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齐鲁名师名校长名班主任建设工程研修日记(一)【音体美综合组】

正是

<p class="ql-block">  湖光山色,夏花绚烂,七月人间。2023年齐鲁名师名校长名班主任建设工程集中培训在济南美丽的雪野湖畔举行。</p> <p class="ql-block">  这是我们来自全省各地的音乐、体育、美术、心理健康领域的名师研修团队。</p> <p class="ql-block">  今天上午华东师范大学教师发展学院闫寒冰教授作《教育数字化转型与教师发展创新》学术报告。</p> <p class="ql-block">  闫教授的报告从文化变革、大概念、核心素养、跨学科教学、项目学习、资源生产、课堂构建、情景化教学等角度,综合阐述了新时代背景下数字素养提升对名师的重要作用,也引发了我们对国家数字化转型过程中自身使命、责任和担当的思考。</p> <p class="ql-block">  往届齐鲁名师代表高保卫老师作《人生只为一堂课》经验分享。</p> <p class="ql-block">  高老师结合自身发展经历谈到了教师成长的公式:成长=经验+反思+专业引领。他指出一个人可以不成功,但不可以不成长。要让阅读和写作成为一种成长过程中的习惯。要立足课堂,热爱课堂,一生只为一堂课,打造让每一个生命主体都可以激情飞扬的课堂,倾我之力,铸你芳华。</p> <p class="ql-block">  往届齐鲁名师代表刘同军老师作《携手走向卓越》经验分享。</p> <p class="ql-block">  刘老师在报告中指出做为名师,要走出舒适区,融入新时代,厚植家国情怀,承担育人使命,积极拥抱新技术,跨上新平台,与高手同行,超越自我,走向卓越。</p> <p class="ql-block">  往届齐鲁名师代表魏瑞霞老师作《我的教育,我的爱》经验分享。</p> <p class="ql-block">  魏老师结合她37年的教学经历,结合具体案例,分享了她四个发展时期的心路历程和实践经验。她用心钻研,用爱付出,矢志不渝,扎根一线的朴实与坚守让人感动。</p> <p class="ql-block">  往届齐鲁名师代表张海豫老师作《模型与建模-浅谈思维发展与名师成长》经验分享。</p> <p class="ql-block">  张老师从自身参加培训的体会谈到跟随导师发展获得的思维锻炼与提升。她指出思维能力是智力的核心,思维能力培养对名师成长具有重要的意义,并从理论和实践的角度深入讲解了思维建模的流程和应用,同时引导学员们思考来路和去路,成就精彩的自己。</p> <p class="ql-block">  本届齐鲁名师建设工程人选代表于莺彬老师作《做一名有温度的研究型教师》经验分享。</p> <p class="ql-block">  于老师指出教育是有温度的,我们的教育有温度,教学才有深度。要做一名研究型的教师,要扎根课堂,把每一节课堂当成公开课来上,成就学生的生命成长。要多读书,丰富自我的生命状态,以问题为导向,直面教育发展改革中的难点、热点和堵点,提高科研能力,塑造自我的生命成长,成就学生的生命成长。</p> <p class="ql-block">  本届齐鲁名师建设工程人选代表赵学东老师作《为未知而教,为未来而学》经验分享。</p> <p class="ql-block">  赵老师结合新课程标准和本人的项目式课堂改革实践,谈到了教育初心、深度阅读、智能化时代、胜任力等核心概念,指出要“不求名师之浮名,不忘立德树人之使命,修炼人师之澄明,助推学生之争鸣”,一辈子做教师,一辈子学做教师。</p> <p class="ql-block">  名师代表们的经验分享让学员们深受启发,受益匪浅。正如李文军教授在在总结中指出的:名师对自我要有理性的要求,而不是仅有激情的冲动。不要等,不要靠,要行动。既要把课教好,又要静下心来做科研,发挥能量,做引领者、先行者和示范者。</p> <p class="ql-block">【小组学员学习笔记】</p> <p class="ql-block">【今日感悟】</p> <p class="ql-block">  【王彬】酷暑当下,幸聚于雪野湖畔,在聆听中感悟,在交流中成长。 清晨伴着忽然到访的雨滴,湖畔慢行思索,周到的服务,精心的安排,专家引领,同仁互动,受益匪浅,碰撞智慧的火花,感悟成长的快乐和幸福。感恩遇见雪野湖畔,携手同行,一起成长。</p><p class="ql-block"> 【郭向阳】一天多学习是渐益增强的冲击感和不断扩大的空缺感中进行的。立体化多层次的培训课程与内容让我感觉到原有知识片断化甚至碎片化,曾经感觉开始体系化的知识与工作内容结构又开始变得形单影薄,出现了许多的空点。每一个主题内容,每一个专家的见解都在某个点上带来震动和反思……作为一个师者之路上的行者,我将试着慢下来,静下来,回望过往,审视当下,再构未来。立足教育教学工作,用力扇动阅读和科研的双翼,乘行动之风,在教育的天空里陪学生飞向属于他们自己的人生碧空。</p><p class="ql-block"> 【咸威】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先哲对时间的紧迫感扑面而来。听了华东师范大学发展学院闫寒冰教授的《教育数字转型与教师素养提升》,这种感觉分外强烈。当Chat-GPT4等大模型异军突起,我们教育者需要加速转型,让自己的教师素养能够跟上时代的发展。作为一名心理健康教师,我曾经在《人民教育》发表评论《教师要这样应对人工智能时代的挑战》,我提出了情绪教育,人际沟通教育和学习方法教育的重要性,在后面我将继续加强这方面的研究,让心理健康教育在数字转型阶段发挥更多,更大的作用。