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成都印象记

赖才炎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四川盆地是中国四大盆地之一,因为地表多露出紫红色的砂页岩,也称为紫色盆地;又因气候温暖、雨量丰沛、土壤肥沃富、物产丰富,素有“天府之国”称号。成都平原是四川盆地里面积最大的平原,当地人称为“川西坝子”,也是西南最大平原。成都是历史文化名城,旅游资源丰富,有“休闲之都”称号,追求“烟火味里的幸福”。</p><p class="ql-block">今年暑期,随着学校教工疗养团,我来到了美丽成都。</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 style="font-size:20px; color:rgb(237, 35, 8);">抽象文化之都</b></p><p class="ql-block">地接导游到成都天府机场迎接我们。坐上大巴,导游就从地名开始讲四川的文化。地名背后的文化,是一种传统的“根”文化,是特定时空下的历史地理故事。</p><p class="ql-block">盆地最典型的特征是四周高中间低,四川盆地平均海拔四五百米,低处仅250米左右;西靠平均海拔超过4000米的青藏高原,南临海拔超过2000米的云贵高原,北面是大秦岭、大巴山,东面为长江三峡所在地巫山。自古以来的“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指的是入川难,北方的中原王朝要入川,自然要穿过秦岭;一些重要的入川通道,自然也成了“一夫当关,万夫莫开”的战略要地,自然也留下了诸如“明修栈道,暗渡陈仓”的军事典故。</p><p class="ql-block">其中,从北入川的“金牛道”最负盛名。为什么叫金牛道,这是先秦的秦国骗蜀国修路,迎接会“拉”金子的秦国金牛,而修了剑南道。贪利的蜀国修好了道,迎来假“金牛”的同时,也迎来了亡国,秦军顺利通过蜀国人修好的剑南道,把蜀国变成了秦国的蜀郡,后来又让李冰在蜀郡兴修水利(最著名的是都江堰),成为了秦国南方的粮仓,以及后来成为秦国顺江而下统一全国的大后方。抗日战争时间,四川也是抗战物资的大后方。</p><p class="ql-block">能屈能伸的汉高祖刘邦,也是凭蜀地而卧薪尝胆。刘邦自鸿门宴后,被楚霸王项羽发配到蜀地,他一边入蜀,一边让断后的大将烧毁入川之道,明里表示自已会安居一偶,暗里是为了防止楚军尾随入蜀。</p><p class="ql-block">四川最广泛、最悠久的称呼是“巴蜀之地”,来自于先秦的巴国和蜀国。自重庆成为直辖市后,四川人更多喜欢用”蜀国“这个称号。</p><p class="ql-block">四川为什么叫四川?这是导游大张旗鼓问的第一个问题。很多人叫嚷着:“问赖老师,问赖老师。”</p><p class="ql-block">很多人一听到“川”字,以为是与四条河有关。况且四川的确是河网绸密,自北向南并排分布的四条大江:金沙江(长江)、岷江、大渡河、嘉陵江。但我知道,这里的“川”字,不是指河,而是与“行政区划”有关,即唐宋行政区划的“道”、“路”制有关,是“川陕四路”(四川路)的简称。</p><p class="ql-block">然后导游提到了成都的两个别称“锦(官)城”和“蓉城”。这背后又是成都非常有名的历史文化。锦(官)城,是因蜀锦的生产与销售闻名全球而得名,是国家税收的重要来源,朝庭先设锦官机构,后来自然此地称为锦官城。此地的商品贸易发达,据考究:聪明的四川人是中国历史上最先使用纸币的人,即发明了“交子”。凿空西域第一人张骞,自西域返回长安后,汇报说到西方的市场上有蜀锦,说明通西域还有其它通道,推测蜀锦是通过云南的“毒道”----古滇国进入西方。</p><p class="ql-block">芙蓉城,简称蓉城。芙蓉也是成都市花,市树为银杏树。芙蓉花,是五代时,蜀先帝孟昶的妃子花蕊夫人喜欢芙蓉花,于是皇帝命人在城墙上遍植芙蓉树。花开时节,“四十里为锦绣”,所以被称为芙蓉城,简称蓉城。