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位于陜西省西安市咸阳渭城窖店镇胡家沟村《胡登洲墓》,2003年9月23日被陝西省人民政府公布为陝西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18年陝西省伊斯兰教协会同咸阳伊斯兰教协会对陵园进行了文物保护重点重修。</p><p class="ql-block"> 胡登洲太师殁后葬于陝西渭城渭河岸边,清康熙元年(1662年)渭河泛滥,旋被迁葬于原上胡家沟,渭城里清真大寺旁,其墓地至今犹存</p> <p class="ql-block"> 胡登洲(1522—1597),字明普,经名穆罕默德-阿卜杜拉-伊勒亚斯。中国明代伊斯兰教经堂教育奠定人、著名经师,陜西省西安咸阳渭城胡家沟村人。</p> <p class="ql-block"> 据1718年建修胡太师祖佳城记》碑文载:胡太师幼时习儒,长大后随其同乡著名的阿訇髙某潜修波斯文、阿拉伯文及伊斯兰教经籍。他鉴于长期以来中国伊斯兰教“经文匮乏,学人廖落,既传译之不明,复阐扬之无自。遂慨然以发明正道为已任,立志兴学,倡宗教教学,培养人材。他将以清真寺为中心的教学方式同中国传统的私塾教育结合起来,奠定了中国伊斯兰教经堂教育的基础。</p> <p class="ql-block"> 胡登洲太師的再传弟子活跃在清朝华夏各地。比较著名的有山东常志美,陜西周良隽,云南马德新、河南张万东和楊泰恒、楊泰贞等。在胡太師及其再传弟子们的共同努力下,经堂教育在中国穆斯林居住地区普遍兴起。培养了大批宗教人材,为伊斯兰教在中国的传播、巩固和发展,做出了积极的贡献。</p> <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胡登洲太师开创了我国清真寺经堂教育,他继承了穆圣(祈主福安)的搞教育和办学的圣行。</p> <p class="ql-block"> 胡登洲太师是第一个在清真寺内讲学的人,在他之前都是用阿拉伯语授的。而他却用汉语讲学授课。这是把中国文化同阿拉伯文化相结合的尝试,而且胡太师还结合了当时的语言环境,开创了一种特殊的经堂教育使用的语言—经堂语。</p> <p class="ql-block"> 经堂教育是中国伊斯兰教传承最大因素之一。他是我们在教育方面不可替代的形式。尤其是在中国,屈指可数的几所专门学习宗教知识的学校。清真寺的教育就显得尤为重要,也是必不可少们教育方式。</p> <p class="ql-block"> 胡太师l归真于明朝万历年间。即公元1597年,享年76岁。初葬渭河边。1662年太师归真65周年之后,渭河泛滥,坟墓受浸。后人将坟墓迁至咸阳市渭城里胡家沟东塬上。附近则是明朝时的渭城清真大寺。</p> <p class="ql-block"> 据传,数千人参加了迁坟。启坟异香袭人,骨如淡金。入殓后,两手芬馨,多时不散。此机密乃大能的真主醒令人们知太师为传教大贤,真正的“卧里”之品也。</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