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2023年7月13日道文化志愿者进社区宣讲稿</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善美(鹰潭师范附属小学:郑玲芳)</p> <p class="ql-block">道德经·第八章</p><p class="ql-block">春秋时期 · 老子</p><p class="ql-block"> 上善若水 , 水善利万物而不争 。 处众人之所恶 , 故几于道 。 居善地 , 心善渊 , 与善仁 , 言善信 , 正善 治 , 事善能 , 动善时 。 夫唯不争 , 故无尤 。</p> <p class="ql-block">最善的人好像水一样,水善于滋润万物而不与万物相争。停留在众人都不喜欢的地方,所以最接近于“道”。最善的人,居处最善于选择地方,心胸善于保持沉静而深不可测,待人善于真诚、友爱和无私,说话善于恪守信用,为政善于精简处理,能把国家治理好,处事能够善于发挥所长,行动善于把握时机。最善的人所作所为正因为有不争的美德,所以没有过失,也就没有怨咎。</p> <p class="ql-block">保持一颗向善的心,人就容易获得快乐。选择做善事去帮助别人,内心必获得满足。人的一切皆源于心,善心善行,必得善果。</p> <p class="ql-block"> 因此 ,我的网名就用了善美,人生目标向善向美。和所遇见的人好好相处,互帮互助。疫情时加入志愿者的队伍做好事,还组织学生也用自己的方式表达对一线抗疫者和志愿者表达敬意。</p> <p class="ql-block"> 我是一名志愿者</p><p class="ql-block"> 文/郑玲芳(善美)</p><p class="ql-block"> 8月15日晚上,接到湖西路志愿岗8月16日值岗的安排,(早晨05:00点——07;00点)我赶紧设置好闹钟,一切准备就绪。</p><p class="ql-block"> 梦乡里一阵闹铃敦实地催促,洗漱完毕出发,打着手电筒下楼,路灯的目光有些朦胧的疲惫,走到小区的路口就有志愿者抵达,我的岗位是出小区左边的湖西路40号2栋。</p><p class="ql-block"> 走在空虚的街道上,望着一个个小区被铁皮围栏隔绝着,看着奔波在各个路口有家不能回的忙碌身影,想着围栏里有家不能出的静默,还有街道上时而传来120急促的阵痛。我的脚步异常地坚定。</p><p class="ql-block"> 身披一抹“朝霞”的我比鸟鸣先一步抵达岗位。与90后的夏梦娇同框打卡,我们手机屏幕上不断传来校长与同仁呐喊助威的鼓励。让我们这抹身披的“朝霞”泛着铠甲的光芒。此刻我知道,勇敢走出这一步的勇气源自于这个集体,这个令人自豪的集体——鹰潭师范附属小学。在疫情第一天,敬爱的邹校长就冲在抗疫一线,为了更好的进行疫情防控,阻断疫情的快速传播,我市进行静态管控全员核酸检测。老师们在校长的身先士卒影响下,积极响应招募抗疫志愿者的号召,踊跃报名,勇敢地走向疫情防控工作第一线。</p><p class="ql-block"> 在核酸检测点配合医护人员进行工作。布置核酸检测场地,维持核酸检测队伍秩序,帮助扫码,引导入场,帮助居民尽快完成核酸检测。为值守保安做饭送餐,严格把控进出人员事宜,我们尽心尽责,真诚服务,现场井然有序,检测效率快速提高。</p><p class="ql-block"> 三尺讲台,教书育人,我们是和蔼可亲的人民教师。疫情防控,我们是义无反顾的防疫志愿者。从三尺讲台到抗疫一线,我们不畏病毒的可怕,迎难而上,我们用实际行动践行师者仁爱。我们把责任扛在肩上,牢记着习近平总书记的嘱托“师者为师亦为范,学高为师,德高为范。” </p><p class="ql-block"> 新冠扰秋风,城池修篱笆,把自己斧正种好。 静待春天回归,疫情的阴霾也终将散尽。在此让我们向奋战在防疫一线的工作人员致以崇高的敬意,让我们共同坚守,期待春暖花开。</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万善德为本,百行孝为先。”孝敬长辈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是中华民族道德的基石。</p><p class="ql-block">父母生儿育女,含辛茹苦,一生操劳。从十月怀胎到养大成人,无不渗透父母的心血和汗水,这其间有“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的百般呵护和疼爱,有“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的千遍叮咛和牵挂,有“不为己身苦,常怀儿女忧”的万种柔情和眷顾,这深入骨髓,融入血脉的情和爱比海还深、比天更高。</p><p class="ql-block">“鸦有反哺之义,羊有跪乳之恩”,小生灵尚有报恩的义举,更何况我们文明的人类?作为芸芸众生中的我们,当以他们为榜样,用自己的爱心和能力为父母出谋划策、排忧解难。一片关心,一份理解,都会让父母心花怒放、倍感欣慰。你可以为年迈的爷爷背背诗,为苍老的奶奶梳梳头,为辛劳的父亲捶捶背,为疲惫的母亲泡泡脚。一杯热茶,一声问候,一条短信,一份礼物,无不是情的涌动、孝的流露、爱的延续。饮水要思源,知恩当图报,作为沐浴父母无限关爱的儿女,我们该怎样回报呢?</p><p class="ql-block">大连王希海24年如一日照顾已是植物人的父亲,只为父亲活着。当年23岁的王希海不仅放弃了出国工作的机会,还放弃了成家的念头,但是他无怨无悔,他的故事感动了他身边的每一个人,也感动了成千上万的中华儿女。一位瘫痪在床20年的植物人,竟然浑身没有一点褥疮,不但肌肉没有萎缩,还能有80多公斤的体重,当医生在为王希海的父亲检查完身体后情不自禁道:“这在医学护理史上简直是奇迹!”</p><p class="ql-block">王希海用自己的实际行动为我们诠释了什么是“孝”、什么是“知恩图报”。鲁迅先生曾说过:“不孝的人是世界上最可恶的人。”孔子曰:“夫孝,天之经也,地之义也,德之始也。”孝道是中国的传统文化,作为炎黄子孙的我们更要时刻谨记。</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一个好人就从善待父母和家人做起,一个好人内心深处是纯净的,能让人不为名利所动,不为世俗所困,坦坦荡荡,清清白白,活出自己的本真。</p><p class="ql-block"> 心善之人,与人为善,内心充盈着无限美好;心善之人,心胸开阔,处处为别人着想,不占便宜,不拘小节,心灵自带香气!</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