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台山游“三寺”

杨柳(上海)

<p class="ql-block"> 五台山最高峰3000多米,峰峦叠嶂,自然雄奇。因五峰环抱,峰顶如平台而得名;又因盛夏凉爽而称清凉山。全山现有寺庙47座,列中国四大佛教名山之首。</p><p class="ql-block"> 汉代起,五台山就是文殊菩萨的演教道场,也是中国佛教中心。历代先后有北魏孝文帝、隋炀帝、宋太宗、元成宗、元英宗和清康熙、雍正、乾隆、嘉庆等9位皇帝巡幸五台山,是无数信徒礼拜祈愿的圣地。更有千百年来,印度、日本、蒙古、朝鲜、尼泊尔、斯里兰卡等国的许多佛教徒,来五台山朝圣求法巡礼,有些甚至留在五台山修行终身。</p> <p class="ql-block"> 那年我们在忻州参观阎锡山故居后,来到五台山,在台怀镇住宿,观赏了壮美的五台山风光,游览了显通寺、塔院寺和菩萨顶,感悟了博大精深的中华佛教文化。</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显通寺:最大最老的五台山第一寺</b></p><p class="ql-block"> 走进梵音绕梁、香雾袅袅,金碧辉煌的大显通寺,顿感庄严肃穆。</p><p class="ql-block"> 显通寺是五台山第一座寺庙,始建于东汉永平年(公元69年),初名大孚灵鹫寺,已有1950多年历史。北魏孝文帝时扩建,唐代重修并更名大华严寺。明初重建,太祖赐额 “大显通寺”,是中国历史最久的寺庙之一。</p> <p class="ql-block"> 显通寺苍松环绕,宏大整肃,占地8万平方米,有观音殿、文殊殿、大雄宝殿、无量殿、千钵殿、铜殿和藏经阁等七重殿宇。藏经殿为全寺最高建筑,收藏有各种佛家经典及各代珍贵文物。还有钟楼、僧舍和各种配殿,各种建筑多达400余间,是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p> <p class="ql-block"> 我们参观了其中三座大殿:观音殿、文殊殿和文殊殿后的大雄宝殿。</p> <p class="ql-block"> 恭敬地踏进观音殿大门,只见正上方挂着由乾隆皇帝御笔的横匾:“霞表天城”。殿内供奉观世音菩萨、文殊菩萨以及普贤菩萨,所以又被称作三大士殿。坐南向北的观音殿,是清朝时期的建筑。</p> <p class="ql-block"> 不少信徒向观音菩萨金像叩头跪拜,求子求财求平安。</p> <p class="ql-block"> 大文殊殿重建于1746年(清乾隆十一年)。殿内佛灯高照,宝鼎焚香,佛音不绝,案上摆着供果,敬有鲜花。</p> <p class="ql-block"> 殿内供奉七尊文殊菩萨像,正中为大智文殊,另六位是西台狮子文殊、南台智慧文殊、中台孺者文殊、北台无垢文殊、东台聪明文殊和甘露文殊。文殊像前有护法神韦驮像,两侧有十八罗汉像,还有禅宗经典一一《圆觉经》中的12位大菩萨。</p> <p class="ql-block"> 走出文殊殿,来到大雄宝殿。殿前有“清凉妙高处”石碑和五座铜塔。五座耸立的铜塔,暗合五台山的五个台顶,亦代表文殊菩萨拥有的五种智慧(法界体智、大圆镜智、平等性智、妙观察智、成所作智),彰显了文殊菩萨在佛教中的地位。</p> <p class="ql-block"> 大雄宝殿高大庄严,是显通寺的主殿,全木结构,重建于清光绪二十五年(公元1899年)。入殿见众僧诵经,香客跪拜。正前方的横梁上高悬康熙御笔“真如权应”的木匾,两旁锦幡垂挂。殿台上有三尊主佛,中间是释迦牟尼佛,东面是药师佛,西面是阿弥陀佛,殿墙两侧是十八罗汉,背后有观音、文殊、普贤三尊菩萨像,均金光闪闪,为明代和清代雕塑。</p> <p class="ql-block"> 殿中供奉的佛祖释迦牟尼金像,肉髻饱满,方额广颐,两耳长垂,眉若弯月,面容慈祥。</p> <p class="ql-block"> 我们被显通寺的镀金铜殿所吸引。