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3>心灵,是一眼深遂的泉。<br>也许,是一片无边的海。<br>不知是一种啥滋味,我的内心,竟冒出这么个异样的念头,在将要离开这生活了二十年的林区之前,到各护林点作一次告别巡诊。<br>清晨,雪渐渐小了,可凛冽的寒风还在林海中呼号。从林场出来,走了趟大漫坡护林点,今天一早,顺着一条依稀可辩的林中山道,深一脚,浅一脚,直到黄昏,总算爬到了这独立的小屋。<br>它,就座落在这五锅梁的顶峰。<br>蒋站长(原银川黄峁山下乡知青蒋有为),长年住在这里,我跑这么些山路,就是要看看他的。<br>泾隆公路犹如一条长蛇。摇摇摆摆,曲曲折折,横卧在这人烟稀少的高山峽谷之中。其中段,尤为艰险,绕着一座海拔2700米的山梁,忽明忽暗、忽隐忽现,出没于云雾林莽之间。山梁半腰,有五个天生的硕大、深陷的圆形凹地,外圈林木参天,其内土质松软。春夏时节,花繁似锦,生机盎然。可每逢秋雨连绵,则积水成潭,花草被淹。天放晴,潭水如镜,山峦倒映,蓝天、白云托衬,呈现一派神奇的山光水色,也诱发了不少引人入胜的美妙传说,故此,人们把这道关山高梁取名叫五锅梁。<br>梁顶山脊,被拦腰斩断,那公路的蛇身一闪,便飞腾进入邻县境内。而自这向两侧山下延伸的路面,都被收到这分水岭顶峰的视野之内,故此,林场选建护林点,就是为了扼守这咽喉要冲,过往的山民,偶尔驰骋的农用车辆,必须在这里办理出入登记,接受检查。<br>真不凑巧,他门紧锁着。窗户也窥不进去,因蒙了一层半透明的塑料纸。我冻饿交加,在雪地上不停地跺脚;望着天色,心中焦急如焚,今夜可怎么熬啊!忽然,我发现房顶的烟囱,袅袅地冒着一股淡淡的清烟,好!他人定在,或走的不远,应当叫一叫,找一找。<br>我冻红的双手,捂在口边,拼命地一遍遍叫喊起来:“喂!蒋站长一一你在哪里呀一一”<br>群峰芒芒,发出回音。<br>我犹如掉进了无边的大海,心,一下子沉甸甸的,象凝了一般。<br>正在无望的窘迫中,好象听到了一声低沉而熟悉的声音从沟底传来,我急忙跑到沟沿向下俯视,啊!一个黑色的身影,顺着一条陡峭的雪道,抓着道旁的一棵棵树干,挑着一担水,正艰难的爬着、爬着,我心中一下子热乎起来,连溜带滚地扑向了他……<br>炕炉里的火苗,突突地跳着,可房子里,还是冻得人后背发凉。这火还不时地冒黑烟,呛的人不住地咳嗽。<br>“山梁太高,风又大,还没个准方向,东南西北地乱刮,炉子咋能不打倒烟……吭!吭!吭!”<br>“蒋站长,只要炕是热的,我们躺在被窝里总好些吧,但愿不被呛死。”<br>“不怕!这房子八面透风,树根柴烟又打不死人,大雪封山,啥也送不上来,你先凑合着吃点东西,咱哥俩再钻被窝聊它一夜。”<br>昏暗的小油灯下,我一边就着咸菜,大口啃着烤焦的干粮,一边端详着他。高寒、孤独、清苦的生活,使他的气色很不好,头发蓬乱,面色苍黄,两个颧骨高高地挺着,干裂的口唇边渗凝几丝血污,可眼睛,还是那么大大的,总显露出一副不屈的怒容。<br>望着这眼神,我又想起十九年前的那个夜晚。<br>那时,我们一起上山下乡进建设兵团,没过上一年的安稳日子,一场风暴来了。他和我这个黑五类都被打入另册。一次批判会上,他当众把高高的纸帽子摔掉,骂了声:"他妈的啥世道,要老子认什么罪?"于是,遭到一阵拳打脚踢。那一夜,我们守在他床边,生怕他想不开,寻了短见。