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提起长安,就绕不开丝路。古丝绸之路,是西汉汉武帝时期,由张骞出使西域所开辟,张骞通使西域,使中国的影响直达葱岭东西。</p><p class="ql-block">1868年,德国地理学家和地质学家李希霍芬来中国考察。足迹遍布中国大部分地区。李希霍芬在陕西考察后,在1877年他首次提出了“丝绸之路”一名,将中国长安与中亚之间的交通往来路线称为“丝绸之路”。</p><p class="ql-block">因为由这条路西运的货物中以丝绸制品的影响最大,故得此名。丝绸之路是沟通古代中西方政治、经济、文化和思想的一条大动脉,也是原始的国际旅游"原生带"。</p> <p class="ql-block">传统的丝绸之路,起自中国汉唐古都长安,经中亚国家、阿富汗、伊朗、伊拉克、叙利亚等而达地中海,以罗马为终点,全长6440公里。随着时代发展,丝绸之路成为古代中国与西方所有政治经济文化往来通道的统称。</p> <p class="ql-block">西汉之后,丝绸之路起点以国都为准,东汉起点在洛阳;魏晋南北朝有洛阳、长安、平城、邺城等多个起点;隋唐为大唐西市和开远门;北宋为开封。</p> <p class="ql-block">自此,不仅使位于我国现西北一带的西域古国同我国内地的联系日益加强,而且使中国同中亚、西亚诸国,以至南欧国家的交往也密切起来。后人正是沿着张骞的足迹,走出了誉满全球的"丝绸之路"。</p> <p class="ql-block">最初作用是运输中国古代出产的丝绸。以货易货,换取我国人民需要的生活物资,后来逐步形成市场带动系列产品的交易,如:陶瓷器皿以及手工艺品。</p> <p class="ql-block">唐代,东西方相互传入和移植的东西很多,医术、舞蹈、武学和一些著名动植物,都使双方增加了不少视野。汉代将西方输入的东西冠以胡字,如胡琴、胡瓜、胡萝卜等。</p><p class="ql-block">唐.三彩胡人骑驼便是那个时代的见证。</p> <p class="ql-block">据史料记载,当时在漫长的东西方陆路商道上从事商队贩运贸易的,有欧洲商人、有西亚、中亚地区的商人以及中国色目商人等。欧州和中、西亚商人一般都携带大量金银、珠宝、药物、奇禽异兽、香料、竹布等商品来中国或在沿途出售,他们所购买的主要是中国的缎匹、绣彩、金锦、丝绸、茶叶、瓷器、药材等商品。</p> <p class="ql-block">西汉时,阳关和玉门关以西即今新疆乃至更远的地方,称作西域。初期,联络东西方的通道被匈奴所阻。汉武帝时,中原始与西域相通,开始加强对西域的经略。西域本三十六个国,后来分裂至五十多个,都位于匈奴之西,乌孙之南。汉武帝听说被匈奴侵犯西迁的大月氏有报复匈奴之意,就派人出使大月氏,联络他们东西夹攻匈奴。</p><p class="ql-block">此时张骞以郎应募。建元二年(前139年),张骞率领100余人向西域进发,途中被匈奴俘获,滞留了10年,终于寻机逃脱,西行数十日到达大宛。这时大月氏已不想攻打匈奴而继续西迁,张骞没有达到目的,在西域待了一年多东返,途中又被匈奴扣留了一年多,后适逢匈奴单于死,国内大乱,元朔三年(前126年),张骞趁机回到大汉,受到汉武帝诏见,被封为太中大夫。此次西行虽未达到目的,但获得了大量西域的资料,史学家司马迁称张骞此行为“凿空”。</p><p class="ql-block">张骞归国后,汉武帝曾遣使探求通过罗马开辟一条不经匈奴而到大夏的交通线,但是没有成功。后来汉军击败匈奴,取得了河西走廊,打通了西汉与西域之间的通道。</p><p class="ql-block">霍去病在祁连山大破匈奴后,张骞建议联络西域强国乌孙,以断匈奴右臂。元狩四年(前119年),张骞再次出使西域,目的是招引乌孙回河西故地,并与西域各国联系。张骞到乌孙,未达目的,于元鼎二年(前115年)偕同乌孙使者返抵长安,被张骞派往西域其他国家的副使也陆续回国。乌孙使者见大汉人众富厚,回国归报后乌孙渐渐与大汉交往密切,其后数年,张骞通使大夏,从此,西汉与西北诸国开始联系频繁起来,张骞凿空西域,丝绸之路正式开通,汉武帝以军功封其为博望侯。但是,西域诸国仍未完全摆脱匈奴的控制,楼兰、车师等国在匈奴的策动下,经常劫掠西汉派往西域的使臣和商队。为了确保西域通道,元封三年(前108年),汉将王恢率骑兵击破楼兰,赵破奴率军击破车师。元封六年(前105年),西汉又与乌孙王和亲,联合挟制匈奴。</p> <p class="ql-block">河西走廊是丝绸之路的要道,但为何在河西走廊上没有“丝门”而有“玉门”。早在文献记述丝绸之路之前2000年,东西方文化交流的线路已经开通,但它不是为出口丝绸,而是为进口和田玉。</p> <p class="ql-block">为了打破匈奴对大宛的控制并取得大宛的优秀马种汗血马,汉武帝派李广利领兵数次进攻大宛(今乌兹别克斯坦),在付出沉重代价后,攻破大宛都城,使西汉在西域的声威大振,确保了西域通道的安全。通往西域的“丝绸之路”,至此畅通。</p> <p class="ql-block">在丝绸之路东段,大漠南北与西域各国,修了很多支线通丝绸之路,亦称“参天可汗道(天可汗指唐太宗)”。