追寻红军长征足迹(三十五)

跋山涉水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color:rgb(237, 35, 8);">【红军长征足迹】</b></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哈达铺→过狼渡滩草地→向北到新寺镇(红军长征宿营地)→苗丰→杨坪→付家门→丁家门→颉门村(苏维埃政府旧址)→鸳鸯镇(红军强渡渭河)→费山村(毛主席等中央领导宿营处)→祁家岘→榆盘镇→榜罗镇(召开榜罗会议)→第三铺乡→通渭县城(举行联欢/毛主席首次选读《七律·长征》)→陇阳镇→寺子川镇接→义岗川镇→新添堡乡→会宁县城(红一四方面军胜利会师)</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span class="ql-cursor"></span></span></p> <p class="ql-block">▲红一 二 四方面军过哈达铺行军路线图</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22, 126, 251); font-size:20px;">■</b><b style="color:rgb(22, 126, 251); font-size:18px;"> </b><b style="color:rgb(22, 126, 251); font-size:22px;">D7—8日考察行程路线:</b></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董坪村→出锁龙沟→滩歌镇向西→新寺镇</span>→<span style="font-size:20px;">鸳鸯镇</span>→<span style="font-size:20px;">费山村</span>→<span style="font-size:20px;">武山县城→清堡乡→榜罗镇</span>→<span style="font-size:20px;">通渭县城</span>→<span style="font-size:20px;">义岗川镇</span>→<span style="font-size:20px;">会宁县</span></p> <p class="ql-block">▲考察绕行路线</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span><span style="font-size:20px; color:rgb(128, 128, 128);">■</span><span style="font-size:20px;">从董坪村出发到新寺镇,绕行了匚型路线,好不容易到了新寺镇。在镇政府了解当年红军长征路过新寺镇的情况,不是口音听不懂、就是不知晓。后来找了一位30多岁的工作人员,他给以指点并画了张草图,我用手机拍下来。</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据红军长征资料记载,1935年9月24日晚,陕甘支队到达漳县新寺镇,毛主席住在中心村的木厂社的一家店铺里,在此与店铺的小伙计聊天。一开始小伙计战战兢兢,当得知红军是穷人的队伍后,一下子便亲近起来。25日佛晓,红军离开新寺,突破国民党渭河防线,直抵通渭。小伙计也跟随红军队伍走了,从此开启了他新的人生。】</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毛主席新寺镇居住原址,在现新寺镇邮政所和税务所之间,称为木厂社,我们找到了这个地方。过去的木厂社是木器加工的作坊,当地村民都称其为木厂社,有一排的店铺。现在的木厂社只是一块地面不平整的小广场,过去的痕迹荡然无存,已无任何标志。当地村民大都不知过去的情况,了解一点儿的也说法不一。这么重要的遗址遗迹都没有保存下来,更何况其他领导人居住的地方、包括红军驻扎的地方。这儿对红军长征遗址遗迹的保存不力,令人遗憾。</span></p> <p class="ql-block">▲新寺镇中心村木厂社旧址</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span><span style="font-size:20px; color:rgb(128, 128, 128);">■</span><span style="font-size:20px;">我们离开新寺镇,向鸳鸯镇行进。经过丁门村,寻找红军长征遗址遗迹,因没有路标和引导牌,所以没有找到,就继续前行了。当年红军从新寺出发,经过丁门村时在此宿营。</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距鸳鸯镇很近的颉门村(颉家门村),有一处苏维埃政府旧址。这是1936年9月7日,红四方面军三十一军政治部和北路工作委员会召开群众大会,在鸳鸯镇颉门村成立了武山县第一个红色政权--武山县苏维埃政府。同年10月8日红军撤离后,县苏维埃政府停止工作。