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ql-indent-1">本学期五月、六月,我们班开展了为期两个月的基于信息技术的跨学科项目式学习——“苏轼是个什么人”。在这两个月中,老师分别从语文、英语、美术、劳动这四门学科中划出一节课开展跨学科学习。</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br></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其中语文有6节课,分别是《苏轼诗词温习课》《苏轼名篇阅读课(学习苏轼名篇+苏轼与赣州的故事、诗篇》《整本书阅读〈小学生苏轼读本〉读前导读课》《《整本书阅读〈小学生苏轼读本〉读后交流课》《影视欣赏课》《小课题研究指导课》。</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英语4节课,分别是《诗词达人苏轼一-双语诗词金句》《美食博主苏轼--双语美食博主》《建筑大拿苏轼--苏轼路线打卡之苏堤》《孩子眼中的“最”苏轼》。</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美术4节课,分别是《给苏轼造像》《诗情画意之跟着苏轼去旅行》《苏轼穿越打卡记》《苏轼文创设计》;劳动2节课,分别是《制作东坡肉》《煮茶》。</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课题组师生以问题为中心,组成3个课题小组,开展课题研究。结合这两个月的学习,研究小组确定了《苏轼是个虔州有缘人》的研究主题。</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在课题小组第一次碰头会上我们确定了本次研究的五个板块,分别是:“题诗结缘”“会友交缘”“览景散缘”“留诗续缘”“撑篙寻缘”五个板块的主题研究。通过上网、走访、查阅书籍收集了大量有关苏轼在赣州的资料。</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br></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紧接着,课题组对资料进行分析整理,并最后确定了具体分工。</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根据分工,我们小组分头行动,两周后,大家纷纷展示了自己的研究成果。我们一起来看看:</p> 题诗结缘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说到苏轼与赣州的缘分,就不得不提到一个人——孔宗翰,孔宗翰是孔子的第四十六代孙,是一位气貌浑厚,奉亲至孝的人。</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1062年,孔宗翰为虔州知州。被赣州绚丽风景深深地吸引,便让画手把八境台的美景绘成一幅画,名为“八境图”。</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1063年,孔宗翰离开虔州,离开虔州的孔宗翰带走了《虔州八境图》,也带走了对虔州美好山水的依依眷恋。此后孔宗翰辗转多地为官。熙宁九年1076年,孔宗翰赴密州接替苏轼的太守位。在密州超然台,孔宗翰与苏轼对饮数日,相谈甚欢。于是悄悄拿出自己珍藏了13年之久的宝贝《虔州八境图》,请苏轼欣赏,并向苏轼一一讲解了八境图中的景致。经过一年的诗信交往,孔宗翰觉得时机到了,就正式向苏轼提出要求,希望他能为《虔州八境图》作诗。没想到苏轼婉言拒绝了,哎,真是遗憾!</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但是两年后,孔宗翰要离开密州前往陕西,途径徐州,孔苏二人又一次饮酒对诗,孔再次求诗,这回,苏轼满足了孔宗翰的请求,将《虔州八境图》题诗并序交与孔宗翰。孔大喜过望,忙命人快马加鞭把原图和诗一起送回虔州,命人刻碑石于八境台上。</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就这样,三台鼎峙、二水环流、玉岩夜月、宝盖朝云、储谭晓镜、天竺晴岚、马岩禅影、雁塔文蜂的虔州八境就流传于世。</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1094年,距离苏轼题诗已经过去了整整17年,苏轼南谪途中经过虔州,在虔州小住了一段时间,八月十九日,苏轼兴致勃勃地让虔州人士带往八境台。登上八境台,苏轼环顾城池,将自己沈浸在无限楼台的美妙景色之中,良久,苏轼发出一声叹息:“前诗未能道其万一也”,他终于理解当年孔宗翰为什么会对八境台如此痴迷。可就在这石楼上,发生了一件令人不自在的事情。苏轼在八境台上上下行走,左顾右盼,却始终不见刻有当年题写的虔州八境诗及序。孔宗翰不是让人镌刻的石碑上了吗?虔州人士一脸愁苦的告诉苏轼,此前,孔太守要索回原图及诗,但是虔州人交不出来了。孔宗翰非常生气,便把刻有八境诗的碑石全部取走,让人用马车运回山东老家了。</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苏轼默然,这时,虔州士人又诚请:孔太守今已过世,碑帖也不见了,能不能请苏公再题一回,我们好再镌刻成石碑。出于对孔宗翰的尊重,也不忍心让虔州士人失望,苏轼就重新题了一遍八境诗,还认认真真地补了一则后叙。</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因为一个友人孔宗翰就让苏轼对虔州留下这个深刻的印象。我们想,苏轼在赣州还会遇到哪些朋友,都有什么故事呢?请看我们版块二的研究成果。</p> 会友交缘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通过查阅资料,我们发现,苏轼在赣州接触的人,有记载的就有40多人。为了方便整理,我们小课题组通过制作表格《苏轼在虔交友统计表》,直观形象的统计了苏轼在虔州结交的十大友人。如:俞括、阳孝本、谢晋臣、刘安世等等。</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通过表格,我们还发现,苏轼不仅喜欢广交朋友,而且完全不满足于只与上流社会的人交往,他没有门第之见,还结交了很多民间的朋友,如僧人、道士、乡贤、术士、学者等等。在这些朋友当中,交往最深的当属阳孝本了,他们同游了真君楼、谒(yè)祥符宫真武像、廉泉煮茶夜话、上游小逻口等等,而苏轼与阳孝本当年的夜话亭就在我们厚德路小学南侧的赣一中内,同时苏轼还留下了不少赞美阳公佳句,如:“道不二,德不孤。无人所有,有人所无。”亦有“深讶相遇之晚,遂为刎颈之交。”形容苏阳二人的友情,可见苏轼对阳孝本的敬重。可见苏轼对阳孝本的敬重。</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最后,我们还发现,苏轼的每一次的会友,都免不了要同游赣州的风景名胜。那么,苏轼在赣州的日子里,他都去过哪些地方呢?一起来看看板块三的研究成果。</p> 览景散缘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从介绍苏轼在赣州的各类书籍中,我们得知,苏轼当年在虔州游玩的大部分景点今天依然是我们赣州的热门景点。于是,我们开启了“跟着苏轼游赣州”景点打卡活动。请看,这是同学们跟着苏轼打卡赣州的照片。