这其中的故事不亚于“唐明皇与杨贵妃”。</p><p class="ql-block">四川的特点,导游讲得有声有色。四川有18个地级市,48万多平方公里,人口近九千万。重庆没有分出去前,一直是中国人口最多的省级行政区,即人口大省。当然现在也能称为人口大省。导游用了三个短语来概括四川。</p><p class="ql-block">一是“地无三里平”(区别于贵州的“地无三尺平”),成都虽然称为成都平原,但多丘陵低山,平地少而破碎。刚建好不久的天府机场,据说削平了370多个小山头,成为全国首个有高铁地下穿过的立体机场。成都平原与华北、长江中下游平原不同,它不属于河流或沿海的冲积平原,而是由于后来的板块运动,古海洋里升起的陆地,后又经风化侵蚀,形成由许多低缓丘陵与平地杂乱组合而成的盆底平原。坐飞机高空俯瞰,丘陵连绵不绝,田畴水网密集,屋房星罗棋布。</p><p class="ql-block"> 二是“天无三日晴”,指成都平原在四川盆地里,河网密布,水汽蒸发厉害,而盆地的地形不利于空气流动,故上空云多,能见到太阳的机会少。最典型的例子是“蜀犬吠日”,即蜀地小狗难得看见太阳,太阳一出来就汪汪地叫。也是因为阴暗潮湿,四川人喜欢吃麻辣,有利于排汗。</p><p class="ql-block"> 三是“人无三尺高”,四川人最典型的形象是小个子邓小平同志,人小鬼点了多,精灵精灵的,浓缩的都是精华。比较科学的推断是,四川人偏矮是由地理环境决定的。如太阳光照少,人的骨骼生长缓慢;或交通不便,营养不全等。有专家分析,三星堆的大凸眼睛面具,是当地部落缺少一种营养,而造成眼睛外凸的形象。</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 style="color:rgb(237, 35, 8); font-size:20px;">熊猫繁育之都</b></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2021年8月在西安旅游时,西安正在全力迎接全运会,宣传的氛围很浓。2023年7月来到成都,成都正在全力迎接大运会。来成都的游客,最先想到的是看熊猫。大熊猫是我国特有的珍稀动物和一级保护动物,也是世界上最负盛名的濒危动物。</p><p class="ql-block">成都其实没有野生熊猫,只是世界最大的熊猫繁育基地。</p><p class="ql-block">大熊猫主要分布在秦岭、岷山、邛崃山、大相岭、小相岭和凉山六大山系,熊猫90%食物为竹子。竹子开花会大片死亡,从而影响到熊猫的生存,为此四川建有成都繁育基地,目的是为了培育熊猫;还建有都江堰与卧龙两处熊猫康乐基地,目的是训练熊猫野外生存能力,为放归自然作好生存准备。</p><p class="ql-block">熊猫也是一种哺乳动物,至少有800万年历史(考古发现于禄丰和元谋)。距今80万年左右时,其数量达到顶峰。体型也随着环境的变迁而由小到大,再由大到小演变。熊猫原为食肉动物,现为素食动物。食物结构发生了变化,导致它生活习性非常古怪,不是在吃就是在睡。熊猫每天要不停地吃和拉个不停,因为它的肠胃是食肉动物的,肠子直且短(无盲肠),约体长的四倍(而其它哺乳动物约为25倍),消化利用率较低,一天要用十几小时吃几十公斤食物(如竹子、竹叶、竹笋),一天垃出20多公斤,才能获得足够的能量以满足需求。熊猫懒,不爱动,是它对生理对环境的适应,即一种节能的策略,因此人们也常把熊猫作为“节能冠军”。</p><p class="ql-block">我国古籍中把大熊猫称为“貘”。最有趣的称呼是“食铁兽”,古代大熊猫跑到居民家里找食,被人看见这种庞然大物在屋子里翻食,甚至咬坏盛食物的铁器皿,人们误以为它喜欢吃铁,故恐惧地称其为“食铁兽”。</p><p class="ql-block">大熊猫是独居动物,会用腺液来划定区域,让它熊猫能闻出。大熊猫寿命一般十几年,出生时大概两个鸡蛋重,三个月会走路并在妈妈陪伴下开始学习生存本领,一岁半或二岁离开妈妈独居。雄性要靠战斗来获得交配权。</p><p class="ql-block">西方科学发现大熊猫,可以追溯到法国的阿尔芒.