滇藏颠行

鼠爷

<p class="ql-block">  进藏,是我多年的期盼。三年疫情肆虐过后,终于下定了决心,来一趟非同寻常的自驾旅行!</p><p class="ql-block"> 经过综合时间、地点和当地的气候情况,规划再三,决定五月出行。为了避免五一长假的人海浮沉,六月将至的云南绵绵雨季,选择当地一股弱冷空气刚过,天气渐晴之时见缝插针,定于5月15日一早离杭,充分利用中途两天风雨的变迁,16日午后到达云南元谋土林景区。如果判断准确,那里应该是个雨过天晴的艳阳天,正好适合游览和拍片!</p><p class="ql-block"> 冠名 “滇藏颠行”的自驾旅游终于成为现在进行时。</p> <p class="ql-block">  经过1700多公里近18小时的奔波,按计划平安顺畅的到达了贵州安顺,住夜时的天还是乌云密布!</p><p class="ql-block"> 第二天(16日)大早就被惊喜唤醒,窗外朝霞满天!但愿六百多公里外的云南也会阳光明媚。</p> 元谋土林 <p class="ql-block">  一路进入云南境内,天空依旧风云变换,冷空气和暖湿气流还在不断的交集,时雨时晴!</p><p class="ql-block"> 下午3点左右到达元谋县城时,天空还是一半云雾一半晴。摆在我们面前的是两个选择,一是就在跟前已开发多年的“元谋物茂土林”,二是30公里外尚未全面开发的“浪巴铺土林”。</p><p class="ql-block"> 关于元谋土林,资料上是这样介绍的:元谋土林是一种土状堆积物塑造的、成群的柱状地形,因远望如林而得名。</p><p class="ql-block"> 土林一般在盆地或谷地内出现,以近年在中国云南元谋发现的为最典型,反映了古地理变迁和地貌发育过程。</p><p class="ql-block"> 元谋土林是中国乃至世界上一大奇妙的自然奇观,在经历了几百万年的地壳运动后,风雨之神把元谋的土地雕琢成了千奇百怪的形状。</p><p class="ql-block"> 从现有资料上很少看到有浪巴铺土林的精彩影像图片,凭直觉赌一把,就去30公里外的浪巴铺土林!</p><p class="ql-block"> 沿着村间土路行车一个多小时到达浪巴铺景区,当我们步入土林峡谷中时,真是惊艳了,蓝白云下,各色土林竟显风姿,,</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span style="color:rgb(255, 138, 0); font-size:20px;">A.浪巴铺土林</span></p><p class="ql-block"> 浪巴铺土林高大密集,类型齐全,圆锥状土柱尤为发育完好,一般高8—25米不等,最高达42.8米,居元谋土林单体土柱之冠。在形状上有圆锥状、峰丛状、雪峰状、城垣状等多种形状。雪峰状土林规模较大,高达40米;在色彩上,顶部以紫红色为主,中上部为灰色,中下部以黄色为基调,其间夹有褐红、灰白、棕黄、灰黑、樱红等多色组成。从远处看,就像一座富丽堂皇的宫殿,置身其间,仿佛面对一个远古的梦幻。</p><p class="ql-block"> 由于各种形态的土柱是混杂分布的,这就使得土林形成了丰富多彩,变化层出不穷的姿态,令人叹为观止。放眼望云,惟妙惟肖,栩栩如生。那千姿百态的造型,就仿佛使人进入另一个新奇的天地。黄昏十分,土柱像一个个白发苍苍的老人,默默注视我们几个远道而来的浪人。</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 style="font-size:20px; color:rgb(255, 138, 0);">B.物茂土林</b></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 带着浪巴铺土林的精彩余兴,第二天一早又赶到物茂土林,寻觅土林的另一种神秘。</span></p><p class="ql-block"> 物茂土林县城32公里,这里除了能追寻170万年前古人类的遗迹,还有壮观的土林地质奇观。土林总面积达42.9平方公里,土柱高大密集,错落有致,形状各异,风姿楚楚、蔚为壮观,具有浑然天成,壮观多姿、沉雄激越、苍茫古朴等特征,和浪巴铺土林相比,又是另外一种风味。</p> 泸沽水色 <p class="ql-block">  17日中午结束了元谋土林的游荡,查看了一下天气,发现泸沽湖也接着迎来了两天的晴好天气,云量温度合适,于是决定按原先设计的两套方案中选择推迟丽江,直奔泸沽湖。</p><p class="ql-block"> 泸沽湖,位于四川省凉山州盐源县与云南省宁蒗县交界处,为川滇共辖,湖东为盐源县泸沽湖镇,湖西为宁蒗县永宁乡。</p><p class="ql-block"> 泸沽湖湖区坐落于永宁盆地,是中国第三大深水湖泊。周边主要居住着摩梭人、彝族和普米族,沿岸还居住有蒙古族等7种民族,约1.3万人。优美的自然环境和奇特的民族风情,使这里成为著名的旅游景区。</p><p class="ql-block"> 泸沽湖距元谋近四百公里,下午四时左右赶到泸沽湖,正好遇上了灵动的白云和灿烂的晚霞,,</p><p class="ql-block"> 入住泸沽湖核心区域大洛水村临湖“糊涂岁月客栈”,静静的坐在沿湖的阳台边,傻傻的看着日落余晖,更是享受了一顿摩梭美餐。</p><p class="ql-block"> 月光下望着窗外湖边那横七竖八的猪槽船和远处洛克小岛宁静的水影,欣然决定再多住一日,第二天继续环岛深度的耍玩:全程顺时针76公里:里格,尼塞,小落水,达祖,洛洼,三家村,,,</p> 长江第一湾 <p class="ql-block">  泸沽湖美丽的日出火烧云为我们送行。趁着天气晴好,赶紧上路,明白人都知道,五月滇西的天就像婴儿的脸,也是说变就变!直奔丽江西北面一个多小时路程的石鼓镇长江第一湾,因为它只有在蓝天下才显示出格外的美丽。</p><p class="ql-block"> 石鼓是著名的滇、川、藏“茶马古道”重镇,一直以来都是滇西北著名的风光摄影点,万里长江从青藏高原奔腾而下,来到云南横断山脉,在高山深谷中穿行,遇见石鼓被群山阻挡,突然来了个急转弯,转向东北形成了罕见的"U"字形大弯,江水犹如一条轻轻拂动的绿带,从青色的群山间飘然而下,两岸墨绿色的护堤林与田园阡陌交错,更像是为金沙江镶上了两条深淡相间的花边。北京奥运会开幕式上,钢琴家郎朗和一位小女孩坐在彰显祖国大好山河的LED上演奏的震撼场景——“长江第一湾”照片便是在此拍摄。</p><p class="ql-block"> 拍片的最好位置并不是在石鼓镇上,而是在到达古镇前大约1公里处的农家【一湾饭店】后山上,老板姓施,我们缴纳了20元过路费后,从其家中后门上山(上山的道路是由他们自己修建的,现在也做好了围栏、简单的水泥楼梯),徒步大约五分钟便可到达第一个观景台,但只能看到局部,不耽误时间,直接上拍摄最多的2号观景台,大概只需要30分钟左右。可以同时拍下这个大拐弯和石鼓镇全貌。</p><p class="ql-block"> 按老板介绍,长江第一湾最高、摄影效果最好的观景台,即是3号观景台,海拔大约2400米左右,从一湾饭店到3号观景台徒步时间大约需要2.5-3小时,且一直上坡路,由于去的人比较少,道路很窄被两边茅草覆盖,没有向导带领,我们只好作罢干休。