</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span style="font-size:15px;">(郁孤台)</span></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span style="font-size:15px;">(八境台)</span></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span style="font-size:15px;">(通天岩)</span></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span style="font-size:15px;">(通天岩石刻)</span></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span style="font-size:15px;">(通天岩杨公祠)</span></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span style="font-size:15px;">(马祖岩)</span></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span style="font-size:15px;">(祥福宫)</span></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span style="font-size:15px;">(夜话亭)</span></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span style="font-size:15px;">(尘外亭)</span></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span style="font-size:15px;">(慈云塔)</span></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span style="font-size:15px;">(廉泉)</span></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span style="font-size:15px;">(峰山仙人石)</span></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我们课题组收集了60首苏轼在赣州写的诗词,通过对诗词分析,我们发现这60首诗里面,有34首侧重对景致的描写,其中就包括我们耳熟能详的郁孤台、峰山、马祖岩、惶恐滩等等,有26首侧重对人物书写,主要是对亲朋好友的寄语或赠言。</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这60首诗蕴含着东坡先生的丰富情感,没有被贬谪之前,东坡先生是豪放飘逸的,《郁孤台》一诗中“想见之罘观海市,绛宫明灭是蓬莱”大气磅礴;贬谪途中,他的心情又是沉重而忧伤的,他游览天竺寺时写道“四十七年真一梦,天涯流落涕横斜”,便是其忧伤心境的真实写照;寄语亲朋好友时他的诗词颇多感慨,比如他在给弟弟苏辙的《过岭寄子由三首》中写道“投章献策谩多谈,能雪冤忠死亦甘”,借此鼓励苏辙要保持良好心态,只要自己无愧于天地良心,终究能得到世人的认同;而北归途中,他又是轻松和喜悦的,1101年东坡先生重登郁孤台,他写道“吾生如寄耳,岭外亦闲游”,显然,七年后北归的先生没了当年为虔州诗咏“山为翠浪涌,水作玉虹流”的那般诗意豪情,流露得更多的是诗句中表现出的一些豁达。</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br></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从以上分析中,我们有了一个惊喜的发现:苏轼贬谪途中滞留时间最长的一个地方就是虔州,这些日子,我们整理苏轼与赣州的点点滴滴,品味其一波三折的人生种种,我们为赣州这片土地挽留了苏轼才情和华章感到骄傲。赣州是幸运的,东坡先生把命运里一段艰难的里程交给了这个古邑;赣州是不朽的,因为东坡先生把赞誉的文字留在了这片土地;赣州是风雅的,因为东坡先生把飘逸的身影融进了这方历史。</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可是,当我们查阅网上资料和图书馆书籍时,却发现作者往往会忽略苏轼在赣州的这一段经历,甚至我们赣州本地人也不怎么了解。我们多方查找,终于发现一本宝藏书籍,是龚文瑞先生写的,《一蓑烟雨任平生—苏轼与赣州》,该著作似乎学术性太强,普通人很难读。</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于是,我们小课题组决定借助信息化技术的力量宣传苏轼在赣州的事迹。“撑篙寻缘”之旅就这样开启了。</p> 撑篙寻缘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我和爸爸一起合作,开通微信视频号向大家宣传苏轼在赣州的事迹。</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我们在学校赣教云空间开辟了“话说苏轼”专栏,同学们可以以文字的形式表述自己对苏轼的认识。</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当然,光靠我们自己和学校的力量是有限的,我们还想到了可以给赣州市文旅局局长写一封信,希望通过政府的力量宣传苏轼在赣州的故事。</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br></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最后,我们想用一段话来总结苏轼与虔州的缘份。</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虔州,是父亲苏洵曾游历过的地方,是东坡先生少年时便早已熟知的城市,是一片人未到诗先咏的山水。1101年是苏东坡生命的最后一年,他将两个多月的时间交付给了赣州,成为他这一年栖息时间最长的地方。正是这特别的缘分,赣州成了苏轼坎坷人生旅途中一处可供短暂休憩的驿站,这个小小的驿站给予长途舟旅劳顿中的东坡先生些许温情,南方湿湿的空气温柔地滋润着东坡先生那张饱经风霜的脸庞,满目的风景胜境轻轻地熨贴着东坡先生饱受磨难的灵魂。</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东坡先生两次往返经过赣州,与赣州有过地理上的诸多交集,时间跨度3个月左右,有记载交往过的人物有40余人,前后涉及赣州的诗文约有149篇(首),给今天的赣州留下了一笔极其丰富而宝贵的精神财富。</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所以,我们小组一致得出的结论就是——“苏轼是个虔州有缘人”。以上就是我们小课题研究成果汇报的全部内容。</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