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7 月8日上午,“洪洞县作家创作基地”在万安镇上舍村石户之井遗址揭牌,仪式完成后,细细端详着这口承载着满满时代记忆和文化积淀的古井,看着它的沧桑和重新焕发的生机,引起了我的极大兴趣。</p><p class="ql-block"> 这口古井距今六百多年了,那支撑固定井轱辘的石头,看似已经不再有石头的坚硬,经过六百多年的风吹日晒雨淋,上面形成了一个个小圆洞,像极了一个饱经风霜的老人;那已经没有井绳的轱辘,上面裂了一道道缝隙;那已经干枯了的井水,无不写满了它的沧桑,它的古老。</p> <p class="ql-block"> 看到井口被井绳磨出的几条深槽,想到这该是多少人打水才磨出来的啊。我仿佛看到了当年打水的场景,年轻力壮的摇起轱辘来毫不吝惜力气,年老体弱的跟着沾沾年轻人的光,有兄谦弟恭、尊老爱幼,任凭那井绳在轱辘上有规则地做圆圈缠绕,一担担甜滋滋、凉丝丝的井水出来后,田间劳作的辛苦瞬间化为了一份清凉、一种欢快,减去了内心的浮躁,留下心底的清宁,实在沁人心脾。老井在人们的取水中吱吱嘎嘎地吟唱着歌谣,声音低沉而悠长,井水养育了一代又一代的上舍人,使上舍人受其福,享其利。它那古朴的、无私的泉流,曾经令上舍村民生活惬意和快乐,有这井水的滋润,上舍村的村民们才能安居乐业。</p> <p class="ql-block"> 古人有“若成名,便还乡井”一说。井只是一眼水,却被人赋予“家”的含义,带上了浓重的乡愁色彩。石户之井就是上舍人乡愁的忠实守望者,它看着蹒跚学步的小孩慢慢长出了胡须,看着晒得黝黑的中年人慢慢冒出了白发,看着天天挑水的老伙计不见了踪影,留下的斑驳印记,写满了沧桑坎坷。为使这一历史印记不被磨灭,上舍村石姓的后人们传承石家家训,不忘先祖之德,修复古井和井蓬,古井不再受风雨侵蚀,不再站立艰难,得以旧貌换新颜,承载了上舍儿女厚重的桑梓情怀</p> <p class="ql-block"> 石户之井以她的温润和朴素见证了岁月,见证了历史,年复一年,就在那里讲述着古老的故事,后人们在寻觅它沧桑的背后曾经年轻的模样,更是在传承发扬石氏家族的造福社会、服务群族的家风。</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