</p><p class="ql-block"> 都过中午12点了,饿着肚子,又有近两千多公尺的海拔,我们还是坚持着爬上了2号观景台,领略美丽的长江第一湾!虽然是在2号观景台,由于天气给力,我们也拍到了很满意的好片。正是片子有好坏,要看是谁拍!</p> 石鼓古镇 <p class="ql-block">  石鼓镇位于丽江古城西部60多公里,是历代兵家必争的战略要地,因镇上有一面汉白玉雕刻的鼓状石碑而得名,石碑直径15米,厚0.7米,是丽江所发现的年代最早的石碑之一。</p><p class="ql-block"> 石鼓相传三国时期,诸葛亮平定南中,在此“五月渡泸”(金沙江古称泸水);公元1253年,忽必烈又在此“革囊渡江”。1936年4月,中国工农红军二方面军在贺龙、任弼时、肖克率领下,从这里渡江,北上抗日。解放后,在石鼓碑背后的高坡上,建起了碑高8.1米的“红军长征渡口纪念碑”,立于突兀的高坡上,气势雄伟,庄严肃穆,俯临“第一湾”,能让你顿生崇敬,为云南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碑前的牌楼是红军渡江纪念室,“陈列室”里陈列的红军长征遗物,将使你更形象地了解半个多世纪前的这支伟大的军队。</p> 丽江古城 <p class="ql-block">  在石鼓镇边拍完了长江第一湾,在古镇后山上拜祭了红军长征渡口纪念碑,在古街边美美的吃上了一罐石罐粉,精神焕发,继续回头向丽江古城进发。</p><p class="ql-block"> 现在的丽江古城应该有三大古镇,人们常说的丽江古城实际叫大研古镇,除此之外,还有束河古镇、白沙古镇、这三部分组合在一起,才是完整的世界文化遗产地~云南丽江古城(1997/12)。</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 style="font-size:20px; color:rgb(255, 138, 0);">A.白沙古镇</b></p><p class="ql-block"> 经过认真研判,我们先在丽江市区十公里外的白沙古镇安营扎寨,闹中取静。第二天一早探访大研美景,然后又回到白沙享受安宁。 </p><p class="ql-block"> 白沙古镇坐落于玉龙雪山脚下,是丽江地区最具纳西族文化底蕴的地方之一,纳西族的古都。这里还保留着原有的样子,没有太多商业化质朴、轻松、悠闲,仿佛穿越回几十年前的丽江,她藏在玉龙雪山之下,在大街上抬头往北便能看到玉龙雪山的风姿。</p><p class="ql-block"> 相比较于大研古镇的纷繁热闹,束河古镇的宁静闲雅,白沙古镇更多了一些烟火日常里的气息,显得尤为难得。</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 style="color:rgb(255, 138, 0); font-size:20px;">B.大研古镇</b></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1, 1, 1); font-size:18px;"> 大研古镇,位于云南省丽江市古城区,坐落在丽江坝中部,始建于宋末元初(公元13世纪后期),为古代茶马古道上的重镇。丽江古城内的街道依山傍水修建,以红色角砾岩铺就,有四方街、木府、五凤楼、黑龙潭、文昌宫、王丕震纪念馆、雪山书院、王家庄基督教堂、方国瑜故居、白马龙潭寺、顾彼得旧居、净莲寺、普贤寺等景点。</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1, 1, 1); font-size:18px;"> 我们早上7时离开白沙,出镇路过一片开阔地时,突然发现远处的斜阳下,玉龙雪山闪烁发光,又是一阵的惊喜若狂!</span></p> 虎跳峡 <p class="ql-block">  在丽江古城闲情逸致的轻松了两天,21日大早上了G214国道,正式沿着滇藏线,朝着更高海拔的金沙江大峡谷方向前行,下一站虎跳峡。 </p><p class="ql-block"> 虎跳峡,位于云南省迪庆藏族自治州香格里拉市虎跳峡镇,离丽江古城近80公里。虎跳峡景区南岸为玉龙雪山,主峰海拔高达5596米,北岸哈巴雪山海拔5396米。受两岸高山的紧紧束缚,江流入峡后宽仅30多米,最窄处虎豹一跃即过,故名虎跳峡。峡谷垂直高差3900多米,是世界上最深的峡谷之一。</p><p class="ql-block"> 曾因山崩截流,今巨石遗留,致使水势更加涵涌。金沙江在虎跳峡峡谷间骤然跌落了216米,江面最窄处仅30米。虎跳峡全长18千米,分上虎跳、中虎跳、下虎跳三段,有18处险滩,高达10来米的跌坎7处,瀑布10条。</p><p class="ql-block"> 我们在十时左右到达虎跳峡景区附近,就见车队长龙一样望不到头,估计景区内一定人满为患。不凑这热闹,我们省去了门票,直接绕过车队,开上峡谷环线,开始了金沙江大峡谷的畅游。</p> 白水台 <p class="ql-block">  白水台,位于哈巴雪山麓西侧,香格里拉县城东南的三坝乡白地村,距县城101公里,海拔2380米,是纳西族东巴教的发祥地。</p><p class="ql-block"> 它是由于碳酸钙溶解于泉水中而形成的自然奇观。含碳酸氢钙的泉水慢慢下流,碳酸盐逐渐沉淀,长年累月就形成台幔,好似层层梯田,被称为“仙人遗田”,面积约3平方公里,它是我国最大的华泉台地。</p><p class="ql-block"> 我们在虎跳峡峡谷中弯弯绕绕,走走停停的观赏景色,按计划到达白水台恰好是正午,万里无云阳光垂射,为了不错过最佳观赏时间和保持体力,顾不得饥饿难耐,花250大洋选择了骑骡上山,也是平身第一次感受这漫步颠簸的乐趣!</p><p class="ql-block"> 穿过一片密林走上观景台,一片洁白玉兰的梯田展示在眼前,匆忙留影后,迫不及待的借着步道溶入这人间鲜露之中,,,</p> 香格里拉 <p class="ql-block">  傍晚六时左右到达香格里拉独克宗古城,这时的古城也正是最耀眼鲜亮的时候。夕阳斜照,古巷生辉,虽然经历了2014年的大火天灾,但依然是古朴美丽的月光之城。</p><p class="ql-block"> 独克宗古城是中国保存得最好、最大的藏民居群。 唐仪凤、调露年间(公元676-679年),土蕃在这里的大龟山顶设立寨堡,名“独克宗”,一个藏语发音包含了两层意思,一为“建在石头上的城堡”,另为“月光城”。后来的古城就是环绕山顶上的寨堡建成的。与此呼应的是在奶子河边的一座山顶上建立的“尼旺宗”,为“日光城”,其寨堡已经没有了,原址上是一座白塔。 </p><p class="ql-block"> 独克宗古城依山势而建,路面起伏不平,那是一些岁月久远的旧石头就着自然地势铺成的。至今,石板路上还留着深深的马蹄印,那是当年的马帮给时间留下的信物了。对于穿越茶马古道的马帮来说,独克宗古城,既是茶马古道上的重镇,也是马帮进藏后的第一站。</p><p class="ql-block"> 落日余晖下,在独克宗古城的四方街口,即兴和藏民们跳起了锅庄舞,在小街上品尝了藏族佳肴,披着夜色晃晃悠悠的回到旅舍休息,这时才感觉有点头痛!是啊,独克宗的海拔毕竟已有3300米,早早的睡啦!