铜殿方型,约有3层楼高,宽近5米,殿脊两端有两个鸱吻,中间装有寓意福禄的葫芦状宝瓶,全殿外层贴有金箔,金碧辉煌,是我国现存最大的一座铜殿。</p><p class="ql-block"> 铜殿铸于明万历三十八年(公元1610年),共用铜10万斤,所用资金来自于明代万历皇帝朱翊钧之母李太后的师傅妙峰和尚从各地的布施。</p> <p class="ql-block"> 铜殿正面横梁有铜铸的“二龙戏珠”和“双凤朝阳”雕塑,中央台上端坐一尊佛祖如来,四壁铸有小佛万尊,金光照人,栩栩如生,人称“万佛如来”。</p> <p class="ql-block"> 铜殿前东西方耸立着两座8米高的镀金铜塔,13层的塔身铸满精美生动的佛像图案。铜塔原有5座,按东西南北中方位布置,象征五台山五座台顶,但被侵华日军盗走3座。</p><p class="ql-block"> 金光闪烁的铜殿、铜塔,不同凡响的气势,显通寺不愧为五台山寺院之首。</p> <p class="ql-block"> 据说,显通寺是求健康、求事业、求财运的庇佑之地,所以祈拜的香客、信徒络绎不绝。寺内还有光绪皇帝载湉御笔的“愿力宏大”匾额。</p> <p class="ql-block"> 显通寺内还有毛主席手书“指点江山”的石碑,笔迹豪放磅礴。五台山曾是全国第一个抗日敌后根据地,晋察冀边区总部。当年,显通寺等寺院藏有护寺的武器,爱国僧侣将武器偷运出山送给八路军。不少僧人还俗扛枪,用热血和生命保家卫国。</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塔院寺:五台山标志大白塔与文殊发塔</b></p><p class="ql-block"> 游罢显通寺,来到南侧的塔院寺。塔院寺的标志是高耸入云的大白塔。</p><p class="ql-block"> 塔院寺全称为护国大塔院寺,原是显通寺的塔院,明成祖永乐五年(1407年)重修舍利塔后独成一寺,又因院内有座大白塔,故名塔院寺。</p> <p class="ql-block"> 大白塔全称释迦文佛真身舍利宝塔,又叫大慈延寿宝塔。始建于元大德六年(公元1302年),明永乐五年(公元1407年)重修,用米浆拦和石灰砌筑而成,大白塔内中藏有印度阿育王所造的舍利塔。在巍巍群山、红墙灰瓦殿的寺院映衬下庄观纯洁,当仁不让成为五台山的标志。</p> <p class="ql-block"> 进山门,寺前有座明代木牌坊,三楼四柱,为明万历年间所建,已有600余年。牌坊高檐下正中嵌刻着“清凉胜境”四个蓝底金字,背面是“祗园精舍“,字迹雄健,系清代康熙皇帝御笔。进入塔院寺,只见寺前松柏挺立,寺后白塔高耸。</p> <p class="ql-block"> 大白塔位于殿阁之间,雄伟挺拔,直指蓝天,有气盖山河、一览五台之慨。塔基正方形,环周83.3米,通高75.3米。宝塔通体洁白,造型优美。塔铜顶圆盘连同塔腰有风铃252个,鸟雀围翔,风吹铃响。</p> <p class="ql-block"> 站在白塔下抬头仰望,我们感受到它在群寺簇拥之下的巍峨壮观,不仅是我国塔式建筑中的珍品,也是佛教徒首要朝拜的圣迹。1983年,释迦文佛真身舍利宝塔被国务院确定为重点寺院。</p> <p class="ql-block"> 佛塔的回廊有123个转经筒,几乎每个来塔院寺的朝拜者都会虔诚地顺时针绕三圈转动转经筒,我们也跟着游客一起转了三圈,然后进殿。</p> <p class="ql-block"> 塔院寺有钟鼓楼、天王殿、大慈延寿宝殿、塔殿藏经阁,以及山海楼、文殊寺塔等建筑,气魄雄伟;供奉的是释迦牟尼佛、文殊菩萨、阿弥陀佛、药师佛、迦叶佛等九尊佛像。</p><p class="ql-block"> 我们参观了天王殿和大慈延寿宝殿,然后到大白塔北侧木结构的建筑藏经阁。楼内有33层的木制转轮藏,各层放满经书,现存内有用汉、蒙、藏多种文字所写的经书2万多册。</p> <p class="ql-block"> 大慈延寿宝殿殿前香火袅袅,殿内僧人诵经念佛,正中端坐着释迦牟尼佛,文殊菩萨和普贤菩萨分列左右。香客和信徒们正恭敬地向菩萨跪拜,以求菩萨保佑平安,赐予智慧。</p><p class="ql-block"> 但奇怪的是,塔院寺文殊殿的文殊菩萨却是黑须男相。