</p><p class="ql-block"> 【赵翠平】听取了华东师范大学发展学院院长闫寒冰教授的讲座《教育数字化转型与教师素养提升》,前瞻的理念引领,刷新了我对数字化的认识。三个小时的报告,让老师们明白了信息时代提升教师信息化素养不仅仅是提升信息技术的应用水平,最主要的是对信息化的理解,教育数字化转型与未来教育的创新需要教师们去完善。</p><p class="ql-block"> 【杨丽】听了华东师范大学发展学院闫寒冰教授的讲座《教育数字转型与教师素养提升》教育数字化转型为教育创新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持。数字化技术的应用可以打破传统教学的时间和空间限制,提供更加灵活和个性化的学习方式。数字化工具和平台可以丰富教学资源,使学生能够接触到更广泛、更多样化的学习资源和知识。同时,数字化转型也为教师提供了更多教学工具和方法,激发了他们的创新力和热情。</p><p class="ql-block"> 【李鲁麟】今天听了闫寒冰教授和几位齐鲁名师前辈的讲座,感觉灵魂得到了洗礼和升华,对齐鲁名师培养工程和自身角色定位的认识顿时变得清晰了起来,下午的学习结束后,写了许多反思与心得,感觉下一步的工作和学习有了更明确的目标,在数字化转型的大时代背景下,要努力学习,继续为成为一名合格的齐鲁名师而努力奋斗。</p><p class="ql-block"> 【李莉】七月十日雪野湖,三名人选群英聚,培养工程新启动,发展目标很明确:个性培养修品质,共性培养同成长,齐鲁名师领头雁,教育家型好教师。团队建设共进步,专家讲座特精彩,名师论坛收获多。三年学习与培训,群组活动工作室,线上线下工作坊,互动交流深研讨,同伴携手促提高,示范引领创未来。</p><p class="ql-block"> 【于燕青】一场专家讲座,四位往届名师的分享,两位学员代表的发言,宝藏应接不暇,经验倾囊以授,期待迎面而来,叮嘱语重心长,成长任重道远。“按短板去学习阅读”“找关键短板去突破”“以终为始”“要事第一”“链接各种资源”“敏捷迭代”……一番嘱托,万分期许。只希望不负时光,潜滋暗长,绽放芳华。</p><p class="ql-block"> 【许敏】培训中有幸聆听到李希贵校长的讲座,听了他的讲座,为教育有这么一位敢于开口说真话的校长激动,又为他平静的心态而感到安详。李校长从学校结构、制度和教育工具三个方面介绍。“用最少的力气做最好的动作”,这个理念在我心中引起了深深的共鸣。在我们的教学、生活中,我们都在努力寻找平衡,寻求一种最优化,同时又能保持和谐的状态。它鼓励我们尝试寻找一种方法,既能有效地完成任务,又能保持足够的休息和精力,受益匪浅。</p><p class="ql-block"> 【孙毅】信息化来了,我们必须学会畅游。基础教育信息化转型、教师的数字素养、教师发展的数字化转型都是我们的必备能力。华东师范大学闫寒冰教授为我们作了数字化转型与教师发展创新的专题报告。报告给我们带来了丰厚的红利,如AIGC演化出三大前沿能力,深度神经网络技术在大模型和多模态两个方向上的持续突破,推动AIGC技术演化出智能数字内容孪生能力、智能数字内容编辑能力和智能数字内容创作能力三大前沿能力。信息化助力教育教学我们必须学会在数字化的海洋里畅游。</p><p class="ql-block"> 【荣燕光】高端而丰盛的一天培训让我意犹未尽。华东师范大学教师发展学院闫寒冰教授的《教育数字化转型与教师素养提升》的培训,让我对教育数字化有了深刻的认识,新时代数字化人工智能的出现必将引起现代教学方式的改变,随着时代的变化,如果我们今天仍然用昨天的方式教育学生,必将会剥夺学生的未来。教师要与数字同行,与时代共生,提升数字素养,创新实践和技术,利用数字化教育、启迪学生,高质量、低成本、大规模的发展学生素养。</p><p class="ql-block"> 【臧科运】教育与人的成长紧密相连,与文明发展共生相伴,是人类最古老且最崇高的事业。体育教育数字化转型时期,是我们一线体育教师最迷茫的,除了微课教学,我们课堂运用简单的数据分析,形成一个学校乃至一个区域的大数据,发生体育教育评价改革,追踪一段时间内学生学业成就的变化,培养学生自主体育、终身体育学练,体育教师自身需提升数字化意识、数字化知识、技能、数字化应用不断的进行专业化发展。未来已来,将至已至,唯有不断学习才适应时代变革。</p><p class="ql-block"> 【弭贵芳】每一次培训,都带来一次成长;每一次聆听,都催生新的感受;每一次交流,都生发出新的感动。夏日绵长,我们相聚在雪野湖畔,相约在齐鲁名师名校长名班主任建设工程的大课堂,聆听到专家教授们有温度、有深度的报告,更加明确教师发展的重要性,从制度、渠道、自身等多个方面了解到要如何成长、如何进步、如何更有效的践行教育。路途漫漫,惟有上下求索,新起点,新征程,我们共同努力,稳步前行!</p><p class="ql-block"> 【孙婷】教育数字化转型与教师素养提升,处于新时代的教师,数字素养是必备技能,教育情怀是必备修养。一天的报告,从数字素养到国家名师,从教授到一线教师,每一位老师都在用自己对待教育的执著与热爱、专业与情怀,诠释着教育,解读着如何做教育。在聆听中不断学习,学习中不断反思。自己被深深的被触动着、感染着、激励着。感恩与高手同行的机会,且行且珍惜。</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right;">【本期编审】孙婷、咸威、王世川</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right;">2023年7月12日</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right;"><br></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