</p> 松赞林寺 <p class="ql-block">  噶丹·松赞林寺是云南省规模最大的藏传佛教寺院,也是康区有名的大寺院之一,还是川滇一带的黄教中心,在整个藏区都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被誉为“小布达拉宫”。区寺依山而建,外形犹如一座古堡,集藏族造型艺术之大成,又有“藏族艺术博物馆”之称。</p><p class="ql-block"> 松赞林寺寺又称归化寺,于公元1679年(藏历第十一绕迥阴土羊年)兴建,公元1681年(阴铁鸡年)竣工。五世达赖喇嘛亲赐名“噶丹·松赞林”。</p><p class="ql-block"> 早早的在霞光中启程,赶到松赞林寺,太阳也刚挂上山顶,整个松赞林寺沐浴在阳光中,金光灿烂。</p><p class="ql-block"> 也许是去的早,寺内游客不多,使得我们能够安逸的游览拍片摆POS。</p> 东竹林寺 <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在离开松赞林寺前往梅里雪山的G214国道边,老远就能眺望到隐秘的东竹林寺,它是清康熙年间建立,是滇西最早的藏传佛教发源地,坐落在雪山脚下的悬崖村落里,和高大庄严的松赞林寺相比显得精致尊贵。</p><p class="ql-block"> 尤其是东竹林寺的格局很特别,在我们的认知中,一个寺庙每个殿都是分开的,而它则是一层一层往上的建在同一座大屋里。穿好鞋套安静的往上爬,每一层都别有洞天。这里面供奉着活佛法体,许多珍贵的法器,还有精致的唐卡和三座做工精湛的立体坦诚,件件都是瑰宝一般的存在。</p><p class="ql-block"> 相比松赞林寺的人气,这里是相当静谧的了,几乎看不到游客,大部分是当地的藏民和僧人,时不时还可以看到当地的藏民虔诚的绕着顺时针一圈圈的祈福,不紧不慢的感受不一般的平静又祥和。在院子里休息的时候,可以听到时不时风吹角铃叮当声伴随着大殿里僧侣做功课的诵经声和晃铃声,不做什么,只是停留片刻,静静的感受藏传佛教带来的神秘。</p> 雾浓顶 <p class="ql-block">  从东竹林寺到德钦县城大约只有七十多公里,由于途中导航出了些问题,我们到达德钦已是傍晚近六时。为了能够观赏到梅里雪山十三峰的全貌,必须选择飞来寺或是浓雾顶中的一个住宿。其中飞来寺观景台看到的梅里雪山是宏大清晰,但缺少场景,而且当地政府为了创收,还筑起了围墙;雾浓顶观景台距德钦仅8公里,13座白塔一字排开,十分漂亮。和飞来寺观景台相比,这里角度有些远,但视角更广,前景更丰富。特别是德钦隧道通车后,观景台少了大量顺道而来的旅行者,这里变得更为清静,9月之前的淡季,景区无人检票即可入住。考虑到5月已不是观赏日照金山的季节,早上云量也大,决定还是到雾浓顶碰碰运气。</p><p class="ql-block"> 按照日出预告,早早的起床,但窗外却是乌云密布。为了碰碰运气,还是开车来到了昨晚踩好点的观景台后山坡上,耐心期待奇迹出现!</p><p class="ql-block"> 日出时间已过,依然云雾密布。观景的游客也都渐渐散去,只有我们几个死心眼还傻傻的待着。 </p><p class="ql-block"> 7时,8时,9时!云雾中的梅里雪山主峰卡瓦格博峰渐渐的露出了她羞涩的面容,9时30分左右,梅里十三峰全体呈现:1.孜拉年波(5329)、2.披子穆(5832)、3.缅次姆(6059)、4.吉娃仁安(5470)、5.尼色拉古(4680)、6.笑农(6000)、7.娘丫(4352)、8.帕巴尼顶九焯(5877)、9.卡瓦格博(6740)、10.斯恰腊卡(6028)、11.粗归腊卡(5993)、12.奶日顶卡(6379)、13扎堆吾学(6365)。</p><p class="ql-block"> 当我们兴奋的回到了山下观景台时,正好遇上一个帅哥在给他女朋友视频直播,就听他激动的说他足足等了一个月,才让她看到了梅里雪山十三峰的全景。我真心感叹,这正是爱情的力量!我窃窃自喜,我们只等了四个小时,真是幸运的人儿。</p> 雨崩村 <p class="ql-block">  23日上午,我们幸运的拜见了梅里十三峰后向又一个重磅景点移动。从雾浓顶到德钦县再到西当村的雨崩村游客接待中心大约50公里路程。我们在这里停车购票,换乘中心提供的四驱车,再颠簸行驶18公里进入下雨崩村接待站,这里的海拔已是3000多米。</p><p class="ql-block"> 接待站下车后翻过一个山坡进入一个小盆地,眼前骤然一亮,前方居然就是梅里雪山的神女峰和五冠峰!能够这么近距离的观赏美丽的神女峰,那真是不可想象!</p><p class="ql-block"> 传说中的喜玛拉雅王太子卡瓦格博巡游昆仑,在此见到了神女缅茨姆是如此晶莹剔透、亭亭玉立、清新俊秀、美丽圣洁;于是就永远的留在了梅里,还在她的身边安排了形状奇特,神秘莫测的卫士杰瓦仁安。今天我们居然也来到他们跟前,相伴于此。</p><p class="ql-block"> 我们入住雨崩最靠近他们的“格桑云浪客栈”,在一方水塘边的咖啡厅里,喝着美味的咖啡,静静的望着神女的倒影渐渐远去,,</p><p class="ql-block"> 雨崩村位于云南省迪庆藏族自治州德钦县云岭乡境内,海拔3000米,四面群山簇拥,地理环境独特。历史上仅通过一条驿道与外界相通,以前无公路可通,进入雨崩有西当方向和尼农方向两条驿道,以西当驿道更为方便,需徒步或骑骡子,上坡12公里,下坡6公里,翻越3700米垭口,现已开通公路(单程260元/人),不过都是盘山石路,路窄弯多,一般外面车辆禁止出入。</p><p class="ql-block"> 雨崩村分上、下村,上村可以通往攀登卡瓦格博的中日联合登山大本营和冰湖,而下村通往雨崩神瀑。</p><p class="ql-block"> 雨崩徒步路线是我国境内的一条史诗级徒步路线,被驴友们誉为“地球上最后一片世外桃源”“上有天堂,下有雨崩”“梅里雪山脚下的旷世桃园”“神山圣水下的世外之地”“徒步者的天堂”。</p><p class="ql-block"> 在世外桃源里美美的睡上一觉,醒来正好是日照金山,客栈外的小水塘边早已是人头攒动,都在兴奋的抓拍着美景。真是福星高照,昨日还是梅里雪山十三峰,今天又有神女峰金顶,来的早不如来的巧!</p><p class="ql-block"> 我们在朝霞满天,炊烟袅袅的村前草地上撒欢一阵后,也跟着众生开始了神瀑朝圣之路。 </p><p class="ql-block"> 神瀑位于梅里雪山主峰卡瓦格博峰南侧,有悬岩倾泻而下的瀑布,被称为“雨崩神瀑”,藏族人以到雨崩神瀑下沐浴作为一种洁净心灵的修炼。所以每年的春季转山朝圣的徒步者众多。</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 雨崩神瀑,离下雨崩村近5公里,却又有近600米海拔落差,最高海拔3650米,但对于我们这些低海拔的草民已是重大考验!我们逛过绿色的草甸,跨过冰冷的溪水,穿过茂密的深林,一路欢歌一路拍,不知不觉的4公里多的山路就落在了身后。突然一阵阵巨大的轰鸣声穿来,只见不远处五冠峰黑色的崖壁上一片白雾,是雪崩!可是来的太快,还没等我们换好相机镜头,顷刻间就已风平浪静。过了二号营地,送客的骡马也只能到此止步,接下来的才是真正的考验:行程约一公里,落差达四百米的终极山路。