脚步书真情 家访暖人心—江汉区华苑小学暑期家访活动

肖琼

<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 rgb(255, 138, 0);">  惊风飘百日,光景西驰流,一学期的德育工作又将成为历史。2023年是二十大开局之年,江汉区华苑小学以少先队为主阵地,开展丰富多彩德育活动,在各级少工委组织的支持引领下、在全体班主任、辅导员的共同努力下,在校外辅导员的帮助下,聚焦培养共产主义接班人,聚焦传承红色基因,聚焦政治启蒙和价值观塑造,把握增强少先队员光荣感工作主线,坚持组织教育、自主教育、实践教育相统一,扎实开展各项德育和少先队工作,团结、教育、引领广大少年儿童努力成长为能够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b></p> <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 rgb(255, 138, 0);">  家访,是教育的一场温情行走;家访,是三尺讲台外的另一片天空;家访,是每一位教师特别是班主任的“必修课”。今年暑期,请老师们积极参与我校“脚步书真情 家访暖人心”家访活动。</b></p> <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 rgb(255, 138, 0);">  那么,暑期家访需要注意什么呢?对于很多新班主任而言,还没有正式给学生上课,就要去学生家里和学生以及以及学生家长面对面交流,更是有可能会有一些忐忑:家访前,我该做些什么准备?家访中,我该说些什么?家访后,我还需要注意什么?我们来听听有经验的班主任老师是怎么说的吧!</b></p> 家访活动人员要求 <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 rgb(255, 138, 0);">  本次家访活动要求全员参与,每一位老师都要家访三个学生。搭班的两个老师们可以一同家访同一个学生。</b></p> 如何进行家访准备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b>鲁春华老师</b></p> <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 rgb(255, 138, 0);">  充足的前期准备工作可以让我们在家访时更有底气。在家访之前,我会收集好班级全部学生的基本信息;接着,我会建立起家长群,告知近期会安排进行家访;然后,我会在群内发布几个可供家长选择的时段,让家长们根据家庭的情况进行选择;最终,确定好家访名单和顺序。</b></p><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 rgb(255, 138, 0);"> 此外,我在家访之前,还会提前准备一些问题,预设可能出现的一些情况,以免到时手忙脚乱。记得自己刚做班主任的时候,我会经常向身边有经验的教师们请教,并把一些重要信息和问题记录下来,提前制作好了提问的大纲。比如,平时家里主要负责接送的家长是谁?联系电话是什么?再比如,孩子有没有什么特殊体质需要老师特别关注的,等等。</b></p><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 rgb(255, 138, 0);"> 由于和学生及家长是第一次正式见面,在家访正式开始时,我还会首先做一个简短的自我介绍,告诉孩子和家长我是班主任,任教什么学科,我的电话号码以及建议和我联系的时间段是什么。一边说,一边观察孩子的表现。如果孩子不怯场并愿意交流,可以让孩子接下去也简单介绍一下自己,比如兴趣爱好。如果孩子表现得比较紧张,比较拘束,那就忽略这一步,让家长简单介绍即可。不要给孩子带来压迫感,让孩子觉得自己的班主任是平易近人的。</b></p><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 rgb(255, 138, 0);"> 如果家访的对象是准一年级的新生,我非常不建议多谈学习方面的话题,特别是诸如“孩子目前会拼音吗”“现阶段识字量如何”“会进行多少以内的算术”等等。因为从政策上讲,这违背了零起点教学的主张,从心理上讲,还有可能会让家长产生不必要的焦虑。当然,事实上会有一些家长选择给孩子提早学习了小学知识,老师们也不必急于肯定或者急于否定,每个孩子都是不同的,每个家庭的需求也是不同,作为刚刚和孩子和家长认识的老师,其实并不深入了解孩子,因此面带微笑,静静地听即可。</b></p><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 rgb(255, 138, 0);">如果有可能,我建议新班主任们还可以带一个小礼物给孩子,比如一张写着对孩子美好祝愿的小卡片,比如学校校本化的奖励卡(章)等,告诉孩子,以后如果在哪些方面表现好,就可以获得这些奖励,等等。</b></p><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 rgb(255, 138, 0);"> 完成家访后,班主任需要及时整理相关信息并做好复盘,对班级一些特殊情况的孩子做好备注标记,必要的话,及时把相关信息与任课教师分享。</b></p> 如何设计家访路线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b>林汉丽老师</b></p> <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 rgb(255, 138, 0);">  为了提高家访效率,教师需要提前设计好家访路线。