</span></p> <p class="ql-block">▲武山县苏维埃政府旧址</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color:rgb(255, 138, 0);">红一方面军长征强渡渭河</b></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为了突破国民党军队重兵把守和严密封锁,迅速北上,党中央制定了声东击西,佯攻天水,诱敌东下,北渡渭河的作战方针。以一部兵力东进闾井镇,佯攻天水,以调动敌军向该地集中。9月24日,主力部队急行军突然折向西北,经一昼夜半天急行军,于9月25日,跨越龙川河进入武山境内,到达鸳鸯镇丁门村休整一夜。</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面对国民党部队构筑的号称“坚不可摧”的渭河防御工程,红一方面军迎难而上,于26日拂晓前发出命令,兵分三路强渡渭河。此时,驻守武山、漳县守敌闻讯赶到进行阻截,红军经过浴血奋战击退守敌,突破渭河封锁线,渡河北上。</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红军行程30余里, 于当晚到达费家山、水家沟一带,毛主席在费山村费效忠家里住宿一夜。9月27日清晨,红军离开费山村,经过史家庙到达榜罗镇宿营。红军到达榜罗镇后召开了中央政治局榜罗镇会议。会议确定了红军长征以陕甘根据地为落脚地,预示着红军长征即将结束,也即将开创中国革命胜利发展的新局面。</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为纪念红一方面军浴血奋战、强渡渭河、不畏牺牲的精神,2002年8月1日鸳鸯镇在县人民政府的支持下在鸳鸯镇渭河大桥西南修建“红一方面军强渡渭河纪念碑”,以志纪念。</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我们随后来到了鸳鸯镇,寻到了红军强渡渭河纪念碑,进入的门锁着,只能从外面拍照。</span></p> <p class="ql-block">▲红一方面军长征强渡渭河纪念碑</p> <p class="ql-block">┏<b>——————</b></p><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255, 138, 0); font-size:20px;">红军长征过县境强渡渭河碑记</b></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span><span style="font-size:18px;">民国二十四年(一九三五年)九月五日拂晓,毛泽东率领中国工农红军第一方面军,从漳县新寺入县境经过苗庄、马力、杨坪、王门、付门、丁家门到达鸳鸯镇,分二路强渡渭河,击退了漳县陇西赶来阻截的国民党军。上山北进,在费家山水家沟一带宿营一晚。二十七日过榆盘东,去下堡通渭榜罗镇。民国二十五年(一九三六年)八月二十三日由红四方面军副总指挥王树声(三十一军)、政委詹才芳领导的红四方面军三十一军,从漳县新寺进入县境,经过马力、杨坪、王门、付门、丁家门到达鸳鸯镇。该军九十二师由军参谋长李聚奎率领继续北进,九十一师驻鸳鸯四十余天,开展抗日反蒋宣传。在鸳鸯颉家门成立武山县苏维埃政府和农会,播种革命种子。成立鸳鸯、马力等处粮站筹集军粮,追剿土匪,惩处恶霸,为民除害。十月八日渡过暴涨的渭河在建军山一带击退国民党三十七军毛炳文部尾追,经榆盘、庙儿沟、下堡东进入通渭县榜罗镇。</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 武山县人民政府</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 公元二OO六年八月一日</span></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18px;"> ——————</b><span style="font-size:18px;">┛</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span><span style="font-size:20px; color:rgb(1, 1, 1);">红二四方面军也先后渡过渭河。</span><span style="font-size:20px;">1936年8月23日,红四方面军开进鸳鸯镇,在武山一带驻扎了40多天后于10月8日渡过渭河。1936年10月9日,红二方面军兵分两路,于深夜抢渡渭河。</span></p> <p class="ql-block">▲鸳鸯镇红军长征遗址遗迹分布图</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span><span style="font-size:20px; color:rgb(128, 128, 128);">■</span><span style="font-size:20px;">我们从鸳鸯镇过了渭河大桥,向前驶入了山路,目标是费山村。进入村口有一小广场,把车停在了这里徒步进村。费山村是建在一个山包上,进村的路是上坡路,有的路段是陡坡。村口和街道两边的房子墙壁都是描绘红军在费山村情景的壁画。沿村街上坡,没有村民走动,特别寂静。