</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 没走多久就只能听到攀登者的喘息声了,渐渐的是一个台阶一个台阶的往上挪,穿过了不知多少丛小树林,终于远远看到了黑山顶,只见顶上一条纤细的白带垂直坠落,那就是神瀑!它没有想象的那么高大雄伟,但当我们到达黑岩脚下跟着藏民转瀑时,一阵天风吹来,玉带般的神瀑瞬间变成了伞状水雾,色彩斑斓的笼罩着天空,洒向虔诚的人众,我们沐浴着纯洁的仙露,享受着五彩天光,简直是太神奇了,幸福之至!</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 最终我们花费了9个多小时(一般需要5~6小时),在太阳下山之前胜利的回到了客栈。</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 这趟雨崩神瀑转山下来,我们体验了世外桃源的神秘,沐浴了仙水神瀑洁净,领略了冰雪山川的美丽,冲击了生命体能的极限,展现了回归青春的毅力,留下了津津乐道的故事,终将永生难忘。</span></p> 说达村 <p class="ql-block">  说达村,99%的人都不知道能拍梅里雪山完整倒影的地方。</p><p class="ql-block"> 这个曾经与世隔绝的世外桃源,海拔约3620米,位于国道214旁且离雾浓顶约60公里外的天空之城。</p><p class="ql-block"> 说达又名雪达(藏语为能看到雪山真面貌的地方)、说打、斜达,一个快到山顶的村子,11户人家守望着梅里群山。他们开垦土地发展农业,户户庭院养花,过着与世无争的生活,在村子外围有一个约300平方米的小湖,为附近的雪达村、玖农村、递过村三个村子提供生产及生活用水,这个小湖实为一个洼地小水池,是整个梅里地区能唯一把梅里雪山十三峰的倒影全貌拍下的小海子。这个神奇而绝美的湖泊中间还有棵干枯的树,与梅里群山共舞。尤其是当你看到太子十三峰的日照金山倒影全在湖中时,绝对震撼,总感觉美得极不真实,令你热泪盈眶,双腿发软,不由自主地顶膜拜。</p><p class="ql-block"> 强烈的阳光下村里寂静无人,连入村的路闸都是我们擅自开启。在村里停车兜了一大圈还是没有找到那个小海子,在一个小平台树荫下停车,终于见到了一位老人,从无法听懂的言语和手势中,我们总算搞明白了,它就在几米外小树丛的后面,真是见你时近在咫尺,寻你时远在天边!</p><p class="ql-block"> 挪开树丛中的小栅栏,轻轻的走进去,只见她静静的躺在那里,梅里雪山十三峰就俯卧在身边,前后开满了水性杨花。</p> 澜沧江盐井 <p class="ql-block">  澜沧江古盐井位于西藏东南端芒康县盐井乡,地处横断山区澜沧江东岸芒康县和德钦县之间。盐井盐田这道人文景观是“茶马古道”上唯一存活的人工原始晒盐风景线,被称为“阳光与风的作品”。</p><p class="ql-block"> 这片古盐田海拔2300多米,距今已有1300多年历史, 盐井藏名为“擦卡洛”,“擦”即意为盐,就是生产盐的地方,“盐井”是由于产盐而得名,据史料记载早在唐朝时期盐井就有晒盐的历史 ,是我国唯一保持完整最原始手工晒盐方式的地区。</p><p class="ql-block"> 盐井盐田至今仍保持完整最原始手工晒盐方式:盐民从澜沧江边的盐卤水井中以木桶背上卤水倒在各自的卤池中风干浓缩,再倒在盐田进行风干,结晶成盐。现在已经看不到这样人工盐井背卤水的场景,已经用上了电动抽水泵,但其他工序和盐井依旧。这种晒盐方式下每块盐田产盐约十几斤,年产盐量约两三百万斤。天气好时三至五天便可扫一次盐,天气不好的时候十五天左右扫一次,农历二、三月份——即桃花盛开时产量最高,质量最好,故称为“桃花盐”。</p><p class="ql-block"> 日复一日,年复一年,盐房内挂满了钟乳晶盐,非常奇特!</p><p class="ql-block"> 当地村民告诉我们,由于地质、土壤等的条件差异,盐井生产的盐以澜沧江为界,有很大的差别,江东的纳西、上盐井盐田出产白盐,江西加达、曲孜卡生产的盐为红盐。红盐只能用来泡脚,白盐才可以用来炒菜。</p><p class="ql-block"> 由于多年盐井生意萧条,江东的纳西盐井几乎废弃,我们恰好沿途来到的是江西加达盐井,不用收取景区门票直达江边的盐田,在一位藏族姑娘的引领下上下穿梭观赏留影,一直到太阳西落到了大山背后,山影覆盖了盐田才依依不舍的离开盐井,启程前往芒康县城住宿。</p> 红拉山垭口 <p class="ql-block">  离开盐井又上G214国道,开始蜿蜒上行约50公里,到达红拉山垭口。</p><p class="ql-block"> 红拉山垭口位于西藏藏族自治区芒康县境内,是盐井到芒康途中海拔最高的地方,也是G214国道最高海拔的山口,海拔约4448米,离芒康县60公里。</p><p class="ql-block"> 虽然已近黄昏,<span style="font-size:18px;">高海拔的垭口观景平台上,大风凌冽,强光依然。</span></p> G318 <p class="ql-block">  5月25日,经过了近八天的奔波,我们到达西藏藏族自治区昌都市的芒康县,结束了本次“滇藏颠行”G214滇藏线的旅行,路码已过四千。</p><p class="ql-block"> 芒康自古就是西藏的东南大门,是“茶马古道”在西藏的第一站。古朴、典雅、悠扬、舒畅的“锅庄舞”、“弦子舞”被誉为“古道神韵”,内容丰富的民间情歌、山歌、洒歌素有“歌的海洋”、“弦子的故乡”之美誉。</p><p class="ql-block"> 从芒康开始一路向西,将沿着G318国道到然乌湖,这是川藏线上海拔最高也是最为艰险的公路之一,其中有G318最高海拔的雪山垭口~东达山垭口,有最具挑战的急弯陡坡~怒江七十二道拐,,,快乐和风险共存,又是一种期待!</p> 东达山垭口 <p class="ql-block">  东达山,位于西藏左贡县境内,重新测绘之前是川藏南线上海拔第二高度的垭口,垭口海拔标高5008米,根据最新测绘结果显示,垭口海拔实际高度为5130米,成为川藏南线上海拔第一高度的垭口。 </p><p class="ql-block"> 到这里,山路不再蜿蜒曲折,而是一条曲直相间通向前方的大路,一眼看不到尽头,这就是川藏线最长最缠绵的东达山了,没有悬崖峭壁,只是九曲蜿蜒,犹如在江南高山台地上,四周尽是些草甸雪顶。</p> 怒江七十二道拐 <p class="ql-block">  过了东达山垭口一路下行,路过海拔4120公尺的邦达镇,又盘旋上行到4658亚拉山口后就来到了怒江七十二道拐的顶部业拉山山口。</p><p class="ql-block"> 怒江七十二道拐,是指川藏线上垭口海拔4618米的业拉山盘山公路(位于川藏南线即川藏公路南线的邦达镇至八宿县城间,16公里)在西藏昌都地区的八宿县境内,中途经过怒江,坡陡路险,人称“九十九道回头弯”、业拉山“108拐”、“川藏99道弯”,有人统计其实有130多个弯。</p><p class="ql-block"> 怒江七十二道拐从最高点亚拉山口海拔4651米急剧下降到最低点海拔3100米,长约12公里,落差约1550米。