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福州水运公司造船厂老工友聚会活动记

风雨潇潇

<p class="ql-block">  2023年7月8日,应唐庆平同学相邀,参加了原福州水运公司造船厂老工友聚会。这是老工友们退休后的第一次相聚,热闹的场面,难分难舍的情谊,所说的那些生动有趣的往事,都感染了我,让我十分感动。为此制作此美篇,记录下这美好瞬间,希望能为老工友们留下一份温馨难忘的珍贵记忆。</p> <p class="ql-block">  福州水运公司造船厂成立于公私合营后的1958年。最初厂址在光明河边的老药洲洲头,1972年搬迁到魁岐村江边,改名福州造船厂。进入新世纪后,水上运输逐步被陆上运输替代,工厂发展每况愈下,于是在2003年后逐步下马关闭。工厂存续的四十多年间,正是老工友们的黄金年龄。他们从青少年、青年直到年富力强的中年,都和工厂同呼吸,共命运,守望着工厂从小到大,从弱到强,再到由盛而衰,关门消失的整个过程。因而造船厂不仅是老工友养家糊口,赖以生存的一个厂,也是老工友们共同的一个家。</p> <p class="ql-block">老照片,上一张拍于魁岐厂大门</p> <p class="ql-block">  聚会场所设在很吉利的“金满堂”大酒楼。到场老工友24人。其中于1964年前进厂的有17人,于1970年后进厂的有7人。第一批老工友出生于建国前夕,是新中国的同龄人。他们都是穷苦人家的孩子,打过赤脚,吃过野菜,饿过肚子,没有上过学或者只读了几年小学,十四五岁时就进厂当了学徒,开始自食其力、养家糊口。虽然他们命运坎坷,甚至退休后还拿着最低的社保,但在我看来,他们无愧于时代,无愧于国家,无愧于家庭,他们很平凡很伟大,应当被历史铭记,值得晚辈们景仰与尊敬。</p> <p class="ql-block">  由于下岗、退休到现在已经将近20年,加上年纪普遍都大了,所以工友们都有紧迫感,都想着有一场聚会,让大家见见面,说说话。尽管真正组织起来很不容易,但唐庆平、林锦斌、江善基、林钦祥等工友还是克服了自己年迈、精力不足和工友们散住各地、信息不通等困难,经过不懈地查找,频繁的电话联系,终于促成了这场聚会,圆了大伙儿的一个梦。这场聚会也得到了众工友的热烈响应。女工友张淑琴家住厦门,接到通知后不辞辛劳,早早坐了动车到福州,聚会完再赶回厦门。按她的话说,这是她做梦都想的事,现在梦想成真,哪能不参加呢。叶金平、林财忠俩工友顶着酷暑,跑前跑后,定下酒楼,安排好可口的饭菜,把一切事情都安排得妥妥当当,保证了聚会顺利进行。</p> <p class="ql-block">林锦斌赞助了本次聚会的全部费用</p> <p class="ql-block">唐庆平聚会期间还在操劳聚会事宜</p> <p class="ql-block">林钦祥和江善基今年都78岁,是本次聚会中年龄最大的老工友</p> <p class="ql-block">张淑琴特意从厦门赶到福州聚会</p> <p class="ql-block">  长时间共事一厂,让老工友们彼此之间结下了深厚的同事情。相同的出身,相同的经历,相同的命运,有如心心相通的桥梁,拉近了老工友之间的距离。聚会时,随便一句句简单的问候和寒暄,一个个只有他们之间才听得懂的外号或者小名,乃至一声声“小心”、“慢点”等细微之处的提醒或嘱咐,都让我这个外人由衷地羡慕与感动。因为这些小事折射出他们之间的关系亲密无间,他们之间没有高低贵贱之分,他们不是兄弟姐妹却胜似兄弟姐妹。</p> <p class="ql-block">  聚会中,唐庆平和林锦斌两位工友分别讲了话。他们的祝酒词都很感人肺腑,引起阵阵掌声。唐庆平说,这次是工友们退休之后举办的第一次聚会。希望大家聚得热闹,聚得开心。今天要敬三杯洒。第一杯是敬那些已经不在,不能参加聚会的同事。我们的聚会太少了,也太晚了。要是能早点,就会更热闹更喜庆。第二杯要敬参加聚会的同事们。看到在座的都很健康很快乐,就非常高兴。第三杯要敬深厚的同事情,希望以后多联系,多走动,都开心和快乐。</p><p class="ql-block"> 林锦斌深情地回忆起过去的往事,然后动情地说,过去我们那么苦,那么累,但是大家都能一条心,互相体谅,相互帮助,情同手足,从来没有争吵过。这个缘份非常难得,应该好好珍惜。今天这场聚会开了好头,以后还要加强联系,让我们的晚年生活更加丰富多彩。</p> <p class="ql-block">  热闹过后,工友们意犹未尽,还当场建立了微信同事群,工友们争先恐后地要求群主把他们加入群。</p> <p class="ql-block">  回忆如潮,往事如歌。难忘同事谊,半世手足情。欢聚很短暂,思念很长久。依依惜别后,期盼再相聚。天若有情,请祝福福州水运公司造船厂的老工友们,祝他们身体健康,开心快乐, 平安幸福。</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