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不登高山,不知天之高也;不临深溪,不知地之厚也。不外出学习,不知道之浅也也。昨天吴勇和梁俊两位专家老师讲课,我听得<span style="font-size:18px;">十分认真投入,内容纲举目分,条理性很强,而且特别善于举例,</span>解释得通俗易懂,并且见解独到深入。感谢这次学校予以的机会,让我对习作教学打了了一扇窗,有了全新的视野,有了一个全新的成长空间。</p> 上午 靶心性训练 —《我的动物朋友》 <p class="ql-block"> 第一堂课是吴勇老师的我的动物朋友靶心训练课的师范课,令我震惊的是本课是四年级下册的习作课程,两位专家老师确请来了三年级学生。这样的安排无疑是对教学能力带来了巨大的挑战。</p><p class="ql-block"> 课前,吴老师亲切让孩子直呼其大名拉近师生距离,还用风趣幽默的语言让孩子放松心情。接着出示有趣的动物图片,让孩子们谈谈收养经历。用自身收养经历引出第一个情境——自己猫妙妙的丢失,延伸到寻猫启示,引导孩子们仔细观察图片不同猫咪毛发、眼睛、鼻子、尾巴的不同而引申出“独有特征”,并反复强调只有抓住独有特征才能让你家的动物独一无二。然后用自己外出上课,家里无人看管小猫顺势下一个情境——喂养说明,最后需搬家之后的下一个情境——收养公告。</p><p class="ql-block"> 孩子们最后呈现的作品令我们瞠目结舌,让我明白了情境的魅力如此之大,原来我认知的情境只有课前引入,原来情境可以层层深入,一环扣一环。</p><p class="ql-block"> </p> 补偿性训练 —《我的动物朋友》 <p class="ql-block"> 第二堂课是梁俊老师继续对我的动物朋友进行补充训练,梁老师抓住喂养过程导致小猫差点死掉,引导孩子除生活习性外还需添加注意事项。接着有很多流浪猫的事件帮这些流浪猫出一则收养公告,除上节课养猫优点和有利条件外,还可以写出它的可怜之处激发人们的怜悯和同情。</p><p class="ql-block"> 原来教孩子习作并不是让孩子模仿,而是渗透教孩子基于目的、基于情境的选材,提升孩子们写作能力。</p> <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最后,吴勇老师基于“个体语言经验”发展的写作教学探索的讲座,让我认识到语文素养的提升,是一个人个体语言经验的发展。“个体语言经验”要在鲜活的情境中发挥作用,需结合具体语篇写作任务。整堂课给我最大的感触需要通过老师的教和训练,让孩子们在语文课中习得个体语言经验,通过积累、梳理、整合形成良好的语感。</p> 下午 靶心性训练 —《变形记》 <p class="ql-block"> 下午第一堂课是吴勇老师靶心训练习作课《变形记》,确实如老师所言,我们平日教是让孩子模仿影视动画的情节、天马行空的想变成什么就是什么,而忽略了最重要的一点就是:“你必须了解它才能变成它,你不了解不要选材。”是啊,正是孙悟空不了解庙变成庙之后把旗杆放在了屋后才让二郎神一眼就找出破绽。也正是因为叶圣陶先生从外形、生活习性、还原视角、拥有遭遇这几点让我们真真切切感受他就是“荷”。接着情境创设由于自己暑假作业未完成,想变成蚂蚁为范例,引导孩子回归上述四点,基于自己了解的事物去变形。</p> 提升训练 —《变形记》 <p class="ql-block"> 第二堂课是梁俊老师提升训练《变形记》,梁老师从本单元字词句运用入手,总结以下3点:1.从不同角度写作用。2.不同角度写特点。3.不同角度写感受。并利用卡夫卡《变形记》、夏日漱石《我是猫》的阅读中去感受他们是从什么角度变形的。这堂提升课学习让我回想起昨天吴老师的话:“优秀的写作教学中一定有阅读教学,优秀的阅读教学中一定有写作教学。”提升课就是在靶心训练的基础上再添加感受和特点,他并不要求全班同学都达到提升,而是让中等以上孩子跳过自己的舒适区,跳一跳摘桃子。</p> <p class="ql-block"> 每次老师给孩子的时间都是八分钟、六分钟,而且是六年级课程拿五年级孩子来上课,在这么短能写出如此优秀作品,真令我们钦佩。</p> <p class="ql-block"> 最后吴勇老师文学性阅读课与写作课的融合点讲座如一场及时雨,润物细无声的解开了我们的困惑。首先他讲解了我不太了解的一个词“创意表达”,探究作者的创意表达,并变成学生运用创意表达。作为一名合格的语文教师就是要捕捉文本中隐含的创意表达。讲座中吴老师通过不同形式的文体中找对重点的创意表达。吴老师希望我们每位教师能把阅读走向写作,我也会在今后教学中精心研究文本,探究作者的创意表达,并实践于我的课堂中,提升孩子的文学启蒙,最终让学生能运用创意表达。</p> <p class="ql-block"> 吾生有涯,而知无涯。我也定会将自己这几天满满的干货,慢慢内化,并实践于我未来的教学中,我也将潜心专研教材,踏踏实实的借助课本为我的孩子们种下文学的种子,让其生根发芽,长成参天大树。</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