一个优秀的家访路线应该考虑以下几个方面:</b></p><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 rgb(255, 138, 0);"> 首先,充分考虑学生家庭住址的分布情况。将学生家庭所在的区域进行分类,将相近的区域安排在同一次家访中。这样可以节省时间和交通成本,提高家访效率。</b></p><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 rgb(255, 138, 0);"> 其次,提前了解学生的家庭基本信息。比如,家庭主要成员,父母的受教育水平、职业,孩子是不是独生子女等。对于一些特殊情况的学生,如单亲家庭、贫困家庭等,需要特别关注。</b></p><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 rgb(255, 138, 0);"> 第三,合理分配家访的时间。家访时间应该尽量避开学生的上课时间和家长的工作时间,可以选择在周末或节假日进行家访。同时,家访时间也不能太晚,以免影响家长的休息时间。家访的时长也要适当控制,不要太短,也不宜过长。</b></p><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 rgb(255, 138, 0);"> 最后,需要注意家访路线的安全问题。在规划家访路线时,应该避免经过危险的地方,选择安全的交通工具和路线。如果学生住的地方比较偏远,最好能和任课教师结伴同行。</b></p> 如何留下第一印象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b>陈宏莉老师</b></p> <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 rgb(255, 138, 0);">  家访是新班主任的必修课,也是形成家校合力的绝佳契机。如何架起家校之间信任的桥梁,结合我的经历,我给年轻班主任三点建议:</b></p><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 rgb(255, 138, 0);"> 第一、以细节动人。得体的衣着代表一个人的品味,也能够彰显良好外在形象。建议年轻班主任家访时穿着打扮要符合教师的职业身份,言谈举止要从容自信,给孩子和家长留下好印象。另外,我在家访的时候,会准备这些小物件,一支笔、一个笔记本、一瓶水、一包餐巾纸、几副鞋套,具体功能就不赘述了,大家应该能猜得到。</b></p><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 rgb(255, 138, 0);"> 第二、以真诚待人。真诚是最能感化人的,与家长坦诚相待,认真倾听家长的心声,让家长明确孩子的成长是彼此共同的追求,打下良好的信任根基。如果感觉到家长对年轻班主任不信任,不需要气馁,这是完全正常的,我们只需要把自己对这份职业的热爱、对孩子的喜爱表达出来就可以了。</b></p><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 rgb(255, 138, 0);"> 第三、以专业服人。一般来说,如何顺利完成幼小衔接、孩子应当养成哪些常规习惯、怎样有效做好课后辅导等都是新生家长最为关心的话题。新班主任需要提前备课,向有经验的老师虚心请教,耐心解答家长的困惑,用专业证明良好的能力素养,真正赢得家长的信任和认可。</b></p> 家访后应该做些什么? <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 rgb(255, 138, 0);">  家访之后是否就万事大吉了呢?我们知道,有的家访并不一定能立竿见影解决问题,有的如果缺乏后续跟进,则前功尽弃……为了将访得的信息有效利用,延伸教育的功效,增强家校合力,家访之后的工作也不容忽视,需要做到以下几点:</b></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b style="color: rgb(237, 35, 8);">一、梳理家访信息</b></p><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 rgb(255, 138, 0);"> 家访结束之后,教师要就达成的家校教育共识、取得的成果、了解到的重要信息以及家访中得到的启发、感受等相关问题做好信息梳理和总结。</b></p> <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 rgb(255, 138, 0);">1.梳理家长信息</b></p><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 rgb(255, 138, 0);">排查特殊儿童家庭(含留守儿童、单亲、离异子女)、进城务工随迁子女家庭、残疾学生家庭、经济困难家庭、学习困难学生家庭、思想和学业上有重大变化的学生家庭等特殊家庭信息,为制定并落实家庭教育“1+1”或“1+x”结对帮扶方案提供基础材料。</b></p><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 rgb(255, 138, 0);">筛选具有一定家庭教育指导知识、活动组织能力、有义工情怀的家长,为组建家庭教育兼职指导教师团队和家长委员会改选提供备选人才信息。