作为川藏南线必经之路,对许多骑手或车手来说,正是因为它的险,才更具有挑战价值,每年从这路过的行人无不对这条路充满感叹,人称“魔鬼公路”。下行方向弯多路陡,更具有危险性。</p> 然乌湖 <p class="ql-block">  然乌湖,藏语称然乌错(错是藏语湖的发音),在藏语中意思是“山羊奶一样的湖”,素有“西天瑶池”之称。其湖水呈乳白色,所以然乌湖又名羊奶湖,位于西藏自治区昌都市八宿县西南90公里的然乌乡,是几百年来由于山体滑坡或泥石流堵塞河道而形成的堰塞湖。也是藏东地区第一大湖。</p><p class="ql-block"> 然乌湖是雅鲁藏布江支流帕隆藏布江主要源头,湖面海拔3807多米,长约26公里,平均宽1至5公里。周围高山危耸峻峭,西南有岗日嘎布雪山,南有阿扎贡拉冰川,东北方向有伯舒拉岭,众多海拔5000米以上的高峰皆有冰川发育。湖体狭长,呈串珠状分布。分上、中、下游三段三个景区,由三个梯级形相连的湖泊组成,它们分别是阳措湖、傍措湖和冷安佳布湖,三个湖泊虽一脉相承但又各有千秋。然乌湖旁的然乌村映着圣洁的湖水、巍峨的雪山,呈现出一片安详之态。</p><p class="ql-block"> 然乌湖的湖边是一大片碧草如茵的草甸,和着碧蓝的湖水、白雪皑皑的雪峰,景色如诗如画。狭长的阿木错湖向西蜿蜒十余千米逐渐收缩成一道河谷,随季节的不同,河水也呈现出或碧蓝或青绿等数种颜色。河道中许多岩石和小岛点缀其间,湖面上春季树影婆娑秋冬薄雾弥漫,四季美景都会使人如进梦幻之境。</p><p class="ql-block"> 然乌湖也是我们这次“滇藏颠行”中G318国道路段的终点。从老滇藏线G214北上到芒康再向西进入G318国道川藏线,行驶了452公里,有惊无险的到达了然乌湖。明天(5月27日)将一路向南,义无反顾!</p> 雅隆冰川 <p class="ql-block">  雅隆冰川,是来古冰川群组中的一员,位于西藏昌都地区八宿县然乌镇境内,紧邻然乌湖,是帕隆藏布的源头,冰雪融水流进然乌湖,湖畔是茂密的原始森林,还有很多原始的藏族村落,整个来古冰川包括美西、雅隆、若骄、东嘎、雄加和牛马冰川,而该冰川群中雅隆冰川最为壮观。</p><p class="ql-block"> 雅隆冰川长12公里,从岗日嘎布山海拔6606公尺的主峰延伸至海拔4000公尺的岗日嘎布湖。气候上,地处印度洋季风向青藏高原输送冷空气的主要通道,降水充分,有利于冰川的发育,属于海洋性冰川,俗称蓝色冰川。</p><p class="ql-block"> 早晨,我们驱车从然乌镇去达巴村,一直是沿着有“西天瑶池”之称的然乌湖中湖上湖岸边走,湖两岸的灌木丛叠加上白云蓝天,在湖水中反射成一幅幅涂抹浓彩的画面。</p><p class="ql-block"> 到达巴村停车场,购票200元每人,带上帅哥向导邓珠,自驾向18公里外的冰川营地挺进。先是滩地沙石满坡,后是山崖小路陡峭,在高处颠簸追随着波浪起伏的冰舌,更像是迎着波涛冲浪前行。</p><p class="ql-block"> 经过半个多小时的艰险途程,安全到达冰川营地,再换乘藏民的摩托到达冰川脚下,跨过冰河上的小木桥,翻上黑黑的碎石坡,玉洁雪白的冰川完全展现在眼前!忘却4200多米海拔的高反,飞快奔向那蓝色的冰海。</p> 察察丙 <p class="ql-block">  从雅隆冰川出来回到然乌镇,向南又走上了著名的然察线,现在的G559国道(一段)。 </p><p class="ql-block"> 然察公路沥青铺设全线完成是在十年前,以此才正式打通了进出察隅的唯一公路通道,它是从然乌镇经德姆拉山口(海拔4900米)、古玉至察隅县的公路,全长170公里。</p><p class="ql-block"> 这又是一条重要的国防公路,它是中印边境重城察隅与各地联系的咽喉。丙察察未通车前,也是进出察隅唯一的通道。察然公路从察隅县城继续往南,可达下察隅和沙马,全长250公里。对历史和军事有研究的朋友都知道,这就是著名的麦克马洪线。所以这条路有着重要的经济意义和国防意义,必须保证晴雨通车。</p><p class="ql-block"> 车出了然乌镇就开始了上坡爬行,风景也是越来越美,渐渐进入4000海拔的雪顶平台,层层叠叠的雪顶,蜿蜒曲折的冰川近在眼前!大片黄绿色的牧场和蓝天白云相连,这又是一片世外桃源!</p> <p class="ql-block">  我们边赏边行,不知不觉的就过了4900米海拔的德姆拉山垭口,然后一路螺旋下行,逐渐的看到了绿树,听到了潺潺的流水声,看着周围的植被就像是回到了江南的青山峡谷,察隅到了!</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 style="color:rgb(255, 138, 0); font-size:20px;">察隅县</b></p><p class="ql-block"> 察隅县,一个隶属中华人民共和国西藏自治区林芝市,地处西藏自治区东南部的边陲小城,我们将从这里开始“滇藏颠行”中最艰难和精彩的回滇旅程~一天穿越察察丙!</p><p class="ql-block"> “丙察察”或“丙察察线”,是指滇滇藏新通道里面的丙察察路段,即丙察察公路。它从云南省贡山县丙中洛乡-西藏察瓦龙乡-察隅县城,全长287公里。是滇藏新通道里改造难度最大也是路况最复杂的路段。</p><p class="ql-block"> 我们这次选择的是反其道而行之,走察察丙,即是:察隅~察瓦龙~丙中洛(秋那桶)。</p><p class="ql-block"> 一般攻略安排大多是要安排两到三天时间走完,会在目若村或察瓦龙乡住宿修整。而我们看了只是区区不到300公里,毅然决定一日到头!真是无知者无畏,后面的经历也验证了我们的勇气和福气!</p><p class="ql-block"> 做好了充分准备,5月28日9点准时开拔。出了察隅县城没多久就看到了弯弯曲曲石子路,看来FJ的好日子到头了,整段限速30公里/小时。按资料显示,2017年国家刚刚花巨资修整拓宽了整条丙察察线,原来还都是这样的拦路,这是我们浙江半个世纪前的场景,还号称是国道!后面的所见也是这条道路沿线的奇葩:国道是泥石路,乡道是水泥路!</p><p class="ql-block"> 车行许久,只见前方一条黄龙忽闪忽现,到了跟前才发现是一个解放军车队,这下惨了,不光限速20,还要一路吃灰!跟在它后面,眼前就是黄芒芒的一片。好在跟了吃灰一个多小时,车队在一个雪山平台安营扎寨,路过车队期间才看清楚了是个导弹部队,庆幸之前还有超车的冲动。</p><p class="ql-block"> 流沙,石坑,泥坡,冰廊,,一路的坑坑洼洼,伴随的是一路的补胎广告,我们穿越了益秀拉垭口(海拔4706),昌拉垭口(海拔4490),正午时分一路颠簸来到了目若村(海拔3750),一个滇藏新通道-丙察察公路上的主要驿站,一查导航已经行驶了123公里,花了近四小时。后面还是烂路漫漫,前途茫茫。</p><p class="ql-block"> 在目若村抓紧充食修整片刻,继续前行。过雄珠拉垭口(海拔4736)时,遇到了三位杭州来的小伙,摩托骑行闯滇藏,赞叹不已自己也小玩下高原冰雪,在察察丙最后一个冰雪垭口留下来开心的印记。17时过怒江大桥,进入怒江大峡谷,伴随着滚滚奔流的怒江,一路下行到达G219国道中点(6666公里)察瓦龙乡。