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杂说】名臣李斯被腰斩时,满朝文武为何没有人为他求情?

山河学苑

<p class="ql-block">文章来源:为你盛一碗 国学饭</p><p class="ql-block">李斯,在中国历史上,绝对是一个与众不同的名字。年轻时,李斯仅仅是掌管文书的小吏,为了飞黄腾达,他师从儒家代表人物之一荀子,学成后投奔秦国,成为千古一帝秦始皇最得力的左膀右臂。</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还在当小吏时,有一次李斯观察到了厕所里和米仓里的老鼠的不同。同样是老鼠,在厕所里的老鼠过得“流离失所”,看到人和狗都惊恐地落荒而逃;</p><p class="ql-block">而在米仓里的老鼠则过上了神仙般的日子,不但吃得滋润,而且还能在米仓中游玩,让李斯一下子发出了感慨:“人和老鼠一样,你所处的环境不同,过上的生活就完全不同。”</p><p class="ql-block">或许从此刻起,李斯已经立下了要通过改变环境来改变命运的决心——一个人要有才华,但也要有施展自己才华的舞台。</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大舞台下,李斯长袖善舞,走向“人生巅峰”</p><p class="ql-block">对于李斯来说,最好的舞台便是战国后期日渐强大的秦国;而战国末年诸侯国数量逐渐减少、百姓逐渐厌倦战争的环境,则在某种程度上是他的“大舞台”。</p><p class="ql-block">公元前247年,嬴政即位,他心怀一统天下的雄心壮志,却迫于形势,只能韬光养晦等待时机。 彼时的李斯,投奔于吕不韦门下。他的境遇其实和嬴政颇有些相似——为了一项伟大的事业做着周密的准备,一切只等待箭在弦上的那一刻。</p><p class="ql-block">“先灭韩,以恐他国”。李斯对嬴政提出的这一建议,是李斯在历史上写下的光彩照人的第一页,开启了秦灭六国的征程,而李斯也因这一提议得到秦王嬴政的赏识,开始了自己扶摇直上的仕途。</p><p class="ql-block">公元前237年,李斯的飞黄腾达之路险些戛然而止。因郑国派人到秦国修建水渠,秦王嬴政决定驱逐各国在秦国的宾客,而李斯也在此之列。</p><p class="ql-block">情急之下,李斯写下了流传千古的《谏逐客书》——“今逐客以资敌国,损民以益雠,内自虚而外树怨于诸侯,求国无危,不可得也”,其文情真意切、有理有据,短短800余字,令秦王嬴政回心转意,改变了秦国的命运,也让李斯在命悬一线之际实现了自我救赎。</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然而,李斯更重要的贡献,恐怕还在于秦朝成立后,他深得秦始皇信任,被封为丞相,他建议秦始皇废除分封制,改为郡县制,把全国分为三十六郡,郡以下设置县,更有利于维护秦王朝的统治。</p><p class="ql-block">其次,他建议秦国统一文字、度量衡,主张禁止私学,废《诗》《书》、六国史记及“百家语”等,掀起统一车轨、修筑驰道的运动。出身儒家荀子门下的李斯,最终却以法家的方式实现了自己的宏图大志。</p><p class="ql-block">后人在总结李斯的一生时,也通常将他归为法家一派。“以辅始皇,卒成帝业,斯为三公,可谓尊用矣”,无论如何,李斯早已实现了即使是史书中的先辈们也无法完成的丰功伟绩。</p><p class="ql-block">看到这里,你或许不得不叹服,李斯真乃我国古代读书人“入世”的典范,他不但腹有诗书、学识渊博,更能将自己的才能与谋略运用到为人处世乃至治国辅政方面,走向“人生巅峰”。</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俗话说“学而优则仕”,这李斯可就更了不得了,他不但实现了“当官”的夙愿,还借助千载难逢的历史机遇,成为千古一帝身边最得力的辅臣,他超凡的判断能力和胆识让他屡次做出了最具远见的抉择,他的理念奠定了中国两千多年封建专制的基本格局。</p><p class="ql-block">古往今来,我国的读书人一生的极致追求不就如此吗?