大食、东罗马帝国也不断派使节到长安与中国相通。敦煌、阳关、玉门这些地方,成了当时“陆地上的海市”。</p> <p class="ql-block">2014年6月22日,中、哈、吉三国联合申报的陆上丝绸之路的东段“丝绸之路:长安-天山廊道的路网”成功申报为世界文化遗产,成为首例跨国合作而成功申遗的项目。</p><p class="ql-block">22个</p> <p class="ql-block">唐永徽三年,玄奘法师为供奉从天竺带回的佛像、舍利和梵文经典,在长安慈恩寺的西塔院建造了一座楼阁式方形锥体砖塔,塔身七层,通高64.7米,塔内有木梯可攀登而上,于是在此翻译了大量的经文。大雁塔是中国唐朝佛教建筑艺术的杰作。</p><p class="ql-block">唐贞观二十二年,太子李治为追念其生母文德皇后祈求冥福,报答慈母恩德,奏请太宗建佛寺,赐名“慈恩寺”,大雁塔坐落在慈恩寺内,故又名“慈恩寺塔”。</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汉长安城未央宫遗址,位于陕西省西安市未央区汉长安城遗址西南部的西安门里。未央宫是西汉帝国的大朝正宫,汉朝的政治中心和国家象征,建于汉高祖七年(前200年),由刘邦重臣萧何监造,在秦章台的基础上修建而成,位于汉长安城地势最高的西南角龙首原上,因在长安城安门大街之西,又称西宫。自未央宫建成之后,西汉皇帝都居住在这里,成为汉帝国200余年间的政令中心,所以在后世人的诗词中,未央宫成为汉宫的代名词。未央宫是西汉、新莽、东汉、西晋、前赵、前秦、后秦、西魏、北周、隋、唐等十一个朝代的理政之地和禁苑,存世1041年,是中国历史上使用朝代最多、存在时间最长的皇宫。</p><p class="ql-block">未央宫是丝绸之路的东方起点,建元二年(前139年),张骞在未央宫领取汉武帝的旨意出使西域,拉开了轰轰烈烈的凿空之旅。展示了位于丝绸之路东端的东方文明发展水平,见证了汉长安城在丝绸之路发展历程中,兼具时间与空间上的双重起点价值。未央宫总面积有北京紫禁城的六倍之大,亭台楼榭,山水沧池,布列其中,其建筑形制深刻影响了后世宫城建筑,奠定了中国两千余年宫城建筑的基本格局。</p><p class="ql-block">2014年6月22日,成功列入《世界遗产名录》。</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小雁塔位于西安市城南的荐福寺内。始建于唐景龙年间(公元707年),是一座典型的密檐式方形砖塔,塔身15层,通高46米,塔内设有木构式楼层,有木梯盘旋可达塔顶。清明时期,塔身因地震中裂,因地震合实,塔顶残毁,现存13层。小雁塔塔形秀丽,同大雁塔均被认为是唐代精美的佛教建筑艺术遗产。"关中八景"之一的"雁塔晨钟"就是因小雁塔及其古钟而得名。</p> <p class="ql-block">张骞墓位于今陕西城固县城西3.5公里的饶家营村,座北朝南,南北长35.6米,东西宽20米,高5米成覆斗形,四周古柏参天、竹形婆娑,墓前石矿通,正中为"汉博望候张公骞墓",左、右两侧分别为"汉博望侯墓碑记","张氏后商"诸名。张骞出生在陕西城固县博望村,生于约公元前164年,卒于公元前114年,字子文。</p> <p class="ql-block">唐大明宫位于西安市北郊龙首塬上,是唐太宗李世民为其父李渊修建的夏宫,始建于唐贞观八年(公元634年),占地面积3.3平方公里,周长7628米,宫内有含元殿、宣政殿、紫宸殿等殿台楼亭40多处。自唐高宗李治起,唐朝历代帝王都在大明宫居住,处理朝政。大明宫作为唐朝的政治中心,历时达200多年。</p> <p class="ql-block">兴教寺是唐代樊川八大寺院之首,也称护国兴教寺,属中国佛教八宗﹣﹣法相宗的祖庭,位于西安城南20公里的长安区少陵原畔。由殿房、藏经楼和三塔院组成。唐麟德元年(公元664年),玄奘法师圆寂于玉华宫,首葬于浐河东岸的白鹿原。公元669年又改葬于樊川凤栖塬,并修建了5层灵塔,以资纪念,该寺院被命名为"大唐护国兴教寺"。</p> <p class="ql-block">大佛寺石窟,位于陕西省咸阳市彬州市城关镇大佛寺村。始凿于北朝(439~581年),兴盛于唐(618~907年)。大佛寺原名应福寺,北宋仁宗(1022~1063年在位)为其养母刘太后庆寿时将其改名为庆寿寺。大佛寺石窟依山凿窟,雕石成像,共130多个石窟,错落有致地分布于约400米长的立体崖面上。共有佛龛446处,造像1980余尊,分为大佛窟、千佛洞、罗汉洞(佛洞)、丈八佛窟、僧房窟五部分。现存窟龛361个,其中有造像的窟19个,保留造像1498尊。</p><p class="ql-block">2014年06月22日,在卡塔尔多哈召开的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第38届世界遗产委员会会议上,大佛寺石窟作为中国、哈萨克斯坦和吉尔吉斯斯坦三国联合申遗的“丝绸之路:长安-天山廊道的路网”中的一处遗址点成功列入《世界遗产名录》。</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