难忘当年偷瓜情

燕燕

<p class="ql-block">  难忘当年偷瓜情 (小小说)</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文/王 小 燕 (1246)字</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夏天的风像一位慈祥的母亲,一阵阵吹来,把田野的清香,把母亲河上的水汽清凉,一股股里吹送到千家万户。</p><p class="ql-block"> 夏天,是瓜果飘香的季节,我回想起上世纪七十年代我们知青下乡偷瓜的往事,也算是岁月艰苦里的乐趣。</p><p class="ql-block">  那时候的知青,大件不敢偷,小件不爱拿,但顺手牵羊的糗事还是有的。</p><p class="ql-block">  第一次看到田里碧绿的小西瓜,我惊喜地叫道:“好多的南瓜呀!” “这是西瓜,还没成熟。”一个老农语带不屑地说。</p><p class="ql-block">  我们一起下乡的知青都是城市长大的,从小吃香的喝辣的,娇生惯养。现在一天到睌都在劳动,半斤粗饭酸菜,肚子里的油水早已刮尽。</p><p class="ql-block">  太阳抚摸着瓜果,让它们慢慢变成了成熟的美味。北方早晚温差大,西瓜长得又大又圆,瓜瓤沙甜,糖分高,瓜果成熟多汁,充满着诱人的香味,自然引发了我们的“贼心”。</p><p class="ql-block"> 不过听说这瓜不好偷,有一次晩上邻队发现偷瓜贼,被众人追赶,不小心掉进生产队的积粪坑里,瓜没偷到惹了一身臭,给人留下长久的笑柄。</p><p class="ql-block">我们策划了几次,大家一致认定,偷瓜的时间要选择在晚上,这样才可以避免被守夜人发现。但大队的瓜把式周继成师傅不但种瓜枝术好,看瓜的警惕性也极高。我们想在他的眼皮底下偷瓜,比登蜀道还难。</p><p class="ql-block">  太阳高悬天空,活像一个大火球。大黄狗伸着舌头,喘着气睡在屋檐下。大人们汗水淋淋摇着扇子,找风口处坐着,孩子们则是成天光着身子泡在池塘里。我们几个知青,以陈标标为首,在槐树荫下商量着如何偷瓜。</p><p class="ql-block">  那天晚上,劳累了一天的人们都在自家门前睡着竹床、凉床乘凉。夜深了,他们摇着蒲扇的动作越来越缓慢了。几个知青趁着月黑风高,拿着大小麻袋开始偷瓜行动了。</p><p class="ql-block">  地势不平,沟沟坎坎多,我们都不敢快步前行。村里的小媳妇于喜姐,和我很投缘,她老公在部队当兵,人好思想很开放,我们是好朋友。于喜姐熟悉地,给我们当向导,带我们直接进入瓜地。</p><p class="ql-block">  其中一个男知青丢个馒头给狗狗吃,又拿着香烟递给瓜棚守夜人周继武,与他天南海北扯野白,吹牛皮,把个周师傅哄得喜笑颜开。另外两个男知青伏在瓜田口放哨,剩下的人就俯着身子,用手摸瓜,摸到一个瓜就装在麻袋里。</p><p class="ql-block">  我胆儿小,又怕摸到蛇,每摸一下,都吓得汗毛竖起来。我紧张地摸索着瓜前行,只赶大的摘,装满袋子扎紧口。打掩护的男知青赶紧撤退,佯装瓜棚狗叫。其他男知青就一人扛一袋瓜,不打歇地跑回住地。关上门,我们就开始享受那来之不易的甜美多汁的西瓜。</p><p class="ql-block">  第二天,守田的周师傅发现西瓜丢了,就装模作样地在路边跺脚骂了几句“砍脑壳的偷瓜贼,吃了我的瓜要一天到黑放臭屁,拉夜屎睡不着觉”。乡亲们听了,也是一笑了之。</p><p class="ql-block">  前年女儿开车送我回乡,现在的新农村,焕然一新。旧地重游,我见到了须发皆白的周师傅,谈起当年的偷瓜糗事,周师傅感慨地说:“你们偷瓜时,我早知道,故意让你们偷几个解解馋的。你们知青从城市来我们乡下,可苦了你们。”周师傅边说边让我坐一会,他说正愁自家地里的西瓜没人吃呢。</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作者简介:王小燕,笔名燕 子,系湖北省监利市容城镇人。原下放知青,监利市作协会员、荆州市作协会员、湖北省报告文学学会会员、中国微型小说学会会员。</p><p class="ql-block">  </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