</span></p> <p class="ql-block">▲费山村红军壁画</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span><span style="font-size:20px; color:rgb(128, 128, 128);">■</span><span style="font-size:20px;">找寻当年毛主席居住过的房子以及其他领导人居住地,还有红军遗迹,找了几个来回没找到,下到村口遇到一老人,口音听不懂,只好又回到了小广场。此时正遇一中年男子,像是有文化做生意的,便询问于他,交流起来没有一点障碍。经指点得知毛主席居住过的房子地点(其实经过两次未发现),以及在坡顶正在建设的红军长征纪念场所。</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按照指点找到了毛主席居住的房子,但是变化太大。房子外面又加盖了房子和院落,院落门锁着,无法进入,只能在外面拍了几张照片。</span></p> <p class="ql-block">▲费山村毛主席居住旧址</p> <p class="ql-block">▲早期的房屋图片</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我们又向上攀登到坡顶,有挖掘机在施工。新的纪念场地已具雏形,正在整修道路和停车场。</span></p> <p class="ql-block">▲费山村红军长征纪念场所</p> <p class="ql-block">▲红军雕塑</p> <p class="ql-block">▲雕塑--胜利的号角</p> <p class="ql-block">▲当年红军留下的借条</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村中的资料显示【红军击退武山、漳县敌人的夹击后,从容不迫地上了北山,行军30华里于1935年9月26日晚到达费家山、水家沟一带。部队纪律严明,晚上生着火在村庄周围露宿。毛主席住在农户费孝忠家里。</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部队进村庄时,老百姓闻听上午的枪炮声,以及过去被土匪抢劫杀人的事吓怕了,大部分都离开家躲进山里不敢回家。部队政治人员就上山招呼百姓都回来。红军和群众亲切交谈,讲明红军是老百姓的队伍,是北上抗日的队伍。群众的思想顾虑解除后,一些青壮年主动帮红军买粮食、柴火和羊只:部队做了羊肉面条,战士们吃得很舒服。</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红军住了一夜,第二天要离开费家山、水家沟一带时,许多群众把家中的门板和木橡送给红军运送伤病员,红军都按价付了钱。红军在出发前, 将借用群众的物件一一归还主人,摆放得整整齐齐,不差一物。毛主席住过的农户家里,留下半袋面粉和字条。毛主席用过的油灯、针线盒、条案方桌、木椅,费孝忠的后代一直保留着原物原样, 供人们参观。村里青年杨万青拉着自家毛驴给红军送物资至大梁山背后,红军赠送90元川币(50元一枚、20元两枚)作为酬谢。9月27日上午,党中央、陕甘支队翻越祁家岘梁、苏家场, 沿着武山、陇西交界的山路,向通渭县榜罗镇前进。】</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span><span style="font-size:20px; color:rgb(128, 128, 128);">■</span><span style="font-size:20px;">从费山村向北行驶,导航让回头原路出村下山。从费山村向北,导航都是断头路。之前曾经设定过导航路线,从费山村可以向北行驶,但此次导航就是让调头回返。只好按导航线路向东南朝武山县城行进。从武山县城再向北行驶直达榜罗镇。这可是绕了一个大大的V子路线。</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下午3点左右进入了榜罗镇的主街,首先映入眼帘的是,房子墙面都是米黄色的,格调统一。但街道比较冷清,可能是人口少的缘故。由于又是周一闭馆日,计划先找宾馆入住,然后参观其它遗迹遗址,明日上午再参观纪念馆。</span></p> <p class="ql-block">▲榜罗镇</p> <p class="ql-block">▲榜罗镇主街道</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span><span style="font-size:20px; color:rgb(128, 128, 128);">■</span><span style="font-size:20px;">我们参观了几个领导人的旧居住所,又到了饮马池,时遇榜罗镇会议纪念馆工作人员,说起纪念馆今日闭馆时,他说榜罗镇纪念馆从来不闭馆,一年365天,天天开馆。我们也感到意外,像榜罗镇会议纪念馆的做法,在全国也很难找出几家。随即我们到了纪念馆参观。</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span><b style="font-size:20px; color:rgb(255, 138, 0);">榜罗会议纪念馆 </b><span style="font-size:20px;">全面展现了中国工农红军红25军及红一、二、四方面军在长征途中过境通渭时的历史画卷。