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1.一月-六月《唐诗三百首》二刷。顺序。早读时光,有时一天三五首,有时忙碌,就搁下,断断续续,用时一学期。娑婆世界,有唐诗解忧,甚美!一首小诗,如一颗糖,借这一点甜,抚慰纷繁岁月;如一粒杨梅干,回味无穷。</p><p class="ql-block">偶尔就冒出“写诗吧!”的想法。待时机成熟!</p><p class="ql-block">2.一月听《中华上下五千年》,断断续续听。到三月底听完一轮。</p><p class="ql-block">该公众号的故事只有序号,没有题目。因为不是连续收听,又记不清上回听到第几个故事,往往耗费不少时间去寻找和判断接续点。后来想到可以在留言里发题目,遂听一个故事,留一次标题,完美解决问题。</p><p class="ql-block">越来越喜欢历史。即使历史也不过是一个任人打扮的小姑娘,但是活生生的姑娘不假呀。真姑娘比蜡人不知鲜活了多少,根本就不是一个量级的。更重要的是,历史的跌宕起伏,比虚构的各种情节都惊心动魄。生活的真实,远胜于小说的艺术性。</p><p class="ql-block">愧对文科生。高中时考得还行的历史,就余一丁点模模糊糊的轮廓。开听呢,记忆又会唤醒,搁下呢,又会模糊。更糟的是,没有历史的延续性。不怕,一轮下来,有点印痕了,大不了二刷三刷呗。</p><p class="ql-block">常常听着故事,心里想着,这个故事适用于何种场景,何种弟子的教育作用。有一点点走火入魔了,或者是进入教育的至高境界,不知不觉思考,这个故事对孩子们的教益,其实是优点,得夸自己。</p><p class="ql-block">3.一月看完梭罗的《瓦尔登湖》。</p><p class="ql-block">读后感另见《沉醉瓦尔登湖》</p><p class="ql-block">4.一月听完朱自清的《经典常谈》。见读书随笔《经典常谈,经典长谈》</p><p class="ql-block">5.一月看完《变形记》。极小极薄的小册子,很喜欢呢。却原来,小有小的轻便灵活。</p><p class="ql-block">春节,午餐和晚餐到牛头岭吃饭,饭前饭后,也许是大块的时间布,也许是零零碎碎的时间碎,捡这样的小书,可不是很方便。</p><p class="ql-block">横空还开启了闽西行。立刻塞进旅行箱,不占地,不碍事。晚上翻几页,很方便。</p><p class="ql-block">于是,拣个空,轻而易举看完。</p><p class="ql-block">《道口工梯尔》,底层的懦弱的劳动人民的悲剧。无论是梯尔,还是他妻子,还是前妻生的大儿子,还是后妻生的幼儿。</p><p class="ql-block">《变形记》奇特的想象,人性的真实,人生的悲哀。</p><p class="ql-block">《童年》能轻轻唤醒你童年的一个个小故事,有趣,真实,又不乏深刻。</p><p class="ql-block">听余老师的,仔细看书,世间万象,人情练达,都在生活里,也都在书里。</p><p class="ql-block">6. 二月初看完曹禺的《雷雨》,寒假找书时翻小儿的书架发现的。大学时代学过其中精彩的片段,现在极有兴趣重温全文。</p><p class="ql-block">再读,果然饶有兴味。</p><p class="ql-block">两部戏剧,都可谓惊心动魄,都反映了封建家庭不堪的一面,《雷雨》更多是封建家庭的崩塌,唯一留下一个大海,成为最后的火星;《北京人》在朽坏中又有年轻人觉醒出走的一丝丝希望在。冲突不断,跌宕起伏。人物个性鲜明,立体丰满。 应该是《雷雨》知名度更大,但是《北京人》更吸引我,大约前者剧情比较熟悉,当年的余温尚在,而《北京人》中中年人曾文清和愫方的命运,年轻一代瑞贞和曾霆的前途未来,紧紧吸引眼球。</p><p class="ql-block">文清和江磊,都是被囚禁而无力挣脱的两种代表,文清困在鸦片烟里,江磊醉在酒中,两个丧失了飞行能力的人,一个最终自杀而终,一个继续麻痹在酒精中,醉生梦死,可叹可悲!所幸年轻人正极力冲破桎梏,迎来新生。愫方也终于绝望而放弃悲剧性的自我牺牲,而争取新生活。</p><p class="ql-block">而今,一些孩子,困在电子产品的方框里,颓废,一方面想努力,一方面又在游戏的泥淖里无法自拔,何其相似。