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初夏时节,信步走入纯阳宫这座千年古观,徜徉在各色殿宇之间,追溯兴衰更替的历史,品味这些美轮美奂的建筑。</p> <p class="ql-block"> 大隐隐于市,翠柏掩红墙。太原市五一广场西北一隅,一座神秘的千年古观——纯阳宫,<span style="font-size:18px;">因“三绝”名闻天下:九宫八卦院</span>、涅槃变相碑、<span style="font-size:18px;">常阳天尊像。这</span>院、<span style="font-size:18px;">像、碑,每一条线刻都是历史的印痕,每一片砖瓦都是文化的凝聚,每一个故事都是劝谕的渗透…</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 置身纯阳宫,如流连在道教传说中的洞天福地,如置身于宋明时期的艺术长河。屋顶绿色的琉璃瓦在周围的现代高楼掩映下,更添一份神秘。仰首,牌坊前后 “吕天仙祠”和“蓬莱仙境” 二匾,传来古意盎然,顿觉灵气逼人。</span></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 纯阳宫,始建于金元时期,为纪念八仙之一的吕洞宾所建,因其道号纯阳子,故名。曾是山西省博物馆的前身,收藏有大量古董文物。如今的纯阳宫焕发出新的生命和活力,是山西古建筑博物馆、艺术博物馆。一座纯阳宫,半部太原史。</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 沿着中轴线移步换景。宫殿布局巧妙,亭台错落,曲径通幽,不愧为山西古代建筑史上的一颗明珠。碑记载,明万历二十五年(1597),晋王出资对纯阳宫进行了大规模扩建;清乾隆年间,郡守郭晋及太谷人范朝升先后出资扩建;嘉庆年间,道士高炼昌又在后院窑洞顶上增筑巍阁三层。</p> <p class="ql-block"> 纯阳宫以“九宫八卦院、涅槃变相碑、常阳天尊像”和“纯阳九景”、“艺博八宝”而著称。整体布局紧凑,组合巧妙精美,吸收了南方古典园林建筑特点,堪称古建与文物之瑰宝。</p> <p class="ql-block">古木参天,浓荫蔽日,曲径通幽</p> <p class="ql-block">石狮威武</p> <p class="ql-block"> 穿过虚无洞,有一座罕见的九宫八卦院,是纯阳宫的精华所在。其底层为抹角方形,八面均为砖券窑洞,按照八卦 “乾、坤、震、巽、坎、离、艮、兑”的方位建造。洞顶四面建楼,四角建九角攒尖亭,楼亭之间以围廊相通。九宫八卦院中心的“方形三间两层亭”,与周围的四座楼、四座亭,组合成九宫形式,意为将天宫划分为九个等份。</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 一层的窑洞建筑为“九窑十八洞”。北面为横窑,也叫枕头窑,其他为纵窑。加上东西三窑,南面两窑,总体构成“九窑”,其十六个窗洞加东西两个门洞合为“十八洞”。南北两个门洞是过道,不在十八洞之列。除东南西北的明窑之外,四个转角处的窑洞内套连角窑,充分利用了角部建筑空间,构成了与八卦对应的八个方位。这些冬暖夏凉的窑洞,很多隐于角落,不易发现,作为道家清修之所。窑洞内的各种造像,在聚光灯下,向窗独坐,显得神秘而庄严。</p> <p class="ql-block"> 穿过“灵宝洞”便进入第五进院。灵宝洞内陈列“离石汉代画像石”。墓主人车马乘风,四处征战;忽而铸剑为犁,宴乐田园,皆为绝世精品。</p><p class="ql-block"> 拾阶而上,可从二楼去往正殿的三层阁楼“小天台”,这里是纯阳宫的最高建筑。此际把酒临风、品茶赏月,必物我两忘、流连忘返。</p> <p class="ql-block"> 在纯阳宫山门东面,宋德方墓碑之南的四角亭,有一尊关公骑马铜像,神情肃穆而无美髯。原来,关羽以前的造像是没有长须的征战形象,直到明万历年间被封为伏魔帝以后,才有了美髯和端坐的形象,周围还多了两名侍卫,关平和周仓。</p> <p class="ql-block"> 中轴线牌坊西侧为碑廊,长约二百米。上世纪九十年代以前,纯阳宫曾经是山西庙博物馆。在纯阳宫西侧碑廊,藏有南北朝时期,北朝(北魏、东魏、北齐),隋、唐以来的石碑、经幢、造像、造像碑、墓志铭、墓志盖等数百块(尊)。其中,仅墓志铭、墓志盖达46块。来自全省各地,尤以晋中、晋南、晋东南等地居多,历史价值很高。如东魏北齐的六镇贵族刘懿、厍狄回洛、韩裔等人的墓志,可补正史之不足。还有曹恪碑、傅山先生草书碑。清末明晋王府被焚毁后,遗存的铁狮子、石碑,不少收存于纯阳宫内。