</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 style="font-size:20px; color:rgb(255, 138, 0);">察瓦龙乡</b></p><p class="ql-block"> 察瓦龙乡,隶属于西藏自治区林芝市察隅县,地处察隅县东南部,海拔1920公尺。</p><p class="ql-block"> 由于察瓦龙座落在梅里雪山脚下,只有唯一的G219穿城而过,每年吸引无数游客和大量虔诚的藏传佛教信徒前来,并由此形成了著名的梅里雪山转经路,自然、人文风情甚为壮观。</p><p class="ql-block"> 在察瓦龙出城的道路两边,张满了有一人多高的仙人掌,茂密的像树林,甚是奇特。</p><p class="ql-block"> 出了察瓦龙,离开今天行程的终点丙中洛只剩下87公里了,胜利就在前方!不幸的是,听说这段路是整个丙察察烂路中最烂的,其中还有两个最危险的地雷:沿着漫长的怒江大峡谷悬崖烂路(怒江岸的路松软不扎实)和滚石高山闻风而起的大流沙。是整个丙察察线最不稳定和最危险的路段,俗称死亡之路。</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  <b style="color:rgb(255, 138, 0); font-size:20px;">大流沙</b> </p><p class="ql-block"> 大流砂距离察瓦龙9公里,风吹飞石从天而降砸向怒江岸边的G219,飞石路长达200-300米,当地人把这段路称之为死亡区 。</p><p class="ql-block"> 大流砂像似一颗流血的心脏,对面凸起的山丘看似虎视眈眈的蛇头。相传,大流砂是梅里雪山的心脏,魔鬼幻化巨蛇欲吞噬这颗心脏,梅里雪山的降魔战神,马兵扎旺峰及时赶到,用神力把巨蛇化成山丘封印,不幸的是心脏被巨蛇的牙齿划破,流出的血变成了有诅咒的飞石,一旦风吹草动就会飞出来祸害行人,能顺利用过此道的行人,将会财运亨通,一生平安。</p><p class="ql-block"> 大流沙高有3000多米,山体岩壁裸露,如一堵巨大的滚石流,瀑布般直插江底,美丽又危险。每日下午5点至7点,是风沙最大之时,走丙察察的人要避开这个时间段。经过之时,需快速且安静,不能鸣笛,不能大声喊叫,否则碎石会由坡顶沿扇形坡面飞滚而下!</p><p class="ql-block"> 我们到达弯口时正好是下午6点半,江边的大风吹得连人都很难站的住,可想山顶的风力有多大,飞沙走石那是肯定的!车停怒江边远远的望去,在夕阳的映照下,白色的大流沙和黄色奔腾的江水已经连成一片,美丽而充满了诱惑!</p><p class="ql-block"> 我们犹豫片刻咬咬牙,壮着胆子低速的开到沙石堆跟前探个究竟。一阵大风袭来,车前是雾霾茫茫,一阵失望油然而生,看来得回察瓦龙住一晚上。正准备倒车掉头,却是一阵横风吹过,有路,有车轮印!秒现前方的朦胧山影,下意识的轻轻踩动油门,紧握方向盘,目不转睛的缓缓移动,,</p><p class="ql-block"> 不知过了多久,车子平稳的停在了路边,我们安全过来了,顺利过了大流沙?像是从梦中忽醒。我们真是有福之人!</p><p class="ql-block"> 冲出大流沙,没敢留影,一路飞奔(哈哈,也没超过二十码),夜幕中过藏滇交界处的鹰嘴石,到达一线光明的丙中洛边防检查站,完成了惊险刺激开心的察察丙穿越之旅,耗时十一个小时。</p> 丙中洛 <p class="ql-block">  丙中洛,为云南省怒江傈僳族自治州贡山独龙族怒族自治县辖镇,位于贡山独龙族怒族自治县北部,北靠西藏察隅县察瓦龙乡,南临捧当乡,东接德钦县燕门乡,西邻独龙江乡。</p><p class="ql-block"> 丙中洛原为怒族居住的地方,自清朝道光年间,藏传佛教由西藏喇嘛督拱几带进丙中洛并扎下根之后,藏族人从西藏、德钦、中甸等地陆续迁徙而来,成为这里的主要居民。</p><p class="ql-block"> 丙中洛镇地势北高南低,怒江由北向南贯穿全境。江两岸是碧罗雪山和高黎贡山,两山夹一江,形成了典型的峡谷地貌。它是G219滇藏公路最艰险地段察察丙线的终点,烂路到头,后面一路坦途。Y</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 style="color:rgb(255, 138, 0); font-size:20px;">A.普化寺</b></p><p class="ql-block"> 普化寺,<span style="font-size:18px;">又叫喇嘛寺,位于云南省怒江自治州贡山独龙族怒族自治县丙中洛乡坎桶村</span>。始建于五百多年前,是唯一一座藏传佛教噶举派的寺院。现为第五世朗秋活佛的驻锡地。</p><p class="ql-block"> 普化寺廊下和内壁绘壁画11幅,另有小幅“耸吉”计2000幅,寺内有泥塑佛像,位于两虎一狮的中间,占地面积3000多平方米,建筑古朴精美。</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span style="color:rgb(57, 181, 74); font-size:20px;">B.秋那桶</span></p><p class="ql-block"> 秋那桶村位于云南省怒江州贡山县丙中洛镇,距丙中洛镇15公里,海拔1750米,2013年被评为“中国最美村镇”。 秋那桶是怒江大峡谷北端的最后一个村子,是滇藏丙察察线上最后一个世外桃源,<span style="color:rgb(1, 1, 1); font-size:18px;">被誉为“云端上的村子”,有</span>人说,秋那桶是落入凡间的如画小寨。</p><p class="ql-block"> 村里的房屋也是最有特色的,就地取材,全木头房子,房顶不是瓦片,而是用石板盖起来的。这里远离尘埃,房子和民风还保持得很原味和纯朴,其中还留存着一座不显眼的小教堂,和丙中洛的重丁教堂一样,也是任安守用大清的赔款建造的,也许是秋那桶的路太难走,在那个“打砸抢”的“破四旧”时代得以幸存,虽然这个教堂规模特别的小,确是丙中洛地区唯一一个保持原貌的教堂。在秋那桶走走看看,虽然和十年前相比已有了很大的变迁,但风景依旧,宁静依旧。</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 style="color:rgb(57, 181, 74); font-size:20px;">C.雾里村</b></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1, 1, 1); font-size:18px;"> 雾里村,</span>是茶马古道上的一个宁静美丽的小村庄,位于云南省怒江州贡山县丙中洛镇北面,去秋那桶村的途中的怒江对面。村里约有60户人家,有藏、怒和傈僳族。</p><p class="ql-block"> 从秋那桶往丙中洛方向沿G219国道,过了新修的怒江大桥即左手下坡,走过一座铁索老桥往右转(向左转就是新修G219以前通往秋那桶的机耕路,现已废弃,十年前我们就是由这条小路去的秋那桶)进入一条石子小路,穿过一段挂壁步道,前面在弯弯的怒江边有处凹进的坡地,一个绿色的小山谷中坐落了一个美丽精致的小山村,这种美丽让所有的人惊叹!