</span></p> <p class="ql-block">▲榜罗镇会议纪念馆</p> <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237, 35, 8); font-size:22px;">榜罗会议</b></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1935年9月26日,红一方面军长征抵达榜罗镇,并于9月27日在原榜罗小学召开了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会议,史称“榜罗会议”,毛泽东、张闻天、周恩来、博古、王稼祥出席会议,彭德怀、林彪、刘少奇、叶剑英、邓小平、张云逸、杨尚昆、杨至诚、聂荣臻、李富春、邓发、何克全等列席会议。会议讨论了北方形势,分析了陕北根据地和红军状况及北方可成为抗日新阵地的经济、政治条件,进一步研究了红军长征的落脚点问题。会议从领导组织抗日救亡运动的大局出发,决定改变俄界会议制定的在接近苏联地区创建革命根据地的既定方针,正式作出将红军长征的落脚点放到陕北,以陕北为大本营领导中国革命的重大决定,对中国革命的发展产生了极为重要的影响。因而彪炳史册,功垂千秋</span></p> <p class="ql-block">▲榜罗镇会议旧址/榜罗镇中心学校旧址</p> <p class="ql-block">▲榜罗镇会议旧址</p> <p class="ql-block">▲榜罗镇中心学校图书室--毛泽东、张闻天住室</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1935年召开中央政治局会议的榜罗小学,1979年改建为红军长征纪念馆。新馆建成后,展馆内容移到了新馆。这里面仅是会议旧址以及毛泽东、张闻天居室旧址。中央和红军主要领导的住宿旧址分布于全镇多个地方,共17处,包括博古、周恩来、彭德怀、邓小平、叶剑英、任弼时、聂荣臻、林彪、贺龙、肖克、王稼祥、陆定一、肖华、关向应、张云逸、杨尚昆、罗荣桓等领导同志的住宿旧址。</span></p> <p class="ql-block">▲中央领导及将帅居住过的房子,第一排左起:周恩来、彭德怀、邓小平,第二排左起:张云逸、罗荣桓、聂荣臻</p> <p class="ql-block">▲将帅一条街--贺龙住室</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后来,毛主席评价榜罗会议,“榜罗镇会议改变了俄界会议的决定,因为那时得到了新的材料,知道陕北有这样大的苏区与红军,所以改变决定,在陕北保卫与扩大苏区。“</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张闻天评价榜罗会议,“榜罗镇会议根据新了解到的情况,改变俄界会议关于接近苏联建立根据地的决定,确定将中共中央和红军的落脚点放在陕北,保卫和扩大苏区,以陕北苏区来领导全国革命。”</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榜罗镇会议旧址还包括红军连以上干部千人大会会议旧址、党家堡战役遗址、朱家堡战斗遗址、红军驻宿一条街和红军饮马池遗址等。</span></p> <p class="ql-block">▲榜罗镇城堡--党家堡</p> <p class="ql-block">▲党家堡历史照片</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据记载,党家堡是当地居民为抵御土匪抢夺,于清朝同治七年,用黄土建起的一座约8米高的古堡。每当战乱发生,古镇各户人家就进入古堡暂避,直至战乱结束。</span></p> <p class="ql-block">▲党家堡围墙</p> <p class="ql-block">▲党家堡--红一方面军司令部/警卫团驻地</p> <p class="ql-block">▲迄今保留了一块布满弹孔的土墙,见证了党家堡战斗的激烈战况</p> <p class="ql-block">▲红军长征党家堡战斗遗址</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span><b style="font-size:20px; color:rgb(255, 138, 0);">榜罗千人大会 </b><span style="font-size:20px;">1935年9月28日凌晨,陕甘支队在原榜罗小学门前打麦场上的核桃树下召开了连以上军政干部千人大会,毛泽东同志做了《当前的形势和任务》的报告,阐述了北上抗日的伟大意义,发出了进军陕北的动员令。</span></p> <p class="ql-block">▲红军千人干部大会(油画)</p> <p class="ql-block">▲红军千人大会会场遗址</p> <p class="ql-block">▲红军饮马池</p> <p class="ql-block">▲红军将帅驻宿一条街</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span><b style="font-size:20px;">武山县 </b><span style="font-size:20px;">作为中国工农红军长征路经的重要县之一,红一、二、四方面军三次从武山县经过,活动时间长达50多天,在长征胜利篇章上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离开武山县,向通渭县行进。