造型精美,精美绝仑,堪称国保!</p> <p class="ql-block">高大威风的石羊</p> <p class="ql-block"> 中轴线西侧匝道上,赫然蹲着一只黑铁独角兽,放眼远方,威武神气,这只明代万历年间的镇水神兽,几百年来一直坐镇在汾河东岸边。</p> <p class="ql-block"> 品味纯阳宫碑廊,用心去触摸、去聆听每一件文物背后的故事。青苔斑驳的过往,都是无声的叙说。走进碑廊,不必行旅匆匆的走马观花,让琉璃瓦折射的阳光带你梦回北朝、隋唐。</p> <p class="ql-block"> 造像、造像碑美妙绝伦。北魏四面佛造像、唐代佛像等,曹衣出水,雄健而美。 “涅槃变相碑”“常阳天尊”是全国首批禁止出国展览的文物。</p> <p class="ql-block"> 涅槃变相碑,此碑为国家一级文物,国家文物局公布首批64件禁止出国(境)展览文物之一。</p><p class="ql-block"> 碑高302厘米,宽87厘米,厚25厘米,成碑于唐武周天授二年(691年),经历几次灭佛运动,奇迹般地完整保存了下来。反映了1300多年前武周时期与李唐王朝不同的宗教环境,再现了隋唐时期圆润华丽的雕刻风格。</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 碑刻六个涅槃故事,以佛祖涅槃变相为中心,雕饰佛祖涅槃前后情景和佛传故事,寓意深刻。 碑身正面描绘的是《大般涅槃经》里的故事,最上面的圭首部雕天宫和须弥山,也即佛教世界中的西方极乐世界。下面“临终遗戒”、“双林涅槃”、“摩耶哭棺”、“再生说法”、“荼毗”、“送葬”六图。整部作品布局严谨,雕工细腻又不失飘逸之风。</p> <p class="ql-block">常阳天尊像</p><p class="ql-block"> 雕造于唐开元七年(719年),通高2.56米,像高2.2米,由石像、底座、基座三部分组成。石像原存于运城市盐湖区中陈村景云观内。石像以汉白玉雕造,底座和基座以青灰色石灰岩制成。天尊头戴莲花形冠,面相丰颐,细目微眯,长髯垂胸,神态安详,典型的唐代造像风格。 天尊右手执扇和拂尘,左手凭几而放。身着宽大道袍,盘坐于长方形石座之上。</p> <p class="ql-block"> 常阳天尊此造像为国家一级文物,国家文物局公布首批64件禁止出国(境)展览文物之一。</p><p class="ql-block"> 这件文物出自运城的一座道观。它刻的就是道教中的太上老君。是唐朝“开元之治”盛世时期的一件代表作,距今1300多年。</p><p class="ql-block"> 相传“常阳天尊”,指春秋末年的思想家,道家学派的开创者老子,又称“太上老君”。唐代皇室姓李,故追认老子李耳为先祖,奉其为玄元皇帝。唐代道教极其兴盛,兴建道教宫观,塑道教造像,一时成为风尚。常阳天尊像塑造于唐开元七年(公元719年),通高2.56米,像高2.2米,由石像、底座、基座三部分组成。</p><p class="ql-block"> 石像以汉白玉雕造,底座和基座以青灰色石灰岩制成。天尊头戴莲花形冠,面相丰颐,细目微眯,长髯垂胸,神态安详慈和,右手执扇和拂尘,左手凭几而放。身着宽大道袍,盘坐于长方形石座之上。底座正面刻天尊像铭并序计二十二行,两侧及背面线刻弟子道士像和供养人姓氏。四周线刻莲花、忍冬、仙鹤等。具有典型的唐代造像风格。</p> <p class="ql-block"> 相传,当年介子推割股奉君,未得封赏,归隐绵山。晋文公派人烧山想把他逼出来,不料介子推背上母亲没跑,被烧死在绵山。介子推的妹妹介山氏耻于兄长“要挟君主”,积薪自焚。后人于娘子关悬泉旁为其修建“姤女祠”。唐时祭奠空前,将其奉供为“姤神”。元好问在《游承天悬泉》诗中说:“神祠水之浒,仪卫盛官府”。民国初年,姤女祠渐渐倾圮,姤神碑辗转至此。</p> <p class="ql-block"> 姤神碑,原在娘子关,上书《姤神颂并序》,刻于唐大历十一年,即公元776年,由河东节度副大使兼太原尹北京留守薛兼训主持建立,判官、游击将军李諲撰文。</p> <p class="ql-block">四面造像碑,精美绝伦</p> <p class="ql-block"> 在纯阳宫,随处可见各类狮子造像,陶狮、石狮、铁狮,其中,尤其以铁狮居多。宫门外、各个大殿前均有狮子,是清末明代晋王府的遗存。这些狮子神态各异,庄严而不失可爱。有的呲牙圆嘴利爪抱球,看得见的灵光四射;有的紧闭方嘴鼻孔朝天,说不出的笨拙可笑。有几只小狮子分别躲在母狮腹下,或歪着脑袋乱钻,或向下撇嘴生气,或咬着妈妈的小腿,甚是顽皮可爱。几对明代所铸的狮子,历经世事沧桑!</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