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在大理和丽江之间,有一个古朴自然的袖珍小镇,它曾经是滇藏茶马古道上热闹非凡的商旅重镇,而今即便它的近邻们都在相互比拼着大兴土木扩张修建以招徕游客,而她——沙溪古镇,却依旧保持着它的原始与淡然,与世无争仅以本色示人……</p> <p class="ql-block">沙溪是一个历史悠久的小镇,可追溯到2400年前的春秋战国时期,唐前期南诏兴起之初,沙溪便是洱海流域北部的一个诏——美罗实诏,明朝后期才开始使用沙溪这个名称了。</p> <p class="ql-block">茶马古道开始于唐代,在此后1000多年的时间里,沙溪古镇发展成为连接云南、西藏以及周边地区的重要商贸通道。</p> <p class="ql-block">马帮的人事架构和帮里日常用的物什</p> <p class="ql-block">头马打扮玻璃镜,千珠串满马套头。一朵红缨遮吃口,脑门儿心上扎绣球。</p><p class="ql-block">看着这小段儿流传下来对头马装扮的描述,眼前立即画面感十足地浮现出那头威武雄壮、得意洋洋、昂首挺胸、大步流星走在马帮最前面的头马的骄傲样子~</p> <p class="ql-block">马帮通用的吉祥话儿</p> <p class="ql-block">世代相传的赶马调,陪伴着一代又一代背井离乡的马帮人,哼唱在一段段狭窄泥泞的茶马古道上……</p><p class="ql-block">赶马调唱出了马锅头带领的马帮兄弟们远离家乡时的不舍,也唱出了汉子们归乡情切的期盼~</p> <p class="ql-block">沙溪古镇在长达几个世纪的时间里,作为茶马古道上的重要驿站而招呼着过往的马帮,直到二十世纪中叶现代公路的建设和交通工具的发展,随着茶马古道的衰落而衰落了……</p> <p class="ql-block">在寺登街旁的一条小巷里,由当年寺登街最富有的马锅头,于清朝末年建起了一座欧阳大院,现在成了当地最为典型的“三坊一照壁”的院子。</p> <p class="ql-block">大门左右两侧分别雕刻着“农耕图”和“勤读图”,告诉来者这是一个耕读世家。大院瓦底“瑞蔼庐陵”的题字,昭告着自己家是从江西庐陵迁来的庐陵后人。这座充分体现了白族耕读人家生活习俗和文化特色的精品院落——欧阳大院,由于几年前曾经细细看过,这次就过门不入了~</p> <p class="ql-block">几年前曾经跟当时还住在那里的欧阳家后人聊过天、合过影,听他讲过欧阳家族的历史沿革,现如今也不知老人家怎么样了,也不知是否还健在?很遗憾这次行色匆匆没有来得及再去拜会一下欧阳老人[大哭]</p> <p class="ql-block">沙溪古镇一如既往的清净安宁,寺登街、古戏台、兴教寺、玉津桥,以及沿街的一家家安静悠闲的小店面,都像在盛夏的中午睡着了一般悄无声息。</p> <p class="ql-block">甚至四方街古宅院墙壁上的标语,也都如同被施了法术凝固住一般,跟几年前的景象并无二致……</p> <p class="ql-block">只有东寨门外玉津桥下日夜流淌的黑潓江,这条澜沧江和湄公河的支流,可以作证经过千年这里已物是人非、沧海桑田……</p> <p class="ql-block">这棵一米半直径、17米高、520年树龄的黄连木和青石台阶上深陷的马蹄印,都亲眼目睹并见证了小镇曾经的繁华与热闹和而今的衰落与清静。但它也不声不响依旧冷眼旁观着这里发生的一切……</p> <p class="ql-block">世外桃源般的小镇,全然不知世事变迁为何物,只顾自己日复一日的日升月落,冬去春来~~</p> <p class="ql-block">小镇里的铺面,天亮了就打开门板,天黑了就关上门板。无论是对待镇上的居民,还是对待流转的游客,店铺的主人都持着自然随缘的态度,不招揽生意、不兜售货物,当然也并不怠慢客人。客人买与不买、看与不看,彷佛都与他们无关,他们只是如演员般,每日仅负责上演同样的戏码,扮演好同样的角色……</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这里很静,这里很慢。这里很适合逗鸟、赏月、看星星,这里很适合偶遇、发呆、重整好心情🥰🥰🥰</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