他一动不动,只瞪着一双大眼,象要进出火星似的。<br>以后,精神慢慢有些不对劲,看起来明白事理,但思维方式有时却超乎常态。因此,人们总喜欢拿他一些言行逗乐,我有时也参合进去,虽说没有恶意,但良心上,至今总有一种深深的负疚感。<br>七六年,大家张罗着给他找了个农村媳妇,并安排了工作,生了一男一女两个孩子,日子过得挺带劲,连场里那些模范丈夫,也都称羡他的男子汉清福。<br>渐渐的他的精神也恢复正常了。可他就是怪,放下清福不享,偏偏愿心安理得地在这五锅梁护林,当什么"蒋站长"。<br>"蒋站长,谁给你这么个官衔,不就是个护林员吗?"<br>"嘿嘿,山那边人,真有意思。前些年,他们进山,都叫我蒋家少年,现在见我上了点岁数,又改叫蒋站长,连你们也都这么叫。"<br>"站长就站长嘛!你不就是站在这五锅梁上,胸怀全球、放眼世界吗?"我的老毛病又犯了。<br>"哼!还放眼世界呢,连这林子都护不住了,你看我身上挨了多少拳头。"<br>借着灯光,只见他浑身青一块、紫一块的,虽说一一涂了些药水,可我真想今夜就拉他下山,都什么年代了,还来受这份洋罪。突然,发现他大腿上有一块椭圆形的血肿,周围已化脓,我一边仔细地给他按常规处理,一边抬起了疑问的眼神。<br>"那小子!大林里生火熏粑杖,差点闯下大祸,我按住让他交出火柴,冷不防,被他狠狠地咬了一口,拔腿就逃了。要不是看着站上脱不开身,我非追上去也咬他一口不可,嘿嘿,嘿嘿,哈——"<br>"应当给你增加个助手,一个人怎么工作呢?"<br>"谁来也呆不上半年光景,就想着法子调下山了,别说干,这苦能吃得下?"<br>豆灯在跳,石板炕灼热难耐,我俩不停地翻身,简直象在烙饼,全身各部都关照到了。可他还不时地披衣下炕,往炕炉里添柴禾,又呛得人不停地吭!吭!吭!<br>"人家要你到医疗单位工作,太好了!不枉下了这些年的苦功,你应当走自己的路。可咱们一起来的弟兄,最后就只剩下我一个了…"<br>当我说明了来意后,他这样回答着,但眼里却涌出了热泪,忙用大手去抹,把口边的血污,抹出一道长的红印来。<br>我再也抑制不往自己,就象教徒一样忏悔起来:"蒋站长,我对不起你,我过去也参合着拿你取笑,请你愿谅我,我求求你……"<br>"别说了,以后我想让你开我的玩笑,恐怕这机会也不会多了。"<br>天,快要亮了。可山风却怒吼起来,简直象要把这独立的房子掀翻。鬼晓得从哪个缝隙,又把雪粒吹了进来,洒在我的脸颊上,它和流出的泪珠混在一起,不知是热,还是凉;油灯也灭了,不知是被风吹灭,还是油已着干。我,伴着漫天的风雪,躺在这黎明前的五锅梁上,又象进入了无边的大海……<br><br>(原载于1989年3月《六盘山》杂志。作者董光远原固原下乡黄峁山知青)<br>附:该文曾以本区作者作品被宁夏人民广播电台"塞上文苑"节目选播六次,并在《宁夏广播电视报》268期"散文一束"栏目中做了简要介绍:<br>宁夏散文创作呈现良好势头,无论专业作者,业余作者,纷纷拿起手中之笔,书写周围的人和事,物与景,从写客体世界,逐渐转向写主体世界。作品题材广泛、手法多样、感情真挚、贴近现实生活,有较浓的时代气息。董光远的《夜宿五锅梁》选自固原《六盘山》,描写一位二十年如一日默默坚守在深山老林的护林人,以描述见长,犹如朵朵山花,各具姿色。</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