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人合一”的智慧结晶 “多元一体”的生动写照

渊源

<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 rgb(22, 126, 251); font-size: 20px;">  上世纪七十年代,随父母移居扬州万福闸。成家后就搬进运河东路石指大院,一住就是几十年。天天在运河路上走,确对承载着二千五百多年的古运河了解甚少。新世纪初,因工作原因,离开运河东路,定居南京直到退休。</b></p><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 rgb(22, 126, 251); font-size: 20px;"> 前几天,孩子一家开车去扬州游学,参观扬州中国大运河博物馆。从传回的资料、图片让我大吃一惊。“我在运河边住了三十年,确对运河了解甚少。学文科的我有点无地自容,迫切赴扬补上这一课历史知识。</b></p><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 rgb(22, 126, 251); font-size: 20px;"> 开馆时间是上午九点,我们老两口七点就到博物馆门口。提前到就是要将三湾景区游览一遍,随便复习下摄影基础知识…</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0px; color: rgb(22, 126, 251);">  中国大运河包括京杭大运河段、隋唐大运河段和浙东运河段,全长3200多公里,有2500多年的历史。2014年,中国大运河入选世界文化遗产名录,在目前入选世界文化遗产的900多个项目中,中国大运河以其时间跨度之长、辐射面积之广、牵涉人口之多,居于独一无二地位。</b></p><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 rgb(22, 126, 251); font-size: 20px;"> 公元前486年,吴王夫差在今天的扬州附近开通邗沟,沟通了淮河和长江。邗沟开通后,吴王夫差用它运兵运粮,北上伐齐,打败齐国之后参与诸侯争霸。邗沟的开凿也被视为中国大运河的开端。</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0px; color: rgb(22, 126, 251);">  战国七雄之一的魏国以大梁为首都,大梁就是今天的开封。魏国开凿了一条郑州和商丘之间的运河,名为鸿沟,极大方便了魏国农业的灌溉和商品贸易的往来。楚汉争霸时,项羽和刘邦以鸿沟为界,中分天下,这也是后来中国象棋里楚河汉界的由来</b></p><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 rgb(22, 126, 251); font-size: 20px;"> 南北朝时期,运河整体变化不大,不过由于这一时期北方经常发生战乱,导致北方人口大规模迁移到南方,因此带来一个很大的变化——隋唐之后南方人口超过北方。随着人口流入,南方的经济和农业得到发展,中国经济中心进一步南移,这也直接影响了随后古代中国的发展。</b></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 rgb(22, 126, 251); font-size: 20px;">  隋朝重新统一中国后,隋炀帝计划北上攻打高句丽,需要源源不断地从南方获取财富,因此以洛阳为中心,组织人力开凿了一条东西走向的大运河,即隋唐大运河。隋朝建都长安,即今天的西安,当时长安至洛阳之间水运航道非常凶险,运粮极为不方便,为解决这个问题,隋炀帝在洛阳附近修筑了很多粮仓,包括洛口仓、回洛仓和含嘉仓等。含嘉仓是当时天下第一大粮仓,根据考古学家对它的发掘考察,含嘉仓储粮可达4.6亿斤</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0px; color: rgb(22, 126, 251);"> 唐朝享受了隋炀帝修建大运河的红利,盛唐气象有很大一部分功劳应该归于这条大运河。</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0px; color: rgb(22, 126, 251);">  北宋王朝定都开封,有效地避开了将粮食运往洛阳和长安的风险,运输条件得到很大改善,漕运非常高效。北宋时期每年通过运河运抵开封的漕粮多达600万石到700万石,是中国漕运史上的巅峰时刻。</b></p><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 rgb(22, 126, 251); font-size: 20px;"> 元朝以北京为首都,为保证北京的物资供应,元朝最初采取海运的方式。与此同时,在著名水利专家郭守敬领导下,以隋唐大运河为基础,逢弯取曲,开凿京杭大运河,这就是我们今天所看到的京杭大运河基本格局。京杭大运河开通后,从南到北有效连接了五大水系,包括钱塘江、长江、淮河、黄河和海河,让中国北方最主要的河流全部连通起来,这是古人一个非常了不起的成就。</b></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0px; color: rgb(22, 126, 251);">  朱棣以元大都为基础,花了14年时间才将北京城修建完成。当时北京城的皇室建筑所需砖瓦,大多来自山东临清。另外又从四川、云南、贵州等地调集大型木材。北京城工程完工后,大运河又将景德镇的瓷器、杭州苏州的丝绸衣物和漕粮运到北京,保障明王朝日常所需。明代著名的来华意大利传教士利玛窦说过这样一句话:“北京什么也不生产,但什么也不缺少”。民间有“大运河搬来的紫金城” 一说。</b></p> <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 rgb(22, 126, 251); font-size: 20px;">  “汴水流,泗水流,流到瓜洲古渡头,吴山点点愁。思悠悠,恨悠悠,恨到归时方始休,月明人倚楼”。“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的苏州;“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的杭州,这些运河沿线的城市历史瞬间变得鲜活起来。</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0px; color: rgb(22, 126, 251);">  扬州中国大运河博物馆总建筑面积约7.9万平方米,展厅面积约2万平方米,全面展示大运河世界文化遗产价值,是大运河文化带和国家文化公园建设的一张闪亮名片。千里之外的扬州三湾,古老运河水在博物馆边上缓缓流淌。三湾曾是隋唐古运河的险要地段,古人采用让运河弯曲而行的方法,创造出安全航道,史称“三湾抵一坝”。大运塔,与古运河三湾上下游的文峰塔和天中塔交相辉映,形成绝妙的“三塔映三湾”盛景。大运塔通过今月桥与主馆相连,其半圆形的承托结构倒映在水面上,恰是正圆。由此,形成了馆、塔、园、河、桥浑然一体的美丽图景。</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2px; color: rgb(237, 35, 8);">  中国大运河是中华民族创造的世界性文化奇迹,也是中华民族历史发展长河中展现巨大民族凝聚力和向心力的伟大工程。</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