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昨天晚上深夜收到老领导的微信,已经是凌晨5点18分,领导深夜写微信让我很感动,决定今天给领导回复,不能失礼。前些日子,加入了金川微信群,老友相聚,热闹非凡。李文华老师是群的发起人之一,在群里很活跃,经常发一些有趣的话题在群里讨论。其中的一个话题就是辈分问题。李文华老师坚持要我叫他叔叔 ,许多老领导和老同志也积极附和。其实,我从心里真不情愿,原因是李老师真滴太帅气,太显年轻了,附上老师照片,大家可以评评理。再加上我现在都是退休的大爷了,更是有点难为情。要是说到辈分,工厂里土生土长的孩子们处境太尴尬。在邻居长辈面前,我们当然是晚辈,可是一旦参加了工作,长辈又是同事,同事之间又有许多年龄相仿的,还有联姻的情况,辈分不能乱,现实又该咋办呢?所以对同龄人、年龄相近的人的父母,分得出辈分的就按辈分叫,分不出的就叫老师、师傅,这样都挺好。总之,辈分之争只是一个话题而已,主要还是活跃气氛,没有原则问题。</p> <p class="ql-block">李文华老师是个认真的人,不仅工作认真,生活更是不能马虎。他多才多艺,擅长摄影和文学创作,还是个热心人,只要有工厂的活动,都会看到他的身影,是个很受大家欢迎和尊敬的老前辈和好领导,我们之间的辈分之争虽然只是一个话题,他老人家却当仁不让,不依不饶、连发数篇文字,要我心平气和的接受现实,这也是他把工作作风拿到生活中来了。</p> <p class="ql-block">李文华老师是成都电讯学院六八级的高材生,当时成电这批来工厂报到的学生就有五六十人。记得罗吉和老厂长给我说过,仅仅六十年代的大学毕业生就有近三百名,这些人都来国内的顶尖大学,这批人意气风发,朝气蓬勃,跟当今的大学生不可同日而语。那个年代,大学生很少,六八年以后高校就停止招生了,之前的大学生更是国家培养的人才和栋梁,凤毛麟角,让人仰慕。特别是还有一批国内的专家如郑宗瑜、黄健等也加入工厂的建设,更是令人敬佩!</p> <p class="ql-block">我是地道的工厂子弟,生长在封闭的山沟里,难以得到良好的教育,77年恢复高考后,自不量力,名落孙山,更加佩服那些才貌双全的老牌大学生。其中,戴少银、李尔康、李文华、肖力生等等这批才华横溢、年轻、阳光、帅气、漂亮的大学生更是我们心中的偶像,虽然,我们的年龄相差并不是很大。</p> <p class="ql-block">当年的我就一直在想,我们有一样的勤劳勇敢,有一样的聪明才智,当年的这批大学生到底有什么魅力,让我们如此崇拜?我们到底比他们差在哪里?仔细想来,每个人都进步都可以通过学习来提高,大学里学习的知识也会过时,是不是我们加把劲就可以与他们站在同一个起跑线上?其实,只有参加了全国的高考,就知道要做到这些是很难的。因为我们缺少的是他们的学习能力;缺少的是有在大学上学的经历和自信;缺少刻苦学习的坚定毅力;缺少坚持不懈的创新精神,更缺少社会对你能力的认可,这些才是我们之间的差距。</p> <p class="ql-block">历史是一面镜子,是一壶老酒,看似平常,入口醇香。人生是一本书,每一页都真实的记录着各类人群的经历、辛酸、苦乐和辉煌。我们无法忘记前辈们为三线建设的付出,60年代,国家大力投入三线建设,强调知识分子要与工农群众相结合,要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去。那些年,我们常看到这样的画面,同志们身穿统一的工作服,迈着整齐有力的步伐,走在上班的大路上;那些年,我们也可以看到,满载的员工的汽车上插满了红旗,车上的每个人都意气风发奔扑工地;那些年,你还可以看到,广场上座满人群,喇叭上轮番播放着各种当时脍炙人口的经典语录;那些年,我们还可以从广播中听到雄壮的歌曲和响亮的军号!这样的风景构成了独属那个时代最为鲜明的标志。</p> <p class="ql-block">50多年过去了。岁月可以流逝,历史却难以忘怀。穿越时光的隧道,我们可以从这些创业者中,依然可以找到当年那些风华正茂的大学生们的不凡身影。想起来微信群里说过的话,无论你何时来到这里,无论你何时别离这里,无论这里当年如何贫困偏僻,无论这里如今怎样繁花似锦,这里留下了你的年华青春,这里曾飘扬你的欢歌笑语。那是一段激情燃烧的岁月,刻骨铭心,永世难忘!尽管他们中大多数人已年近八旬,已显老态,但这些人的心理依然年轻,依然精神焕发,精力充沛,健康快乐的安度晚年幸福生活每一天。这正是我们要像他们学习的地方!历史的长河中,每个人都是一个匆匆过客,每个人的经历都是一段美好,一阵伤痛,一种幸福,一股精神!</p><p class="ql-block">向老前辈们致敬!</p><p class="ql-block">一万年太久,只争朝夕!</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