</p><p class="ql-block">曾皓老爷子,执着在棺材里;曾思懿,为情为财,上上下下搬弄是非,和王熙凤有相似性。都是可怜可悲之人。</p><p class="ql-block">《雷雨》是经典,台词堪称一流,不少神来之笔。人物情感纠葛,怎一个乱字了得。一步错,注定后面的步步错。两代人之间的恩恩怨怨,那么集中在短暂的一天之间爆发,后面是三个年轻人看似被漏电电死,凶手其实是虚伪狠毒的周朴园,是为乱伦无耻的周萍,是被情所困歇斯底里的周繁漪,是贪婪卑鄙的鲁贵。最终因果不虚。</p><p class="ql-block">周冲真是难得的好孩子,四凤真是纯洁的羔羊。</p><p class="ql-block">7. 一月到七月,读毕《论语译注》。语录体,每一小章独立、短小,但内涵深刻,譬如牦牛肉干,适合化整为零,慢慢嚼,细细品。</p><p class="ql-block">8.二月二刷(看完)《经典常谈》。见读书随笔《经典常谈,经典长谈》</p><p class="ql-block">9.三月选择性看《经典常谈》(三刷)</p><p class="ql-block">10.三月底四月初,湖州培训,看完王建荣编译的《陆羽茶经》。</p><p class="ql-block">出行前,犹豫再三,不知带啥书合适。多年经验是,轻巧一点,有趣一点的小书为宜,不然进进出出增加负担;艰涩难懂,无法一心两用。去年金华培训,就后悔带《瓦尔登湖》,艰深的内容,确实不适宜作为课堂读物。一翻《茶经》图文并茂,就愉快入驻手包。</p><p class="ql-block">四天时间,恰好看完,而且轻松愉悦,完美!</p><p class="ql-block">心心念念要购《茶经》,窃以为是自己欠父亲的一本书。多年来,总为觉得要为父亲和茶叶做点什么,比如读《茶经》,比如写点文。</p><p class="ql-block">培训还不错,偶尔抽空翻看几页也很好。图文并茂,煞是有趣。于是,见缝插针,就读完了全书。</p><p class="ql-block">这个版本是书博士帮忙选择的,果然是最适合咱的版本。毕竟不是专业人士,注释+配图,大大降低了难度,增加了趣味性,读来饶有趣味。读毕,茶便了然于胸:渊源、工具、制茶、茶具、煮茶、饮茶、茶事、出产、茶图、茶道……即使是外行,也不免感慨古人对茶的热爱与讲究。一盏茶,是通天地连日月的。</p><p class="ql-block">陆羽不愧是茶圣,说明之严谨、生动、广博、专业都是一流的。经这本书的浸润,亦算是略知茶事了。</p><p class="ql-block">最有趣的还是“七之事”,讲述了从上古到唐代四十四人,四十八个故事,可以窥见茶叶的变迁,有的让人忍俊不禁,印象深刻。比如《异苑》记载一个守寡的母亲带着两个儿子住在古冢边上,她爱喝茶,每每饮茶,总是先用茶祭祀。招到两个儿子反对,但她坚持,后来梦到古冢中的人感恩她的保护并分享好茶。晨起就在院中发现十万报恩铜钱,两个儿子很羞愧,此后用茶虔诚祭奠。这桩茶事,藏着因果,道尽为人需诚敬天地的道理。</p><p class="ql-block">《茶经》,美味!一则更懂父亲以及父亲一样的茶人;二则更懂茶之风雅,茶之真味。可谓余味无穷,满口余香。</p><p class="ql-block">11.四月看《地藏经》。 二刷了。</p><p class="ql-block">12.五月初,选择性翻阅《西门内外》。趁着这本书的出版发行座谈会的半天时间,一边听前辈发言,一边先睹为快。《西门内外》,走近西门,走进西门。作为江山人的媳妇,在江山将近三十年,在江二中二十余年。爬了三四年西山,常常流连在西山,却只看见西山山水。刚刚翻阅一遍,看到了西山的历史和文化。身为二中人,感谢两位主编为百年二中奉献的厚礼;身为迟暮的文学青年,感谢各位大咖汇集的厚重大书;身为教师,替孩子们感谢前辈为后学留下真实的历史文化的足迹。</p><p class="ql-block">13.五月看完《万物有时》。</p><p class="ql-block">《万物有时》真正的生态文学。</p><p class="ql-block">淡而有味。一个广博而散淡的老者,仙风道骨,拈花一笑。侃侃而谈,不疾不徐,娓娓道来。万物皆入笔端。</p><p class="ql-block">短小,精干。小而美。犹如很多的小画,寥寥数笔,又活灵活现。一幅幅串成一本画册,随时可入画,随时可出画。清浅而美好。信手拈来,都是好文。</p><p class="ql-block">有温情。