戴维。他是天主教徒,又为国家自然历史博物馆收集动植物标本,1868年到四川传播福音,在一猎户家中看到一张毛色黑白相间的兽皮,他记忆中从没见过这种动物,于是让当地猎人为他捕捉这种动物,并起名为Ursus(拉丁语意为“黑白相间的熊”),标本在巴黎展出后引起了轰动。后来定名为“猫熊”。 1927年,一个美国女人第一个将大熊猫带出国,引起了更大轰动;尼克松访华周总理答应送了两只熊猫给美国人民,开启了熊猫作为国礼的先例;2007年起,中国不再向外国赠送大熊猫。</p><p class="ql-block">中文猫熊的来历。是中、西方文字读法阴差阳错产生的。1939年饲养大熊猫在重庆展出时,英语书写为“猫熊”,报纸与广告为了与英文书写一致,中文也从左到右写上“猫熊”;但当时人们习惯于从右往左读,自然被广大市民读成“熊猫”。这一称呼也就约定成俗了。现在香港、台湾地区的人还是用“猫熊”这个词来称呼大熊猫。</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 style="font-size:20px; color:rgb(237, 35, 8);">史前考古之都</b></p><p class="ql-block">三星堆考古发掘出的文明,是中国重要的古蜀国文明。虽然未能现场谋面,但前两年暑期到奉贤博物馆参观“蜀道之光”为主题的三星堆.金沙遗址文物展,还记忆犹新。</p><p class="ql-block">起了个早看完大熊猫繁育基地,用过中餐我们马不停蹄赶到了金沙遗址博物馆。</p><p class="ql-block">首先,我们来到遗迹馆,里面展示的是金沙遗址最重要的考古发掘现场之一“祭祀区”。它是古蜀时期一处专用的滨河祭祀场所,年代约为商代晚期至春秋早期,大量出土了金器、铜器、玉器、石器、漆木器等珍贵文物,以及数以吨计的象牙和众多的野猪獠牙、鹿角等。</p><p class="ql-block">一进遗迹馆,正面就是纵横交错的“探方”,我们通过游览专线通道,从探方边上擦肩而过。</p><p class="ql-block">首先看到是探方的赤色土。导游说,不是紫红色泥土的颜色,而是朱砂的颜色。是以朱砂的红来营造人的血,烘托祭祀的神圣,说明这时已开始去除残忍的活人祭祀了。还有柱穴祭台,说明这里是一处祭祀场所。</p><p class="ql-block">考古挖出的河床上,有巨大的乌木平躺着,象牙堆砌着,这是为了镇水灾。有人推测,象牙就是古蜀人专门用来镇杀水中精怪、防止河水泛滥的祭品。后面文物展馆中也能看到金沙遗址出土“肩扛象牙纹玉璋”图案,也能印证古蜀人使用象牙祭祀的方式。最长的象牙长达1.8米,可以推测当时该地不仅有许多大象,而且大象比现在还要庞大。根据气象学家的研究,在四千年前到三千年前,是历史上最温暖的一个时期,比现在的气温要高出3-5度。所以,大象可以在蜀地甚至再往北一点的中原一带生活。</p><p class="ql-block">另外,要形成这样不腐烂的乌木,需要苛刻的条件。树木倒下后,一定要埋藏在河床下的淤泥中,河水隔绝了空气,才不会腐烂,然后还要有合适的温度和压力,再经过至少三千年的缓慢碳化过程,但是没有完全的碳化,才能变成这样的乌木。中国出土乌木最多的地方就是四川,特别是在岷江和沱江流域。三星堆也有很多乌木,那里是属于沱江的冲积扇。金沙遗迹馆里有一棵巨大的秋枫树根,仅仅是主根就占据了100多平方米。可以想象一下,它得有多高大。这些证据告诉我们那个时候的成都平原,曾经是植被茂密、古木参天。</p><p class="ql-block">土堆上无意发现的太阳神鸟,成了中国文化遗产标志符号,它结构独特、做工精致。</p><p class="ql-block">参观完遗址馆,我们来到了文物展览馆。文物展览馆共有五大展厅,分别是“远古家园、王都剪影、天地不绝、千载遗珍和解读金沙”,还有5月27至8月27的特展厅“吉金万里—中国西南地区青铜文明展”。一个个文物,犹如一块块文明的碎片,逐步拼接出了朦胧古蜀国的历史画卷。</p><p class="ql-block">面对金沙璀璨的文明形态,人们在惊喜之余也产生了不少疑问:她何以如此辉煌?