这如同梦境般的地方受众神眷顾,让她如此清晰脱俗,任何华丽的语言来形容她的美丽都不为过,这就是雾里村。</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 style="color:rgb(57, 181, 74); font-size:20px;">D.怒江第一湾</b></p><p class="ql-block"> 怒江,流经云南贡山县丙中洛乡日丹村附近,由于王箐大悬岩绝壁的阻隔,江水的流向从由北向南改为由东向西,流出300余米后,又被丹拉大山挡住去路,只好再次调头由西向东急转,在这里形成了一个半圆形大湾,称为怒江第一湾。湾中心有一个村子叫坎桶村,这里江面海拔1710余米,气势磅礴,湾上怒江台地平坦开阔,高出怒江500米,构成三面环水的半岛状小平原。在G219国道边修有观景台,可以看到怒江第一湾的全景,现在还都在国道怒江一侧修建了漂亮的旅游步道,供游客沿途游览,不过留影多了点前景。</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 style="font-size:20px; color:rgb(57, 181, 74);">E.石月亮</b></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 从丙中洛出发,原计划去独龙乡打卡,了一个念想。因为十年前遭遇大雪封山未能成行,现在油路已经在2014年全面建成,可是意想不到的事情还是发生:车过贡县向西进入独龙公路没多久,就看到前方卡口封道,道路整修,禁止通行!只好放弃,看来这生与独龙乡无缘。重上G219,在福贡和泸水之间路过石月亮观景台,匆匆留影再上国道。</span></p> 老姆登.知子罗 <p class="ql-block">  由于独龙乡无法进入,原计划的住宿点必须进行修改,经过网上查询,临时决定到最新开发的高山景区老姆登住宿游览。</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 style="font-size:20px; color:rgb(57, 181, 74);">A.老姆登</b></p><p class="ql-block"> 老姆登位于怒江州福贡县的匹河怒族乡,背靠碧罗雪山,俯瞰怒江大峡谷,是整个大滇西地区观赏高山峡谷的最佳区域之一。</p><p class="ql-block"> 爬了一个多小时的盘山公路,黑乎乎的就来到了山顶有灯光的地方,放眼望去,四周星星点点的灯光忽明忽暗,就像身处在银河之中。</p><p class="ql-block"> 我们住的是村子的最高处,30日早上起来就看到太阳照亮了西面的一座形似花冠的大山,房东告诉我们那就是当地村民称呼的皇冠山,属于高黎贡山余脉,再远的几个山峰据说就是缅甸境内了。西北面的远山峡谷中有一条细细的白玉带,那就是怒江。再往山下看,不远处有一个半月形的蓝色小水塘,水塘边有一座砖瓦尖顶白墙红窗的小教堂,那就是老姆登教堂了,它建在海拔2100米悬崖边上,坐落在碧罗雪山半山腰,对面是高黎贡山,也是怒江流域最大的基督教堂,它是老姆登村的灵魂所在。也是这里的名片,被誉为峡谷内最美的教堂。教堂其实很小,甚至不如学校的大礼堂那么大,但是红色十字架直指天空,“神爱世人”几个字鲜艳夺目。青砖墙,红漆木窗,白铁皮屋顶,简单朴素,更显出人们信仰的纯粹和虔诚。</p><p class="ql-block"> 在怒江峡谷沿岸,只要有村落的地方,我们都可以找到以前法国传教士建造的教堂,并且至今仍在被村民们使用来做礼拜。虽然在老姆登峡谷里,居住着怒族、傈僳族、白族、汉族、藏族等,但是他们绝大多数对基督教的信仰却是一致的,只有极少数的人保持着原始的信仰,如傈僳族的东巴教和藏族的藏传佛教。这里山清水秀,风光秀丽,村落建筑依然保留着千脚落地、木片瓦、竹篱笆墙、木楼板等原始怒族文化建筑元素。</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 style="font-size:20px; color:rgb(57, 181, 74);">B.知子罗</b></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 color:rgb(1, 1, 1);"> 到了老姆登,一定不会忘了它的邻居知子罗。三十多年前它是怒江州府所在地,二十几年前它是碧江县城所在地,它曾是茶马古道上重要驿站和集市,而如今它只是一个淳朴快要被遗忘的小山村。它就是“记忆之城”知子罗。</span></p><p class="ql-block"> 一进村就是一个大广场,也是曾经的市政府县政府广场,当年的很多标语口号痕迹依然,墙上还隐约能看到当年的宣传画,再往里走,州政府大楼、州公安局,州总工会、卫戍部队团部、工人俱乐部,,到处人去楼空,碎砖瓦砾,茅草丛生,真是时光荏苒,光阴如梭啊!</p> 和顺古镇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 style="font-size:20px; color:rgb(255, 138, 0);">A.龙江特大桥</b></p><p class="ql-block"> 出了知子罗继续回到G219 向南行驶,在保山上保腾高速,向腾冲和顺古镇而去。 </p><p class="ql-block"> 到腾冲,必经过S10保腾高速的龙江特大桥。这座大桥座落在云南省西部横断山脉南段,大桥垂直跨越龙江,由一根1950米主揽牵引,两侧338根索股配合采用双塔单跨钢箱梁悬索桥,桥面离江面280米,最高的索塔顶到江面470米,是云南省首座特大跨径钢箱梁悬索桥,也是亚洲山区最大跨径的钢箱梁悬索桥。 经近5年的施工建设,于2016年五月一日正式通车。大桥全长2470米,总耗资19.55亿,比世界著名的湘西矮寨大桥还要高出近5亿。</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 style="color:rgb(57, 181, 74); font-size:20px;">B.和顺古镇</b></p><p class="ql-block"> 和顺镇是云南省保山市腾冲市辖镇,位于腾冲市西南四公里处,东邻腾越镇,南邻清水乡,西邻荷花乡,北与中和乡接壤。</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 和顺镇的环境非常特殊,四周火山环抱,东南西北方向各有一座火山,中为马蹄形盆地。境内最高海拔2190米,最低海拔1580米。</span></p><p class="ql-block"> 和顺古镇始建于明朝,迄今已有600多年的历史。和顺,古名阳温墩,就是一年四季阳光和煦,不冷不热。这个西南边陲小镇,竟有着江南一般的温婉多情。来自中原的先民带来了汉文化和建筑艺术,最早的居民聚集地就这样渐渐形成。如今,和顺古镇有传统民居1000多座,其中清代民居100多座,被誉为中国古代建筑的活化石。古镇里随处可以看到徽派建筑的粉壁黛瓦马头墙,加上装饰有云南少数民族神秘的图腾崇拜标志,便有了独特的韵味。