</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1935年9月29日,红军陕甘支队开始向通渭县城进发。毛泽东、彭德怀随林彪的第1纵队当天下午到达通渭城外。随后党中央和军委机关也到了县城。毛泽东住在政治部隔壁的一个院子里,即原上街皮匠杨茂德家。】</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9月30日,红军全部进驻通渭县城。小小的通渭城一时间聚集了众多在中国革命史上叱咤风云的人物。</span></p> <p class="ql-block">▲红军进入通渭县城(油画)</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据记载【一天下午,正在通渭县城休整的陕甘支队召开副排长以上干部会议,会场就设在城东的文庙街小学里。聂荣臻政委陪着毛主席来了,毛主席微笑着向大家招手致意,然后用他那宏亮的声音从容地开始讲话。他讲了很多,从长征的意义,讲到敌人的失败,讲到我们的胜利。最后,毛主席说,我写了首诗读给你们听听,不知行不行!接着,毛主席便激情地朗诵了这首《七律·长征》。】</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2000年9月29日,为了纪念毛泽东《七律·长征》发表六十五周年,由上海大学美术学院设计,通渭县与上海电视台携手共建的《七律·长征》诗碑正式在文庙街小学落成。这座“V”形诗碑蕴藏着丰富的含义:一是象征着中国革命发生了重大转折,二是英文胜利的意思,三是腾飞的含义。</span></p> <p class="ql-block">▲榜罗镇文庙街小学《七律·长征》诗碑</p> <p class="ql-block">▲纪念馆内展示场景</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当晚,全军指战员一起,举行了规模盛大的文艺联欢晚会和大会餐,把这次动员活动推向高潮。联欢晚会的会场设在了通渭县城南门外的河滩上。</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10月2日,为了迅速通过西兰公路,凌晨2时,陕甘支队分左、中、右三路纵队齐头并进,离开通渭县城,当晚宿营在寺子川、义岗川一带。</span></p> <p class="ql-block">▲红军文艺联欢会场纪念碑(位于城南体育场)</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1936年8月9日至9月7日,红四方面军发动了“岷、洮、西战役”,先后控制了岷县、漳县、临潭、渭源、陇西、临洮、武山等县的广大地区,并攻占了通渭县城。红四方面军第三十一军进驻通渭城后,发动和组织群众在国民党县政府门前召开了大会,成立了通渭县苏维埃政府。</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1936年9月24日,张国焘仍然坚持红四方面军西进,令第三十一军九十三师撤离通渭转向西进。9月27日,中共中央西北局在洮州(现临潭县新城镇) 召开会议。会议传达了中共中央指示“中央明令已下,请电通渭部队仍回占通渭,其余跟即北上” 等,做出了北上与红一方面军会师的决定。】</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离开通渭县城区,再向北就是义岗川镇。当年红二方面军经过义岗川时发生过一次战斗。</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红二方面军在1935年10月17日经马营、坡儿川、铺路川、义岗川、会宁候川、谷头岔。经过义岗时发生了激烈的战斗。这次战斗就发生在四岩山、马岘、王家河滩一带。四岩山坐落在义岗北部,是华岭余脉,华家岭向东、西、北蜿蜒横亘,一直延伸至静宁界石铺。</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当时通渭县城没有国民党驻军,只有一个保安大队,红军通过义岗时,遇到义岗地方武装势力董本斋民团阻拦。当时,天上三架敌机肆虐呼啸,盘旋侦查,狂轰滥炸,地上保安队和民团疯狂阻击,堡子里炮台上的火力肆意乱射。四岩山上枪林弹雨,黄尘弥漫。红军战士完全暴露在敌人的攻击范围内。没有掩体和工事,用血肉之躯同仇敌忾,23名红军壮烈牺牲。战后,义岗的百姓偷偷掩埋了红军遗体。】</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现在的义岗川四岩山长征烈士陵园,安葬的就是在这次战斗中牺牲的红军烈士。