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在太行山上

燕子

<p class="ql-block">“红日照遍了东方,自由之神在纵情歌唱。看吧,千沟万壑铁壁铜墙,抗日的烽火燃烧在太行山上……”一路向万仙山进发,听导游介绍《清凉寺的钟声》《举起手来》在郭亮村的拍摄花絮,勾起了大家对太行山抗日故事的许多回忆,这是一代人难以忘怀的集体记忆。虽然未曾亲身经历,但那些人、那些事已经刻入骨血。</p> <p class="ql-block">当看到这一幅放置在郭亮洞入口处的入党誓词,卞马上就站了过去:“我志愿加入中国共产党……”她那庄重的神情、有力的声音,一下子就感染了大家:“我们都是党员,在这里留个影,很有必要!”确实如此,在这样一个艳阳高照的中午,用脚丈量太行山深处的这一条绝壁长廊,亲眼见证老一辈革命人在艰苦岁月里创造的一个个奇迹,对于我们来说,不管是在体力上,还是精神上,都是一种洗礼。</p> <p class="ql-block">被称之为“绝壁长廊”的郭亮洞,位于南太行的万仙山景区境内,是一条横穿在110米高悬崖绝壁横面上的人工隧道,长1250米,高5米,宽4米。要去郭亮村,必经这条由郭亮村村民独立手工完成的“绝壁长廊”。我们沿着隧道向前,最初以为在平地上行走,没几步就发现其实是爬坡,走着挺累,拍照又都是逆光,康拭了好多次都拍不出令自己满意的照片。洁发了一晚上热,身体明显变得虚弱,大家走走停停,想象着40年前郭亮村走出山外的那条被称之为“天梯”的通道——绝壁上开凿出几乎是直上直下的720个台阶,脚下是百丈深渊……“唯有从自身做出改变,才是唯一出路。”对于处在绝境中的人来说,首先要想办法自救,先自己付出努力,才有可能赢得他人相助,一味的等、靠、要都是不可取的。我想,当年的郭亮村人,正是明白了这一点,所以才会有这样拚尽全力靠自己手工开凿这条隧道的决心和毅力。</p> <p class="ql-block">由郭亮洞走进郭亮村,感受那种斗天战地改造自然、把不可能变成现实的豪迈壮举。从绝壁长廊到红旗渠,再说到儿时印象中的万人“挑河”开出的一条张家港河,不敢回想那个年代的苦日子,却很自豪曾亲眼见到类似工程建设中人山人海的场面,体验过那种对国家最高领袖的绝对信仰。那个年代,很多农村老人都以去毛主席纪念堂“见”他老人家一面为毕生最重要的事情,我想,很重要的原因就是,在最艰难困苦的年代,在毛泽东思想的指引下,用愚公移山的精神,改变了整个国家“贫穷落后”的面貌。</p> <p class="ql-block">慕名而来,寻觅郭亮村中遗存的古迹,却发现,山村里商业气息渐浓,旧房多已改造新建,难觅古朴遗风。“村民现在还住在这里,他们也要改善自己的生活条件,所以村里的老房子就仅余四间是清朝遗留下来的……”站在路边看老房子的门头,很想拍摄一下,但房主在卖的那些当地特产以及树在那里的遮阳伞实在是“有碍观瞻”,只能作罢。而卞则发现了一幅自制广告——祖传秘方,包治鼻炎。“真的吗?”带着疑问,几个人围上去询价。房主说:“我是当年开山凿洞的十三勇士之一,这药是我自己做的,确实有用,摘了山上的药草……”看着老人满是沧桑的面容,卞一锤定音:“就这样吧,也不要还价了,有用没用,几十元钱,就当捐点钱给他!”于是,我们几个人每人一份,还顺便走进他家里参观了一番——窄小、昏暗,确实需要重建改造——每个人都有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如何在保护和新建这两者之间找到一种平衡,这同样需要智者的通盘设计,并非单靠村民能够实现。</p> <p class="ql-block">寻寻觅觅,在郭亮村中找到一处看上去颇有感觉的台阶,坐下来聊着看到的或想到的一些故事,想办法拍出一张张有感觉的照片,还在当地人的指点下围着一棵老柏树“抱树祈福”……旅游的乐趣,就在于这样走走看看、说说笑笑的闲适之中。“闲庭独坐对闲花,轻煮时光慢煮茶。不问人间烟火事,任凭岁月染霜华。”心境很重要。所谓:生活,一半烟火一半清欢;幸福,一半争取一半随缘;人生,一半清醒一半释然。康说,她八十多岁的婆婆很有生活智慧,一直对子女这样说:“进了家门,你们就都不许吵架,家和万事兴。”还会劝解工作上不如意的儿孙辈:“不要计较,等你们到了我这个年纪,就会知道,活得开心自在,健健康康多活几年,才最重要。”流年盛世,终将成为过往,蓦然回首,一切皆可一笑置之。</p> <p class="ql-block">从崖上人家向峡谷对面眺望,那山峰如刀劈斧砍般直耸入云,绝壁长廊如一条腰带嵌入山体之中,颇为壮观。而坐着电瓶车前往南坪景区,烈日炎炎,山道弯弯,一路之上又是另外一种风情。我很佩服洁,因为急性肠胃炎引起的腹泻,她一晚没有睡好,还有些低热,却依旧坚持着和我们一起走进郭亮村,又沿着崖上人家一路走,到达南坪村后,才在我们午餐的时候躺下来休息了一会儿。小饭店的服务员很细心:“她是不是中暑了?我们老板是个医生,会看病,要不要让他来看一下?”人在旅途,来自陌生人的关心让我们感觉很温暖,英的细心更让我有很深的感触:所谓人与人之间的关心和体贴,并不单单体现在言语问候之中,而更可贵的是烈日下口渴时送一杯热水、躺下睡着时在身上搭一件衣服、爬坡途中感觉乏力时帮着背一下背包……三人行必有我师,一起走在太行山上,我从大家身上学到许多生活智慧、处事方法,特别让我感动的,是霞的老母亲,竟然每天都会在微信中写一段话鼓励自己的儿孙辈,所以说家有一老如有一宝。游山玩水,谈古论今,我们出来旅游,某种程度也是向历史学经验,向前辈学智慧。</p> <p class="ql-block">巍巍太行八百里,群峰苍茫耸云天。我们在太行山上,虽然只是匆匆而过,但太行山的英雄故事和革命精神,已留在心间。</p>