只见文殊身色黑蓝,发髻高隆,袒着上身,身佩挂链、斜披圣带。右手高举除魔之剑,左手胸前拈盛开的莲花。原来,五台山有五色文殊,塔院寺供黑色文殊,显通寺供绿色文殊,菩萨顶供黄色文殊,罗喉寺供白色文殊,殊像寺供蓝色文殊。该殿系明万历皇帝为母亲延年益寿而建。</p> <p class="ql-block"> 殿内悬挂的由清代三位皇帝登临此殿所留墨宝刻成的三块匾额引人注目,即康熙御笔“景标清汉”,乾隆御笔“揽妙曼云”和嘉庆御笔“尊胜法幢”。笔迹劲道有力,浑厚舒展。许愿者和信徒们燃香进殿拜佛,以求获得菩萨保佑,解脱烦恼,获得永恒的平安和智慧。也有不少年轻人跪拜,乞求学业进步或事业顺利,据说很灵验。</p> <p class="ql-block"> 在塔院寺方丈院东侧,我们看到一座约7米高的小白塔。它建于元大德五年(公元1301年),明万历24年(公元1596年)重建,因塔内藏有文殊菩萨显圣时遗留的头发,故称文殊发塔。</p><p class="ql-block"> 小白塔来源于贫女乞食的故事。相传北魏年间,寺庙每年三月庙会,赴会者不分僧俗,不分贵贱,也不分男女老幼,均可饱餐一顿。文殊菩萨化作贫妇,带着两个孩子和一条狗前来赴斋,和尚给她和两个孩子分了饭,但贫妇说狗也要吃饭又分了一份,贫妇又说她腹中胎儿也要吃饭,大师不悦,说她“贪得无厌”。这时贫妇剪下一缕头发作为布施,然后腾空而起,现出真身,婴儿和小孩变成善财童子,狗也变成了绿帽狮子,并在空中吟偈子道:“众生学平等,心随万境波,百骸俱舍尽,其如憎爱何?“僧客纷纷跪地朝拜,祈求文殊菩萨原谅,后来在菩萨现身处建了小白塔,将文殊菩萨头发藏在塔中供养。《清凉山志》(清凉山即五台山)记载道:“在大塔东侧,昔文殊化为贫女,遗发藏此,万历间,圆广道人重修,见发若金,随人视之不一。”</p> <p class="ql-block"> 看罢文殊发塔,走进塔院寺方丈院。迎面就见汉白玉的毛泽东和周恩来并排座在椅子上的雕塑。背后朝南的房门口牌子上赫然写着“毛泽东路居旧址”。</p><p class="ql-block"> 1948年4月9日,毛泽东率中央机关离开延安前往西柏坡,路过五台山时突遇大雪,无法前行。毛主席和周恩来、任弼时、董必武、叶剑英等便在方丈院住宿一夜。次日雪停,毛主席等离开五台山,前往西柏坡,在那里指挥了著名的辽沈、平津和淮海三大战役,推翻了蒋家王朝。</p> <p class="ql-block"> 进屋,见床铺、桌凳、洗漱用具,笔墨用品的复制品均按当年原样陈列。</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菩萨顶:108级台阶的皇家寺院</b></p><p class="ql-block"> 菩萨顶位于灵鹫峰上。从山下仰望,菩萨顶前陡峭的石阶,如同悬挂在空中的天梯。一般寺院均是红墙青砖灰瓦,唯独菩萨顶金瓦覆顶,宛若一座金色的梵宫佛国伫立于群山最高处。</p><p class="ql-block"> 菩萨顶是五台山等级最高的寺庙,也是五台山最大的喇嘛寺院和皇家寺庙。清代康熙皇帝曾5次、乾隆皇帝曾6次来五台山拜谒,均住宿于菩萨顶,并赐菩萨顶大喇嘛提督印。</p> <p class="ql-block"> 菩萨顶满族语言意为文殊菩萨居住的地方,始建于北魏孝文帝年间(公元471~公元499年),时名“大文殊寺”。唐太宗贞观五年(公元631年),僧人法元重建后称真容院。明永乐以后,内蒙、西藏等地藏传佛教进驻五台山,清顺治十三年(公元1656年),菩萨顶由青庙(和尚庙)改为五台山最大的黄庙(喇嘛庙),并从北京派去了住持喇嘛。五台山成为全国唯一青庙与黄庙共处一山的佛教圣地。清康熙年间,敕令重修菩萨顶,并向该寺授“番汉提督印”。菩萨顶的主要殿宇屋顶铺了只有帝皇才能使用的黄色琉璃瓦,金碧辉煌,雄冠五台。</p> <p class="ql-block"> 我们沿着108级石台阶逐级而上,看到一些老年信徒背着杏黄色绣着红字“佛”的包,五体投地,匍匐在台阶上爬行,每爬一个台阶双手合一,跪拜叩头,满是皱纹的脸上充满了虔诚。据说108级台阶代表了人生的108种烦恼。