</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span></p> <p class="ql-block">▲义岗川烈士陵园</p> <p class="ql-block">▲红军长征四岩山战斗遗址</p> <p class="ql-block">▲红军长征烈士墓碑</p> <p class="ql-block">▲红军陕甘支队从通渭挺近陕甘苏区路线图</p> <p class="ql-block">▲红军陕甘支队在会宁的侯家川、党家岘、杨岸集、清江驿等地区的行军路线图</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span><b style="font-size:20px; color:rgb(237, 35, 8);">中央红军离开通渭,分三路纵队北上:</b></p><p class="ql-block"> <span style="font-size:20px;">1935年10月2日,为了迅速通过西兰公路,凌晨2时,陕甘支队分左、中、右三路纵队齐头并进,离开通渭县城。</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右路第一纵队:经陇阳的水泉、周家店、吕阳铺、三合,寺子川的白崖窝(湾),义岗的姚家后湾、万家壑入静宁县界石铺。</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中路第二纵队:毛泽东和军委直属机关跟随。经平襄安家堡子、越黄龙山、鹿鹿山至寺子川时,遇国民党飞机两次骚扰,白天难以行军,趁天黑时经寺子川破堡过金牛河北进。由于夜黑,迷失方向,走了一夜,至次日天明,又回到破堡子处,后翻寺子川乡北山进入静宁县。</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左路第三纵队:经平襄的斩岘、赵家庄,北城的三百羊、北城铺,寺子川潘家峡,义岗的野狼沟会合第一纵队入静宁县界石铺。</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span><span style="font-size:20px; color:rgb(128, 128, 128);">■</span><span style="font-size:20px;">从义岗川再向北40㎞,就到了会宁县城。会宁,是红一 二 四方面军胜利会师之地。</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从红军陕甘支队行军路线来看,当时三路纵队是从通渭县城向东北方向行进,虽然进入了会宁县境,并没有进入会宁县城,只是从南部边缘的侯家川、党家岘、杨岸集穿过,然后进入了静宁县的界石铺,另一支队伍进入了西吉县。会宁大会师是在一年后的1936年的10月了。</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1936年9月,冲破国民党重围的红二、红四方面军,相继进入甘肃,与已经在陕北扎根一年的红一方面军遥遥相望,会师近在咫尺。</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周恩来提出,会宁是陇东重镇和交通枢纽,是中原通向西域的必经之路。红二、红四方面军北上,必须经过会宁。红军三大主力在会宁会师,既占领了枢纽地区,又掌握了战略主动权。</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10月2日,红一方面军十五军团直属骑兵团连夜奔袭,一举攻克会宁城。10月7日至9日,红四方面军陆续抵达会宁。10日傍晚,红军在会宁县城文庙大成殿内召开隆重的联欢会,正式宣告红军第一、第四方面军胜利实现会师,喜庆的氛围一直持续至深夜。</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10月15日,红二方面军到达会宁地区,分别与红一、红四方面军部分师团在青江驿、老君坡、界石铺等地会合。21日,红二方面军领导人与红一方面军第一军团领导人在平峰镇会面。10月22日,红一方面军与红二方面军在将台堡胜利会师。】</span></p> <p class="ql-block">▲攻克会宁县城的红十五军团骑兵一部</p> <p class="ql-block">▲红一 二 四方面军会师楼</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根据红军史料和自己的理解,实现红军会师主要在两个地方,一个是会宁县城,红一方面军与红四方面军实现了会师,这是两个方面军的再次会师。另一个是西吉县的将台堡镇,红一方面军与红二方面军实现了会师,这是红军长征以来一直想与之汇合的部队,但始终未能实现,这次在将台堡实现了历史性的会师。(因我们还未走到将台堡,将在下一集叙述将台堡会师的考察情况。)</span></p> <p class="ql-block">▲会宁县城墙</p> <p class="ql-block">▲会师门</p> <p class="ql-block">▲会师门旧照</p> <p class="ql-block">▲红军长征会师纪念碑(正面)</p> <p class="ql-block">▲红军长征会师纪念碑(背面)</p> <p class="ql-block">▲红军长征胜利纪念馆</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红军会师联欢会会址</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原为文庙大成殿,始建于明弘治十三年,距今已有500多年的历史。