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ql-indent-1">扶荔宫——中国科学院昆明植物研究所植物园内的一个由温室群和室外区域组成的生物多样性体验园,这里是《生物多样性公约》缔约方大会第十五次会议(CBD COP15,2021年10月)的室外主题展区。今年6月初到昆明参会期间,由会议联合承办方昆明植物所的老师安排,到扶荔宫参观。</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扶荔宫”的“扶”字为帮助、扶植之意,“荔”即指“荔枝”。据介绍,汉代曾有“扶荔宫”,是世界上最早有文字记载的温室。汉武帝时期(公元前111年)建于上林苑中,用于栽种南方佳果和奇花异木,以种有荔枝而得名。1986年,我国著名植物学家吴征镒院士正是借用这个典故,为这所新建于昆明植物园的温室群命名为“扶荔宫”。</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扶荔宫的主题温室占地面积4200㎡,温室内曲径通幽般的观赏路线,把热带水生区、热带水果区、热带雨林区、热带荒漠区巧妙连接。温室建筑独特的螺旋结构表达了生命构成的核心。温室收藏植物达1800余种,展示了丰富奇妙的热带水果和水生植物,奇特的热带雨林特色景观,奇异的热带荒漠植物等。</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2022年10月18日,《生物多样性公约》缔约方大会第十五次会议(COP15)执行委员会同意将昆明植物所的扶荔宫生物多样性体验园作为COP15永久性成果展示点。</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距昆明植物研究所不远,坐落着昆明动物研究所。</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虽然有昆明植物所的专业老师导览,且讲解生动有趣,咱也听得津津有味,并频频拍照,但除个别有标牌同框的照片,记录下了照片中的植物名称,而对众多奇花异木、珍稀植物,观后、听后、拍照后,还是犹如“熊掰棒子”,完全记不住名字和相关知识。只能把照片发出来看图分享吧。实在惭愧!</p> <p class="ql-block">铁树开花了</p> <p class="ql-block">这个记住了,云柏。很形象。</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挂红牌的都是国家一级保护植物</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好像是植物共生关系的展示</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捕食昆虫的植物——猪笼草</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巨大的食肉植物,可以捕食鼠类。</p> <p class="ql-block">眼镜蛇瓶子草,形很像。</p> <p class="ql-block">种子博物馆中的展品</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种子圣殿,墙面上的每个亮点都是装有一种植物种子的玻璃容器,是由2010年上海世博会转移过来的。</p> <p class="ql-block">植物科普图书展阅区</p> <p class="ql-block">菩提树</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园区里还有一幅关于龙眼(桂圆)和荔枝关系的趣味介绍。图片中的文字清晰易读(配图确不敢恭维),这里就不做转录了吧。</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