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芦花鞋》教学反思

叶楚琪名教师工作室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芦花鞋》是四年级下册第六单元的一篇略读课文,主要写了青铜一家人为了增加收入,一起动手编织芦花鞋,然后让青铜背着到油麻地镇上去卖的故事,赞美了青铜勤劳、纯朴等美好品质。课文比较长,本次教学可以借鉴《小英雄雨来(节选)》《我们家的男子汉》为例,以列小标题,用自己的话进行提炼、也可以选用课文中的关键语句,还可以引用主要人物的语言,鼓励学生运用多种方式概括每部分的主要内容。我主要从以下三个方面,进行教学活动:</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一、梳理故事人物与主要事件,便于了解课文主要内容。</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为了让学生更好地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给学生列出一个表格进行填写:故事中出现的人物和相关事件。学生默读课文,快速找出相关人物,并对相关事件进行概括和归纳,形成一个完整的思路。通过表格的填写,学生一目了然地知道核心人物和主要事件,从而明白课文的主要内容。</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二、以小标题为引领,促使学生关注文章的脉络。</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本课篇幅较长,教学时参照学过的《小英雄雨来(节选)》《我们家的男子汉》列小标题。让学生根据已有的知识经验,采用“谁干什么”这样的句式,或者用文中的关键语句,又或者引用故事中的人物的语言进行概括。</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br></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br></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三、走进芦花鞋,感受芦花鞋的美。</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课文多次出现关于芦花鞋的描写,采用小组合作交流的方式,画出印象深刻的内容,利用关键词进行批注,最后分享感受。这样既可以让学生对比较陌生的芦花鞋有了新的认识,又能体会芦花鞋美观和实用的特点。</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四、走进青铜,体会青铜的美好品质。</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除此之外,课文还多处出现关于青铜描写的句子,这些句子能体现青铜吃苦耐劳、淳朴善良的品质。分析完之后接着让学生对比自己的童年与青铜的童年,感知特别之处。</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本次教学的成功之处:</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1.整体教学思路清晰,明确单元要素,激发学生学习课文。</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2.培养学生多种方式列小标题进行概括。</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3.放手让学生抓住芦花鞋描写和青铜的描写,体会人物身上的美好品质。</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4.联系生活实际,自己童年与青铜童年,感知特别之处。</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不足之处:</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1.列小标题环节学生比较善于抓住关键词,对于概括这种方法还是需要提升。</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2.关于芦花鞋的描写,学生能够找出相关句子,但体会它的实用性方面没有引导到位。</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3.关于青铜一家所体现的乐观互爱没有体现,教学时侧重于体会青铜的美好品质。</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4.回答的方式还是不够丰富,可以增加多一些生生互动。</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通过此次教学实践,我意识到长篇课文的教学可以化繁为简,利用小标题帮助学生理解文章内容。在平时的教学中要多善于引导学生运用多种方式概括课文,这样才能更好地在教学中帮助学生掌握知识点。</p> <p class="ql-block">编辑:李洁丽</p><p class="ql-block">审核:叶楚琪</p>

课文

学生

青铜

教学

芦花

小标题

概括

体会

品质

描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