1936年10月10日傍晚,中共中央西北局,红军总司令部、总政治部、总供给部在文庙大成殿举行了隆重的庆祝会师联欢会。大会由红四方面军政治部主任李卓然主持,朱德总司令代表党中央、中革军委、中华苏维埃人民政府宣读了《中央为庆祝一二四方面军大会合通电》,徐向前、陈赓等红军领导人也先后发表了讲话。会议还向党中央发了致敬电。</span></p> <p class="ql-block">▲大成殿</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红军总司令部旧址</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红军总司令部旧址,原为会宁县城邢家台子民房,1936年10月9日,朱德总司令到达会宁县城,在这座小院内住宿生活了12天。旧址大门前有一个高约1.5米,边宽15厘米的方形拴马石桩及饮马石槽,朱总司令的战马就拴在石桩上。在纪念红军三大主力会宁会师70周年之际,对遗址进行维修恢复。室内布置朱德总司令当年用过的家俱,真实再现了朱德总司令工作生活的情景。</span></p> <p class="ql-block">▲红军总司令部旧址</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红军总政治部旧址</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红军总政治部旧址,原为会宁县城民房。1936年10月9日,中共中央西北局,红军总司令部、总政治部、总供给部到达会宁县城后,中共中央西北局书记张国泰、总政治部主任陈昌浩、副主任周纯全等红军领导人在此办公住宿。在纪念红军三大主力会宁会师暨长征胜利70周年之际, 对遗址进行了维修恢复。</span></p> <p class="ql-block">▲红军总政治部旧址</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红一方面军指挥部旧址</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原为会宁县城隍庙大殿,是明代建筑。1936年10月2日,红军会师时,红一方面军在殿内设指挥部,红1师师长陈赓、政委杨成武、副政委杨勇,红2师师长杨得志,73师师长赵凌波、政委陈漫远等人在此住宿生活过。</span></p> <p class="ql-block">▲红一方面军指挥部旧址</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红二方面军指挥部旧址</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红二方面军指挥部旧址原为会宁县侯家川乡侯川村民房。1936年10月15日,红二方面军总指挥贺龙、政委任弼时率领红二方面军总部由通渭进入会宁地区后,住在这里。在纪念红军三大主力会宁会师暨长征胜利70周年之际,依原样易地恢复修建于红军会师旧址内。</span></p> <p class="ql-block">▲红二方面军指挥部旧址</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红四方面军指挥部旧址</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红四方面军指挥部旧址,原为会宁县城王家台子民房。1936年10月9日下午,红四方面军总指挥徐向前、副总指挥王树声等率领红四方面军总部到达会宁县城后,总指挥部就设在这里。徐向前等红军领导人在此指挥战斗、生活住宿15天。在纪念红军三大主力会宁会师70周年之际, 对遗址重新进行了维修恢复。</span></p> <p class="ql-block">▲红四方面军指挥部旧址</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红军大学旧址</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红军大学旧址,原为会宁县城隍庙廊房,砖木结构, 平面布置14间。1936年10月9日,红军大学学员随红军总部进入会宁县城后,红军大学利用休整时间,举办学员短期培训班,在此培训15天。</span></p> <p class="ql-block">▲红军大学旧址</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红四方面军长征,从1935年3月强渡嘉陵江西进开始,到1936年10月会宁会师结束,历时一年零七个月,途经川、康、青、甘四省,行程近万里。红四方面军历经数次战斗,粉碎了数十万敌人的围追堵截,终于完成了北上的战略转移任务。</span></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span class="ql-cursor"></span></span></p> <p class="ql-block"><b>跋山涉水</b> 编写拍摄 2023.7.10.</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