!胡老师今年七十多岁,十几年如一日,在做同一件事,无怨无悔,所以我要为唱一首赞歌:他先后在湖北日报、湖北广播电台、黄石日报、东楚晚报、黄石电台、今日大冶等报刊杂志上发表了一百多篇红色文章;他主编了《果城人物》《赤色果城》《果城英烈传》《刘仁八镇革命遗址、旧址》《刘仁八镇村庄志》等著作。他被评为“我为党史增光彩黄石先锋100行列先进人物”,实至名归,这是果城里人民的骄傲。他已然成为大冶黄石乃至湖北一个名副其实的红色专家。</b></p> <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 rgb(237, 35, 8); font-size: 20px;">  白天下乡调研,晚上加班整理资料!</b></p> <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 rgb(237, 35, 8); font-size: 20px;">胡安诗资料室。</b></p> <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 rgb(237, 35, 8); font-size: 20px;">  在大冶四中为学生讲党史故事。</b></p> <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 rgb(237, 35, 8); font-size: 20px;">  在大冶青龙山烈士陵园为黄石市湖滨路、武汉路等师生讲红色故事。</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0px;">  通读《赤色果城》这本书,胡老师编写了十八章104节,共计56万字的红色专著;在《果城英烈传》这本书里,胡老师收录了刘仁八镇19个村共计483名英烈的人物传记。两本书合计一百多万字,图文并茂,史料翔实、记载具体,条理清晰,详略得当,文章可圈可点,人物可歌可泣。字里行间,行云流水,文采飞扬,感情真挚,让人读了荡气回肠。既有粗线条的大革命时期大气磅礴的党史建军史料,也有具体感人的铁骨铮铮的人物故事。一句话挖得深、写得真,还原历史本真,详细记载了大革命时期发生在果城里的那一段历久弥新的革命历史。</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0px;"> 众所周知,大革命时期,果城里由于地理位置的特殊性,成了鄂东南革命者流血牺牲的重要场所。在红三军团纪念馆内,看见那些生锈的大刀、破烂的草鞋、老旧的枪支、发黄的照片、古老的马灯,一件件珍贵的革命文物,无不给人的心灵以强烈的震撼。就在我们一驻足,一凝视,一回望中,跨过了浩瀚的百年岁月历史长河。</b></p> <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 rgb(237, 35, 8); font-size: 20px;">  在阳新县和下陆区委宣讲党课。</b></p> <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 rgb(237, 35, 8); font-size: 20px;">  向余立金将军长子余华栋将军赠书。</b></p> <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 rgb(237, 35, 8); font-size: 20px;">  在调研武汉保卫战果城里阻击战时,在三金岭挖出的抗日将士遗骸、帽徽、瓷碗。</b></p> <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 rgb(237, 35, 8); font-size: 20px;">  武汉保卫战果城里阻击战白沙口战场遗址。</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0px;">  拂去岁月的尘埃,还原历史的真实,在胡老师《赤色果城》和《果城英烈传》这两本红色专著中,我们清晰地看到,过去那些往事一件件,历历在目;一桩桩,可歌可泣。中共大冶中心县委成立,刘仁八农民大暴动,红八军成立,红十二军成立,红三军团成立等,这些永远铭记在史册中的大革命运动,无不见证着果城里这块红色土地的光辉历程。</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0px;"> 遥想当年,红星闪耀,红旗招展,红歌唱响,红色革命运动在果城里开展得如火如荼、轰轰烈烈。1926年2月,大冶农村第一个党支部“中共万七门支部”在大董村万七门成立,直属中共湖北省地委所辖;3月农民赤卫军在南山脚下三峰寺成立;1927年,中共中央党代表张浩、谢振亚、柯庆施、彭雪枫和省委党代表吴致民等在南山头金公祠秘密创办了中共中央“党训班”共4期,培训学员160余人,为鄂东南地区和湘鄂赣边区培养输送一批批革命骨干力量;1928年8月,湖北省委为了加强阳新、大冶地区工作的领导,在果城里成立了中共大冶县委,下辖5个区、11个支部,党员近百名;1928年10月,为了劫富济贫、除暴安良,大冶县委手枪队在果城里宣告成立,队长余立金等20余人;1929年2月,湖北省委根据党中央的指示,在南山头金公祠成立中共大冶中心县委,领导大冶、阳新、通山、鄂城、黄梅、广济、蕲春等11县的革命斗争;1929年6月,在吴致民、徐策领导下,爆发了“六卅”刘仁八武装暴动;1929年7月,中共大冶中心县委根据党六大指示,在果城里召开大会并成立红十二军;1929年9月,大冶第一个红色政权“大冶县工农革命委员会”在金柯成立,主席徐策。