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ql-indent-1">美术是儿童心灵的图像符号,是传达情感的视觉语言。为了提高幼儿园教师的美术教学活动设计、组织与指导策略,进一步丰富教师美术教学理论素养和分析幼儿绘画作品的能力,促进教师更好地开展幼儿美术教学活动,2023年7月12日,我园邀请了海南师范大学教育学院副教授、硕士生导师——黄小丽,面向全体老师进行“向幼儿学习:幼儿美术教学的逻辑起点”培训活动。</p> <p class="ql-block">此次培训活动由刘佳明老师主持。</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b style="font-size: 22px; color: rgb(57, 181, 74);">01</b><span style="font-size: 20px; color: rgb(25, 25, 25);">现场互动 答疑解惑</span></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培训现场老师们提出了自己教学过程中的疑惑:</p><p class="ql-block">1.如何让孩子们运用多种形式表达自己的作品?</p><p class="ql-block">2.欣赏美术作品时面对幼儿天马行空的想象,教师如何给予支持?</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通过对一线教师的调研,黄小丽教授了解到老师们在幼儿园美术教学活动设计与组织方面的问题及困惑,引发老师们现场思考,一起梳理实际教学中存在的问题:</p><p class="ql-block">1.急功近利、追求结果、过度干涉。</p><p class="ql-block">2.出示示范画、优秀作品、名画欣赏少。</p><p class="ql-block">3.模仿名师,不求“神似”,只求“形似”。</p><p class="ql-block">4.内容形式单一,缺乏创新意识。</p><p class="ql-block">5.缺乏对幼儿的尊重、理解和支持,忽略了幼儿的情感及体验。</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黄小丽教授特别强调幼儿的创作过程和作品是他们表达自己的认识和情感的重要方式,应支持幼儿富有个性和创造性的表达,克服过分强调技能技巧和标准化要求的偏向。</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b style="color: rgb(57, 181, 74); font-size: 22px;">02</b><span style="color: rgb(25, 25, 25); font-size: 20px;">实案分析 精准指导</span></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结合小班欣赏活动波洛克《会聚》这一画作,以实际课例的具体问题,详细分享了绘画、美术欣赏活动的基本流程和教学策略。另外,黄教授指出活动目标的反思角度要具备科学性、整合性、差异性、准确性、明确性。</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黄小丽教授更是指出了在美术教学活动中良好的师幼关系是对话互动的基本原则。对于幼儿艺术欣赏的评价,更多关注活动过程中幼儿的审美感知、审美想象与审美体验;对于幼儿艺术创作的评价,更注重创作过程中艺术思维的发展,以及蕴含在其中的学习品质或如精细肌肉动作等其他领域能力与态度等方面的发展;而对幼儿艺术作品的评价,也不再用“像不像”作为唯一的标准来评价,更多地注意幼儿个性化的创作表达,以及对幼儿艺术兴趣的激励。</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b style="color: rgb(57, 181, 74); font-size: 22px;">03</b><span style="color: rgb(25, 25, 25); font-size: 20px;">向幼儿学习 读懂幼儿作品</span></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黄小丽教授强调不要在没有了解幼儿的意思之前对幼儿的绘画评头论足。相反,教师应是带着欣赏去聆听幼儿,这是读懂幼儿绘画的开始。幼儿阶段的画弥足珍贵,具有一生中最宝贵的独特表达。所以很多美术界的大师,到了老年还会去观察儿童绘画,说要向儿童这些“天生的艺术家”学习,因为在这些独有的表达背后,隐含了幼儿对艺术和生活的观察、假设、情感与描述,每一根稚嫩的线条、每一块鲜明的色彩,都融入了幼儿真实的内心世界。所以说孩子的画是孩子心灵的表白,是情感的宣泄,是精细动作发展的一种手段,是思维路径的显性解读,是审美倾向的个性展示,是成功体验的自我满足等。这就是孩子的画独特价值所在。因此,我们要好好呵护孩子的画,认真解读他们的画,“教孩子喜欢画画,而不是教他如何画画”。</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活动中黄小丽教授细致入微、深入浅出的讲解,让全体教师专注聆听、认真思考并积极互动。</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b style="color: rgb(57, 181, 74); font-size: 22px;">04</b><span style="color: rgb(25, 25, 25); font-size: 20px;">活动小结 再次提升</span></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培训结束后于娴园长在活动小结中针对教师对于“表征”这一疑惑再次提炼,“表征”是幼儿表达自我最常见的方式。幼儿的表征是真实的、生动的、有情节的,更是属于孩子们的。作为教师,我们应当轻轻俯下身,倾听、观察孩子们的童言趣语,真切地感受他们在表征中的变化,如游戏体验、情绪感受等;在游戏中支持、鼓励幼儿进行多元表征,丰富他们的生活与游戏经验,进一步促进幼儿表征能力的发展,而非流于形式。</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通过此次培训,相信老师们在今后的美术教学实践活动中,会懂得如何鼓励幼儿自由表达自己的情感,注重幼儿的活动体验感,学会思考如何通过环境创设、材料投放、教学方法等给予幼儿更多创作机会,丰富审美经验,提升表现能力,让幼儿切实地感受到艺术独特的魅力。</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