藏身于东莞谢岗镇银瓶山深处的无人村,已经荒废了半个多世纪!

💐腊月天卖凉粉💐凉透了

<h3>熟悉东莞银瓶山和惠阳白云嶂的游客驴友,都会知道现在山上还有不少“石头阵”。石头块头较大,稳稳地扎在土里,排列成阶梯型。但是上了年纪的谢岗和惠阳新圩人都知道,这些都是古村寨遗址,至今已有几百年历史了。</h3></br><h3> <h3>这处古村寨遗址,位于东莞谢岗森林公园观音坐莲这座山头。</h3></br><h3> <h3>从观音座莲古道牌坊走水泥进来约900米,这里有亭子和洗手间。</h3></br><h3> <h3>从水泥路右拐上来,就是去往观音座莲古村寨遗址的古道。</h3></br><h3> <h3>跟着古道走了一段路,马上就看到了这处古村寨的房子。古村寨已经没人居住,但是房子遗址还在,按我的理解也可以算是一个无人村。</h3></br><h3> <h3>据说住在山上古村寨的人都不是谢岗本地人,大都是在500年前为了逃避战乱,从北方迁移到谢岗的。他们从北方迁到福建,再迁到谢岗。到了谢岗后,祖先们发现山下已经没有地方建房子了,于是只能到山上来安家。</h3></br><h3> <h3>在荒山野岭中先人们硬是用双手和锄头,把山坡开成一块块梯田那样,每一层都是“基建地”,这样可以多住人。</h3></br><h3> <h3>所以,现在看到的古村寨遗址,像梯田一样,每一层都有很多间房子遗址。据说观音座莲村寨人口最旺盛时,约达1000多人。</h3></br><h3> <h3>2009年,在这个古村寨出生的谢岗南面村村委会前主任罗戊生概括了自己和祖先在古村寨的“历史”。他说:“我就是在古村寨出生的,直到10来岁,才搬到山下住。家谱记载,我们罗家在古村寨住了23代,每代人平均相隔约23岁,所以这个古村寨至少有500年历史了。”</h3></br><h3> 古茶树</h3></br><h3> <h3>2009年60岁的罗戊生说:在村寨住了10多年,1958年全家下山。当时,山上已经走了很多户人家,只有少数人家还留在山上。到了上世纪60年代,山上的人都搬到山下住了。</h3></br><h3> <h3>虽然事隔40多年,但罗戊生还记得当年的村寨生活,他说:“古村寨每家每户都有一块农田,在农田上种稻谷、蔬菜、茶叶、黄豆等;都养猪、鸡、鸭、鹅;都有一个石磨和一支猎枪,石磨用来磨豆腐和米粉,猎枪用来打猎。”</h3></br><h3> <h3>当年记者问他住在山上有没有下山买粮食,他回答说:“当时山上每户人家都很穷,能不花钱就尽量不花钱。尽管很穷,但每家每户的生活基本还是可以做到自给自足,除了药用品、针线、衣服等日常生活用品。平时,他们都不用到山下买肉吃,因为山上有很多动物,每户人家的男人都是猎手。”</h3></br><h3> <h3>当年山上肯定是没有通电的,那么晚上古村寨又是什么样子的呢?他说:“到了晚上,每家每户都点煤油灯,我就在煤油灯前读书,母亲在灯前缝补衣服。虽然各家各户点的是煤油灯,但我没见过哪家发生火灾。村寨冬天很冷,夏天很凉爽,在冬天的晚上,我盖了厚厚的被子也冷得直打哆嗦。”</h3></br><h3> <h3>回忆起古村寨的家,他说“17平方米的家,可以布置成一厅两房,还有厨房、猪圈、茅厕,住了7个人。现在回忆起来,觉得那时候的生活不可思议。”</h3></br><h3> <h3>刀耕火种的日子是艰苦的,他还说:当年我们生活得很顽强,每家每户的墙壁用石头砌成,屋顶盖的是瓦,都是自己到圩镇上挑回来的。我记得,我还不到10岁,就要砍柴,担到山下卖,来回差不多走30公里。生病了,也是硬挺着,实在熬不过,才下山找医生。有一次,我患痢疾拉肚子,熬了3天,整个人虚脱了,父亲才背我下山看医生,医生打一针就治好了。</h3></br><h3> <h3>关于村民们搬下山的原因,罗戊生老人说:1958年,有人到山上砍树木来炼钢铁,来砍树的人说山下的公社吃大锅饭。家人认为砍树影响了生活环境,反正吃大锅饭不用自己耕田。于是,就搬到山下住。除了我的兄弟姐妹,我现在找不到其他同寨人了。连以前在村寨上的童年伙伴,如今也杳无音信。”</h3></br> <a href="https://ml.mbd.baidu.com/r/12xNui1VtmM?f=cp&rs=3574880978&ruk=271VtWbL-QZR83MJQvTiWA&u=85907df86253773b&urlext=%7B%22cuid%22%3A%22l8vka_u2HagQ8BaCYa-3u_u5H8gYa2uV_O2li0iavaKu0qqSB%22%7D" >查看原文</a> 原文转载自ml.mbd.baidu.com,著作权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