</b></p> <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 rgb(237, 35, 8); font-size: 20px;">  中共大冶中心县委党代会旧址;金公祠。</b></p> <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 rgb(237, 35, 8); font-size: 20px;">  红三军团建军旧址,刘仁八湾大土豪刘步阶洋楼。</b></p> <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 rgb(237, 35, 8); font-size: 20px;">  红五军第五纵队司令部,红八军司令部遗址,重建后大董祠堂。</b></p> <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 rgb(237, 35, 8); font-size: 20px;">  红五军第五纵队在大董湾驻军期间,李灿、何长工带领红军将士整修后的水井遗址:红军井。</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0px;">  1930年,彭德怀在果城里成立了大、阳、鄂三县赤卫军,成立了中国工农红军独立第三师,简称红三师;1930年6月10日,彭德怀在殷祖马对于将红五军五纵队扩编为红八军;同年6月16日,彭德怀又根据中央指示,在刘仁八三房村召开扩大会议,将红五、八两军改编成红三军团,共17000多人,指挥鄂东南一、二、三次反围剿,并取得了重大胜利。</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0px;"> 在胡老师的这两本红色专著中,真实记载了彭德怀开国元勋,滕代远、何长工、柯庆施、程子华、伍修权、侯政等8位党政领导,黄克诚大将,张爱萍、王平、李志民、傅秋涛等8位上将,丁秋生、余立金等13位中将,马龙、王元和等65位少将,他们曾在这里战斗过和生活过。</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0px;"> 在这片土地上,留下了他们珍贵的革命足迹。他们指挥若定、浴血奋战的身影在果城里的崇山峻岭中闪现,冲锋陷阵的杀敌声在幕埠山的山谷之中回响。果城里的每一寸土地都洒有革命者的鲜血,每一棵青松翠柏,都是他们屹立不倒的民族脊梁的化身。</b></p> <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 rgb(237, 35, 8); font-size: 20px;">  今年4月,攀登740米高山,调研金柯求雨垴红军哨口</b></p> <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 rgb(237, 35, 8); font-size: 20px;">  红五军扩大会议旧址,大庄村房垴大土豪刘凤成洋楼。</b></p> <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 rgb(237, 35, 8); font-size: 20px;">  “六卅”刘仁八农民武装起义遗址,重建后的刘氏宗祠。</b></p> <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 rgb(237, 35, 8); font-size: 20px;">  翻越大冶第二高山果城山调研湘鄂赣省委、省苏维埃政府遗址:1933年8月被国军屠村后的无人区吴家岭。</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0px;">  在胡老师的这两本红色专著中,他用了大量的笔墨以及大量的篇幅,真实还原了果城人民为革命所作的贡献。据书中统计,在国民党反动派第一——五次“围剿”中,果城里共有21个村庄被屠村,致今为无人区,70多个村庄被焚毁,500多户被灭门,近千多党员干部被惨杀,近万名群众罹难。鲜血染红的红杜鹃,开满了春天的幕埠山脉。这就是果城里的土地为什么那么红的原因 。</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0px;"> 那些无数革命先烈所付出的巨大牺牲,惊天地泣鬼神,如被敌人开肠破肚掏出心肝示众的万云山、被割去双乳的朱本来和刘四宝、被烧红的铁棍捅下身肛门的秦盛铭、被塞进大缸被开水泡死的邹立汉、被挖去心肝当下酒菜的胡远望等,他们都是果城里的当地人,都是一个个无所畏惧的革命者,他们在敌人面前高昂头颅,表现出大气凛然、视死如归的大无畏革命气慨,顶天立地,浩气长存,同样照亮了历史的天空,日月可鉴。</b></p> <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 rgb(237, 35, 8); font-size: 20px;">  被国民党军队屠村后的果城里山下无人区遗址。