踏上一个台阶就意味着解脱一种烦恼,踏完108级石台阶,登上平台,等于把人世间的108种烦恼全部踩在了脚下。</p> <p class="ql-block"> 登上108级台阶,身上己经微微出汗。平台之上立着康熙皇帝手书“灵峯胜境”四个蓝底鎏金大字的牌楼,两旁竖立着两根高高的旗杆。</p> <p class="ql-block"> 站在灵鹫峰上,但见群山起伏,云雾缭绕,四周红墙青砖灰瓦的寺庙掩映在群山之中,塔院寺的大白塔一柱擎天,格外醒目,唯有红墙红柱金顶的菩萨顶矗立灵鹫峰上,深感“灵峯胜境”名副其实,是五台山绝佳的登高览胜的观景点。</p> <p class="ql-block"> 菩萨顶有殿堂楼房110间,我们由南向北依次参观了天王殿、大雄宝殿和大文殊殿。</p><p class="ql-block"> 大雄宝殿内供奉释迦牟尼佛、弥陀佛、弥勒佛,藏传佛教的达赖、班禅活佛朝拜五台山时都曾在此讲经说法。菩萨顶的文殊殿是朝山信徒必去的礼拜之处。</p> <p class="ql-block"> 大文殊殿前石碑坊上的“五台圣境”,系康熙皇帝亲笔所题。碑坊后是红墙金瓦的文殊殿。这时想起了明代施耐庵所著《水浒传》中鲁智深的故事。嫉恶如仇的鲁达因三拳打死恶霸镇关西,被迫逃到菩萨顶文殊殿,剃发为僧,并改名鲁智深。后因耐不住佛门清规,鲁智深喝酒吃肉,倒拔垂柳,毁坏寺门,打伤小僧,被智真长老赶下五台山,去了水泊梁山。</p> <p class="ql-block"> 大文殊殿金碧辉煌,庄严肃穆,香火旺盛,梵音不绝。殿内有三幅对联:一是“万法皆空性,光明照世尘”。二是“静心修慧海,智慧照灵山”。三是“莲花开智慧,金刚坐慈悲”。香客信众,人人合十,向端坐中央的文殊菩萨焚香叩拜,许愿文殊菩萨带来智慧和好运。</p> <p class="ql-block"> 大文殊殿前耸立着三块清朝康熙皇帝和乾隆皇帝的御碑,每面御碑高达六米,用汉、满、蒙、藏四种文字镌刻的碑,字体流畅,气势不凡,象征着民族团结,社会安定,国家昌盛。</p> <p class="ql-block"> 来到大雄宝殿,大门两边刻有对联:真容容真真容真,灵鹫鹫灵灵鹫灵。殿内供奉佛祖释迦牟尼和文殊菩萨、普贤菩萨的佛像,金光闪烁。殿前路面有九龙翻腾,互相缠绕,活龙活现的九龙吸水图雕塑。</p> <p class="ql-block"> 天王殿内有两幅对联:“八部常护圣教,四王永镇邪妖”。 “进这步通身是佛,伸着臂双手擎天”。殿两侧供奉四大天王塑像:手拿琵琶的东方持国天王,手持慧剑的南方增长天王,身上缠龙的西方广目天王,一手持伞的北方多闻天王。四大天王威风凛凛,代表着“风调雨顺,国泰民安”。</p> <p class="ql-block"> 走到菩萨顶前院,见康熙御碑;至东禅寺,碑亭内有乾隆御碑。康熙玄烨和乾隆弘历两帝在五台山分别题写了52块和49块匾额。还有乾隆皇帝1786年、1792年第五次、第六次来五台山所作的两首七律诗石碑,充满对五台山的崇拜和对文殊菩萨的恭敬。可惜我们没看到。问了僧人,才知乾隆两块诗碑在黛螺顶。</p> <p class="ql-block"> 五台山不仅是佛教圣山,而且是国家重点旅游风景名胜。2004年,五台山被评为中华十大名山;2007年被评为国家5A级旅游景区;2009年被联合国列入世界自然和文化双遗产,显通寺、塔院寺、菩萨顶等十大寺院为世界文化遗产。</p> <p class="ql-block"> 人生必去五台山。遥望层峦叠嶂,气象万千的五台山,我们赞美祖国江山如此多娇;环顾矗立在群山峻岭之中的千年古刹群,我们惊叹古代劳动人民在高山之巅建造了如此庄严神圣的寺院;漫步寺院殿宇古迹之中,我们感恩祖先留下举世称绝、丰富多彩的文化遗产;聆听深沉悠扬的梵音,我们感叹中华佛教文化的深邃奥妙。朝拜圣地,洗涤心灵,我们要修身养性,完善自我。</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right;">背景音乐:《五台山拜佛》</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