</b></p><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 rgb(255, 138, 0);">重点梳理家庭教育理念陈旧、教育手段粗放、家庭教育责任意识淡薄、缺乏家校协同教育精神等特殊家庭信息,为下一步细访、回访、特防做好信息储备。家访老师要完善《家访记录》,记录好家长的反馈信息。家访材料要及时上交归档。</b></p><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 rgb(255, 138, 0);">2.梳理家长建议</b></p><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 rgb(255, 138, 0);">详细统计家长对学校教育工作的要求与建议,按学科教学、常规管理、后勤保障和家校协同教育等板块分别汇总,为改进和优化学校教育教学工作提供借鉴。</b></p><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 rgb(255, 138, 0);">3.梳理家校共识</b></p><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 rgb(255, 138, 0);">要对家访中已达成的教育共识进行再度审视。根据家庭教育现状、学生当前表现和学校工作要求,对教育共识中家庭、学校和学生的教育或自律责任进行分解,确立落实教育共识责任主体。</b></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b style="color: rgb(237, 35, 8);">二、落实家校共识</b></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 rgb(255, 138, 0);">家访的主要目的是共商家校协同育人措施,促进学生全面健康发展。家访后,要根据家访信息,明确协同育人责任主体,及时为学生设计并执行个性化的教育方案,促进家访工作目标的达成。</b></p> <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 rgb(255, 138, 0);">1.共享家访信息</b></p><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 rgb(255, 138, 0);"> 在家访中了解到的有关信息要及时与有关教师“共享”,共同制定促进学生发展的具体措施。如果有必要,要把家长的意见和建议及时向学校反馈,并根据家访情况对学校教育教学工作提出有见地的建议。</b></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 rgb(255, 138, 0);">2.家校携手共育</b></p><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 rgb(255, 138, 0);"> 要根据家访中已达成的教育共识,及时为学生设计个性化的教育方案,做好学生的管理教育工作。学科教师、班级能够做到的要及时配合家长组织协同教育方案实施,需要学校或社会支持的要积极上报和协调相关部门落实共识。要根据家长对学校教育工作的合理要求与建议,积极弥补教育教学过程中的不足,自觉改进教学方法,优化学校教育管理工作。教师要跟踪了解学生在家访后各方面的变化、反应,并及时联系家长共同实施相应教育。同时,还要努力避免学生因认为教师向家长“告了状”而与教师形成或加深矛盾的情况。</b></p><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 rgb(255, 138, 0);"> 要积极开展家庭教育指导工作,唤醒家长家庭教育责任意识,指导家长回归家庭,树立正确的人才观和教育观,提高家庭教育能力,兑现家访时家校共育承诺。对于特殊学生或家庭,要组织回访或特访工作,督促家长与学校密切配合,从根本上改变"教育靠学校"的错误认识,凝聚家校共育合力,促进学生健康全面发展。 </b></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b style="color: rgb(237, 35, 8);">三、评价家访成效</b></p><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 rgb(255, 138, 0);"> 家访工作是学校常规管理重要组成部分,根据学校工作安排和学生发展要求,每个学年都要组织多种形式多个波次的家访活动。每次家访后,要组织对家访活动情况进行考核评价,促进家访工作不断优化。</b></p> <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 rgb(255, 138, 0);">  跟踪学生变化。家访后,要对被访学生发展情况进行常态跟踪,把学生的变化与家访时表现进行对照,肯定进步,查找不足,修订家校共育对策,为今后的工作开展提供借鉴。并以学生的变化评估家访活动的有效性和家访目标的达成度。</b></p> <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 rgb(255, 138, 0);">  感情维系需要交往,面对面交往的效果是微信、电话等形式所不及的。家访活动,送上的是指导、是鼓励,但更多的是感情的交流,让家长感受到学校和教师的主动和诚意,是我们今后更好开展工作的保证。</b></p>

家访

家长

学生

教育

班主任

家校

孩子

家庭

信息

家庭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