</b></p> <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 rgb(237, 35, 8); font-size: 20px;">  采访历史见证人,大庄村三房105岁老人:刘为栉。</b></p> <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 rgb(237, 35, 8); font-size: 20px;">  调研金柯彭家立哨口(今属阳新县国河乡)</b></p> <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 rgb(237, 35, 8); font-size: 20px;">  金盆山无人区,毕家沟屠村遗址</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0px;">  今天,我们手捧胡老师《赤色果城》和《果城英烈传》这两本红色专著,透过墨香,感觉是那么沉甸甸,那么厚重有份量感。回想百年之前那一段岁月,硝烟虽早已散去,那些牺牲在果城大地上的革命者,只有那一座座红色的墓碑,还在向今天的人们诉说着那一段不该被遗忘的历史。看着红三军团纪念馆,早已人去楼空,展厅里只留下一件件陈旧的文物,不禁让我们浮想联翩,睹物思人,慨而叹之。可以想象百年前,无数革命先烈,在果城里那么恶劣的环境下,是如何开展革命斗争的。</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0px;"> 胡老师的书中有一首歌谣,写得好,“红军吃的是金丝汤(红苕丝),住的是金丝窝(茅草洞),睡的是金丝床(稻草),穿的是金丝鞋(草鞋),打的是大胜仗。”生动形象地形容了那一群人在果城里苏区的艰苦岁月和革命乐观主义精神。</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0px;"> 为什么果城里青山常在,战旗永红,在胡老师这两本红色专著中,都可以找到答案。这是一段波澜壮阔的革命史诗,可歌可泣,惊天动地;这是一部活生生的革命教材,教育子孙后代,勿忘历史,勿忘初心,勿忘根本,不忘来时路,珍惜今天的幸福生活,奋发图强,好好读书,勤奋工作,谱写革命新篇章,再创未来新辉煌。</b></p> <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 rgb(237, 35, 8); font-size: 20px;">  革命根据地金盆山无人区遗址</b></p> <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 rgb(237, 35, 8); font-size: 20px;">郑沟村中门红军洞遗址</b></p> <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 rgb(237, 35, 8); font-size: 20px;">  谈傅刘战役遗址:刘仁八湾</b></p> <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 rgb(237, 35, 8); font-size: 20px;">  邹立汉烈士墓</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0px;">  致敬《赤色果城》《果城英烈传》这两本红色专著!致敬用血泪谱写出来的该书的著作者——胡安诗老师!</b></p> <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 rgb(237, 35, 8); font-size: 20px;">  1929年12月下旬,中共大冶中心县委扩大会议旧址:刘仁八湾刘克轩老宅。</b></p> <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 rgb(237, 35, 8); font-size: 20px;">  朱本来(女)烈士墓</b></p> <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 rgb(237, 35, 8); font-size: 20px;">  中共大冶农村第一个党支部旧址:中共万七门支部</b></p> <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 rgb(237, 35, 8); font-size: 20px;">  作者秦立才:湖北省作家协会会员,大冶市和黄石市两级政协文史研究员,黄石市第二批优秀中青年文艺人才库人才。曾获北京市《东方少年》2018年年度重点文学作品扶持项目文学奖。在《散文选刊》《东方少年》《阅读与写作》《海外文摘》《今古传奇》《小说月刊》《黄石日报》《东楚晚报》《今日大冶》《铜草花》《富川文学》等县市级以上报刊杂志发表过大量小说散文,尤其喜欢收集整理果城里的民间故事,被称为果城里的“蒲松龄”。著有《桂花巷》《永远的外婆路》《果城里民风民俗趣谈》《果城里老话俗语百句趣解》《鬼故事来了》等书。</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