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青羊山动乱大概持续了20年左右,在大部分时间内,其实际参与动乱的团伙人数是不太多的,到<b>嘉靖3年九月之前,大概一直维持在十几人到几十人的规模。</b></p><p class="ql-block"> 现在发现的与青羊山之乱相关的早期文献资料中,具体述及不同时期动乱团伙成员人数情况的不多,只有夏言的《奉敕查勘青羊山平贼功次疏》中,提供了一些可以参考进行分析的相关信息。</p><p class="ql-block"> 在《奉敕查勘青羊山平贼功次疏》中,关于嘉靖三年(1524)九月之前的青羊山动乱行动的叙述,有一个共同特点,即对每次行动的叙述,都是列出数名主犯后以“等”字煞尾,从不说率领多少人,也没用过“率众”这样的说法。</p><p class="ql-block"> 比如对正德十年(1515)八月的一次抢劫活动的叙述:强贼陈廷伙同陈琦、陈曩、陈迁并剧贼王廷禄等,强劫本州并陵川县居民银两、衣服等物。</p><p class="ql-block"> 再如对嘉靖元年(1512)十月的一次抢劫行动的叙述:强贼万达才、牛恭同陈迁等前往河南安阳等县各村流劫。</p><p class="ql-block"> 再如对嘉靖二年(1513)三月的一次抢劫行动的叙述:强贼秦彪与陈迁、秦虎龙等劫掠陵川县居民多家头畜、财物。</p><p class="ql-block">几名主犯之后,加一个“等”字,似乎是煞了尾,又似乎列举未尽,但总的给人的感觉是:成员不太多,大概仅有几人或十几人的样子。</p><p class="ql-block"> 嘉靖二年三月这件抢劫案发生后,陵川县将案情诉告到了山西省抚按衙门。抚按衙门令分巡冀南道,分巡冀南道又督令高平等县的典史:带捕快民壮前往青羊山中捕拿案犯。青羊山动乱团伙武力对抗官府捕拿,将前去的民壮快手杀死了4人,伤16人。由此估计,参与拒捕对抗的动乱团伙成员,至少应有20来人。</p><p class="ql-block"><b>青羊山动乱团伙成员人数的第一次明显增加,发生在嘉靖三年(1524)十月。</b></p><p class="ql-block"> 此时,摆脱押解逃回青羊山中的陈卿,伙同其父陈琦及其弟陈奉、陈相及陈访、陈廷等纠集聚众,使青羊山动乱团伙增加至“共一百六十余名”以上。这是《奉敕查勘青羊山平贼功次疏》关于青羊山动乱团伙人数,给出的第一个明确具体的数据。</p><p class="ql-block"> 这之后,《奉敕查勘青羊山平贼功次疏》关于青羊山动乱团伙抢劫案例的叙述,在体现团伙人数方面,与之前有了明显的不同,即有了参与人数的信息表达。</p><p class="ql-block"> 比如对嘉靖四年(1525)二月的一次抢劫行动的叙述:陈卿与陈奉、石龙、王英率领刘仓、陈子怀、王仲兴等八十余人,强劫本县王庄里多户居民……“等”字之后又特别加“八十余人”。这个叙述和表达上的变化,是不是与之前人手较少,之后成员数量明显增加的发展变化有关呢?</p><p class="ql-block"><b>青羊山动乱团伙成员人数的第二次明显增加,发生在嘉靖六年(1517)四月。</b></p><p class="ql-block"> 据《奉敕查勘青羊山平贼功次疏》所记,嘉靖六年(1517)四月,一来是由于陈卿等头领们有组织的主动招集,二来是因见陈卿等“行劫得利”,有人陆续相投,两个方面的原因,总共使动乱团伙成员增加了410余名。</p><p class="ql-block"> 从《奉敕查勘青羊山平贼功次疏》关于嘉靖六年四月之后,青羊山动乱团伙的行动规模的叙述,也可看出其成员人数的进一步明显增加。</p><p class="ql-block"> 一是嘉靖六年五月,陈卿率领“贼众”一次出动连续抢劫河南修武县西村、恩村镇和山西泽州东平村、陵川县义门里等多处,烧毁房屋、抢走钱财、粮食、布匹衣物、牲畜无数,杀死居民和衙门捕快17人,打伤居民31人……可见其“贼众”人数不少。</p><p class="ql-block"> 二是嘉靖六年六月,陈卿等“率领贼众三百余名”,在青羊山拒敌前来捕拿案犯的一众官方兵马。