《杜鹃花》。没有写花,而是写了两个虔诚的人。通身都是书卷气的搞艺术的人。有犀利。比如《车前子》:搞艺术的人千万不能当“车前子”,不能叫人烧心反胃。需要时常百度寻图,让花草树木与文字对应。比如叶子花(三角梅),马缨花,晚饭花,尤加利树。却原来是旧时相识,三角梅江南也处处可见,只是没有南国那么闹;晚饭花,老家叫地雷花,只因它种子圆形而有规则的凸线,像极了地雷。</p><p class="ql-block">语言简短生动接地气。比如“靠五十了”,一般表达为将近五十。</p><p class="ql-block">结尾,自然。常常不“卒章显志”。当止则止。毫无矫揉造作之态,反而余味无穷。</p><p class="ql-block">写出人性。《薛大娘》。人物活脱。拉皮条,不置褒贬。写出复杂的人性。感性上很理解,理性的判断则是不对的。人情世故,民俗,个人思考,尽在小文里,轻松而收获良多。</p><p class="ql-block">若说有不足,就是部分内容有重复出现,可能是前前后后的文字收集成册的缘故。瑕不掩瑜。</p><p class="ql-block">14. 六月初听完夏目漱石的《我的猫》。讽刺小说中的杰作呀。其实,情节说不上多曲折,但是,真心有趣,一来是猫的视角,二来是平淡中见真实,平淡中见功力。</p><p class="ql-block">结尾处,有两点不认同,1,关于自杀;2,关于歧视女人。</p><p class="ql-block">15.六月看完《浮生六记》。老教材有一课《童趣》,就对作者和本书感兴趣,后来有多次听到朋友推荐。读完,百味杂陈,感慨万千啊。简直将人生百味,酸甜苦辣道尽,爱情之美满、家庭之复杂、生活之艰难、事业之曲折、旅游之美好,尽在其中。</p><p class="ql-block">沈复与芸娘,简直就是神仙眷侣的代名词,爱情如果有现实的范本,就是他们俩了。可惜芸娘早逝,可惜家道艰难,好景不长,叹惋!但换个角度,已然是幸运之至了,不是吗?</p><p class="ql-block">有趣。恩爱后的情趣,爱之深浓。品文论史的雅趣。</p><p class="ql-block">芸娘,灵秀可爱,心灵,手巧,文敏。贤惠。妙人啊。风雅啊。各种巧思妙想。荷花茶。美,神仙眷侣。灵魂伴侣啊。心胸宽广。努力物色纳妾。</p><p class="ql-block">16.六月看完《诺贝尔获奖作家短篇小说精品》。从小儿的书架里翻寻到的好书。跟着研学的旅行箱到航埠,开头感觉一般。心想,诺贝尔获奖作家,不过如此。中考流动监考,顺势跟着去监考,走廊清风徐来,监考间隙,美美沉浸其中,监考阅读两不误,人生一大乐事啊!</p><p class="ql-block">开考前,监考老师一脸严肃,考生一脸紧绷,陪考老师一脸认真;开考后,随时待命,陪考生上洗手间,替监考老师岗,处理零零碎碎小事。其实是正儿八经第一次当大考的流动监考,流动的缝隙还是很宽的,于是,在一个有一个故事里沉醉,有时忍俊不禁,有时引人深思,大多感叹唏嘘。短篇小说,故事不长,内涵却很深。也有几篇是在其他杂志选登过的,也有一二篇在试卷中出没过。</p><p class="ql-block">渐入佳境呢,越到后面,越喜欢的,都是好书!</p><p class="ql-block">17.六月听完王实甫《西厢记》,美呀!动人的爱情,刻骨的相思,曲折的情节,美妙的语言。 妙不可言!考虑二刷,三刷。</p><p class="ql-block">相关情节早已耳熟能详,大学貌似只欣赏了片段。以为老掉牙的戏剧了,应该没啥吸引力。不料,一见钟情,两情相悦,到修成正果,终成眷属,中间的跌宕起伏,心理描写细腻真实,非常吸引人。无论是相思之苦,相爱之甜;还是孙飞虎抢人,张生修书求救,白马将军解围;还是张生执着深情,老夫人出尔反尔,红娘机智爽直泼辣,崔莺莺口是心非,郑恒卑鄙无耻,以及语言的芳香馥郁美妙,都让人欲罢不能。青春的激情,爱情的勇气,随着剧情推进不断被唤醒。</p><p class="ql-block">那么这戏剧就是青春的代言,爱情的胜利!</p><p class="ql-block">18. 六月底看完《红楼梦》(下)。断断续续读,战线拉得很长。都说精华在前八十回,后四十回一直重视不够,这次听导师指示,开始关注结局。</p><p class="ql-block">读后感另见《回溯红楼一梦》</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