</p> 回程拾遗 <p class="ql-block">  在G219国道的最西端的和顺古镇休整游览一天,也基本完成了这次“滇藏颠行”的主要任务,准备一路向东打道回府。</p><p class="ql-block"> 在接下来的近两千多公里的行程里,我们安排了云南会泽古城,贵州镇远古镇作为休息地,西江千户苗寨为打卡地,经过三天时间,在6月3日顺利凯旋,这次整整二十天的“滇藏颠行”宣告结束,总行程8980公里。</p><p class="ql-block">这正是:</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河传·滇藏颠行】</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李珣,格十四) </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 王齐杭 </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2023/06/07</p><p class="ql-block">初夏。</p><p class="ql-block">仙驾。</p><p class="ql-block">畅游潇洒。</p><p class="ql-block">滇藏颠行。</p><p class="ql-block">断山深野。</p><p class="ql-block">西域曲径兼程。</p><p class="ql-block">景观千色惊。</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烟霞土岭泸沽海。</p><p class="ql-block">天地彩。</p><p class="ql-block">玉雪蓝冰外。</p><p class="ql-block">雨崩神浴,梅里叩转星辰。</p><p class="ql-block">叹风尘。</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 style="color:rgb(255, 138, 0); font-size:20px;">A.会泽古城</b></p><p class="ql-block"> <span style="font-size:18px; color:rgb(1, 1, 1);">会泽古城,位于云南省曲靖市会泽县,云南省东北部、金沙江东岸、曲靖市西北部,号称东川知府天南铜都。会泽古城历史悠久,文化灿烂,资源丰富,山川秀美,风光旖旎,被誉为乌蒙山巅耀眼的一颗明珠。翻动历史画卷,古城曾显赫天下,“八方称辐凑,五达如砥平”。古城浓缩两千多年岁月的精华,抬头是文化、低头是文物,放眼是文明。会泽的历史,就是一部3000年开采、冶炼、铸币、运铜的历史:早在3200多年前的周朝晚期,会泽生产的“堂琅铜洗”就享有盛誉、远销全国……会泽古城会馆林立、寺庙众多,被誉为“明清古建筑博物馆”。明清时期曾建有会馆、寺庙108座,特色民居65处。以八大会馆为代表的会泽会馆群被列为第六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1, 1, 1); font-size:18px;"> 我们选择了最有代表性的江西会馆~万寿宫。</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 color:rgb(1, 1, 1);"> 江西会馆是会泽规模较大,保存完整的古建筑群之一,分别由门楼、真君殿、韦驮亭、观音殿等建筑组成,其中门楼系穿斗与抬梁相结合土木结构建筑,歇山顶、前檐置三重斗拱,其建筑布局严谨、气势宏大、梁有升起、柱有侧角、墙有收分、墙体均为一顺二钉,金包银砌置,集建筑学、力学、美学、声学、数学、阴阳学、视觉差等多种科学原理及木作雕刻、石雕砖雕为一体。</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 color:rgb(1, 1, 1);"> 江西会馆的门楼具有三重前檐,五重后檐,正面以蓝绿色花纹为主,门楼的内侧为戏台,戏台面阔16米,高13.6米,可供较大型的传统戏曲演出。</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1, 1, 1); font-size:18px;"> 游览结束,深深的被会泽博大精深古代文化所触动,几千年过去了,依然尽显高贵典雅,庄重大气的文化底蕴。</span></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 style="font-size:20px; color:rgb(255, 138, 0);">B.镇远古镇</b></p><p class="ql-block"> 历史文化名城镇远位于贵州东部,沅水直流舞水畔,城中有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青龙洞、和平村、周达文故居、天后宫、四宫殿、府城垣、卫城垣、吴王洞和大片的古民居院落、古巷道、古码头和民族民俗文化组成一幅幅色彩斑斓的多元文化图。舞水呈“S”形从中穿过这座近7平方公里的古城,北岸为府城,南岸卫城。公元前202年汉高祖在此设无县后,历代王朝先后在这里设置县、州、府、道。从元代至1949年的7百多年间这里一直为州府所在地,历代许多名人如:王阳明、张三丰、林则徐、邹一桂、何昭基、李烈军、冯玉祥等游历镇远留下墨迹、诗篇,吴敬梓在《儒林外史》盛赞镇雹灾歌舞地。 城东隅中河山麓的青龙洞为古代东南亚晋京使臣拜佛传教和僧人道家去游憩息之处,是极有特色的贴崖建筑园林、精雅别致,宛如一座依山傍水的大型浮雕,其间佛、懦、道家共处,形成厅特宗教文化现象。</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 style="font-size:20px; color:rgb(57, 181, 74);">C.西江千户苗寨</b></p> <p class="ql-block">  西江千户苗寨,位于贵州省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雷山县西江镇南贵村,距雷山县城36千米,距黔东南州州府33千米,由十余个依山而建的自然村寨相连成片,四面环山,重连叠嶂,梯田依山顺势直连云天,白水河穿寨而过,将西江苗寨一分为二。</p><p class="ql-block"> 西江千户苗寨在半山建造独具特色的木结构吊脚楼,千余户吊脚楼随着地形的起伏变化,层峦叠嶂。西江千户苗寨主要景点有西江苗族博物馆、鼓蔵头家、活路头家、酿酒坊、刺绣坊、蜡染坊、银饰坊、观景台、噶歌古道、田园观光区等。西江千户苗寨是一座露天博物馆,展览着一部苗族发展史诗,成为观赏和研究苗族传统文化的大看台。</p><p class="ql-block"> 这次只是打卡,也想看看苗寨十年的变迁,果不其然,哪里还是一个古朴安宁的千户苗寨,俨然是一个现代化的万人商场!使人不禁担心,他们后面的路将在何方?</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