源自何方?流向哪里…..。</p><p class="ql-block">戴上面具是神,摘下面具是人。从神权到人权,是历史的发展,也是文明的进步。</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 style="color:rgb(237, 35, 8); font-size:20px;">绝味美食之都</b></p><p class="ql-block">如果说休闲是成都人生活的性格,那么麻辣是成都人饮食的招牌,简直可以用“无辣不欢”形容。</p><p class="ql-block">去一个地方旅游,除了看美景,最重要的是享受美食。我们飞机下午三点多到成都天府机场,导游把我们拉到武侯祠时,已过了下午五点。武侯祠的门票已停售。大部分人选择边逛锦里,边尝美食。</p><p class="ql-block">我们五人小分队决定先享用美食。数学郑老师做足了功课,根据手机导航带着我们往附近的网红店----饕林餐厅(武侯祠店)走。沿路在修地铁,人行道非常狭小。经七弯八拐,我们终于看到了沿街一幢低层房子边上,一个小小门店上挂着“饕林餐厅”四个字。我们走进去时,正有几个人匆匆往外走。一问前台,才知道下午停煤气,要六点之后才能烧菜,他们不想等。</p><p class="ql-block">我们进了逼庂的迎客店面,通过宽宽的折形楼梯上楼,就来到二楼的前大厅,因为停煤气,若大的餐厅只有我们几位。据政治杨老师视察报告说,二楼往里走,还有更大的就餐厅。我们坐下后,一边喝着王老吉味的茶,一边闲聊一边等。突然想起可以点些冷盘先吃,扫描餐桌上的二维码后,竟然发现上一批客人的单子不知道什么原因没结帐。</p><p class="ql-block">首先,我们每人一份特色川凉粉,辣味很重、蒜味很浓,不吃热性、也不吃凉性,只吃中性食物的政治杨老师,竟然三下五除二,几口吞了下去。可能是被辣得当头一棒,后面他吃得小心翼翼。</p><p class="ql-block">鱼是特色鱼,肉是白干肉,鸡与豆腐忘了名字,每一道菜都很实惠。成都的网红饮食店,是本地人的实惠店。我们游客吃到的是休闲味和好客味。</p><p class="ql-block">第二天晚上,我们回宾馆后,直奔附近的巴蜀大将火锅。由于数学王老师晕车以及一辆出租车挤不下5人,我与她骑着共享单车溜了过去。店面招牌大红底、黄色字,非常耀眼。</p><p class="ql-block">我们要的是鸳鸯锅,里面小圈不辣,外面大圈麻辣。点的是微辣锅底。火锅上来,半锅干辣椒加花椒,三大块辣油火锅底调料,加上水后自动加热。加热后辣味腾腾,食欲大增。</p><p class="ql-block">要了几瓶啤酒,我们哐珰一声后,开始涮火锅。一大盆牛肉簿片倒进去后,等待锅水再开,一问旁桌的人才知道,最好是一块一块涮着吃,涮十妙钟就熟了。我们怕牛肉煮老,又赶紧捞牛肉片。美术王老师负责拿西瓜和哈蜜瓜片,太辣了就吃免费的西瓜片或哈蜜瓜片解辣,弄得王老师不知道来回跑了多次趟。</p><p class="ql-block">数学王老师坐在沿街面的一条缝隙处,热气总往她身上钻。本来最不吃辣的她,常被辣味呛得用手驱赶热气。数学郑老师能吃多辣,是深藏不露;我自我感觉最能吃辣的江西人,没多久舌头辣麻了,吃一口就会有鼻液往外冒,只好不停地拿餐巾纸擦,没多久碗旁就堆了一大堆餐巾纸,杨老师调侃我不停地包上海馄饨。</p><p class="ql-block"> 旅游中的美食,其实不一定是其它地方没有,更多的是那种异地的新奇感;也不一定要吃得很饱,而是能聚得开心。正如有酒,也有故事,就是难忘的回忆。涮着巴蜀大将火锅,聊着太古里的粉红,调侃着不断包上海馄饨,斜眸着对方那带点坏坏的微笑……。时光就这样沉淀为一种叫旅游的心情,也酿成了旅途中那种叫浪漫的独特文化。</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right;">2023-7-12</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