</p><p class="ql-block">做惯了“米仓里的老鼠”,赵高成功拖李斯下水</p><p class="ql-block">然而,就是这样一位功绩流芳百世,极度精明而世故的“超级人精”,竟然在公元前208年被处以腰斩极刑,夷灭九族。</p><p class="ql-block">这一切,都源自于公元前210年的“沙丘之变”——宦官赵高胁迫李斯伪造秦始皇传位诏书,合谋杀害公子扶苏,拥立秦二世胡亥为帝,这一幕堪称秦汉历史上最令人震惊的事件之一。</p><p class="ql-block">实际上,在发动“沙丘之变”前,尽管李斯有着因嫉妒害死韩非的纪录,但这或许是出于李斯追求个人成功、嫉贤妒能的“私事”。</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在治国辅政方面,我们对于李斯的印象是他对秦始皇非常忠诚,总能从秦王朝利益的角度考虑事情,几次决策都非常明智而且富有开创性,是一位富有谋略和远见的智者。</p><p class="ql-block">然而,“沙丘之变”,面对赵高的威逼利诱,李斯并未坚持立场,篡改诏书更是罪不容诛,对于秦王朝后来的衰落,李斯难辞其咎。那么问题的要害便是,李斯究竟为何同意与赵高一起伪造诏书?</p><p class="ql-block">事实上,当我们了解了事实的来龙去脉后,我们更加难以对李斯产生同情。李斯同意与赵高合作,并非是因为赵高真的让他陷入了万劫不复、非此路不通的境地,而是因为赵高的“利诱”的确打动了李斯——赵高告诉李斯。</p><p class="ql-block">如果按照秦始皇的诏书,立公子扶苏为皇帝,那么公子扶苏就会让与自己私交甚密的蒙恬担任丞相,而李斯就会被罢免,落个被流放在外的下场。</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听到了赵高的观点,李斯果然心动了,他立马同意与赵高合谋篡改诏书,立扶苏之弟胡亥为帝。还记得功成名就之前米仓里的那只老鼠吗?看来,李斯是当惯了“米仓里的老鼠”,不愿意再做“厕所里的老鼠”了。</p><p class="ql-block">晚年的秦始皇虽然昏庸,但作为曾经扫荡六国的千古一帝,他还是非常清楚扶苏无论是才能还是德行都远远在胡亥之上。 如果扶苏真的即位,那么他还是有望让秦国保持良好的态势的。作为为秦朝皇室服务多年的李斯,更不可能不明白扶苏才是更合适的选择。</p><p class="ql-block">不过,当秦王朝的利益与自己的利益冲突,当“历史的抉择”摆在自己面前,李斯选择了向自己的一己私利倾斜,他根本舍不得放弃在秦王朝的权利与地位。赵高,或许就是清楚地看到了这一点,才成功拖李斯下水。</p><p class="ql-block">“沙丘之变”,令李斯的风评急转直下</p><p class="ql-block">至此,震惊世人的“沙丘之变”发生,秦王朝的命运急转直下,胡亥即位后仅仅3年,便于前207年被赵高逼迫自杀; 扶苏之子子婴在位46天,他诛杀赵高,意欲让秦王朝触底反弹,但此时秦王朝的覆灭早已不可阻挡,刘邦入潼关后,秦朝便宣告灭亡。</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李斯的一生,贯穿了秦王朝从建立、发展到覆灭的整个过程,他目睹了中国第一个封建王朝的兴衰,后人更评价李斯说,他是大秦王朝的奠基人,也是大秦王朝的掘墓者,真可谓“成也李斯,败也李斯”。</p><p class="ql-block">“沙丘之变”严重影响了李斯的历史评价。如果没有“沙丘之变”,李斯在赵高诱惑自己的那一刻,能够成功地坚守维护大秦江山利益的底线。</p><p class="ql-block">那么他或许将成为中国古代历史上最被歌颂的名臣之一——论治国辅政,论学识才能,李斯还是相当出色的,封建制度影响了中国历史数千年,而李斯正是幕后的策划者。</p><p class="ql-block">然而,当这一事件发生,结合之前害死韩非的事情,让李斯的形象一下子接近于见利忘义、反复无常的“小人”。