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养勤哲思能实践的时代新人---回民区迎接自治区劳动教育调研指导组验收纪实

贝小主校区

为充分发挥学校劳动教育的育人作用,促进基地校劳动教育常态化开展,综合考评劳动教育基地校近一年的活动开展情况,7月11日,内蒙古自治区劳动教育调研组在自治区教育科学研究与检测评估院王慧超副院长的带领下走进回民区进行首批劳动教育基地校验收工作。 <p class="ql-block">  上午调研组走进回民区贝尔路小学,参观了贝小新劳育现场。</p> 贝尔路小学教育集团以“万物有光 完整幸福”为核心精神引领,以“人在学校正中央”为育人理念,作为呼和浩特市首批申请内蒙古自治区劳动教育基地校的学校,贝尔路小学以“万物启蒙”课程做为学生了解世界,联通世界的窗口,以班级共同体的小组合作模式让学生在“问思辨行”中培育品格,多学科融合劳动教育,立体培养劳动技能,涵养劳动精神,培育一代代有理想、有本领、有担当的时代新人。 为了避免劳动内容的随意性,贝小以“动手动脑 实践培养”为发展宗旨,以认知规律为基点,以能力培养为主线,以过程体验为重点,促进学生终身发展为目标开发了以万物启蒙理念为引领的贝小“新劳动教育”课程体系。同时,按照国家教育部相关文件和新课标要求开足开齐,在每周设立一节劳动课,兼以校本课融合跨学科教学使我校的“新劳动教育”真正发挥育人的功能。 以跨学科学习实现劳育学习资源的“整合”,即劳动课程与国家课程,特别是综合实践课程的整合,我们通过万物启蒙“班级共同体”将劳育与德育、智育、美育、体育课程进行贯通,将学习资源有机连接。 班级课程共同体将班级课程、劳动教育、生活、管理、文化在万物启蒙儿童社会化学习模型下高效能整合运作!让我们的班级各有精彩,在课程强大的驱动力之下,老师带着孩子、家长走出教室的围墙,拓展“一物一世界”的社会化模型思维,聚焦深度学习。班级教师专业发展脱胎换骨,整体提升学校办学品质,形成“小学校,大班级,微社区”的学校办学文化。 我的校树我浇灌、我的位置我保洁、我的区域我包干、我的教室我布置,在这个过程中不再是散点的体验,而是习得正确的劳动观念、良好的劳动态度、主动的劳动习惯、积极的劳动情感、丰富的劳动知识、创新的劳动思维等的集合。或许,一次劳作承载不了这么多内容,但我们期待每一次劳动都能让儿童找到自己的劳动坐标,即学会生存、积极生活、丰富生命、享受生长。中小学劳动教育的重要价值在于通过身体而充盈“内心灵魂”,劳动实践是人的一种存在方式,是人获得自由和幸福的必要手段。 自2022年,贝尔路小学每月都会组织一次劳动学科的教研组活动,累计参与培训人数80余人。 <div> 2023年3月8日承接全国教研网直播教研活动,取得广泛好评。<br>2023年3月参与内蒙古自治区教育科学“十四五”规划课题评审工作,申报课题:家庭、学校、社会协同促劳动教育项目化课程的开发与实践研究,研究团队共12人。<br>2023年5月10日组织全校劳动教师开展“万物皆劳育 实践新理念”新劳动教育主题教研活动。<br>2023年5月,《这个小学的劳动课堂别具特色》文章分别被“内蒙古劳育”和“人民日报”公众号发布。<br>2023年7月新劳育特色代表回民区参加呼和浩特市文明校园巡展。<br>  贝尔路小学“新劳育课程”校本化实施正在全面落实中……</div> 自治区劳动教育调研指导组走进回民区劳动教育实践基地进行参观,对基地实现回民区中小学校“走进田野 实践育人”的培养目标给予高度评价。 在贝尔路小学北校区,自治区劳动教育调研指导组与首批申请自治区劳动教育基地校贝尔路小学、东乌素图小学和拟评单位海西路小学分管领导进行座谈。 新时代劳动教育,流动其间的是童心野趣的田园牧歌,指向未来的是生活与劳动的相互成全,这是一座属于儿童的劳动教育路径,有着独特的结构、体系、承重;劳动教育如同一座桥,这座桥接千载、通万里,既能听到远古的呐喊,又能听到现代的号角,还有未来的召唤、生命的力量;随着劳动教育不断走向深入,我们也期待以劳育带领学生到达习得的彼岸,让儿童抵达美好未来!

劳动

教育

课程

回民区

劳育

小学

班级

贝尔

实践

育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