官兵被打死一人,打伤二十余人,无获而退。</p><p class="ql-block"> 三是嘉靖六年十二月,陈卿等“率领贼众三百余名”,“扑出青羊里山口”,突袭前来分布把截准备发起剿捕的官兵。官兵被杀二十四人,丢盔卸甲溃散。</p><p class="ql-block"> 四是嘉靖七年(1528)正月,陈卿等“率领贼众五百余名”,在青羊山黄松岭突袭并大败前来剿捕的山西官军,杀死官兵48人,伤45人,抢夺大量刀枪弓箭和马匹。</p><p class="ql-block"> 五是嘉靖七年三月,陈卿曾造册男女800余人佯装接受招安。</p><p class="ql-block"> 六是嘉靖七年八月初八,陈卿率领“王仲兴等七百贼”抢劫河南林县任村。</p><p class="ql-block"> 这些情况大致表明,至嘉靖七年八月之前,青羊山动乱团伙成员大概已有八百至近千人。</p><p class="ql-block"><b>青羊山动乱团伙成员人数的第三次明显增加,发生在嘉靖七年(1517)八月。</b></p><p class="ql-block"> 据《奉敕查勘青羊山平贼功次疏》所记,当年六月,朝廷作出了抽调四路兵马“待天气稍凉相机合兵进剿”青羊山的决定。八月,陈卿等青羊山动乱团伙首领获知各路官兵已在调兵备战即将前来剿捕的形势后,决定采取“胁虏人众以备迎敌”的对策,将山西潞城、壶关、黎城、河南林县等县接近青羊山区的居民男女“二千三百余名口”,“俱陆续胁虏在山,编成总小甲花名簿籍四扇,大张声势,御敌官兵”。照此推算,此时,青羊山动乱团伙的总人数,包括“胁虏在山”之人,大约有3000余名。</p><p class="ql-block"> 当年九月,面对四路官军大军压境实施合围的严峻形势,陈卿团伙作出了分兵两路备战迎敌的部署:“陈相、陈良同王章、杨金玉、冯有余、王仲兴、殷得山等领贼并被胁人七百余名在于洪梯、穽垴等处迎敌河南官兵;卿(陈卿)同陈奉、陈访、石龙、王英等领贼并被胁人一千余名在于李庄口等处迎敌山西兵马及不时出劫报仇杀人”(见《奉敕查勘青羊山平贼功次疏》)。两路布防,总共1700余人。按说大敌当前,事关生死存亡,兵力部署上应倾尽全力才是。由此是否可以认为:此时青羊山动乱团伙的可用兵员,实际仅此而已呢?</p><p class="ql-block"> 据《奉敕查勘青羊山平贼功次疏》所记,动乱平息过程及其前后,各路官军逐日斩杀、擒获、收降、招抚等项人数统计,男女总计4400余名,其中斩杀209人,擒(俘)获405人,招抚招降3820余人。事后查实,其中收降、招抚项内充斥着不少没有参与过动乱活动的“山中居民及妇人小口”,即使斩杀项中,也有一些被洖杀的。如在被斩首级中,竟有女人头颅6颗、男童首级8颗;总兵鲁刚手下斩首23颗,皆不知名。还有近200人死在监狱,其中也有非动乱团伙“真贼”和“党与”的胁虏人员。根据夏言的最终查勘结论,除已在战场被杀和死在监狱的人之外,判定真正属于陈卿“党贼”的只有35人。即使把战场被杀和死在监狱的全算作“党贼”成员,通共也只有450来人。从对动乱的最终处理结果看,除了这450来名“真贼”之外,其他被擒获、收降、招抚之人,全都作为被胁虏人员放归安插,并给予了抚恤。</p><p class="ql-block"> 如果夏言《奉敕查勘青羊山平贼功次疏》提供的情况是基本属实的,那么后人关于青羊山动乱团伙成员人数的说法,有不少就是空穴来风凭空捏造。比如最初成文于明万历年间的《陈卿应殿》,所谓陈卿从吏员革职逃归青羊山后第二年就“聚众二万”的说法。再如清代毛奇龄成文于康熙年间的《后鉴录》中,所谓陈卿“分聚数万人各据险隘”“如是五年”的说法。还有当代有人撰文,声称陈卿于嘉靖三年(1524)就聚集起了“两万人马”,最多时发展为“五万农民起义”的说法……他们的根据来自哪里呢?</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曹新广于2023年6月</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