</p><p class="ql-block">在批评李斯的人看来,他所做的一切事情,都是为了满足自己的私欲——他出于出人头地的动机读书,投奔当时秦国最有权势的吕不韦;为了尽快升迁而接近秦始皇,研究“皇帝之术”; 为了不让自己被驱逐,他写下了《谏逐客书》;为了避免秦始皇亲近他人,他设计谋害韩非;为了让自己继续维持在秦王朝的地位,他帮助秦始皇设立了一系列制度,协助秦始皇维持统治.....</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看来,李斯所做的一切,都源于他想当“米仓里的老鼠”的欲望。李斯的一切动机,都被掩盖地很好。</p><p class="ql-block">比如在《谏逐客书》中,李斯的字字句句似乎都是出于为秦国社稷考虑的动机;当李斯看到嬴政颇为喜爱韩非,威胁到自己的地位,便向嬴政进谗言,说韩非最终会为韩国服务,让嬴政决定杀死韩非。</p><p class="ql-block">他这样做,不就是为了保全自己,扫除自己前进道路上的一切障碍吗?将自己自私自利的欲望冠冕堂皇地冠上高尚而美丽的外衣,这不就是自古以来的“小人”最擅长做的事情吗?</p><p class="ql-block">因此,在李斯同意篡改诏书的那一刻,李斯的本质终究被暴露地一览无余。他从来没有真正忠诚于秦始皇,也从来没有真正为秦王朝的江山社稷考虑,他只是一个为自己的命运而奋斗的人而已。历史,在这一刻,早已为李斯进行了定论。</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赵高一手遮天,李斯早已孤立无援</p><p class="ql-block">胡亥为帝,并未让李斯的处境有所好转。胡亥年幼,他亲信赵高,不理政事,朝政被赵高把持。李斯劝谏胡亥处理政事,反惹得胡亥大怒,将李斯逮捕入狱。</p><p class="ql-block">随后,早已视李斯为眼中钉的赵高借机称李斯谋反,逼李斯供认。胡亥决定处死李斯,一代名臣最终落个悲剧式的下场。其实,李斯被出腰斩时,没人说情,是再正常不过的了。</p><p class="ql-block">秦王朝当时的情况,恐怕大家早已心知肚明。胡亥无能,赵高把持朝政,胡亥完全听信于赵高,被赵高控制。李斯作为丞相与功臣,按说也应很有权势,但显然在当时的情况下,他也根本不是赵高的对手。</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赵高一手遮天,“指鹿为马”的典故便出自于当时,这种情况下,人人自危,处于自保的动机,还有谁敢为李斯说情?</p><p class="ql-block">更何况,李斯多年担任丞相,其实也树大招风,得罪了不少人。他当年建议秦始皇建立一系列维护统治的制度,早已触犯了很多人的利益,不少人对他都心怀不满,而且史书记载李斯性格高傲,人缘其实也不是很好。</p><p class="ql-block">如今看到李斯被赵高玩弄于股掌之间,恐怕有些人心里还会暗自高兴呢,更不可能为李斯说情。另外,“沙丘之变”对李斯的负面影响恐怕比想象中更甚。</p><p class="ql-block">他既然能背叛追随一生的秦始皇,又怎么可能在乎同僚之情?</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沙丘之变”后,李斯早已不得人心,他在朝中早已没有秦国初年那种意气风发、欲谋大事的感觉,眼见赵高把持朝政,李斯被边缘化,他也没有得到他人的支持,早已在朝中处于孤立无援、有名无实的境地。</p><p class="ql-block">若是没有这次劝谏,被赵高密谋杀害恐怕也是迟早的事情。后人叹曰,李斯一生精明,却精明过头,“聪明反被聪明误”,一次“沙丘之变”葬送了他在历史上的名声,也让他背负了无法洗脱的罪名。</p><p class="ql-block">他误信赵高,以为凭借伪造诏书便可以继续立于不败之地,却没想到最终死于赵高之手,而终结他生命的,竟然也是他多年前亲手制定的刑罚制度。他做够了一生“米仓里的老鼠”,但却没有拥有一个好的结局。</p><p class="ql-block">在历史的倒影里,我们依稀看到了李斯有些佝偻的身影。一个个惊心动魄的瞬间,早已在李斯的心里刻上了深刻的烙印。此刻,他只能负重前行,留下不甘的一声长叹——“人生如戏,戏如人生啊!”</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