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古文阅读的版本</p><p class="ql-block">家乡友人转来他朋友圈的信息:</p><p class="ql-block">闲暇,翻罗源版"扪虱新话评注",又翻出古书对照,感觉有所不同,所以有条件的还是要找远古之书读之。</p><p class="ql-block">予往过永嘉,偶造一人家园中,坐池亭上…. 予往过永兴造一人家,团坐池亭上…. 把原文弄得乱七八糟一团雾水,真是服气。</p><p class="ql-block">朋友圈里除了文字,还附有两张图片,内容分别是所录竖版古文未标点图片和《扪虱新话评注》横排标点文字截图,似乎有图有真相。的确,同一章节内容,确实差别很大,换谁都难以理解。</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作为福建文史丛书《扪虱新话评注》作者之一,我立马判断应该是版本问题,宋人陈善《扪虱新话》主要有八卷本和十五卷本。而所附的竖版古文旁边标有十五卷本,《扪虱新话评注》则用的是八卷本。我就找出八卷本古籍这一部分截图,与《扪虱新话评注》一样。又找出十五卷本《续修四库全书》这部分文字,还添上一种两种版本对照的页面。加上文字说明转给友人:</p><p class="ql-block">感谢两位,《扪虱新话》有两种版本,内容略有不同。《扪虱新话评注》用的是八卷本,张先生用的是十五卷本,所以有差别。<span style="font-size: 18px;">《扪虱新话评注》</span>301页国家图书馆研究员李红英博士《扪虱新话版本源流考》和415页《后记》都有说明。上海书店出版的《扪虱新话(宋人小说)》有两种版本对照,可参阅。</p> <p class="ql-block">1990年上海书店出版的对照本</p> <p class="ql-block">《扪虱新话评注》作为福建文史丛书,当时推至第六十套,现在也不过百来套。出版这本书,本来只要福建人民出版社三审就行了。作为福建文史丛书,福建文史馆也组成一个编委会,足见其重视程度。厅官卢美松馆长亲自写了序言,说道:"陈善议论的风采,其独到的见解,鲜活的思想,同样感染着后学读者。能细读是书,并加思考,自有裨益。"很有意思,既要"细读",还要"思考"。这正是直抵读者的心灵。</p><p class="ql-block">诗文在长期流传过程中,由于辗转传抄翻刻,出现了很多异文。李白的《将进酒》"天生我材必有用"一句的异文便是典型的个案。《四库全书》所收录的几种李白集都有标注。《李太白文集》卷二于此句之下就注云:"又云'天生我身必有财’,又作'天生吾徒有俊材’。"还有李白那首《静夜思》,明代李攀龙《唐诗选》第三句写作"举头看山月",日本的小学课本也是这样的,但我们还是习惯吟诵"举头望明月"名句。</p><p class="ql-block">《扪虱新话》中引用苏轼《庐山》即《题西林壁》,第二句就与现在流行的版本不一样:</p><p class="ql-block">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看山总不同。</p><p class="ql-block">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p><p class="ql-block">如果不识此诗真面目,那就是没有注意到版本的不同。</p><p class="ql-block">林语堂创作《苏东坡传》时,写下参考书目"《扪虱新话》(宝颜)",特意注下(宝颜),可见他对版本的重视。</p><p class="ql-block">这位读者是一位收藏家,如果有兴趣收藏一下《扪虱新话》不同的版本,不蒂是双赢的。</p> <p class="ql-block">收藏家张先生</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